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值得用筆墨來描述的一個筒子樓的人物張姨,筒子樓居民有老師,工程師,還有工人,和家庭婦女。張姨大字不識一個,但是她卻是統領那個筒子樓舉足輕重的一個人物。她和丈夫李爺以及三個孩子住在筒子樓的一間半房子裏。所謂的一間半房子就是一間房子又多出來一個刀把兒形的空間,在刀把形空間裏正好可以安放一張大雙人床。張姨夫婦倆睡在大床上,床邊掛一個床單子做的簾子,就把孩子們的視線回避了。住房緊張,兩家鄰居隻能共分一間房,把一個完整的房間從中截成兩半,每家就多出來一個刀把形的半間房子。
70年代張姨應該是在40歲左右,他是出生於華北平原的農村,娘家兄弟幾人都在老家務農,她是家裏唯一的女孩,50年代末經人介紹嫁給了同樣是農村出身的退伍軍人李爺。李爺長得矮胖還挺著個大肚子,大腦袋前後都鼓鼓突出,人長的實在是太醜,但是心靈手巧,退伍後被安置在大城市的一家國營紡織廠當保全工人,負責維修機器設備。張姨長得人高馬大,大餅子臉上布滿了麻子坑,她和李爺湊成了一對兒-醜!可是他家的兩女一兒都長的挺漂亮,大玲,小玲和大軍一點都不像李爺,鄰居們都說張姨的孩子像她的老鄉杜伯伯,下一集專講張姨和杜伯伯的故事。
張姨性格潑辣,絕對有著農村婦女的那種潑婦,那種蠻橫不講理的作風。她不識字沒有文化。每當他接到老家兄弟們來的信,不用看信的內容她就知道無非就是哪個侄子要訂婚了,哪個侄女要嫁人了,總之是找這個城裏的姑姑要錢,張姨就是她農村娘家的銀行。張姨自己不認識字,又不想讓李爺知道娘家來信要錢,所以就經常找隔壁的王姨幫她看信。王姨是一個公司的會計,那個年代的中專畢業生就算是一個知識分子了。王姨下班後回到家裏趕緊忙著在共用廚房裏燒飯喂飽她的三個孩子,當王姨剛剛收拾完碗筷,張姨就手舉一個大窩頭或者蒸紅薯,塌拉著她的一雙破布鞋來到了王姨家。她把踩塌後跟的破鞋一甩,就半倚靠在王姨的床上了,邊吃邊拿出老家來信請王姨幫她念信寫回信。王姨打心眼裏看不上張姨的粗俗舉止,但是也礙於情麵無可奈何。張姨的鞋從來都不是穿在腳上的,用遠都是踩著腳後跟上,充分體現了他的懶散和對什麽都無所謂的生活態度。
李爺,歲數不大因為家務事兒一概不管,一門心思玩鳥,人稱李爺。李爺早中夜三班倒工作,回家就在共用陽台上擺弄他養的各種鳥。鳥籠子還用白布給蒙著,他說如果不用布罩上,他的鳥兒就學壞了。一個笑話是當年張姨生第三個孩子大軍時,清晨羊水破了要馬上送醫院,李爺還在陽台上逗弄他的各種鳥兒們,給鳥拌食。把鳥兒們伺候完以後,李爺才用自行車馱著張姨去醫院,結果是害得張姨把大軍生在了馬路上。在那個困難年代人都吃不上飯的時候,李爺的鳥兒們永遠都不缺蛋黃拌小米食物,恨得張姨咬牙切齒,可是還要順從著李爺,李爺可是她家唯一的飯票。李爺休息的時候喜歡去抓鳥,他把抓鳥的罩子支棱起來放在野地裏,罩子裏放上誘餌來誘捕鳥兒。李爺經常拿回家整麻袋誘捕來的鳥兒,絕大多數都是可憐的小麻雀,鳥為食亡。很恐怖的一個畫麵就是李爺用開水澆燙活麻雀,給麻雀禿嚕掉毛,共用廚房充溢著令人窒息作嘔的氣味。鳥兒被去毛後,李爺就坐在一個小馬紮上給鳥兒們開膛破腹,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清理完的麻雀被丟進油鍋裏炸的那一刻,整個筒子樓都飄滿肉香。在那個物質貧困肚子都吃不飽的年代,油炸麻雀是他家的美食,也給他家孩子們補充了必需的營養,三個兒女長得都很水靈。
