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淩說“太子黨的要害是接班,”寫到幾位太子黨人物。【《手稿》p.380】太子黨有走秘書幫的,如耿飆秘書習近平、張勁夫秘書孔丹、宋任窮秘書秦曉;有走共青團的,如陳昊蘇、何光暐、劉延東;有去地方的,如劉源、習近平後來、薄熙來。
宋任窮在中組部當部長,81年安排陳昊蘇和何光暐到團中央當書記。陳昊蘇是陳毅長子,維淩對他和他弟小魯印象還好。何光暐的父親是何長工。秦德君跟何長工熟,說他“一心一意為子女謀福利。”維淩對何光暐印象不好。何光暐有太子黨倨傲的橫、狂、精於算計、翻弄是非。他曾是維淩家常客,不是來看他“秦大姐”的、都不過去打個招呼,隻想通過維淩跟樸方、德平接上線。
何光暐認為,幹部子弟是當然接班人。但不是所有人都同意,宋任窮為把他和陳昊蘇扶上馬費盡了心。他安排二人在團中央先幹一陣,放風讓他們當書記。選舉那天親自坐陣,第一輪投票二人都沒到法定票數。宋部長在底下一個一個做工作,重新投票,二人才勉強當選,讓團中央的人當天過足了民主的癮。
何光暐想當團中央第一書記,就在維淩麵前把時任第一書記韓英和其他書記都說成是造反派。他鼓動維淩他們進中組部中青幹部局,就是李銳那個局,說這個局太重要了,掌握它就是掌握未來。當時王彥和鄧英淘在場,大家笑笑而已。事後他四處散布,何維淩、鄧英淘他們大有野心,想占領中青幹部局。鄧英淘當時還不是黨員,維淩生前沒入過黨。
何光暐後來當了國家旅遊局局長。2018年他兒媳高露開奔馳G63進入故宮禁地,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優良傳統。
維淩有野心,但不是這個。他想當太師,忘了太師乃文官頂級,比尚書、總督還高。專製體係中,君師合一,元首兼導師。更符合他品性的是,“隻要是和我喜歡的女孩在一起,就是趙紫陽要見我,我也懶得去。”【《手稿》p.348】
陳昊蘇不久當了北京市副市長。北大學生爭民主、反特權,派他去給學生講話,哪壺不開提哪壺。官場險惡,有人故意給他設圈套。
劉延東是維淩舊識,67年秋和她姐延淮參加了維淩的共產青年學會。當時延淮讀石油學院三年級,延東讀清華二年級。她們的父親是劉瑞龍。劉瑞龍當農村工作部副部長,跟部長鄧子恢一起,被毛澤東斥為小腳女人,貶到華東局當農委書記。張春橋說劉瑞龍是共產青年學會的黑後台,讓他坐了五年牢。
四人幫垮台後,劉瑞龍任農業部副部長。也住22號樓,但維淩兩年後才知道。維淩跟他講發展組的事,他說,我過去是你們的後台,今後仍是你們的後台。維淩心裏,還嫌他這後台現在不夠大。諮先生不讓維淩跟劉瑞龍走得太近,因為杜潤生跟劉瑞龍不對付。
諮先生專事一人、單點支撐,適合當官。維淩多方接觸、追求平衡,想讓發展組成為現代智囊團,不專事一人、一派,可以替任何客戶服務,免於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他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做過訪問學者,布魯金斯並非專事一黨。
維淩跟劉延東就此恢複聯係,她是朝陽區委副書記,提拔速度很快,維淩看好她。不久劉延東去了團中央當書記,原地踏步八九年。諮先生辦活動,找保護傘、塗保護色,經常找她。胡錦濤在團中央當第一書記時,劉延東對他比較尊重。到胡錦濤當總書記時,劉延東時來運轉,進了政治局,後來當了副總理。2015-18年間她當中國足球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難度係數遠超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
太子黨中唐欣結交廣泛,左的、右的,太子黨、反賊,紅人、黑馬。所以他說,中國未來領導人,必將是我的朋友。唐欣密切關注社會潮流,民主牆、公司熱、參政對話熱、啟蒙思潮等。他掌握全套民主牆人物一手資料,包括個人經曆、政見、采訪錄。
民主牆正熱鬧時,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林乎加把唐欣從南京調到北京。唐欣以《北京日報》記者身份,白天去民主牆,跟其中人物接觸,獲取第一手資料,晚上整理成內參上報。他的報告客觀真實,見解不凡。維淩說他同情民主牆運動,後來被公安盯上,當然他有免罪金牌。
維淩另一位朋友唐若昕,當時在團中央政研室,也被派去民主牆搜集情報。接觸一深,難免同情,也被公安盯上。
唐欣83年開始采訪發展組,跟戴晴(葉劍英養女)、田森是最早報道發展組的幾位記者。他身為太子黨,融入了第三代知識精英,被他們視作圈內人。
