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分崩離析的美國》節選之一)

芝加哥中國城西百米處有個鐵路橋,橋東五十米就有中餐館,從芝加哥北邊、西邊去中國城的車多從那橋下過。橋下兩邊有高出車道一米帶護欄的人行道,那人行道被流浪漢的帳篷占滿,破衣爛被搭在那護欄上當屏風, 橋兩頭垃圾成堆。橋下有股死蛇臭,南邊百米外都臭氣熏人。夏暖花開時就有人來搞大掃除:警車在橋道兩頭一堵,垃圾車開來把流浪漢的爛衣破被髒帳篷全扔車上,但過些天流浪漢們又潮退石出。我常好奇這些人怎能挺過零下二十多度的冬天?每個活下來的人似乎都有特異生存功能,有些是祖先多少代練就的,但黑人祖先都是夏蟲,怎到了美國就練成抗寒的特異功能?附近有那麽多鐵路橋,有的一百多米長,那裏冬更暖,夏更涼,他們為何獨聚於此?後來我發現那橋下接了電,有電就有電熱毯、電熱器,就不會凍死人。有回正午我開車經過那橋下,見一漢子站人行道上對著過往車子尿尿,尿得還蠻高,他睡眼朦朧的大概以為是在騰雲播雨。帶孩子開車路過的父母遇上那“銀河落九天”的場景該會咒他天打雷劈。五十步外就有便攜式廁所,為什麽不走幾步去那文明解手?兔子不吃窩邊草,貓兒不尿自己窩,這些人沒貓兔機靈,當然機靈也不會在此安營紮寨。
2022年2月一天我從那橋下過,見那橋下幹幹淨淨。我很振奮,以為拜登同誌一上台就先燒把火,把收拾流浪漢當頭等大事來抓,命令各地政府把流浪漢都收了,芝加哥市府最積極,因為天氣預報芝加哥要冷到零下三十度,不收會凍死人。但下周去城裏,發現穿城而過的高速路兩邊和高架橋下還是毒蘑菇朵朵,唯獨中國城西那橋下幹淨了。估計是中國城的商家和附近住戶通過長期鬥爭,終於迫使市府把那裏的流浪漢趕走了。長年被那臭氣熏著的附近住戶肯定受不了。對有害他人健康的鄰居,美國政府可予以強製清理。我所在小區一老太在自家單門獨院的地下室養流浪貓,鄰居聞到她地下室飄來的臭氣就告她,法院就判決把老太太的房子連根拔了,地都推平了鋪上草。
後來我在芝加哥繁華市區中心最漂亮的高樓前的行廊上也發現巨大的帳篷,快正午從帳篷口窺見裏頭有人還在呼呼大睡,這讓我不禁默念“山寺日高僧未起,算來富貴不如閑”。也許這些野營人士是世上過得最自在的。有人選擇流落街頭是不願去庇護所,庇護所規矩多,沒自由。我們小時寫作文控訴萬惡的舊社會,總是說人窮得“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這些流浪漢無家可歸,但頭上有帳篷,有的帳篷還很高級,防風防雨還保溫。在市中心總統住過的高樓大廈寬闊的走廊裏安營紮寨,上有光亮的大理石擋雨,真是窮沾富光。隻是那麽明亮的大樓前落些皺巴帳篷實在有礙觀瞻。看來警察比較人性。這麽多流浪漢能生存也是國家富有之相:他們吃穿不成問題。在中國城那橋邊我常見人帶著孩子從車上搬下水、食物和半舊衣服擱橋頭。那些人常站街頭討錢,大概也很容易討到錢,要是總討不到錢也不會有那麽多人流落街頭。我開車見路邊有討錢的,手頭有零錢就給他們一塊兩塊。有回我大女兒坐我車上,見到人在路邊伸手她忙叫我停車,急忙打開錢包抽出張二十美元的叫我遞過去。我不能在她麵前露我中國農民的小氣,隻得把二十美元遞給那年老黑人。黑人連連哈腰拱手大叫感謝。我們轉個彎又遇上紅燈,一黑人婦女又撲過來要錢,女兒又忙著掏錢,又是二十美元遞給我。對討錢的女性更不能小氣,但給得我心痛,我隻有笑。女兒正上大學,打工一小時就十五塊,她每次回來或離家我都給她幾百塊現金零花,看來她都給了流浪漢。
美國到底有多少無家可歸者? 先看看美國的無家可歸者(homeless)的法律定義1:
1)缺乏固定、充足過夜住所的個人或家庭;
2) 個人或家庭的主要夜間住所是非為人居設計的或不為人過夜的公共或私人場所,包括汽車、公園、廢棄建築、公共汽車或火車站、機場、露營地等;
