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晚年在出版社發揮餘熱,周末常去天壇、陶然亭走走,去公園的茶座會幾個“吃茶老頭兒”,舊雨新知,海闊天空,談笑有鴻儒。
1989年11月16日,大概是一個天氣不錯的日子。
父親正在公園裏信步消遣,一位素不相識的畫家迎上前來,說要給父親畫張像。畫家畫的是速寫,手起筆落,不一會兒就完成了,署名李明玉1989.11.16。隨後畫家把他的這個作品送給了父親。
父親覺得畫家把握人物特征很到位,線條簡練不拖泥帶水,隻不過畫得匆忙略顯粗糙,讓二姐拿去改改,潤色一下。
父親的意圖,能寫會畫的二姐心領神會。改動的不多,隻把眉毛皺紋重新畫了一下,筆觸柔和流暢,凸顯了老人的神采,一位飽經風霜的儒者。
這幅畫像,它妙就妙在傳神於似與不似之間,我們家的人看了都說好。目光,眉宇之間透著父親那股特別的勁兒,嘴角淺淺的微笑,也正是我們都熟悉看慣了的自得。

這幅經二姐修改過的速寫,1994年被父親收入他的個人文選《老樹集》。
一個速寫的故事
燕山吳人 (2025-11-17 13:13:18) 評論 (2)父親晚年在出版社發揮餘熱,周末常去天壇、陶然亭走走,去公園的茶座會幾個“吃茶老頭兒”,舊雨新知,海闊天空,談笑有鴻儒。
1989年11月16日,大概是一個天氣不錯的日子。
父親正在公園裏信步消遣,一位素不相識的畫家迎上前來,說要給父親畫張像。畫家畫的是速寫,手起筆落,不一會兒就完成了,署名李明玉1989.11.16。隨後畫家把他的這個作品送給了父親。
父親覺得畫家把握人物特征很到位,線條簡練不拖泥帶水,隻不過畫得匆忙略顯粗糙,讓二姐拿去改改,潤色一下。
父親的意圖,能寫會畫的二姐心領神會。改動的不多,隻把眉毛皺紋重新畫了一下,筆觸柔和流暢,凸顯了老人的神采,一位飽經風霜的儒者。
這幅畫像,它妙就妙在傳神於似與不似之間,我們家的人看了都說好。目光,眉宇之間透著父親那股特別的勁兒,嘴角淺淺的微笑,也正是我們都熟悉看慣了的自得。

這幅經二姐修改過的速寫,1994年被父親收入他的個人文選《老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