唐欣好友朱佳木提出了“七代人說”和“接班三方法論”,將中國政治舞台,從中共建黨開始,到八十年代60年間,經過一係列不間斷的革命鬥爭,按社會條件和鬥爭內容,共分為七代。發現一、三、五代隔代接班,招致二、四、六代不滿。維淩有自己的四代人理論,跟後來張永傑、程遠忠的《第四代人》(1988)比較一致。按七代人說,第六代存在被跳過的危險,必須主動出擊,采用油滴擴散、攀龍附鳳、借雞下蛋三法接班。
83年鄧小平、陳雲支持胡耀邦的第三梯隊計劃,太子黨人物聞風而動。習仲勳馬上召開家庭會議,習正寧在地方,“油滴擴散”;習近平給耿飆當秘書,“借雞下蛋”。劉源、薄熙來、習近平後來去地方,也是油滴擴散。83年前後陳元出任西城區委書記,其四中校友紛紛投奔,是謂“攀龍附鳳”;華遠公司就是他們當時的傑作。
高幹子弟中有好的。周小川是機械工業部部長周建南的兒子。87年夏天,維淩去河南鄭州參加國際貿易研討會,回來跟周小川同一個列車包廂。周小川擔心,身居要津的中青幹部,可能接續計劃經濟的命脈。周小川85年擔任體改所副所長,87年在經貿部當部長助理,2002-18年間任中央銀行行長。
太子黨中接班意識最強的,當數陳元一夥,朱佳木、劉澤彭是其中關鍵人物。朱佳木,原國家計委副主任朱理治次子,80年前後先後擔任胡喬木、陳雲秘書,2000年任社科院副院長。劉澤彭,陳元清華上鋪,八十年代任中組部部長宋任窮秘書(陳元弟弟陳方娶了宋任窮女兒宋珍珍,後離異),後任中青幹部局副局長(局長為李銳)、中組部副秘書長、副部長,積極實施太子黨的“油滴擴散”。太子黨的接班三法,集中體現在劉澤彭身上,盡管他本人不是高幹子弟。
攀附陳元的太子黨人數不下30,聯結緊密。其中包括“西糾”頭目孔丹、秦曉。清理“三種人”時,陳雲免除了紅衛兵中太子黨的責任。孔丹,原中央調查部部長孔原次子,其母徐明66年受迫害自殺。81年任張勁夫秘書,後任光大集團總經理、中信集團董事長。其人思想偏左,否認普世價值。秦曉,原中科院黨組副書記秦力生之子,陳昊蘇內弟。曾任宋任窮秘書,後任中信總經理、招商局董事長。他思想較開放,承認普世價值。
陳元想當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當過彭真秘書)反對。陳雲跟彭真的矛盾,至遲在東北局時期就開始了,並且持續終身。
鄧英淘本來應該是“陳係”,常受邀請,但認為他們不學無術、排斥異己、一心接班,誌趣不投、不適應。維淩勸他打進去,幫助建立第三代多元製衡的體係。鄧英淘同意,但做不到。
唐若昕通過妻子秦燕打入陳係,起到了發展組和陳係之間的橋梁作用。
維淩從七十年代開始就堅信,現代政治的第一要義是包容,而不是鬥爭。所以他高度開放,懂得政治勾兌,重視跟陳係、劉澤彭的關係,他打先鋒,諮先生跟進。
83年初,劉澤彭帶著助手,到維淩家,跟他、王彥、李凡談了一整宿。維淩先介紹發展組的概況、宗旨、特點,接著介紹諮先生和自己,都是在文革前就開始思考社會問題,受到林彪、四人幫迫害;諮先生深入農村多年,對農村改革認識深刻。他談到跟諮先生的深厚友誼,談到78年他從頭到尾盯著,在北大幫諮先生平反冤案。結論:不用陳一諮,將是共產黨一大損失。他們由此建立的跟劉澤彭的良好關係,延續到體改所時期,一直到六四之前。
當晚維淩還介紹了發展組在江西吉安開展的幹部現代性研究,劉澤彭很感興趣。維淩提出,發展組跟中青幹部局合作,采用科學方法,對黨政基層、中層幹部,作全麵調查,作為幹部體製改革的依據。可惜不久維淩遭遇麻煩,無法跟進。
關於這個劉澤彭,還有維淩沒寫出來的故事。有天下午,耀邦找宋任窮,“宋大哥,現在提倡年輕化,您都七十多了,寫個辭呈,我明天就批。”當晚宋任窮在書房寫了撕、撕了寫,兒子宋克荒真慌了。宋克荒去找劉澤彭,劉澤彭很果斷,“宋部長,辭呈不能寫!我去找陳元。”第二天,陳雲給鄧小平、胡耀邦寫信說,中組部目前還離不開像任窮這樣經驗豐富的同誌。鄧小平同意,胡耀邦沒辦法。
劉澤彭立了這一大功,深得陳雲父子、宋任窮父子信任,本來是要在十四大當中央委員、接中組部長的。但劉澤彭仗著過硬的後台,在中組部飛揚跋扈、目中無人,連趙紫陽、江澤民都不放在眼裏。結果由李銳出麵給鄧小平寫信,鄧小平下令,此人必須調離中組部。陳元去找廖暉,讓劉澤彭去僑辦當副主任,恭陪末座。
劉澤彭做過好事,曾任美麗中國支教項目理事長,發起北京立德未來助學公益基金會。
樸方身邊也有一大幫,其中雖然也有知識精英,但太子黨居多。樸方對太子黨人物特別信任,是其“階級本性”、血統論的延續。其中平民子弟,維淩說,“像我這樣,隻是相交,但永遠談不上自己人,總好像霧裏看花,隔了一層。”【《手稿》p.398】樸方用人,雖不乏幹才,如俞正聲、劉京、賈虹生、唐若昕等,更多的是高幹子弟中的庸常之輩。平民出身的守成有餘,開拓不足。此外,還有一大群趨炎附勢的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還記得那幅漫畫嗎?你爸管我爸,你得管我。
