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雲知道:何維淩傳(16)

馮墟 (2025-11-17 10:22:39) 評論 (6)
維淩手稿

維淩給樸方的緊急求援信(內容和掃描件見《引子》),肯定是收到了。信的內容表明,他在囹圄中也知道北京城發生了大屠殺。一個星期後,他可以打電話到公司,跟王正徳確認已被“監視居住”。專案組長林警官來自天津,來公司說可以派代表探視。他住在公安部密雲水庫招待所,監管越來越寬鬆。後來去看望他,都不需要批準,他可以寫作、下水摸魚。

維淩利用這個時間,在裏麵寫回憶錄,“我在囹圄中。我想了很久。我決定還是寫。”他為什麽猶豫?在大屠殺之後的殺伐之氣中,他有理由猶豫,他寫的任何材料,都有可能被拿去曲解、定罪、量刑。但他還是決定寫,到89年底才完稿。謝謝維淩用第一人稱記錄了激動人心的八十年代,身處其中的知識精英如何開啟民智、議政參政、遊戲人生。他者視角重要,但第一人稱敘事不可或缺。謝謝維淩留下這部手稿,借助它,我得以重構他的人生軌跡。他的一生,是非凡的一生。

他在密雲水庫最早交給王正德的手稿大約5萬字,寫的是89年4-5月間的事。王正德是他信任的人,以前也曾保存他的手稿。有一天維淩打來電話,要求不要複印手稿,將原稿和已複印部分交給小熊燒掉。維淩後來交給他的手稿有27萬字,卻沒有原先那些內容。最早的那一部分手稿消失了。維淩解釋,現在寫這些為時尚早。

王正徳先生是唯一讀過這部分材料的人。我建議他憑記憶,把這部分內容寫出來,填補曆史的空白。他保存的其他維淩手稿,也應該發表,尤其是維淩早年寫的關於異化問題的劄記,足以證明他思想前驅的地位。

90年10月,監視居住解除,前後16個月。維淩監視居住期間受到優待,監視居住結束沒被起訴,都說明當局明知他沒做違法的事,足以證明抓他的人卑劣。

95年左右,王正徳收到維淩故舊王公娥轉來的南懷瑾的一封信,詢問他手中的維淩手稿,表示他負責在香港出版。懾於當時的政治氣氛,王正徳沒有回複。

2014年8月,秦燕和黃曉京找王正徳。9月達成協議,手稿出版權益歸維淩家屬,王正徳將手稿鄭重其事交到黃曉京手中,“交而不疑,疑而不交。”時隔二十餘年,黃曉京再給維淩當助手,整理他的遺稿。12月,黃曉京帶著正在整理的那部分手稿,到墨西哥維淩西歸的地方祭奠他。

黃曉京,人大哲學係78級,維淩社會學組的骨幹。六四後留學日本,取得國際關係碩士和經濟學博士學位。94年加入日本三井物產,負責中國業務。



84年杭州秋瑾墓前,維淩、黃曉京(右)



2018年黃曉京

讀過維淩《手稿》的人都會看出,曉京博士為編輯整理手稿付出的心血。維淩引用的中外典故、不會寫的北京方言、有待核實的人物,曉京博士都替他完成、加以考證。深厚的人間情誼,就體現在這曆時一年,一處處查證、注解之中。

維淩未必想到,他在北京的“老”同事王小強由台灣南懷瑾支持在香港辦了大風出版社,在2015年底出版了他的遺稿。

 

即使是在六四之後、他還在監視居住之中,維淩仍相信社會主義。不過,他相信的是民主社會主義。他認為,社會主義最好的樣板在北歐。78年童大林隨穀牧副總理考察西德,感慨馬克思所謂共產主義不過如此。北美資本主義社會采用了社會主義的一些政策和機製。而社會主義國家湧現改革浪潮,走向民主社會主義、市場社會主義、福利社會主義。【《手稿》pp.309-10】