3) 居住在受監督的臨時公共或私營庇護所(由聯邦、州或地方政府或慈善組織負責經管的)中的個人或家庭。
美國很多人有車。有車沒房的算不算無家可歸者?《無依之地》裏的女主人公說:“我們不是無家,我們隻是無房”。“家”是有屋頂蓋著,屋下養“豬”,即有房屋,人有米,豬有糠,且人將有肉。那主人公沒房卻可睡車裏。她有朋友、女兒,有短暫的伴侶。按中國標準她是“無家”,按美國標準也是無家:住小汽車和麵包車裏都算無家,住大卡車、房車就不算,因為卡車和房車的生活空間較大,房車還有廁所和盥洗設備。
2020年美國有58萬2無家可歸者,即約六百人中有一人無家。其中十之六在城區;一半集中在美國的前50座大城市,61% 為男性;40%為非裔,48%為白人,亞裔隻占全美無家可歸者的1.3%,土著占美國人口的 1%,但占無家可歸者的5% 。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島民每萬人中有16人無家可歸,美洲原住民萬人中有67人,白人萬人中有11.5人。在加州黑人占人口的 6.5%,卻占無家可歸者的近40%3。無家可歸者的平均預期壽命為五十出頭。
加州是美國最富的州,但加州聚集了美國約四分之一的無家可歸者。隻要聰明點的窮得要睡大街的都會去加州。那裏是流浪漢的天堂:氣候好,冬不用暖氣,夏不用空調,四季如春,不大下雨,適合野營;加州物產豐富,不易挨餓。而加州無家可歸者多的根本原因是加州房貴。2022年洛杉磯大約250萬低收入家庭將30%以上的收入用於住房,150 萬低收入家庭將一半以上的收入用於住房,失業或意外開支會導致這些家庭無家可歸4。加州2010年有12萬無房者,2020年1月有16萬無房者5。而加州無家的多半都露宿於外而未進庇護所。2021年洛杉磯縣(人口約400萬)有 6萬人無家可歸,其中多半住庇護所外6; 2015年無房者中至少有600人猝死野外,此後猝死野外者持續增長,到2021年達1600人。2021年舊金山市人口為81.5萬7,政府庇護所收留的無家可歸者達4000人,其中近1700人長年無家可歸8。2019年舊金山緊鄰12號公路(Highway12)的聖塔羅莎"喬?羅杜塔步道"(Joe Rodota Trail)約有100頂遊民帳篷,蜿蜒約一英裏9,蔚為壯觀。2020年新冠以來,加州無家可歸者越來越多,街頭死亡人數不斷上升,海灘、公園、高速公路地下通道和人行道上野營帳篷不斷增多。解決無家可歸者問題在加州已成為一政治問題10。
有以下原因導致人們無家可歸:突然失業、破產;家庭破裂、家庭暴力導致出走;生病、精神疾病;吸毒、酗酒、逃犯;個人選擇不工作而流落街頭。
美國社會比較成熟,也比較複雜。首先個人都得有謀生能力,還得有應付複雜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譬如有收入就得報稅,可自己報,也可找會計師。找會計師也得交代清楚收入多少,交了多少稅、付了多少房貸利息、存了多少孩子的教育基金等等。不報稅稅務部門會找你麻煩。買了房就得交地產稅,錯過了就得挨罰,錯過幾次,房子就可能成了人家的,房貸幾個月不交,銀行也來收房子。租房付不了房租房東會趕人,賴住得懂法。無論買房還是租房都得按時繳水費、電費、煤氣費、保險費、社區管理費,否則水電煤氣就斷了。車子每年得繳注冊費;有交通罰單得趕快交或抗訴,否則罰款迅速翻倍。信用卡每月得按時還,否則利滾利滾得你背負不動。每個月得處理各種賬單。這都需要有固定的經濟收入,有處理各種問題、管理收入分配的能力,否則一不留心就把自己搞破產而流落街頭。