李爺是八級鉗工,工資不低,關鍵是張姨沒有工作,養活他們一家三個孩子就已經挺難的了,再加上鄉下娘家填不滿的無底洞,他家日子過得非常的緊吧。月底沒有錢的時候,就用糙米飯加點醬油,醬油泡飯就是一頓飯。他家比較擅長的一個美食是炒玉米麵窩頭,把頭一天吃剩下的玉米麵窩頭切成片,用小蝦皮蔥花熗鍋,放點韭菜去炒香。張姨經常向鄰居們借錢,多數情況下是有借無還,可是大家敢怒不敢言,因為他是街道代表。人家出生好,是根正苗紅的赤貧。那些知識分子家庭出生的鄰居多少都是有點成分不太好,都不敢得罪張姨。經常有鄰居主動地弄個三瓜倆棗給她,家裏蒸個包子包個餃子,還給他送一碗過去,就是為了討好她,不讓他這個根正苗紅的來給自己找麻煩,這也是一種時代的悲哀。
經常幫她寫信的王姨資本家小姐出身,煤店工人來送煤的都不給黑五類家的煤池子裏倒煤。每次來送煤的時候,張姨都指著王姨家的煤池子說是她家的,工人才肯倒煤,為此王姨對她感恩戴德。張姨雖然長相粗陋她心直口快,也有溫情的地方,她看見小孩子打架了,她會過去把欺負人的連罵娘帶罵爹地給罵一頓,把被欺負的給拉走,安撫一下。她也是真的非常凶悍,有一次他的二女兒小玲被後麵一排筒子樓的男孩子給罵娘了,這可不得了了!張姨知道後居然把家裏窗戶打開,衝著男孩家的窗戶就開罵:“寶貝,你來吧,你媽在這兒等著你了!” 張姨也是創了紀錄了,居然從早罵到晚,筒子樓的人們麵麵相覷大氣都不敢出了,從此以後所有的孩子都繞著她家的孩子走了。
張姨的丈夫李爺是什麽都不管的甩手掌櫃的,從來就沒有對張姨的這種粗暴的行為進行過幹涉,隻要是吃飽飯就去陽台上玩他的鳥兒。李爺唯一的任務就是把每個月的工資擺在了張姨的麵前,很少見他們夫婦之間有什麽語言溝通。在經濟的壓力和情感的荒漠中,張姨的情人杜伯伯的角色就至關重要了,這個情人起碼在經濟上給予了張姨巨大的幫助,類似於西北拉邦套的關係吧。
筒子樓的張姨 (一)
大山深處有人家 (2025-11-13 11:38:42) 評論 (4)特別值得用筆墨來描述的一個筒子樓的人物張姨,筒子樓居民有老師,工程師,還有工人,和家庭婦女。張姨大字不識一個,但是她卻是統領那個筒子樓舉足輕重的一個人物。她和丈夫李爺以及三個孩子住在筒子樓的一間半房子裏。所謂的一間半房子就是一間房子又多出來一個刀把兒形的空間,在刀把形空間裏正好可以安放一張大雙人床。張姨夫婦倆睡在大床上,床邊掛一個床單子做的簾子,就把孩子們的視線回避了。住房緊張,兩家鄰居隻能共分一間房,把一個完整的房間從中截成兩半,每家就多出來一個刀把形的半間房子。
70年代張姨應該是在40歲左右,他是出生於華北平原的農村,娘家兄弟幾人都在老家務農,她是家裏唯一的女孩,50年代末經人介紹嫁給了同樣是農村出身的退伍軍人李爺。李爺長得矮胖還挺著個大肚子,大腦袋前後都鼓鼓突出,人長的實在是太醜,但是心靈手巧,退伍後被安置在大城市的一家國營紡織廠當保全工人,負責維修機器設備。張姨長得人高馬大,大餅子臉上布滿了麻子坑,她和李爺湊成了一對兒-醜!可是他家的兩女一兒都長的挺漂亮,大玲,小玲和大軍一點都不像李爺,鄰居們都說張姨的孩子像她的老鄉杜伯伯,下一集專講張姨和杜伯伯的故事。
張姨性格潑辣,絕對有著農村婦女的那種潑婦,那種蠻橫不講理的作風。她不識字沒有文化。每當他接到老家兄弟們來的信,不用看信的內容她就知道無非就是哪個侄子要訂婚了,哪個侄女要嫁人了,總之是找這個城裏的姑姑要錢,張姨就是她農村娘家的銀行。張姨自己不認識字,又不想讓李爺知道娘家來信要錢,所以就經常找隔壁的王姨幫她看信。王姨是一個公司的會計,那個年代的中專畢業生就算是一個知識分子了。王姨下班後回到家裏趕緊忙著在共用廚房裏燒飯喂飽她的三個孩子,當王姨剛剛收拾完碗筷,張姨就手舉一個大窩頭或者蒸紅薯,塌拉著她的一雙破布鞋來到了王姨家。她把踩塌後跟的破鞋一甩,就半倚靠在王姨的床上了,邊吃邊拿出老家來信請王姨幫她念信寫回信。王姨打心眼裏看不上張姨的粗俗舉止,但是也礙於情麵無可奈何。張姨的鞋從來都不是穿在腳上的,用遠都是踩著腳後跟上,充分體現了他的懶散和對什麽都無所謂的生活態度。