84年冬天,樸方第一次跟維淩提起他當時的大副俞正聲,“俞正聲是像你一樣的人才,不可多得。但類型不同,具有難得的行政能力。”不久,維淩應樸方之邀,去給殘疾人基金會幫忙,見到俞正聲,人很精幹。他二哥俞敏聲也在那兒,老實一些。維淩認為俞正聲有雄才大略,踏實肯幹,前程遠大,他沒看錯。
俞家劫難多,58年父親黃敬遭毛澤東羞辱精神崩潰,不久跳樓自殺。文革中母親範瑾受迫害,精神失常;大妹俞慧聲挨批鬥,得了精神分裂症,自殺了。86年大哥俞強聲出逃。2011年時任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給交大學生上黨課,教育學生要堅定、忠誠,要加強黨的領導,反對多黨製。他的確是幹才、特殊材料。
賈虹生、譚力夫、俞敏聲後來都是“大康華”的負責人。
維淩身後,賈虹生就是那個給他在八寶山操辦葬禮的人。賈虹生,原輕工業部部長賈拓夫之子,87-93年任中國康華發展總公司常務副總裁兼黨委書記、清算委員會副主任,1993-2003年先後擔任中國華通物產集團公司副總裁、總裁兼黨委書記。
譚力夫父親譚政文,原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66年8月12日,北京工業大學三係學生譚力夫和劉京合寫大字報,為“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基本如此”的對聯叫好。20日譚力夫在北工大的學生辯論會上發言,繼續鼓吹血統論,影響深廣。1997-2003年間,譚力夫(譚斌)擔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劉京養父劉岱峰,原國家計委副主任。2000-9年間,劉京擔任610辦公室(全稱“中央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好漢耶,混蛋耶?
康華無序擴張、涉及官倒,是89學潮的導火索之一。維淩從87年夏天就算是康華的人了,他的中美聯絡處掛靠在康華。他對康華內情應該比較了解,但在《手稿》裏卻著墨不多。大概是因為身在此山中吧,而且他的中美聯絡處得益於康華鬆散的管理。
胡德平書生氣重,為人耿直,交往的人多是學者,太子黨人物不多。但耀邦在台上時,德平也不免前呼後擁。
秦德君私下裏稱,老紅軍本性都是土匪。維淩說,當年老紅衛兵,西糾、海糾、聯動等,打砸搶、燒殺奸虐無惡不作,不就是土匪出身的大官老子給慣出來的嗎?【《手稿》p.349】帶頭打砸搶的老紅衛兵,正是太子黨的雛形。“老子英雄兒好漢”從來是他們的金科玉律,“我不接班誰接班”一直是他們的心聲。【《手稿》p.381】
看了維淩介紹的中共太子黨、他們強大的社交網絡,你不得不承認,王若望(1918-2001)說得好,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確是“抹上馬列主義、社會主義油彩的封建主義。”
主要參考文獻
《手稿》:《傳說中的何維淩手稿》(2015),香港大風出版社。
                  
        
        
        如果雲知道:何維淩傳(9)
馮墟 (2025-11-02 06:17:27) 評論 (6)
                維淩說“太子黨的要害是接班,”寫到幾位太子黨人物。【《手稿》p.380】太子黨有走秘書幫的,如耿飆秘書習近平、張勁夫秘書孔丹、宋任窮秘書秦曉;有走共青團的,如陳昊蘇、何光暐、劉延東;有去地方的,如劉源、習近平後來、薄熙來。
宋任窮在中組部當部長,81年安排陳昊蘇和何光暐到團中央當書記。陳昊蘇是陳毅長子,維淩對他和他弟小魯印象還好。何光暐的父親是何長工。秦德君跟何長工熟,說他“一心一意為子女謀福利。”維淩對何光暐印象不好。何光暐有太子黨倨傲的橫、狂、精於算計、翻弄是非。他曾是維淩家常客,不是來看他“秦大姐”的、都不過去打個招呼,隻想通過維淩跟樸方、德平接上線。
何光暐認為,幹部子弟是當然接班人。但不是所有人都同意,宋任窮為把他和陳昊蘇扶上馬費盡了心。他安排二人在團中央先幹一陣,放風讓他們當書記。選舉那天親自坐陣,第一輪投票二人都沒到法定票數。宋部長在底下一個一個做工作,重新投票,二人才勉強當選,讓團中央的人當天過足了民主的癮。
何光暐想當團中央第一書記,就在維淩麵前把時任第一書記韓英和其他書記都說成是造反派。他鼓動維淩他們進中組部中青幹部局,就是李銳那個局,說這個局太重要了,掌握它就是掌握未來。當時王彥和鄧英淘在場,大家笑笑而已。事後他四處散布,何維淩、鄧英淘他們大有野心,想占領中青幹部局。鄧英淘當時還不是黨員,維淩生前沒入過黨。
何光暐後來當了國家旅遊局局長。2018年他兒媳高露開奔馳G63進入故宮禁地,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優良傳統。