在一製度完善而複雜的社會要想活好還得老實守法,不然就是挑棉花進刺叢,寸步難行。我常在黑人區看到街邊停車的輪子被大鐵鎖夾死,那是警察幹的,叫穿靴或打掌。開車闖紅燈、超速、停車不當吃了太多罰單而沒繳罰款就得這待遇。車子打掌後若還不付罰單車就廢了。不會算計的窮人往往就因幾張罰單把自己搞破產。芝加哥2017年有一萬人因交通罰款而申請破產,交通罰款欠額中位數為3900美金11。俗話說窮不與富鬥,富不與官鬥,但美國有些窮人就好跟官鬥;鬥到身無分文、流落街頭就勝利了:再也不用交稅,再也不繳這個費那個費,再也不必理一個個的罰單、一封封的催款信,一切都省了。
酗酒、吸毒、犯罪往往導致無家可歸。酗酒、吸毒或有犯罪紀錄就沒人敢雇。生活在城市,什麽都得買,每個成年人都必須工作才有報酬,才能去購買生存必需。沒工作什麽都沒有,自然也就沒住房。政府給居民提供免費住房或住房補貼,但那要等, 等不及就無家可歸。
美國人的消費習慣使人容易無家可歸,很多人不存錢,特別是低收入者。調查顯示美國60%家庭拿不出1000塊錢的應急金,40%的拿不出400塊的應急金。越窮就越要儲蓄,但美國越窮越不存錢。人們有錢即花的消費習慣是美國富裕後形成的,現在很難更改。因此低收入者一遇上變故就無錢付房租或房貸。
在中國沒錢租房可找家人、親戚、朋友、同學、同事、熟人借借,實在不行可到親戚、朋友、熟人處住住。美國是個個人主義社會,人際關係不象中國那麽緊密或緊張,大家各過各的,很少人找個人借錢。沒錢租房或還貸,也很難說就到親戚朋友家去住。信奉個人主義而沒有強大的人際關係網的美國也使人更易於無家可歸。
傳統的中國鄉村有自然的互助係統,人們注重家庭,缺點是人際關係比較緊張,個人很受約束,但在生產力極低、物質極其匱乏時傳統鄉村大家互幫互助,正常年份人們不易於無家可歸。如今中國有些地方大張旗鼓地把農民從窮僻的土地上鏟離而讓他們聚居城鎮,長遠看可能是災難性的。這使得人們變成無土之木、離河之魚,從此得人工提供水土以遂其生存。國家迅速工業化使得這些人的生活水平急劇提高,但人們的持久生存繁衍會出問題。把城鎮化率當發展指標,著意把自然形成的村落硬性拆除破壞了傳統鄉村自成一體的共濟網絡,計劃生育政策又使得一代人的親戚網變得單薄,使個人更易孤立無助而跌落於家庭共濟網外。傳統鄉村裏家庭、家族、鄰裏的互幫互助為個體生命延續提供一定保障。兄死弟繼,即兄喪而有妻子,弟弟就繼娶嫂子;弟死而有家口,哥哥需撫養侄兒侄女;一家兄弟都死了,家族得幫忙。如此才幼有所育,老有所養。建國初期的合作社得農民歡迎就是任何當家人出現意外其孩子不至餓死,合作社給他們以生存安全保障。鄉村給人們提供低成本的生存繁衍條件。所以中國盡力保存傳統鄉村的生活方式並保留重家庭的傳統可防人流落街頭。
解決無家可歸問題的一藥方就是重視家庭而抑製個人主義, 但這在美國很難,容易做的是設法給窮人提供住房。美國人住房有自買和租住兩種。買房多半借貸,借貸得月供,得繳地產稅。大多數人靠工資生活,一半人不存錢,一旦失業,房子就保不住。租住的人一失業付不起房租房主就來趕人。房東最恨交不起房租的房客,租客最恨毫無人性、一付不起房租就驅逐他們的房東。房東抱怨政府站租客一邊,設立了太多驅逐房客門檻。房客不交錢賴住房子,房東得向政府申請驅逐。政府受理驅逐申請需要時間。判決驅離後房東交幾百塊“驅逐費”,請持槍警察來把賴住的房客趕到街上。但法律規定寒冬不能趕人,新冠期間政府也有臨時令保護房客不被驅逐。比如芝加哥寒冬漫長,房東若在冬天得到驅逐令就得等。驅逐令有個期限,過期了房東就得重新申請驅逐,再交驅逐費。但房東也有辦法,說房子要維修,要轉賣,這樣就可踩住政府對房客的保護令而驅逐房客,有時房東會給房客一筆錢讓他們快滾。
我有些朋友就靠買房子出租為生。他們辛苦工作,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存錢買房裝修後出租。他們要交地產稅、保險費,房子今天這個壞了要換,明天那個破了要修,都要錢,就靠房租得點利,租客不給錢又賴著不走就很壓人。但支持房客權益的說房子是給人住的,有空餘的房子就該給窮人住,把交不起房租的趕到街頭太冷酷無情。有些美國左派青年特別痛恨房東驅逐窮房客,有人組織抗議驅逐;我女兒就參加抗議房東驅趕房客的遊行,參加組織打電話騷擾房東,募捐幫被驅趕的房客租房。但社會就是這麽運作的。被趕的房客可去政府的臨時庇護所,還可向政府申請免費住房或補助,但這都得等,這在於房客所在地政府的財政狀況和相關政策。
