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23年,十一月己巳日(初六),魏明元帝拓跋嗣因攻戰劉宋勞頓成疾而死,享年32歲。拓跋嗣上乘一代雄主的北魏開國君主太祖道武帝拓跋珪的不世武功,後有雄才大略的兒子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消滅北方諸國一統北方,因此拓跋嗣在北魏開國曆史中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壬申日(初九),世祖拓跋燾即位,大赦境內。十二月,庚子日(初八),北魏埋葬明元帝於雲中的金陵,廟號為太宗。
  左光祿大夫崔浩精研經術,精通典章製度,舉凡朝廷禮儀,軍國書詔,無不由他掌管。崔浩不喜歡老子,莊子的書,說:“此矯誣之說,不近人情。老聃研習禮儀,仲尼向他學習,豈肯寫敗壞禮法之書以亂先王之治乎!”崔浩尤其不信佛法,說:“為何要事奉胡人的神!”到世祖拓跋燾即位後,因左右大臣多有批評崔浩的,世祖不得已,令崔浩以公爵位退休,但一向知道崔浩的才能,每有疑問,就召他來谘詢。崔浩相貌潔白細致如美麗婦人,常自詡才幹可以比肩張良而研究考察古代學問的能力更勝過他。
  424年,正月,南宋即位皇帝劉義符在為高祖劉裕居喪期間無禮,喜愛與左右的人玩狎,遊戲毫無節製。大臣範泰上書說:“竊聞陛下時在後園,頗習武備,軍鼓敲於宮中,鬧聲傳於宮外。黷武掖庭之內,喧鬧宮闈之間,非但不能威服四夷,遠近還會產生猜疑。陛下即位後,政務委托宰臣,實應效法殷高宗守孝居住於喪廬不說話的美德,而實際卻更親近小人,恐怕此非社稷之計,經世之道也。”劉義符不聽。
  南豫州刺史廬陵王劉義真是高祖劉裕的次子,皇帝劉義符的二弟,他聰明機警,喜愛文章義理,而生性輕浮,與太子左衛率謝靈運,員外常侍顏延之,慧琳道人交情密切。曾經說:“得誌之日,以靈運,延之為宰相,以慧琳為西豫州都督。”謝靈運是謝玄的孫子,性格褊狹驕傲,不遵守禮法;朝廷隻以文章義理看待他,並不以為他有什麽實際的才能。然而謝靈運自視甚高,認為自己的才能足以參與朝廷機要,因而常常自覺懷才不遇,憤憤不平。顏延之是顏含的曾孫,嗜酒放縱無度。
  徐羨之等人厭惡劉義真與謝靈運等人的交遊,劉義真的舊屬範晏曾經告誡過劉義真,劉義真對他說:“靈運空疏,延之淺薄,就是魏文帝所說‘古今文人不拘小節’的那種人,而我隻是出於性情上的感受,與他們交往罷了。”徐羨之認為謝靈運,顏延之煽動分歧,誹謗執政者,後來就把謝靈運外放為永嘉太守,顏延之為始安太守。
  劉義真到曆陽,向朝廷多所索取,徐羨之等執政者裁量之下不按照索取給付,劉義真很怨恨,常常有不平憤激之語,又上表請求還都,谘議參軍何尚之屢次勸諫他,都不聽從。此時,徐羨之等人已在密謀廢除皇帝劉義符,而廢除後按次序應當立劉義真為帝;但劉義真與皇帝劉義符有嫌隙,徐羨之便利用此點上奏列舉劉義真的罪惡,將他廢為平民,遷移到新安郡。前吉陽令堂張約之為劉義真抱打不平,上奏章說:“廬陵王少蒙先皇優厚慈愛待遇,長大後接受陛下和睦仁愛之恩,所以心中所思直言不諱,胸中所懷坦然示外,乃至或許有違背臣子之道之處,而招致驕傲放縱的過錯。至於他的天生資質,實在具有卓然之美,應當加以寬容教養,取長補短,以適當的方法盡力訓導,逐漸引導他進退。現在這樣羞辱性地胡亂剝奪他的爵位,將他遷徙到遠郡,對上傷害到陛下兄弟的和好,對下使得遠近之人恐懼失措。臣私下想大宋開國倉促,根柢尚不繁盛,應當廣泛建立宗室的屏障,以正道和睦關係。人誰無過,貴能自新;以武皇帝之愛子,陛下之懿弟,豈可因為一個小過錯,而招致永遠的放逐丟棄呢!”奏章呈遞上去後不久,張約之就被外放去梁州府做參軍,又不久就被殺掉。(待續)
南北朝風雲錄(前篇六)