維淩有野心,但不是這個。他想當太師,忘了太師乃文官頂級,比尚書、總督還高。專製體係中,君師合一,元首兼導師。更符合他品性的是,“隻要是和我喜歡的女孩在一起,就是趙紫陽要見我,我也懶得去。”【《手稿》p.348】
陳昊蘇不久當了北京市副市長。北大學生爭民主、反特權,派他去給學生講話,哪壺不開提哪壺。官場險惡,有人故意給他設圈套。
劉延東是維淩舊識,67年秋和她姐延淮參加了維淩的共產青年學會。當時延淮讀石油學院三年級,延東讀清華二年級。她們的父親是劉瑞龍。劉瑞龍當農村工作部副部長,跟部長鄧子恢一起,被毛澤東斥為小腳女人,貶到華東局當農委書記。張春橋說劉瑞龍是共產青年學會的黑後台,讓他坐了五年牢。
四人幫垮台後,劉瑞龍任農業部副部長。也住22號樓,但維淩兩年後才知道。維淩跟他講發展組的事,他說,我過去是你們的後台,今後仍是你們的後台。維淩心裏,還嫌他這後台現在不夠大。諮先生不讓維淩跟劉瑞龍走得太近,因為杜潤生跟劉瑞龍不對付。
諮先生專事一人、單點支撐,適合當官。維淩多方接觸、追求平衡,想讓發展組成為現代智囊團,不專事一人、一派,可以替任何客戶服務,免於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他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做過訪問學者,布魯金斯並非專事一黨。
維淩跟劉延東就此恢複聯係,她是朝陽區委副書記,提拔速度很快,維淩看好她。不久劉延東去了團中央當書記,原地踏步八九年。諮先生辦活動,找保護傘、塗保護色,經常找她。胡錦濤在團中央當第一書記時,劉延東對他比較尊重。到胡錦濤當總書記時,劉延東時來運轉,進了政治局,後來當了副總理。2015-18年間她當中國足球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難度係數遠超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
太子黨中唐欣結交廣泛,左的、右的,太子黨、反賊,紅人、黑馬。所以他說,中國未來領導人,必將是我的朋友。唐欣密切關注社會潮流,民主牆、公司熱、參政對話熱、啟蒙思潮等。他掌握全套民主牆人物一手資料,包括個人經曆、政見、采訪錄。
民主牆正熱鬧時,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林乎加把唐欣從南京調到北京。唐欣以《北京日報》記者身份,白天去民主牆,跟其中人物接觸,獲取第一手資料,晚上整理成內參上報。他的報告客觀真實,見解不凡。維淩說他同情民主牆運動,後來被公安盯上,當然他有免罪金牌。
維淩另一位朋友唐若昕,當時在團中央政研室,也被派去民主牆搜集情報。接觸一深,難免同情,也被公安盯上。
唐欣83年開始采訪發展組,跟戴晴(葉劍英養女)、田森是最早報道發展組的幾位記者。他身為太子黨,融入了第三代知識精英,被他們視作圈內人。
唐欣好友朱佳木提出了“七代人說”和“接班三方法論”,將中國政治舞台,從中共建黨開始,到八十年代60年間,經過一係列不間斷的革命鬥爭,按社會條件和鬥爭內容,共分為七代。發現一、三、五代隔代接班,招致二、四、六代不滿。維淩有自己的四代人理論,跟後來張永傑、程遠忠的《第四代人》(1988)比較一致。按七代人說,第六代存在被跳過的危險,必須主動出擊,采用油滴擴散、攀龍附鳳、借雞下蛋三法接班。
83年鄧小平、陳雲支持胡耀邦的第三梯隊計劃,太子黨人物聞風而動。習仲勳馬上召開家庭會議,習正寧在地方,“油滴擴散”;習近平給耿飆當秘書,“借雞下蛋”。劉源、薄熙來、習近平後來去地方,也是油滴擴散。83年前後陳元出任西城區委書記,其四中校友紛紛投奔,是謂“攀龍附鳳”;華遠公司就是他們當時的傑作。
高幹子弟中有好的。周小川是機械工業部部長周建南的兒子。87年夏天,維淩去河南鄭州參加國際貿易研討會,回來跟周小川同一個列車包廂。周小川擔心,身居要津的中青幹部,可能接續計劃經濟的命脈。周小川85年擔任體改所副所長,87年在經貿部當部長助理,2002-18年間任中央銀行行長。
太子黨中接班意識最強的,當數陳元一夥,朱佳木、劉澤彭是其中關鍵人物。朱佳木,原國家計委副主任朱理治次子,80年前後先後擔任胡喬木、陳雲秘書,2000年任社科院副院長。劉澤彭,陳元清華上鋪,八十年代任中組部部長宋任窮秘書(陳元弟弟陳方娶了宋任窮女兒宋珍珍,後離異),後任中青幹部局副局長(局長為李銳)、中組部副秘書長、副部長,積極實施太子黨的“油滴擴散”。太子黨的接班三法,集中體現在劉澤彭身上,盡管他本人不是高幹子弟。
攀附陳元的太子黨人數不下30,聯結緊密。其中包括“西糾”頭目孔丹、秦曉。清理“三種人”時,陳雲免除了紅衛兵中太子黨的責任。孔丹,原中央調查部部長孔原次子,其母徐明66年受迫害自殺。81年任張勁夫秘書,後任光大集團總經理、中信集團董事長。其人思想偏左,否認普世價值。秦曉,原中科院黨組副書記秦力生之子,陳昊蘇內弟。曾任宋任窮秘書,後任中信總經理、招商局董事長。他思想較開放,承認普世價值。