美國有兩個政府項目保證了絕大多數人不至無家可歸。一個是低收入老人公寓,一個叫第八部(Section 8)。這兩個項目都是由美國住房城市發展部(HUD)提供撥款。住房部預算2019年為538億,2020年565億,2021年為479億。2021年的預算中413億幫窮人付租金和建造一千套供老年人、殘疾人、病人住的住房,28億用於救助無家可歸者12。
六十二歲以上公民或綠卡持有者可申請給低收入老人提供的住房;有的地方60歲的病人即可申請。各地根據所得資金來幫老年人提供公寓。申請住房後都需等。如紐約要等五到七年,有的地方得等十年。這些老年公寓都由私人經管,公寓負責打掃衛生、做飯、提供交通和一般醫療,有的還提供四小時內的特殊護理。有的要住戶交三分之一的租金。很多中國人成了美國公民後就給父母辦綠卡,然後申請入住老年公寓。中產區的老年公寓條件都不錯,有廚房,可自己做飯;公寓派車帶住戶去買菜;公寓還提供食物,一月還給老人發幾百塊錢零花。也有覺悟高的中國人鄙視同胞把父母送老年公寓揩美國的油。窮老人住上老年公寓就幸福了。吃、住、穿、用和一般醫療都不用擔心。隻是要等,等到了他們給找的地方不能嫌棄拒絕,拒絕兩次排號就作廢,得重新申請。
六十二歲以下的窮人沒房住的由第八部(Section 8)住房補貼項目管。這個由各地公共房屋局(Public Housing Authority)來操作。低收入家庭(戶)都可向公房局申請補貼,條件是家庭(戶)收入為當地中位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下。申請後公房局會來調查,屬實就給掛號排隊。這要看聯邦撥款,也要等五到七年,等不及就可能流落街頭。排到後公房局就通知申請者去租房。申請者自己去找房,找好再通知公房局,公房局來檢查房子,房子大小、條件都得達標,達標了,公房局、房東、申請人一起簽合同。根據收入情況申請人得繳納部分租金。靠出租房屋為生的朋友最喜歡租房給由第八部付房租的,因為每月公房局就按時把錢打到賬上,隻是有的房客挑剔,一個燈泡壞了都要房東跑老遠去給他換。
政府為什麽不多提供資金給所有窮人住房補貼,一沒房就給錢讓他們馬上租到房子呢?這難做。所有要解決無房者問題的都說要快速給他們提供住房,但如有勞動力的人一沒錢付房租政府就立馬代付房租,那是共產主義搞法,那樣一來恐怕很多人都懶得去賣力工作掙房錢。政府資金永遠有限,所以政府隻能資助確實無力掙房錢的。
很多地方不是人們不願付房租,而是房貴,人們收入不足以付房租。政府建些低廉公寓樓或鼓勵私人建些低廉公寓樓不就完了?這很難。2022年加州州長推動140億美元的解決無家可歸者的投資方案,計劃為無家可歸者建55,000套住房13。但以美國各級政府和民間組織的辦事效率,任何根除無家可歸者的計劃最後都難以達成。別說建住房,建帳篷都很費錢。舊金山搞了一讓無家可歸者可享受一日三餐、24小時保安和淋浴的帳篷營地。但建約260頂帳篷費了1820萬美元,除去其他開銷,每頂帳篷耗費約6萬美元,而每年又需1500萬美元來運營14這營地。建廉價的公寓樓更難。隻要把樓建到有人的地方就會遭當地居民反對。便宜公寓樓一建到哪,哪兒窮人就多。窮人一多地方財政收入就少了,窮人孩子都要上當地學校,學校由地產稅決定,稅少了學校質量必下降;窮人多了,犯罪率必然升高,當地房價就會跌。所有當地住戶反對,靠出租房子過日子的人也反對。美國畢竟是地主加錢主的“民主”製度,所以在貴房區建大量低廉房的善舉難行。我們家附近就有幾棟公寓樓,住的多是窮人。他們的孩子到我們小區公園玩,虔信基督的同胞就抱怨他們越界。自我利益的神聖化使得很多人堅信我們要做的是通過民主製度來維護各自利益,大眾不可能都舍己為人,所以美國的無家可歸者問題很難徹底解決。
