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子羅衿
伽子在美國三十載的職業曆程中,曾先後服務於兩家企業:一為汽車安全係統供應商,另一則為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之一。因專利知識產權事宜與公司鬥起了法的,發生在他效力逾二十年的那首家企業的後期。
該公司係一家日資企業,專注於汽車乘員安全係統的美國公司,由當地美籍管理層負責日常運營,下設傳統機械約束與現代電子係統兩大部門。伽子供職於傳統約束部門,從事係統研發工作,其間亦常協助電子部門處理產品開發中涉及的機械類問題。2005年前後,電子部門啟動一款汽車側邊碰撞傳感係統的研發,旨在通過及時啟動氣囊以保護乘員,然而項目推進一兩年下來仍未見成效。電子部門研發主管、白人高管R有意願讓本科非電學專業出身的伽子直接轉到該組參與項目。
當時伽子並未察覺其背後的真實內幕:該技術無法滿足客戶對點火啟動時間的嚴格要求,期望借伽子之手構建一套側撞乘員保護度的模擬矩陣數據庫,以說服客戶放寬技術指標,從而使方案達標。且不論這份使命是否可行,就這差事屬性實屬伽子原小組的職責範圍。盡管那位白人大頭頭R亦為伽子原非電子組印裔老板G的頂頭上級,但因G有通天日本總部的本事,R極力避免G介入項目。因此,他們希望伽子脫離原組,繼續以往電子部機械方麵的工作,轉而還承擔起電子係統的任務。
伽子幼兒園時便受到一位夥伴哥哥玩半導體的熏陶從小就對無線電產生興趣;中學畢業前,憑借自學與家庭的支持,不用說裝過多個管數不同的半導體和電子管收音機,甚至都到了能和先一步知青下鄉去了遼寧最艱苦的昭烏達盟的一幼兒夥伴,討論為不傷及牛羊馬,在草原用鐵絲電網圍牡所需配置的那種使用電池源的高壓脈衝電路。在讀書無用的年代能有如此的水平,在文革後首屆恢複高考要是考不上大學,那就見鬼了。但真正見了鬼的是這幾個人竟沒一個被按所報誌願錄取進綜合大學精密理科,而是被錄取到和誌願毫無相關的工科大學機械學科去;盡管都是不錯的重點大學。那時能從知青翻身上大學哪還敢去計較這份混亂?但伽子內心深處始終懷有遺憾。
這下,電子部送來的秋波就成功地挑逗到了伽子。那位幼時夥伴憑借他大科學家父親的影響力,已於哈工大就讀期間轉回所願的理科;伽子視之為一次轉機,希望借此投身到現有條件下最能喜歡上的領域。那時在美國小耳朵收看著的國內電視劇《太平天國石達開》正唱著一首歌:“男子一口氣,女人一腔血……人生能有幾回拚?”這個“一口氣“…“幾回拚”就真讓當時的伽子孟浪了起來。伽子辭掉幹得好好的manager,放棄臨窗獨立的辦公室,不顧原印裔老板G的誠懇挽留,搬到電子部門一處普通隔間做事。伽子雖知薪資水平不變,卻未預料電子部門因效益不佳,普通員工並無年終獎金——這一後果實屬他始料未及。然另一方麵,新項目組除伽子外均為白人成員;脫離主體由老中、老印、和老歐的原團隊也是伽子心中“幾回拚”裏要來上一把的“拚”。
進入新部門後,伽子一邊工作一邊研讀電磁學。公司安排他參加電學係統模擬培訓,授課者竟為留學同一美國院校的老中。老熟人憐伽子轉行可憐,四天培訓傾囊相授,教伽子隻需緊緊地抓住材料的電導率和磁導率這兩要素,法拉第呀韋根斯呀就都不在話下。這就是大道至簡嗎!反觀機械材料領域涉及的彈、塑、疲勞、斷裂…..無盡的花樣,殊為繁複,至簡都簡不起來。
興趣所至,成效立現。培訓回來不久,伽子便首戰告捷,打響了第一炮。此前電子部門一名產品組支援的白人同事,始終無法實現該技術最基本物理單元的模擬——線圈對前方感應金屬板電渦流信號的響應,讓伽子一舉就給端了下來。伽子看出該物理所屬的電渦流互感本質,而對方在線圈模型的選取中忽略了這個關鍵。伽子的模擬數據與實驗數據完全吻合,吻合度都完勝以往機械模擬搞出的水平。
欣喜的白人新老板L竟想借此鼓燥伽子去教訓那位讓他不甚滿意的學電的那白人同事。文革中長大的伽子非旦沒上當,反手以事實闡明,對方曾多方求教未果,最終由伽子解決,不是他無能,實乃”伽子太聰明”了。不過伽子亦領教了白人的那種從毫無謙虛的自負:伽子向他逐步演示時,他每一步都能搶先講出一番大道理;分明是伽子取得的成功,待演示結束,卻仿佛成了他指導著伽子實現了這份成功。末了,他竟還能臉不紅心不跳地做出一番全麵總結送給伽子。
不管怎麽說,此後伽子將此類工作就推給該同事,自身則繼續推進,接踵而來的就是碾壓了。
此時伽子已洞察該技術的理論核心。據此他推導出該基本單元的近似數學解析解,清晰闡述了信號之峰與相特征與線圈幾何、電頻特性及感應金屬板距離之間的關係,使主要設計參數得以係統梳理。分析整車側麵碰撞的機械響應本是伽子專長,他將單元物理模型落實於車身測試部位,納入碰撞整體機械動力學響應,最終推演出一套檢測整車碰撞的係統性“物理學”。這竟然得出個意想不到的成果。