陳元想當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當過彭真秘書)反對。陳雲跟彭真的矛盾,至遲在東北局時期就開始了,並且持續終身。
鄧英淘本來應該是“陳係”,常受邀請,但認為他們不學無術、排斥異己、一心接班,誌趣不投、不適應。維淩勸他打進去,幫助建立第三代多元製衡的體係。鄧英淘同意,但做不到。
唐若昕通過妻子秦燕打入陳係,起到了發展組和陳係之間的橋梁作用。
維淩從七十年代開始就堅信,現代政治的第一要義是包容,而不是鬥爭。所以他高度開放,懂得政治勾兌,重視跟陳係、劉澤彭的關係,他打先鋒,諮先生跟進。
83年初,劉澤彭帶著助手,到維淩家,跟他、王彥、李凡談了一整宿。維淩先介紹發展組的概況、宗旨、特點,接著介紹諮先生和自己,都是在文革前就開始思考社會問題,受到林彪、四人幫迫害;諮先生深入農村多年,對農村改革認識深刻。他談到跟諮先生的深厚友誼,談到78年他從頭到尾盯著,在北大幫諮先生平反冤案。結論:不用陳一諮,將是共產黨一大損失。他們由此建立的跟劉澤彭的良好關係,延續到體改所時期,一直到六四之前。
當晚維淩還介紹了發展組在江西吉安開展的幹部現代性研究,劉澤彭很感興趣。維淩提出,發展組跟中青幹部局合作,采用科學方法,對黨政基層、中層幹部,作全麵調查,作為幹部體製改革的依據。可惜不久維淩遭遇麻煩,無法跟進。
關於這個劉澤彭,還有維淩沒寫出來的故事。有天下午,耀邦找宋任窮,“宋大哥,現在提倡年輕化,您都七十多了,寫個辭呈,我明天就批。”當晚宋任窮在書房寫了撕、撕了寫,兒子宋克荒真慌了。宋克荒去找劉澤彭,劉澤彭很果斷,“宋部長,辭呈不能寫!我去找陳元。”第二天,陳雲給鄧小平、胡耀邦寫信說,中組部目前還離不開像任窮這樣經驗豐富的同誌。鄧小平同意,胡耀邦沒辦法。
劉澤彭立了這一大功,深得陳雲父子、宋任窮父子信任,本來是要在十四大當中央委員、接中組部長的。但劉澤彭仗著過硬的後台,在中組部飛揚跋扈、目中無人,連趙紫陽、江澤民都不放在眼裏。結果由李銳出麵給鄧小平寫信,鄧小平下令,此人必須調離中組部。陳元去找廖暉,讓劉澤彭去僑辦當副主任,恭陪末座。
劉澤彭做過好事,曾任美麗中國支教項目理事長,發起北京立德未來助學公益基金會。
樸方身邊也有一大幫,其中雖然也有知識精英,但太子黨居多。樸方對太子黨人物特別信任,是其“階級本性”、血統論的延續。其中平民子弟,維淩說,“像我這樣,隻是相交,但永遠談不上自己人,總好像霧裏看花,隔了一層。”【《手稿》p.398】樸方用人,雖不乏幹才,如俞正聲、劉京、賈虹生、唐若昕等,更多的是高幹子弟中的庸常之輩。平民出身的守成有餘,開拓不足。此外,還有一大群趨炎附勢的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還記得那幅漫畫嗎?你爸管我爸,你得管我。
84年冬天,樸方第一次跟維淩提起他當時的大副俞正聲,“俞正聲是像你一樣的人才,不可多得。但類型不同,具有難得的行政能力。”不久,維淩應樸方之邀,去給殘疾人基金會幫忙,見到俞正聲,人很精幹。他二哥俞敏聲也在那兒,老實一些。維淩認為俞正聲有雄才大略,踏實肯幹,前程遠大,他沒看錯。
俞家劫難多,58年父親黃敬遭毛澤東羞辱精神崩潰,不久跳樓自殺。文革中母親範瑾受迫害,精神失常;大妹俞慧聲挨批鬥,得了精神分裂症,自殺了。86年大哥俞強聲出逃。2011年時任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給交大學生上黨課,教育學生要堅定、忠誠,要加強黨的領導,反對多黨製。他的確是幹才、特殊材料。
賈虹生、譚力夫、俞敏聲後來都是“大康華”的負責人。
維淩身後,賈虹生就是那個給他在八寶山操辦葬禮的人。賈虹生,原輕工業部部長賈拓夫之子,87-93年任中國康華發展總公司常務副總裁兼黨委書記、清算委員會副主任,1993-2003年先後擔任中國華通物產集團公司副總裁、總裁兼黨委書記。
譚力夫父親譚政文,原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66年8月12日,北京工業大學三係學生譚力夫和劉京合寫大字報,為“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基本如此”的對聯叫好。20日譚力夫在北工大的學生辯論會上發言,繼續鼓吹血統論,影響深廣。1997-2003年間,譚力夫(譚斌)擔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劉京養父劉岱峰,原國家計委副主任。2000-9年間,劉京擔任610辦公室(全稱“中央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好漢耶,混蛋耶?