他信仰的共產主義,正是馬克思所謂“一個更高級的、以每一個個人的全麵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裏,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不受權力、特權、小農意識、封建傳統汙染,以人為本、充分發揚人性和人道。簡言之,就是人本共產主義。【《手稿》pp.14-16, 182】但是中共以“一切人的發展”為借口,抑製每個人的自由發展,專製、濫權、封建,自己享受特權的同時,漠視民權、踐踏人權。

維淩反對高談主義。他相信的民主社會主義、人本共產主義,與生產資料公有製完全無關,與無產階級專政、人民民主專政完全無關。他一直是專政的受害者。

但維淩沒想到,民主社會主義是一個悖論。既有民主,怎知選民一定會選擇社會主義?1842年馬克思在《第六屆萊茵省議會的辯論(第一篇論文)》中講,“自由確實是人的本質……”自由才是終極價值,姓資姓社或者是別的什麽姓,人民有選擇的自由,不能由一個黨、個別強人、或者少數精英說了算。我個人認為,一個開放社會不應自我設限、畫地為牢,姓資姓社、姓貓姓狗。

人本共產主義,也是個似是而非的概念。若要以人為本,必先承認並且尊重私人財產權利,因為財產權利是人權的核心。被剝奪財產權利的個人,就是喪家之犬,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而共產主義社會財產公有,不承認私人財產權利,與以人為本背道而馳。“各取所需,”一個“取”字暴露了,任何生活資料非經私有化不能消費,“共產主義”也不例外;“取”的步驟,就是私有化的過程。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滿的人,有的主張民主社會主義,維淩是其中之一。劉賓雁六四後留在了美國,對資本主義也不滿,也主張民主社會主義。2006年2月,前人民大學副校長謝韜在《炎黃春秋》發表《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

但是民主社會主義尤其不適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基本前提不滿足。實行民主社會主義,首先必須要有民主。迄今為止,實行民主社會主義的社會,無一例外,原本就是民主社會。世界上沒有一個非民主社會,通過實行民主社會主義,而成為一個民主社會。事實上,中共跟民主自由勢不兩立,連完全符合《選舉法》的大學生競選都不允許,對民主運動一直是斬草除根。中共一貫堅持,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而且隻有它那個版本的社會主義。

民主社會主義本身,我並不反對,在民主、開放社會,選民完全有權利選擇民主社會主義。事實上,北歐國家實行的民主社會主義相當完善,人民幸福程度在世界上是最高的。2025年11月4日,佐赫蘭·馬姆達尼當選紐約市長。13日,凱蒂·威爾遜當選西雅圖市長。二人都是民主社會主義者。北歐國家的民主社會主義實踐證明,民主社會主義不是洪水猛獸。我對他們的當選和執政,抱樂觀其成的開放態度。

如果雲知道

表麵看,維淩的死完全是個交通事故。

91年他跟小熊幾經周折拿到簽證,4月飛墨西哥,算蜜月旅行,打算從那裏進入美國。6月5號出事,這個日子不吉利。中美聯絡處美墨代表韓邦凱從美國趕到墨西哥,料理他後事,從當地警方了解到事故細節。韓邦凱81年北大西語係研究生畢業,給朱光潛先生當過助手。當時下雨,路麵積水。維淩踩刹車減速,車子打滑,進入逆向車道,跟對麵的車相撞。車身著火,小熊飛出去了。對麵車上是一位農民和他的老母。無一幸存。維淩帶著名片,至死不失身份。

他,終於做了徹底的散仙。

但是他的朋友認為沒那麽簡單,包括王正德、秦燕。王正德是忠誠的朋友,馬上將維淩手稿轉移到了自己父母家。【《手稿》p.XX】這次維淩離開北京前,帶著小熊,挨家挨戶跟朋友告別,有明確預感,“我隨時可能死掉。”【《手稿》p.VIII】他家電話機嗚嗚叫,說明受到監控。【奚學瑤《青春非常之旅——我的“文革”印跡(下)》,載於《華夏文摘》增刊第845期(2012年4月24日出版)】唐若昕、秦燕夫妻倆都曾在樸方手下做事,秦燕說他的手稿是生死書。追悼會上,戴晴注意到唐若昕、秦燕夫婦挽聯上寫的是,“哀悼何維淩遇難。”【《手稿》p.XII】

 

北京的朋友給他張羅喪事,須要樸方給句話。賈虹生負責,他說:何維淩好歹是個人才。樸方正色,“何維淩哪裏是人才?何維淩他是天才!”