伽子實現了個全球首創:僅憑單點檢測獲取的位移這樣的簡單信號,即可在側撞發生最初幾毫秒內——即需決定是否點火啟動氣囊的關鍵時刻——瞬間區分出是被另一台車撞了?還是撞上了路邊的柱子?據此區分,可以通過設立不同的點火門檻,大幅縮短決策時間。另一好處,明確車碰類型後,可實施更具針對性的乘員保護策略。
當時車載算力隻能支持單點檢測,且一維信號還需受低bit位數限製。因此這一成果還是挺amazing的。
伽子不希望任何人發生撞車事故,卻不幸親身見證過這個“不希望”:一位曾在該公司他手下實習的同行,於雨中高速出口駛出公路,側滑撞柱擊中太陽穴,車損雖輕,人卻昏迷一月之久——當時車輛尚未配備此類防護。伽子難忘醫院探望時的痛心一幕。此類正巧兒的對柱側撞即便低速亦可能導致頭部重傷,而同等能量若來自他車碰撞,則可能無需啟動保護。故當伽子取得此成果時,都有點“為全人類求解放”之感覺。
既往技術因缺乏碰撞類型區分,點火策略不得不保守,灰色區間較大,導致部分不必點火的情況被誤觸發,車主修車體時須額外花費重置安全係統。當然,那針對性地提供最好安全保護更無從談起。
伽子編寫了一套點火決策算法,調來各大汽車公司的碰撞實驗數據,結果遠超客戶要求。且采用噪聲最低的類比位移的檢測信號,再好不過了。
再接著,伽子著手專利申報。此前他已有成功經驗,還特別自費製作了兩個大塊塊陳列在辦公室顯紕。來到這邊,他見識到老板L僅因替換電路電橋便寫專利申報,這分明是整景嗎。整景誰不會?伽子所創是一套係統性的“物理學”,可衍生一係列變種應用。伽子孜孜不倦地一篇又一篇地撰寫了能想象到的各變種方案;畫起條條大路通羅馬,伽子條條大路指方向。然而負責的專利律師並不傻——這位白人博士曾為這公司雇員,原先就和伽子相識,因博士脾氣大離職轉入專利事務所;他和伽子坐在一起,一邊熱情地敘舊、一邊將那一篇又一篇的申請壓縮為一篇,伽子“整景”的野心便未能衝出公司。
伽子完成提交,署名伽子、老板L及一位日本人Z。Z是日本總部研發工程總監,帶領一名日籍青年Q參與項目。公司對申報無異議,但要求將算法部分作商業機密處理,伽子認為此舉滑稽——公司推銷必然要闡述技術原理,也就是伽子物理學的那一套,之後還哪有什麽算法機密而言? 分明是要平衡掉伽子的“太聰明”嗎!伽子便將希望寄托於那篇集成式硬件專利的申報了。
再再接著,伽子順勢將這套“物理學”轉化為一款虛擬黑盒產品:輸入車身幾何變形時間序列數碼網,即可輸出與實際檢測無異的電子信號。在將機械與電學整車碰撞模擬相結合時,需要融合特征不同的雙方數碼網格——比如機械模擬中無意義的空間在電學中卻是電磁場介質。伽子找到中國杭州一家軟件公司委托他們完成網格轉換。其時,伽子是全球極少能同時駕馭機械與電學的整車碰撞模擬並實現融合的“人才”。
令伽子遺憾的是,除該研發外,汽車界鮮有此類機電融合的整體應用;反倒是軍工領域時而熱炒的電磁炮堪稱此類結合的典範。伽子還沒夢浪到要蹦去那個界去,但還是喜歡呀,都一直與一位從事相關模擬結合的教授保持聯係。最終,伽子通過杭州公司協助開發的數碼黑盒子,被產品組稱為“碰撞虛擬檢測係統”。
此前,為了這個項目電子部門聘請一位學究式的白人電磁學專家。伽子看到公司讓他走人時,真切地感到悲傷。伽子之前經常入其辦公室請教,總獲得真誠的指導與無盡的傳授。伽子感歎美國職業文化中這種助人不考慮太多的天命觀——或許總體與長久的寬鬆的求職環境造就老美普遍保有不必擔心被取代的“忘我”。這樣的工作氛圍令人愉悅。
部門另專門雇了一位德國人,數學專業出身。此前因原理未明,僅能依賴數據統計推演。伽子從物理法則入手取代統計運算,等於在這上把他晾到一邊。一次公司影院活動中,伽子見他手牽兩女偶爾對視而來,心中亦感悵然。他後來另謀高就。
碾壓也衝擊了白人老板L,L進這個公司之前曾在深圳工作過兩年,時不時對伽子說:“你們中國人是(世上)最好的工程師。”就是不肯將美譽向前升級一點。
真正佩服伽子的是從喬治大學學物理出來的白人年輕同事T,深得L信任,與伽子、L構事實上的項研發核心。伽子原欲將T列入專利署名,T以沒有ideal 上的貢獻為由婉拒,認為這樣署名違法。伽子與如此誠實的白人同事T建立起密切的工作關係。正是從T那兒,伽子了解到自己能孟浪來此一“拚”的那個在前文中提到的真實內幕。
(全文:1.始於孟浪,2.續而徨之,3.奮而抗之,4.恍而過之,5.複而往之,6.破產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