康華無序擴張、涉及官倒,是89學潮的導火索之一。維淩從87年夏天就算是康華的人了,他的中美聯絡處掛靠在康華。他對康華內情應該比較了解,但在《手稿》裏卻著墨不多。大概是因為身在此山中吧,而且他的中美聯絡處得益於康華鬆散的管理。
胡德平書生氣重,為人耿直,交往的人多是學者,太子黨人物不多。但耀邦在台上時,德平也不免前呼後擁。
秦德君私下裏稱,老紅軍本性都是土匪。維淩說,當年老紅衛兵,西糾、海糾、聯動等,打砸搶、燒殺奸虐無惡不作,不就是土匪出身的大官老子給慣出來的嗎?【《手稿》p.349】帶頭打砸搶的老紅衛兵,正是太子黨的雛形。“老子英雄兒好漢”從來是他們的金科玉律,“我不接班誰接班”一直是他們的心聲。【《手稿》p.381】
看了維淩介紹的中共太子黨、他們強大的社交網絡,你不得不承認,王若望(1918-2001)說得好,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確是“抹上馬列主義、社會主義油彩的封建主義。”
主要參考文獻
《手稿》:《傳說中的何維淩手稿》(2015),香港大風出版社。
              
    宋任窮在中組部當部長,81年安排陳昊蘇和何光暐到團中央當書記。陳昊蘇是陳毅長子,維淩對他和他弟小魯印象還好。何光暐的父親是何長工。秦德君跟何長工熟,說他“一心一意為子女謀福利。”維淩對何光暐印象不好。何光暐有太子黨倨傲的橫、狂、精於算計、翻弄是非。他曾是維淩家常客,不是來看他“秦大姐”的、都不過去打個招呼,隻想通過維淩跟樸方、德平接上線。
何光暐認為,幹部子弟是當然接班人。但不是所有人都同意,宋任窮為把他和陳昊蘇扶上馬費盡了心。他安排二人在團中央先幹一陣,放風讓他們當書記。選舉那天親自坐陣,第一輪投票二人都沒到法定票數。宋部長在底下一個一個做工作,重新投票,二人才勉強當選,讓團中央的人當天過足了民主的癮。
何光暐想當團中央第一書記,就在維淩麵前把時任第一書記韓英和其他書記都說成是造反派。他鼓動維淩他們進中組部中青幹部局,就是李銳那個局,說這個局太重要了,掌握它就是掌握未來。當時王彥和鄧英淘在場,大家笑笑而已。事後他四處散布,何維淩、鄧英淘他們大有野心,想占領中青幹部局。鄧英淘當時還不是黨員,維淩生前沒入過黨。
何光暐後來當了國家旅遊局局長。2018年他兒媳高露開奔馳G63進入故宮禁地,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優良傳統。
維淩有野心,但不是這個。他想當太師,忘了太師乃文官頂級,比尚書、總督還高。專製體係中,君師合一,元首兼導師。更符合他品性的是,“隻要是和我喜歡的女孩在一起,就是趙紫陽要見我,我也懶得去。”【《手稿》p.348】
陳昊蘇不久當了北京市副市長。北大學生爭民主、反特權,派他去給學生講話,哪壺不開提哪壺。官場險惡,有人故意給他設圈套。
劉延東是維淩舊識,67年秋和她姐延淮參加了維淩的共產青年學會。當時延淮讀石油學院三年級,延東讀清華二年級。她們的父親是劉瑞龍。劉瑞龍當農村工作部副部長,跟部長鄧子恢一起,被毛澤東斥為小腳女人,貶到華東局當農委書記。張春橋說劉瑞龍是共產青年學會的黑後台,讓他坐了五年牢。
四人幫垮台後,劉瑞龍任農業部副部長。也住22號樓,但維淩兩年後才知道。維淩跟他講發展組的事,他說,我過去是你們的後台,今後仍是你們的後台。維淩心裏,還嫌他這後台現在不夠大。諮先生不讓維淩跟劉瑞龍走得太近,因為杜潤生跟劉瑞龍不對付。
諮先生專事一人、單點支撐,適合當官。維淩多方接觸、追求平衡,想讓發展組成為現代智囊團,不專事一人、一派,可以替任何客戶服務,免於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他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做過訪問學者,布魯金斯並非專事一黨。
維淩跟劉延東就此恢複聯係,她是朝陽區委副書記,提拔速度很快,維淩看好她。不久劉延東去了團中央當書記,原地踏步八九年。諮先生辦活動,找保護傘、塗保護色,經常找她。胡錦濤在團中央當第一書記時,劉延東對他比較尊重。到胡錦濤當總書記時,劉延東時來運轉,進了政治局,後來當了副總理。2015-18年間她當中國足球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難度係數遠超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