他反對、蔑視特權,但他的喪事卻由太子黨操辦。他大半輩子跟共產黨暗中作對,最後卻葬在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為了他的追悼會,當局出動了大批軍警憲特。

他共產青年學會的夥伴胡定國主持追悼會,“來的都是何維淩的朋友,沒有任何政治色彩。”但他生前,是個政治動物!他是政治浪潮的弄潮兒,最後完全被浪潮吞沒。

 

維淩去世時,白南生他們還沒放出來。諮先生和朱嘉明流亡,活躍於海外民運。朱嘉明寫了篇短文紀念他,當年8月在《中國之春》上發表,“他有曲折的個人經曆,他有敏銳的戰略眼光,他有勇氣和韌性,他有他為人處世的哲學,他還會寫舊體詩詞,他從不在意別人對他的議論與評價。然而,何維淩最重要的是他那顆愛國之心,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一種曆史勇氣。……何維淩在中國的曆史上,是有他的位置的。”他想起維淩的何氏麵、跟他一起在玉淵潭遊泳、他的一雙兒女……

倒是陳一諮(1940年7月20日—2014年4月14日),他最要好的朋友,維淩往生,我沒找到他的隻言片字。也許創深痛巨,相反無法落筆。當然,諮先生寫回憶錄,裏麵留下許多維淩的印跡。維淩解除監視居住後,跟諮先生聯係過沒有?應該是聯係過,所以維淩的電話受監聽。

諮先生堅守信念,拒絕低頭,一直亡命歐美。2002年發現淋巴癌,一直堅持到2014年在洛杉磯家中去世。諮先生生前沒讀到維淩《手稿》,他哥倆終於可以在天際重續舊緣。

維淩跟諮先生有何異同?相同的是,他倆都是學物理的。不同的是,何維淩從核物理專業畢業,諮先生靠關係轉到了中文係。陳一諮大表伯是吳宓先生,他在北大對湯用彤、朱光潛、林庚都是喊伯伯。而且林庚自己當年在清華,也是從物理係轉到了中文係。

維淩《手稿》出版後,許多故舊懷念他,認為他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驅。胡平先生說,維淩扮演的角色不可或缺,而且他扮演得非常出色。仲維光是深刻的思想家,他說維淩跟共產黨合作,是維護共產黨統治的。維淩生前預見到,有人會說“你們這是黨內鬥爭,關我何事,不值得同情。”【《手稿》p.230】他在《手稿》結尾寫了這麽一段話,意味深長:“文革十年,對暴君暴政,我們是這麽說:‘我們去死,因為人民正睡著;你們將死,因為人民必醒來。’改革十年,對暴君暴政,我們則這麽說:‘吹響你們的號角,喚醒人民;借用你們的工具,為你們掘墓。’”【《手稿》p.524】

維淩在《手稿》裏臧否人物,從大人物鄧小平,一直到小人物杜岩,鮮有遺漏。他是寫生死書,跟一般背後議論人不是一回事。幸存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有的故舊不認同他在書中對某些人物的貶損。這很正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的立場、經曆和角度都不同。例如趙紫陽,維淩說他“太滑”,可能有他的理由和根據。但是趙紫陽反對鎮壓學潮,事後拒絕認錯,在關鍵時刻不滑。

主要參考文獻

《手稿》:《傳說中的何維淩手稿》(2015),香港大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