坐地聞香

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
博文
(2005-01-17 16:12:08)

眼球戰略2005-01-1715:38:53於文化走廊在下不懂網站運作,也不懂商業經營。但總覺得這玩意兒有點象飯館,大招牌隻能引得吃客來,要讓他們回頭,還得香菜美酒。香菜美酒來自名廚和管理,而不完全在店堂杯盤桌椅。要是跟著吃客的口味走,恐怕這店早晚要關門。名廚難調眾口,甜酸苦辣,不可能讓所有的顧客都滿意。與其迎合,不如突出自己的特色。
所以不才覺得,眼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5-01-17 13:23:14)

2005-01-1713:20:02於婚姻生活初學鳥語時,看到做愛一詞,很為自由世界的人們的大方直接所震驚。那時絕沒想到用“赤裸裸”來形容,反而一下覺得“夫妻生活”,“房事”等詞語的虛假,很是莫名其妙地羞慚,無地自容了一陣。
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理解到,愛是不能做的。那一刻所做的東西,絕大多數,是什麽也不是愛。因此又覺得“做愛”這個詞無比的俗。就像徐娘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5-01-16 15:42:33)

天下文章一大抄2005-01-1615:18:52於文化走廊過去受八股文或政治因素的限製,寫不如抄。於是不管有幾家報紙,四版裏的前三版都是一樣的。在下很是納悶了一陣,為什麽訂了人民日報還要訂解放軍報和其他報紙,地方報紙還需要編輯嗎?
網絡發達了,尤其是建立在國外的網站,應該自由了。可以說自己想說的東西,而不必考慮法律以外的框框約束。當然了,在下說的是普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1-15 17:11:21)

京*虎*子2005-01-1517:06:15於文化走廊在不才心目中,京*虎*子算是文學城大寫家。
以前他有專欄,總是名列前茅。他的文章,幾乎都要看看。有才,有味。給好多人推薦過,在昏談也隆重推薦過。他算是文學城的多產寫家。
後來博克取代了專欄。注意到他的博克逐漸在名次上後退。看過幾次,挺失望的。因為看不到文章,隻有一個連接。幾次以後就不再看了。
不是咱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5-01-15 13:19:14)

2005-01-1513:09:46於婚姻生活文學城近來人事更迭,花水流轉,一時間群言鼎沸,文如雪片,似乎有點亂。
不知怎的,總覺得這亂是“亂了敵人”。城裏的網管們肯定就是這麽覺得的。當年彭大將軍,發威廬山,很日了他幾天娘。結果呢,廬山並沒有被炸平,彭大將軍不光自己下場可歎,毀了自己一生英名,還“雪上加霜”,使原來就荒唐的世道變本加厲起來。幾天前謠言涉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2005-01-15 09:50:57)

禁*字與斑*竹文章來源:坐地香於2005-01-1015:29:33禁*字在很多(各種語言的)網站都有。一般都是些罵人的字詞,而且網管都會開誠布公地告訴大家。注冊,上貼有什麽章程,禁忌,以及後果等等。在下經常到雅虎的股票論壇裏逛,不時也發點謬論。從來沒有像在這裏這樣,總感覺有人在你後背盯著,發成發不成要看她的意思。鳥語網站設斑竹的少(沒見過,也沒聽說過,但不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5-01-13 11:35:07)

在下大概因為談了一些過激言論,又不能用這個ID法帖了。可見自由壇的自由,不設斑竹的隱形斑竹了。大家都知道在下是無神論者。不管是不是因為被共產黨洗了腦,有許多事我不能再相信。綜教(不是錯別字,而是避免禁忌字)就是其一。但我要再三說清楚,在下雖然不信,不理解綜教,但對信教的人沒有惡意,本來是可以理解(在下的理解)。現在隻想說說,在下的感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1-10 11:17:53)
那天有個朋友,轉來一篇文章,說是在文學城上登的,說大陸的經濟是泡沫。還舉了一個例子,兩個億萬富翁看到一堆狗屎,甲說乙若吃下去,願付五千萬。乙毫不猶豫就吃了。長話短說,最後於甲也吃了一堆,二人鬧個平手,誰也不欠誰的。但憑空產生了一個億的成交額,國民總產值也就增加了一個億。這種文章本來屬於“狗屎”文章,看過後也就一笑了之了。不想這周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1-07 18:05:56)
2005-01-0717:26:32於婚姻生活大家說的流產,男女比例失調,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意識而產生的。孝為人之本,遠在忠義之上。無後則為不孝之首。而隻有兒子,才算有後,才可以談孝。於是就有了男女區別,就有了墜女嬰,就有了性別相差甚多的社會危機。這是人類(應該說中國人)自種自得的毒瘤。在你拋棄這毒瘤的時候,想一想,你能把嬰兒連同洗澡水一起潑掉了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5-01-07 17:54:47)

2005-01-0716:47:33於婚姻生活縱觀剛才幾篇關於一些問題的討論,不由得想到,雖然熱烈,但隔靴搔癢,永遠也撓不到正根。那是禮節道德所決定的,它們除了大環境的不同,其定義也在演變。而我們,正處於一個大變動的時期,有些人適應的快些,有些人慢些,有些人則永遠無法適應。
孝忠仁義節悌,都是封建糟粕,沒人再講,再信。現在講究的是利益,實惠,自我、、、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1]
[22]
[23]
[24]
[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