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sisflying

Oasisflying 名博

現身說法(2)-- 如何發現自己,找到自己,成為自己

Oasisflying (2025-11-18 05:08:36) 評論 (0)

這個話題,一定不是一次就說得清楚,那就也來個係列吧。分享的過程也是知新的過程,於人於己都有益處。然後,我寫東西,沒有什麽框架概念,多半都是跟著意識流,想到哪寫到哪,情感和情緒的自然流動。

昨天提及,我去體檢了。體檢這東東,我已經堅持有些年頭了。倒不是擔心自己的健康,而是認為,這是最基本的愛護自己的方式。我極少進醫院,但不代表說,未來我就不會進醫院。我有個大學班長特別有意思,那年他來我家拜訪,說,他從不去體檢,他害怕去體檢,不如就這麽活著,該來什麽來什麽。嗯,也是一種活法。

體檢和做自己有什麽關係呢?有的。為此,我還和我的家庭醫生,有了一番很逗趣的對話,他估計少見我這號的。看樣子,他是印度裔,但膚白,樣貌和體態都還不錯,幹幹淨淨,文質彬彬。否則,我是要換人的 ,哈哈。我不是很喜歡,和收拾得不清爽的同學打交道。難得見麵一次可以,定期要見麵,少愉悅的(但客戶除外,是的,一旦我戴上心理醫生的帽子,我的確有很多不同認知的。)。以前,小兒老是說頭疼,我帶他去看一個門診,好像也是印度裔的醫生。人到是高高大大的,握起手來,軟綿綿的。十有八九,睡眠有問題,十有八九,這份工作與他,非愉悅。

說我的體檢。醫生說,各項指標都正常,而且,有些指標,比如膽固醇,比去年還下降了。唯一要注意的是血糖,指標比去年升高了少許。然後,又說一堆,要檢查的可選項目。我說,都不需要。去年檢查了乳腺(醫生建議),壓疼得夠嗆,還切片了,還不舒服了。啥事都沒有。其實,我自己也基本知道,啥事都沒有。他問,為啥會知道。

我說,我有自己樸素的健康認知。每個人體內或都有,乃至癌細胞的存在,隻要我們不去激發它,大概率都是可以和平共處的。我說,我基本秉持,隨心而不任性。生活規律,飲食均衡、適度鍛煉、愉悅心情。這四點,我都是非常重視的,不會很嚴苛,但基本都是做到了。

那什麽和做自己有關呢?比如,愉悅心情。我先生常會打趣說,你還愉悅心情,動不動就生我氣的。我說,那是兩碼事。我生氣,來得快去得快,從來不壓抑。我是非常容易開心的,一點小事都能讓我開心。哪怕花了冤枉錢,我也是從來不在意的。It is what it is. 愉悅的心情壓倒一切。

我以為,在健康裏,心情愉悅是壓倒一切的。不能真實做自己的人,是很難做到心情愉悅的。以我先生為例,他情緒穩定和平和,但他活得沒有我愉悅。他自然會說,那是以為你啊。哈哈。我可不上當。這個世界,隻有你自己會令自己開心,或是不開心,靠他人的,都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反而應該去問自己,你為何允許他人,令你不開心?

說到血糖這裏,我說,我愛吃白米飯。少吃或不吃,我覺得生活不幸福。哈哈。我夏天愛遊泳。冬天愛滑雪。但日常也就簡單散散步,健身房是懶得去的。我也從來不減肥。這個就是真實的自己。我說,但我會堅持體檢,檢查血項。如你說,血糖偏高了,那我就注意點,但完全不吃白米飯,我是不會的。沒有幸福感。我在其中找平衡。

讓我想起有個朋友,我在她家住過一周。她對營養均衡的極致追求,看得令我害怕。比如,每天早上一杯啥,各營養類打汁。她要求她的孩子必須喝。我喝過一次,不再喝。我的孩子也不想喝,不勉強。她不是,她甚至要求孩子,遠離 pizza,更別說其他垃圾食品了。這個就是嚇人了。我不以為這是做自己,這是有恐懼,被這些那些有的沒的,牽著鼻子走。

人還是要吃,自己覺得心情愉悅的食物,但不要任性。比如,我的小兒,自小到大,不吃葷。更別說海鮮。小時候去 Red lobster,從進去吐到出來。基本吃素長大,當然,牛奶、雞蛋、奶酪是歡喜的,人家照樣長到一米九。我從來沒有管控他吃什麽,曾經快餐飲料垃圾食品過,如今人家可在意了。即,人生中,不要太多的,you should , you should, you should 的去活。凡事這樣去活著,內耗能量的。如同我的成年客戶說,it is a task, not project. 前者,是必須,後者,是自願。一個消耗 energy,一個帶來 energy。不可同日而語。

如同我的閨蜜,從來亂吃的。甜點大於正餐。我從來是閉嘴的。人家活得開心得很。今年覺得,要改變了,不然這個那個的。然後,她果斷減肥 15 磅,先生更是 20 磅。當真是說到做到,因為對於她來說,是 project。

想表達什麽呢?也是我和青春期客戶及父母常溝通的。不要擔憂他們的未來,水到自然渠成。你想拔苗助長也可以,但是,這不是他們真實的自己,總有一個時候,會還回來的。發現自己,找到自己,成為自己,沒有一個不是通過自己的覺醒,來實現的。凡事別總想著走捷徑,如我先生說,超速開車,其實,快不了幾分鍾的。而搭上的,要麽是事故,要麽是生命,沒意義的。

這個道理,我也是 50 以後,才完全明白的。我停止了對小兒的 push,任他自由做自己。偶爾沒忍住,也會提點兩句,但很快閉嘴。

我無數次說過,我的小兒是我們家,這方麵做得最早,做得最好的。但我不知道的是,這究竟是因為我的培育,還是他自身的悟性。我覺得主要是後者。他自小的閱讀無數,再加上他的天性多半得到我們的尊重,繼而,他相對舒服地做了自己。我說過的,我對他,曾經也是很卷的,直到我們來到美國。而他,一直是對卷說 No的。他還曾經贈詩一首送給我,如今掛在家裏的牆上,就是,不要擔憂,媽媽, just jump up in the air, and let out a “Hooray”。

想對小兒說,親愛的孩子,你是對的。比起媽媽,你很早就找到了自己,並成為自己。我祝福你。

(這照片,如何擺正?湊合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