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一生】 -紀念慈父百年冥誕 2025.11.03

斯人曰 (2025-11-03 09:50:28) 評論 (0)

在母親的百歲冥誕一周後的今天,我迎來了父親的百歲冥誕日。十一月三日這日子我再熟悉不過了,可每一年都感受不同。父親在世時我欣慰著他的長壽和健康。父親辭世後我深陷入對已的自責和悲傷。可在父親百歲之際,我為他的九旬生平而自豪和感動。

父親一九二五年出生時,是家中五個弟兄的排行老三。從安徽休寧來武漢討生活的祖父,以做帳房先生的收入撐起一個大家庭。盡管生活不寬裕,深受老家中國狀元之鄉影響的祖父極盡全力讓孩子們多念書,想給孩子們好前途。

在當年兵荒馬亂的歲月裏,家境每況愈下。父親初中畢業時,上麵的大哥和二哥都已外出謀生,下麵兩個弟弟還在上小學。為了讓家裏能有財力供弟弟們上初中,父親懂事地選擇去讀不需學費的公立師範學校。

在完成了師範學校要求的學業和教師服務期後,父親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當時國民政府的漢口稅收署當職員,薪水不菲。可父親並未止步於此,他隨後又報考了商業夜間大學,謀求更好的發展前景。

商業夜間大學,不僅實現了父親讀大學願望,也使父親有機會加入了共產黨領導的青年革命組織。這時正值解放戰爭決戰前夕。父親參與了保衛武漢,和為實現武漢和平解放而展開的一係列進步學生運動。

父親如此努力進取還有另一個原因,即父親有著強烈的幫助祖父母養家的責任感。那些年,家境變得越來越糟,祖父生病失業,在外地謀生的兩位兄長也因時局動蕩而收入不穩定,家中入不敷出。父親雖不是長子,但他一輩都以”先大家庭後小家庭”來行事。因此,父親的薪水始終是全部拿給祖父母給大家庭用,甚至都沒有為個人婚姻作打算,拖到三十歲才結婚。結婚後仍舊是膽養我祖母的主要承擔者。

母親曾說,建國初期提倡婚姻節儉。他倆用工資賒購了一張新床,又從外婆家搬來幾件舊家俱,這就算置辦了新家。結婚時,父親不僅沒有分文存款,連ー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結婚照上的中山裝都是母親花錢為父親定製的。

解放後,父親的努力在工作上初見成效。作為新中國的武漢稅務機關幹部,父親不僅稅務專業能力強,而且文章又寫得好,加上進步青年的光榮曆史,開始幾年父親連年被提拔,很受重用。

可是好景不長,各種政治運動的接踵而至使父親深陷泥潭。首先是其大哥因為曾任國民黨低層官職而被革職返鄉回到武漢,定為”現行反革命”。因而父親有了一個”不良社會關係”。另外,曾在國民黨政府中服務的其二哥被人斷定帶上其五弟去了台灣。

“不良社會關係”加上”海外關係”,這是加在父親身上的雙重枷鎖,他無法改變局麵,隻能負重在夾縫中求生存。由於父親工作認真、為人正直,上麵找不到理由將他革職不用。但從此父親便處於不被”放心任用”。這就意味著要被調離重要崗位和地區。父親就這樣從繁華的漢口市稅務機關被調到某區商業局做副職,後來還到中學去當了幾年校長兼黨委書記。

本來就很自律的父親更得非常小心的做人。記得我小時侯有一次一時興起,在窗口大聲向外報出一串數字。父親見了立即製止我,說 “別讓人誤以為你在發情報”。現在想來我都覺得父親的這種聯想很荒唐,也太過膽小。很多年後我將我的想法告訴了父親。他說,”在那個年代,稍不謹慎就會大禍臨頭。我如果也倒下了,誰來撐住這個家?

父親說得沒錯,如果父親也成為被革命對象,便無法照顧爺爺奶奶。如果父親被撤職查辦,便無力私下幫助其大哥一家。因為這些原因,父親的大半輩子都過得極不容易,但父親仍舊兢兢業業地工作,從不為保已而喪失做人的原則。這些是能被旁人明辨的。改革開放以來,父親終於調回到了稅務機關任職。記得在父親離開原任職單位時,他的一些老部下專門來我家看望父親,表達對他的不舍。

當時父親已年渝五十。三十年的年華已在政治磨難中逝去,留下了一頭灰白的頭發和刻在眉間的”山”字皺紋。父親人生工作的最後幾年正值國家稅務改革時期。父親終於在時隔二十多年後有了他人生的最後一次晉級,成為稅務機關的正職一把手。他終於能有機會在自己的老本行裏全力發熱發光,把青年時期革命學生的那股勁重新找回來。真是“東隅已逝,桑榆非晚”。隻可惜時代隻給了父親短短的幾年時間來完成他ー生都沒放棄的追求。

後來,大陸和台灣開放探親大門,父親那兩位曾被斷定去了台灣的二哥和五弟的情況也得到了證實。這時,國家統戰政策變得有利於台屬者的提撥任用,但屆時父親已臨近離休年齡,此事”與之無關”。記得二伯夫婦第一次從台灣來武漢我家時,幾十年壓在父親心中的話,使得平時說話極有條理的父親竟是語句混亂,不知如何表述他的經曆。當時在場的我真擔心二伯和五叔會誤會父親,誤以為父親是個隻顧保全自己的官職而不顧兄弟父母的”小人”。為此,事後我私下寫了一封長達五頁信紙的長信郵給台灣的二伯父,表述我所知道的父親之經曆。去年我去台灣探望堂兄妹時,還特別向他們再次當麵澄清此事。世事已給父母太多的不公,我不能讓他們再受任何委屈。

當年中國曾盛行用”大公無私”來形容國家好幹部。這個詞放在父親身上真是不能再合適了。父親雖然一直為官,手中也有實權,但我和母親不僅沒沾到父親光,反而受到影響。同為稅務機關幹部,且是多年勞動模範的母親之工作在父親的影響下也被調到商業基層單位成了一名普通會計員。對此母親不服,但父親不讓母親去申訴。相比下,父親卻為下屬員工家屬解決工作崗位不合適問題。在我的工作安排上,父親拒絕出麵找關係,但他卻私下托人為大伯的孩子解決農村知識青年返城的工作安排。

父親的一生曆經滄桑,政治上長期受到壓製。但父親卻能用理性看待曆史。他希望中國愈來愈好。他希望看到大陸和台灣用非武力方式解決問題。

在我帶著孩子來美國與我先生團聚十年後,我父母來美國開始了與我們共同生活。那時父母已七十多歲了。在父親生命的最後十多年裏,他人在美國,心卻遙係家鄉。為了能上網看國內的新聞,父親很早就學會用電腦上網。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家庭電腦尚未普及。當時七十高齡的父親利用來美探親的機會,每天去我們就讀的大學電腦室上機看新聞。來美國定居後,上網仍是父親的主要日常活動。

父親和他那一代人經曆了很多卻很堅強。相比現代我們許多後代人稍有不順就恨世和棄世,這些都令我對父親在自豪和感動以外,更有尊敬和欽佩。我後悔當年曾對父親有那麽多的不滿和不理解,也後沒和父親多交談,以了解他人生更多的閃光點。

爸爸,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