其實美國無家可歸者多半都在臨時庇護所裏。最讓人寒心的是那些流落街頭的。從北郊去芝加哥中國城沿路就見高速路邊、橋下點綴著野營帳篷。首都華盛頓路麵維護良好,居民區春日繁花似錦,但長長的路橋下卻有多人野營。費城坑死屯(Kingston) 滿街都是東倒西歪的流浪漢。窮國滿街流浪漢情有可原,富得流油的美國卻如此,這是國家精神墮落之相,它表明要麽民眾缺乏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要麽國家缺乏普惠大眾的精神和雄心,總而言之是社會出了問題。多年來美國花費巨資用戰機、炮艦給別國送民主、自由,本國卻有那麽多人在街邊橋下破帳篷裏享受一無所有、自生自滅的自由,這讓人困惑。美國不掃自家門前雪,卻偏要除他人瓦上霜。人家瓦上霜不礙人的事,更不礙美國的事,美國卻硬要扛了梯子和鐵掃帚爬人屋上去除霜,掃得人屋瓦劈裏啪啦,嚇得人兒啼女哭,人不讓它掃,他就把人滅了,還宣稱自己是行善保護人家的民主自由。
給美國所有無家可歸者提供食宿醫療等最多年費300億美金(人費5萬,按60萬人算),隻是美國軍費8000億的零頭。這錢花後造成內循環,實耗也就兩百億。在美國錢不是問題,要的是國家意誌和政府操作能力,當然還要全社會參與,因為消除產生無家可歸者的社會土壤才是根本。
其實十年前中國流落街頭的人也很多。2011年我到北京黃莊一漂亮基督教堂去參觀,裏頭布道的是講英語的外國牧師,西裝革履,頭發梳得一絲不苟,教徒都衣服鮮明,大概多是社會上流。教堂外貼地夾道歡迎的卻是缺胳膊少腿、袒著黑腫大肚、扭歪烏紫頭臉的各色乞丐,那裏仿佛是通往地獄的過道,讓人心驚膽寒。去教人行善處逼人實踐實在高明,估計他們在那搶到一屁股之地就所獲不薄。據知現在全國各地的流浪漢幾乎絕跡,該是政府對他們的急需都予以適當解決。南方繁華都市偶有被生活浪頭打暈或有精神問題的流浪人士,常有愛心人士幫他們回家。就我所知,中國政府給我老家無依無靠的人提供了吃穿住和初級醫保。這是中國政府2011年搞的“兩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行動結果。消除絕對貧困,消滅流浪漢是個了不起的成就,是讓人欽佩的大善舉。
消滅無家可歸者是個係統複雜的工程,多年來美國各級政府一直都在想方設法搞成這事,提出的方案、辦法一套又一套,諸如在社區內協調提供服務、住房,根據個人需求無條件提供(不管就業、收入、犯罪、吸毒狀況)資源和服務,並提供永久性支持;設法幫助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來保障住房15 等等。2009年奧巴馬上台後就發誓要在十年內徹底消滅無家可歸者,當時有64萬美國人流離失所。世界最富最強之國,一年花上千億美元去穆斯林國家推行“民主、自由”,本國這麽多人流落街頭,讓總統臉上掛不住。民主黨是窮人的黨,主張照顧窮人。奧巴馬年輕有為,作為黑人總統,他對滿街流浪漢的痼疾深惡痛絕。他下狠心要解決這一問題,一上台他就搞得雷聲隆隆。2009年5月20號他簽署了“無家可歸者緊急援助和快速獲得住房法”。法案要求“美國無家可歸問題跨部門委員會”製定“國家戰略”以消滅無家可歸者。 2010年6月無家可歸問題跨部門委員會主任信心滿滿地說將發布全國首個預防和結束無家可歸的綜合戰略,即“敞開大門:預防和結束無家可歸者的聯邦戰略計劃”。