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文史

介紹雲南文史,講述自己的故事。
個人資料
博文
第二章東滬河之戰蒙舍壩子裏,陽瓜江自北而南流淌,麗日之下,波光粼粼,兩岸村邑錯落,麥田蔥蘢,池沼裏菱葉鮮嫩,無數瓦灰色的春燕在田疇綠樹間穿行。被陽瓜江臂彎一般環抱著的蒙舍城,周回三裏,城門上有“沙壹州”三個大字,城牆上旌旗獵獵,巡城的羅苴子的劍戟,在太陽下閃閃發光。南詔府署在蒙舍城中心,府署東邊不遠處是一個寬闊的演武場。演武場指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8-27 06:03:43)
閣羅鳳第一部一統各詔
(啟筆於2002年8月10日)第一章充貢使朝見天子
大唐開元十六年九月底的一個傍晚,終南山上北風怒號,落葉紛飛,緊接著就紛紛揚揚飄下雪花。
一支人馬在幽暗的林中古道上快步疾行。
隻聽見許多馬的嘶鳴,並聽到有人大聲催促:“趕緊趕緊!莫讓馬跑了!”
起先,聽得見人馬聲和風聲絞在一起,而後,隨著這支人馬走進更深的幽穀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7-04 05:17:48)

重返哀牢山
雲南省中南部的哀牢山是雲嶺南延分支之一,山勢綿延數百裏,其間一座高峰海拔三千米,那裏植被低矮,小灌木下的土層常年結冰,灌木的紫藍色花叢中有一塊天然的方形大石,石上放著一個盛了骨灰的密封了的瓦罐,瓦罐底部有一個據說是供死者靈魂出入的小孔。沒人知道瓦罐裏的骨灰是誰的,甚至不知道這瓦罐是誰於何年何月放置的。
斜陽下,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07-06-12 05:16:08)
楚堆方言,曆來研究者甚少。就筆者所知,僅宣統《楚雄縣誌》中,略有涉獵,但淺嚐輒止,難窺全豹。近年出版之《楚雄市誌》,始開楚雄方言研究之先河,其誌可嘉,其功不朽。
筆者為楚雄鹿城人,生長於斯半個世紀,平時講話多帶方言,外地人甚至本地青年,時有聽之茫然者,且閱讀同伴“鄉土文學”作品.其中方言,亦時感齟齬,此實乃“地方文化”發展之障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6-02 18:17:22)

難忘的歲月難忘的人
——我記憶中的楚雄林業內燃機廠子弟中學楚雄林業內燃機修理廠子弟中學,成立於1972年,結束於1980年。短短八年中,我在那裏執教五年,親曆其中大多數事情,並與師生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令人終生難忘。近年來,一些當年的學生要我寫一點回憶文字,以為紀念,我亦有此打算,適逢楚雄州政協教科文衛文史資料委員會征集史料,遂打算乘此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試解《紅樓夢》中兩個歧黃啞謎
摘要:“冷香丸”與“海上仙方”乃是“藝術處方”,“冷香丸”,全麵寄寓寶釵的身世、性格和命運。寶釵之“風情”,來自天地四時之精華,一旦聚集,必殺滅之而納於傳統軌範,於是寶釵成為“冷”而“香”、“無情”卻“動人”的藝術形象,雖然“動人”卻不為世用,紅顏空閨而已。“海上仙方”諸藥實則為一女子形象,其方從開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7-05-14 20:13:01)
板橋霜跡序“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魏文所言,古今同概,而草野之文不與焉。何者?草野之文,芻蕘之言也,雖其妻、子尚不之顧,何有助乎鄉裏,何敢預乎文教?《板橋霜跡》,草野之文也。其空言泛談,無關世事,而乃一窮書生讀書之心路曆程也。觀其文,可知其心常馳鶩乎舊籍,無逐乎新聲,其所命義,亦非“遵命”者之流,而其笑看人世之情,則瀏然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7-05-02 04:57:32)
父子恩深今日寬閑,隨手翻閱《後漢書》,其中一文,所載王霸一家的事,令人感慨再三,遂援筆以記。王霸字儒仲,太原廣武人,亦即山西雁門縣人,生於西漢末葉,少年時就有“清節”之名。及至王莽篡位,王霸脫了官服,不與官宦交遊。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以後,朝廷征招王霸到尚書省,王霸卻隻稱自己的名,不稱臣。有司問其原故,王霸說:“有一種人,天子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7-04-17 19:19:09)
為“走路”寫篇文章,看來有些小題大做,其實不然。走路是人生中一個極大的事情,大到與衣、食、住同樣重要的地位。
上初中時,教材《社會發展簡史》上說人類的“直立行走”解放了人的雙手,人的雙手可以做更為複雜的工作,於是促進了人類自身的發展。我當時是被這種說法震憾了。近年來又聽說日本人認為“走路就是生命”,鑒於對日本人功利心極重的成見,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7-04-07 05:52:41)

遊泳靈秀湖
昨夜來春雨,千山潤草木。
晨風吹我衣,戴月入靈湖。
雞聲透雲嵐,遠寨欲看無。
縱身清波裏,魚水共沒出。
浪中山色動,紅日映波曲。
泳罷登高崗,漂泉沏茶綠。
諸君可有意,共我享此福。
邊城秀才2007年4月7日於鹿城東山寓
http://pic.yupoo.com/yufupp/371734fba09b/medium.jpg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