李爺,歲數不大因為家務事兒一概不管,一門心思玩鳥,人稱李爺。李爺早中夜三班倒工作,回家就在共用陽台上擺弄他養的各種鳥。鳥籠子還用白布給蒙著,他說如果不用布罩上,他的鳥兒就學壞了。一個笑話是當年張姨生第三個孩子大軍時,清晨羊水破了要馬上送醫院,李爺還在陽台上逗弄他的各種鳥兒們,給鳥拌食。把鳥兒們伺候完以後,李爺才用自行車馱著張姨去醫院,結果是害得張姨把大軍生在了馬路上。在那個困難年代人都吃不上飯的時候,李爺的鳥兒們永遠都不缺蛋黃拌小米食物,恨得張姨咬牙切齒,可是還要順從著李爺,李爺可是她家唯一的飯票。李爺休息的時候喜歡去抓鳥,他把抓鳥的罩子支棱起來放在野地裏,罩子裏放上誘餌來誘捕鳥兒。李爺經常拿回家整麻袋誘捕來的鳥兒,絕大多數都是可憐的小麻雀,鳥為食亡。很恐怖的一個畫麵就是李爺用開水澆燙活麻雀,給麻雀禿嚕掉毛,共用廚房充溢著令人窒息作嘔的氣味。鳥兒被去毛後,李爺就坐在一個小馬紮上給鳥兒們開膛破腹,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清理完的麻雀被丟進油鍋裏炸的那一刻,整個筒子樓都飄滿肉香。在那個物質貧困肚子都吃不飽的年代,油炸麻雀是他家的美食,也給他家孩子們補充了必需的營養,三個兒女長得都很水靈。
李爺是八級鉗工,工資不低,關鍵是張姨沒有工作,養活他們一家三個孩子就已經挺難的了,再加上鄉下娘家填不滿的無底洞,他家日子過得非常的緊吧。月底沒有錢的時候,就用糙米飯加點醬油,醬油泡飯就是一頓飯。他家比較擅長的一個美食是炒玉米麵窩頭,把頭一天吃剩下的玉米麵窩頭切成片,用小蝦皮蔥花熗鍋,放點韭菜去炒香。張姨經常向鄰居們借錢,多數情況下是有借無還,可是大家敢怒不敢言,因為他是街道代表。人家出生好,是根正苗紅的赤貧。那些知識分子家庭出生的鄰居多少都是有點成分不太好,都不敢得罪張姨。經常有鄰居主動地弄個三瓜倆棗給她,家裏蒸個包子包個餃子,還給他送一碗過去,就是為了討好她,不讓他這個根正苗紅的來給自己找麻煩,這也是一種時代的悲哀。
經常幫她寫信的王姨資本家小姐出身,煤店工人來送煤的都不給黑五類家的煤池子裏倒煤。每次來送煤的時候,張姨都指著王姨家的煤池子說是她家的,工人才肯倒煤,為此王姨對她感恩戴德。張姨雖然長相粗陋她心直口快,也有溫情的地方,她看見小孩子打架了,她會過去把欺負人的連罵娘帶罵爹地給罵一頓,把被欺負的給拉走,安撫一下。她也是真的非常凶悍,有一次他的二女兒小玲被後麵一排筒子樓的男孩子給罵娘了,這可不得了了!張姨知道後居然把家裏窗戶打開,衝著男孩家的窗戶就開罵:“寶貝,你來吧,你媽在這兒等著你了!” 張姨也是創了紀錄了,居然從早罵到晚,筒子樓的人們麵麵相覷大氣都不敢出了,從此以後所有的孩子都繞著她家的孩子走了。
張姨的丈夫李爺是什麽都不管的甩手掌櫃的,從來就沒有對張姨的這種粗暴的行為進行過幹涉,隻要是吃飽飯就去陽台上玩他的鳥兒。李爺唯一的任務就是把每個月的工資擺在了張姨的麵前,很少見他們夫婦之間有什麽語言溝通。在經濟的壓力和情感的荒漠中,張姨的情人杜伯伯的角色就至關重要了,這個情人起碼在經濟上給予了張姨巨大的幫助,類似於西北拉邦套的關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