太子黨中唐欣結交廣泛,左的、右的,太子黨、反賊,紅人、黑馬。所以他說,中國未來領導人,必將是我的朋友。唐欣密切關注社會潮流,民主牆、公司熱、參政對話熱、啟蒙思潮等。他掌握全套民主牆人物一手資料,包括個人經曆、政見、采訪錄。
民主牆正熱鬧時,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林乎加把唐欣從南京調到北京。唐欣以《北京日報》記者身份,白天去民主牆,跟其中人物接觸,獲取第一手資料,晚上整理成內參上報。他的報告客觀真實,見解不凡。維淩說他同情民主牆運動,後來被公安盯上,當然他有免罪金牌。
維淩另一位朋友唐若昕,當時在團中央政研室,也被派去民主牆搜集情報。接觸一深,難免同情,也被公安盯上。
唐欣83年開始采訪發展組,跟戴晴(葉劍英養女)、田森是最早報道發展組的幾位記者。他身為太子黨,融入了第三代知識精英,被他們視作圈內人。
唐欣好友朱佳木提出了“七代人說”和“接班三方法論”,將中國政治舞台,從中共建黨開始,到八十年代60年間,經過一係列不間斷的革命鬥爭,按社會條件和鬥爭內容,共分為七代。發現一、三、五代隔代接班,招致二、四、六代不滿。維淩有自己的四代人理論,跟後來張永傑、程遠忠的《第四代人》(1988)比較一致。按七代人說,第六代存在被跳過的危險,必須主動出擊,采用油滴擴散、攀龍附鳳、借雞下蛋三法接班。
83年鄧小平、陳雲支持胡耀邦的第三梯隊計劃,太子黨人物聞風而動。習仲勳馬上召開家庭會議,習正寧在地方,“油滴擴散”;習近平給耿飆當秘書,“借雞下蛋”。劉源、薄熙來、習近平後來去地方,也是油滴擴散。83年前後陳元出任西城區委書記,其四中校友紛紛投奔,是謂“攀龍附鳳”;華遠公司就是他們當時的傑作。
高幹子弟中有好的。周小川是機械工業部部長周建南的兒子。87年夏天,維淩去河南鄭州參加國際貿易研討會,回來跟周小川同一個列車包廂。周小川擔心,身居要津的中青幹部,可能接續計劃經濟的命脈。周小川85年擔任體改所副所長,87年在經貿部當部長助理,2002-18年間任中央銀行行長。
太子黨中接班意識最強的,當數陳元一夥,朱佳木、劉澤彭是其中關鍵人物。朱佳木,原國家計委副主任朱理治次子,80年前後先後擔任胡喬木、陳雲秘書,2000年任社科院副院長。劉澤彭,陳元清華上鋪,八十年代任中組部部長宋任窮秘書(陳元弟弟陳方娶了宋任窮女兒宋珍珍,後離異),後任中青幹部局副局長(局長為李銳)、中組部副秘書長、副部長,積極實施太子黨的“油滴擴散”。太子黨的接班三法,集中體現在劉澤彭身上,盡管他本人不是高幹子弟。
攀附陳元的太子黨人數不下30,聯結緊密。其中包括“西糾”頭目孔丹、秦曉。清理“三種人”時,陳雲免除了紅衛兵中太子黨的責任。孔丹,原中央調查部部長孔原次子,其母徐明66年受迫害自殺。81年任張勁夫秘書,後任光大集團總經理、中信集團董事長。其人思想偏左,否認普世價值。秦曉,原中科院黨組副書記秦力生之子,陳昊蘇內弟。曾任宋任窮秘書,後任中信總經理、招商局董事長。他思想較開放,承認普世價值。
陳元想當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當過彭真秘書)反對。陳雲跟彭真的矛盾,至遲在東北局時期就開始了,並且持續終身。
鄧英淘本來應該是“陳係”,常受邀請,但認為他們不學無術、排斥異己、一心接班,誌趣不投、不適應。維淩勸他打進去,幫助建立第三代多元製衡的體係。鄧英淘同意,但做不到。
唐若昕通過妻子秦燕打入陳係,起到了發展組和陳係之間的橋梁作用。
維淩從七十年代開始就堅信,現代政治的第一要義是包容,而不是鬥爭。所以他高度開放,懂得政治勾兌,重視跟陳係、劉澤彭的關係,他打先鋒,諮先生跟進。
83年初,劉澤彭帶著助手,到維淩家,跟他、王彥、李凡談了一整宿。維淩先介紹發展組的概況、宗旨、特點,接著介紹諮先生和自己,都是在文革前就開始思考社會問題,受到林彪、四人幫迫害;諮先生深入農村多年,對農村改革認識深刻。他談到跟諮先生的深厚友誼,談到78年他從頭到尾盯著,在北大幫諮先生平反冤案。結論:不用陳一諮,將是共產黨一大損失。他們由此建立的跟劉澤彭的良好關係,延續到體改所時期,一直到六四之前。
當晚維淩還介紹了發展組在江西吉安開展的幹部現代性研究,劉澤彭很感興趣。維淩提出,發展組跟中青幹部局合作,采用科學方法,對黨政基層、中層幹部,作全麵調查,作為幹部體製改革的依據。可惜不久維淩遭遇麻煩,無法跟進。