玉米穗 (2025-11-02 07:54:27) 評論 (0)  公元423年,十一月己巳日(初六),魏明元帝拓跋嗣因攻戰劉宋勞頓成疾而死,享年32歲。拓跋嗣上乘一代雄主的北魏開國君主太祖道武帝拓跋珪的不世武功,後有雄才大略的兒子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消滅北方諸國一統北方,因此拓跋嗣在北魏開國曆史中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壬申日(初九),世祖拓跋燾即位,大赦境內。十二月,庚子日(初八),北魏埋葬明元帝於雲中的金陵,廟號為太宗。
  左光祿大夫崔浩精研經術,精通典章製度,舉凡朝廷禮儀,軍國書詔,無不由他掌管。崔浩不喜歡老子,莊子的書,說:“此矯誣之說,不近人情。老聃研習禮儀,仲尼向他學習,豈肯寫敗壞禮法之書以亂先王之治乎!”崔浩尤其不信佛法,說:“為何要事奉胡人的神!”到世祖拓跋燾即位後,因左右大臣多有批評崔浩的,世祖不得已,令崔浩以公爵位退休,但一向知道崔浩的才能,每有疑問,就召他來谘詢。崔浩相貌潔白細致如美麗婦人,常自詡才幹可以比肩張良而研究考察古代學問的能力更勝過他。
  424年,正月,南宋即位皇帝劉義符在為高祖劉裕居喪期間無禮,喜愛與左右的人玩狎,遊戲毫無節製。大臣範泰上書說:“竊聞陛下時在後園,頗習武備,軍鼓敲於宮中,鬧聲傳於宮外。黷武掖庭之內,喧鬧宮闈之間,非但不能威服四夷,遠近還會產生猜疑。陛下即位後,政務委托宰臣,實應效法殷高宗守孝居住於喪廬不說話的美德,而實際卻更親近小人,恐怕此非社稷之計,經世之道也。”劉義符不聽。
  南豫州刺史廬陵王劉義真是高祖劉裕的次子,皇帝劉義符的二弟,他聰明機警,喜愛文章義理,而生性輕浮,與太子左衛率謝靈運,員外常侍顏延之,慧琳道人交情密切。曾經說:“得誌之日,以靈運,延之為宰相,以慧琳為西豫州都督。”謝靈運是謝玄的孫子,性格褊狹驕傲,不遵守禮法;朝廷隻以文章義理看待他,並不以為他有什麽實際的才能。然而謝靈運自視甚高,認為自己的才能足以參與朝廷機要,因而常常自覺懷才不遇,憤憤不平。顏延之是顏含的曾孫,嗜酒放縱無度。
  徐羨之等人厭惡劉義真與謝靈運等人的交遊,劉義真的舊屬範晏曾經告誡過劉義真,劉義真對他說:“靈運空疏,延之淺薄,就是魏文帝所說‘古今文人不拘小節’的那種人,而我隻是出於性情上的感受,與他們交往罷了。”徐羨之認為謝靈運,顏延之煽動分歧,誹謗執政者,後來就把謝靈運外放為永嘉太守,顏延之為始安太守。
  劉義真到曆陽,向朝廷多所索取,徐羨之等執政者裁量之下不按照索取給付,劉義真很怨恨,常常有不平憤激之語,又上表請求還都,谘議參軍何尚之屢次勸諫他,都不聽從。此時,徐羨之等人已在密謀廢除皇帝劉義符,而廢除後按次序應當立劉義真為帝;但劉義真與皇帝劉義符有嫌隙,徐羨之便利用此點上奏列舉劉義真的罪惡,將他廢為平民,遷移到新安郡。前吉陽令堂張約之為劉義真抱打不平,上奏章說:“廬陵王少蒙先皇優厚慈愛待遇,長大後接受陛下和睦仁愛之恩,所以心中所思直言不諱,胸中所懷坦然示外,乃至或許有違背臣子之道之處,而招致驕傲放縱的過錯。至於他的天生資質,實在具有卓然之美,應當加以寬容教養,取長補短,以適當的方法盡力訓導,逐漸引導他進退。現在這樣羞辱性地胡亂剝奪他的爵位,將他遷徙到遠郡,對上傷害到陛下兄弟的和好,對下使得遠近之人恐懼失措。臣私下想大宋開國倉促,根柢尚不繁盛,應當廣泛建立宗室的屏障,以正道和睦關係。人誰無過,貴能自新;以武皇帝之愛子,陛下之懿弟,豈可因為一個小過錯,而招致永遠的放逐丟棄呢!”奏章呈遞上去後不久,張約之就被外放去梁州府做參軍,又不久就被殺掉。(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