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明:這裏的計算完全是粗略的計算。非常不嚴謹。大家湊合著看。
昨天牛帥的疑惑引起了咱的一點點興趣。因為我以前都不仔細算。和名校一樣,走到哪裏是哪裏。居士的收入非常高。但是高收入也是2015年以後的事情。如果在2000年之前來到美國,絕對沒有那個收入水平。雖然如此,為了便於計算,咱們就按美國人一個普通家庭每年收入十萬來算(其實這已經比美國人的中值收入高了)。每年漲薪5%。每年存50%。Flat income tax rate of 25% on the saraly,Capital gain tax of 15%來算。市場average annual return of 7%。
我用ChatGPT來演示了一下。要達到稅前一米需要12年時間。在20年的頭上可能達到稅前四米。這裏麵不包括要拿錢出來買房的情況。也不包括公司Match或公司給的包裹。
那麽以居士80萬的年收入看。居士的結論還是可信的。但是那肯定不是常態。所以多數人不能指望在6年內就財務自由。但是以20年的時間,最完美的情況下,你可以有四米。在不完美的情況下,你可以有2米多。什麽叫不完美。比如2000年或2008年的時候你失業了2年。或者某段時間生了一場大病。或者你家老四出生了且老大開始上大學。等等,等等。
十萬年薪在美國人裏麵也不算低了 (the median household income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approximately $70,000 to $75,000 annually as of 2023)。用十萬起步計算 (注意,到year20時,收入已經是25萬, 其它美國人還8萬都不到),應該比較合理。
所以大家對定投要有合理的預期。不要覺得自己沒達到居士的標準就是失敗。其實你也許比很多美國人強了太多太多。 比如農博達到的財務自由標準,是遠遠超出普通美國人能達到的水平的。
最後,如果你有了4米,然後又能活動老楊的年紀。你可以仔細算算,當你駕鶴西去的時候會有多數錢。所以不需要那麽焦慮。哈哈。
但是大家對定投也是要有合理的預期。用定投指望6年內財務自由是不現實地。但是定投的威力在於20-30年之後。大家有興趣自己算算從四米起步,30年後會有多少錢。
下麵是我用ChatGPT算的表格。
粗算一個普通家庭需要多少年能財務自由 (Index Investing)
越王劍 (2025-10-20 06:47:27) 評論 (1)先聲明:這裏的計算完全是粗略的計算。非常不嚴謹。大家湊合著看。
昨天牛帥的疑惑引起了咱的一點點興趣。因為我以前都不仔細算。和名校一樣,走到哪裏是哪裏。居士的收入非常高。但是高收入也是2015年以後的事情。如果在2000年之前來到美國,絕對沒有那個收入水平。雖然如此,為了便於計算,咱們就按美國人一個普通家庭每年收入十萬來算(其實這已經比美國人的中值收入高了)。每年漲薪5%。每年存50%。Flat income tax rate of 25% on the saraly,Capital gain tax of 15%來算。市場average annual return of 7%。
我用ChatGPT來演示了一下。要達到稅前一米需要12年時間。在20年的頭上可能達到稅前四米。這裏麵不包括要拿錢出來買房的情況。也不包括公司Match或公司給的包裹。
那麽以居士80萬的年收入看。居士的結論還是可信的。但是那肯定不是常態。所以多數人不能指望在6年內就財務自由。但是以20年的時間,最完美的情況下,你可以有四米。在不完美的情況下,你可以有2米多。什麽叫不完美。比如2000年或2008年的時候你失業了2年。或者某段時間生了一場大病。或者你家老四出生了且老大開始上大學。等等,等等。
十萬年薪在美國人裏麵也不算低了 (the median household income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approximately $70,000 to $75,000 annually as of 2023)。用十萬起步計算 (注意,到year20時,收入已經是25萬, 其它美國人還8萬都不到),應該比較合理。
所以大家對定投要有合理的預期。不要覺得自己沒達到居士的標準就是失敗。其實你也許比很多美國人強了太多太多。 比如農博達到的財務自由標準,是遠遠超出普通美國人能達到的水平的。
最後,如果你有了4米,然後又能活動老楊的年紀。你可以仔細算算,當你駕鶴西去的時候會有多數錢。所以不需要那麽焦慮。哈哈。
但是大家對定投也是要有合理的預期。用定投指望6年內財務自由是不現實地。但是定投的威力在於20-30年之後。大家有興趣自己算算從四米起步,30年後會有多少錢。
下麵是我用ChatGPT算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