關於這個劉澤彭,還有維淩沒寫出來的故事。有天下午,耀邦找宋任窮,“宋大哥,現在提倡年輕化,您都七十多了,寫個辭呈,我明天就批。”當晚宋任窮在書房寫了撕、撕了寫,兒子宋克荒真慌了。宋克荒去找劉澤彭,劉澤彭很果斷,“宋部長,辭呈不能寫!我去找陳元。”第二天,陳雲給鄧小平、胡耀邦寫信說,中組部目前還離不開像任窮這樣經驗豐富的同誌。鄧小平同意,胡耀邦沒辦法。
劉澤彭立了這一大功,深得陳雲父子、宋任窮父子信任,本來是要在十四大當中央委員、接中組部長的。但劉澤彭仗著過硬的後台,在中組部飛揚跋扈、目中無人,連趙紫陽、江澤民都不放在眼裏。結果由李銳出麵給鄧小平寫信,鄧小平下令,此人必須調離中組部。陳元去找廖暉,讓劉澤彭去僑辦當副主任,恭陪末座。
劉澤彭做過好事,曾任美麗中國支教項目理事長,發起北京立德未來助學公益基金會。
樸方身邊也有一大幫,其中雖然也有知識精英,但太子黨居多。樸方對太子黨人物特別信任,是其“階級本性”、血統論的延續。其中平民子弟,維淩說,“像我這樣,隻是相交,但永遠談不上自己人,總好像霧裏看花,隔了一層。”【《手稿》p.398】樸方用人,雖不乏幹才,如俞正聲、劉京、賈虹生、唐若昕等,更多的是高幹子弟中的庸常之輩。平民出身的守成有餘,開拓不足。此外,還有一大群趨炎附勢的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還記得那幅漫畫嗎?你爸管我爸,你得管我。
84年冬天,樸方第一次跟維淩提起他當時的大副俞正聲,“俞正聲是像你一樣的人才,不可多得。但類型不同,具有難得的行政能力。”不久,維淩應樸方之邀,去給殘疾人基金會幫忙,見到俞正聲,人很精幹。他二哥俞敏聲也在那兒,老實一些。維淩認為俞正聲有雄才大略,踏實肯幹,前程遠大,他沒看錯。
俞家劫難多,58年父親黃敬遭毛澤東羞辱精神崩潰,不久跳樓自殺。文革中母親範瑾受迫害,精神失常;大妹俞慧聲挨批鬥,得了精神分裂症,自殺了。86年大哥俞強聲出逃。2011年時任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給交大學生上黨課,教育學生要堅定、忠誠,要加強黨的領導,反對多黨製。他的確是幹才、特殊材料。
賈虹生、譚力夫、俞敏聲後來都是“大康華”的負責人。
維淩身後,賈虹生就是那個給他在八寶山操辦葬禮的人。賈虹生,原輕工業部部長賈拓夫之子,87-93年任中國康華發展總公司常務副總裁兼黨委書記、清算委員會副主任,1993-2003年先後擔任中國華通物產集團公司副總裁、總裁兼黨委書記。
譚力夫父親譚政文,原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66年8月12日,北京工業大學三係學生譚力夫和劉京合寫大字報,為“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基本如此”的對聯叫好。20日譚力夫在北工大的學生辯論會上發言,繼續鼓吹血統論,影響深廣。1997-2003年間,譚力夫(譚斌)擔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劉京養父劉岱峰,原國家計委副主任。2000-9年間,劉京擔任610辦公室(全稱“中央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好漢耶,混蛋耶?
康華無序擴張、涉及官倒,是89學潮的導火索之一。維淩從87年夏天就算是康華的人了,他的中美聯絡處掛靠在康華。他對康華內情應該比較了解,但在《手稿》裏卻著墨不多。大概是因為身在此山中吧,而且他的中美聯絡處得益於康華鬆散的管理。
胡德平書生氣重,為人耿直,交往的人多是學者,太子黨人物不多。但耀邦在台上時,德平也不免前呼後擁。
秦德君私下裏稱,老紅軍本性都是土匪。維淩說,當年老紅衛兵,西糾、海糾、聯動等,打砸搶、燒殺奸虐無惡不作,不就是土匪出身的大官老子給慣出來的嗎?【《手稿》p.349】帶頭打砸搶的老紅衛兵,正是太子黨的雛形。“老子英雄兒好漢”從來是他們的金科玉律,“我不接班誰接班”一直是他們的心聲。【《手稿》p.381】
看了維淩介紹的中共太子黨、他們強大的社交網絡,你不得不承認,王若望(1918-2001)說得好,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確是“抹上馬列主義、社會主義油彩的封建主義。”
主要參考文獻
《手稿》:《傳說中的何維淩手稿》(2015),香港大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