2010年1月始,該機構召開了區域利益相關者會議,組織了專注於特定人群的聯邦工作組,通過互動網站征求公眾意見,並聘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製定行動計劃,與國會、市長、立法機構、宗教和社區組織以及商業和慈善領袖合作,以實現人人有家的遠景16。但時至2020年,美國無家可歸者還是五十八萬。奧巴馬搞的“敞開大門”可謂雷聲大,雨點小,美國的家還是對五十多萬無家可歸者關著門。因為消滅不斷產生的無家可歸者很難,這牽涉到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結構,與學校教育、家庭環境、社會風氣、人民生活態度等密切相關,比武力摧毀一溜小國難上萬倍。
美國二戰後生產力的大提高和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係的建立使得美國物質極度豐富,一兩代人不需付出太多勞動就能衣食無憂。人一旦生活太過容易,就易得富貴病。此病並不隻發生在富有家庭後代身上,而更多發生在中產甚至貧困家庭後代身上。生活艱難時人們的努力方向都很簡單:努力勞動,弄到吃、穿、住、用;富有之後,學習要快樂,工作要輕鬆,吃飽喝足已不能帶來快感和滿足,便要尋找更多享樂方式,有人還要吸毒。很多人流落街頭就因吸毒。在費城坑死屯(Kingston)流浪的僵屍多是吸毒者。美國清教立國,清教的偉大之處在於鼓勵人民吃苦耐勞、多掙多存。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前清教精神都壟斷美國。翻看普通美國人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的照片會發現美國人多精神飽滿,身材結實勻稱,目光炯炯,堅定自信,充滿蓬勃向上的朝氣。現在美國滿街都是肥胖得不成人形的人,地上流蕩的是褲子垮垮的嘻哈歌手的說唱聲。我深切理解瘋狂地急欲拯救美國的川粉們:他們忍受不了美國精神的墮落。
說無家可歸者是自己的選擇的多半是共和黨人,年輕激進的左派把無家可歸者歸咎於政府。占美國人口5.7%的亞裔(2019)隻占流浪漢的1.3%(2020),這說明帶著自身文化基因和祖傳的生存密碼的亞裔抵禦了美國墮落文化的侵蝕。有人說來美的亞裔多數是各國精英,受過良好教育,但也有數百萬偷渡來的亞裔平民。根本在於亞裔有上進心,而亞裔移民後代也秉承其先祖文化。當很多黑人詛咒不公時,亞裔多認為美國最公平,連躲在中餐館專切牛、豬、雞屍體的偷渡客都認同這點:在美國隻要你聰明、勤奮就有好肉吃,不聰明但勤奮也有肉湯喝,不聰明又懶惰湯都沒得喝就怪不得人。中國大搞消除絕對貧困,有地方掛的招牌是“幫窮不幫懶”,這標語就是中國人的信仰,這也是美國共和黨人的信念。比起人多物薄的中國,美國生活太容易了,年輕力壯的混到流落街頭, 特別是因酗酒、吸毒、犯罪而流落街頭的真得怪自個。任何社會都漂浮著各種各樣關於人生行止的信息,每個人都有接收器接受這些信息,這些信息左右著每個人的命運。我們小時常聽的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即隻有下苦功夫才能出類拔萃,祖先教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要從根本上消滅無家可歸者,需要學校、社會長期灌輸“自強不息”的類清教精神。
如美國政府強大有力,它可把無家可歸者快速消滅吸收,再去慢慢培養國人吃苦耐勞、自律自強的人生態度, 淨化不斷產生無家可歸者的社會環境。奧巴馬雄心勃勃消滅無家可歸者計劃的失敗顯示以美國目前成熟的生理狀態,其國家意誌和力量已不能集中起來完成這一善業。
(《即將分崩離析的美國 》 電子書已上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