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Girl1

BeijingGirl1 名博

花入金盆葉作塵

BeijingGirl1 (2025-09-30 08:09:13) 評論 (6)
多少植物,常被人們看重的是花的嬌豔、顏色的明麗;而葉子,不過是襯托之物,任人棄置。花與葉在世間多不相倫,一如人與人之間,命運的高下分明。

但有一種花,花與葉總是相依相生,水麵上一片片綠葉舒展,正好托起一朵朵粉紅或乳白菡萏。卷舒開合,皆隨天真自然。花與葉,那樣和諧,那樣難得地平等。

博文《留得殘荷聽雨聲》發表後,文城網友YP 留言說在他的詩詞作曲係列裏唱過這首詩。 我讓他別誇我,向他推薦網友 Supercs88 (Super)才是“古詩詞功底了得”呢。 Super 對古代與現代的詩詞真是隨手拈來,如數家珍,並能隨口吟出自己創作的詩詞來, 字詞優美,意境脫俗,對仗工整。 文城還有紅樹,喜歡填詞,清麗有趣。

Super 在我的博文中留言推薦李商隱的《贈荷花》。

  •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在李義山的眼中,荷的花與葉,仿佛是理想的伴侶。無論是夫妻、朋友,還是君臣,能夠像荷花與荷葉一般彼此映照,本就應是人生中最美的境界。可惜人生不是荷塘,世事常常是“花入金盆葉作塵”,一個被珍重,一個被遺忘。 中國自秦2500年,皇權之下,多少後宮女人如葉作塵。

李商隱仕途坎坷。晚唐時宦官專權,牛李兩派黨爭激烈, 牛黨人令狐楚大力提攜他,偏他對李黨人王茂元的女兒一見鍾情。 王家很欣喜拉過來一個牛黨人做女婿。成親後,牛黨人覺得李商隱是個叛徒;而李黨人認為他不顧師生情義而重女色,也疏遠他。

在黨爭的漩渦中,詩人心懷鬱結。有了愛情,丟了前程。 夫人也很快病逝。世間事常常不能兩全。這首詩看似詠物,實則寄情。 讀到結尾,會覺胸口一緊。其實世界上不論何種製度,多黨則互鬥,一黨則內鬥。沒有明君,很難置身事外。

美好的事物注定難以久長,雖然荷花荷葉互相依存,但花會敗,葉會枯。 美人紅顏易老,帝國由盛而衰。 縱然曾經璀璨生輝,也難逃歲月的無情。 詩人短短數句,將依存的美好與消逝的痛楚寫得淒婉動人。

後人有說,這首詩或許是李義山寫給夫人王氏的。我想,詩不必拘泥於一人一事。花與葉的相依,本就是人世間理想關係的縮影。我們在詩句裏讀到的,既是李商隱的惋歎,也是每一個渴望理解、渴望相伴的人心底的柔軟。

古詩詞講究用典。 我以前不理解林黛玉為什麽不喜歡李義山的詩詞。 想到《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詠白海棠》中詩句,“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再讀李義山,似乎品出了黛玉“不喜歡”的個中滋味。







曹雪芹的《詠白海棠》, 采用了比喻、象征、擬人、設問、神話傳說和直抒胸臆等多種手法,寫出了一個熱戀中少女的心聲。黛玉在做人、觀念和愛情上潔身自好,執著而又堅貞。 難怪她不喜歡李義山這樣的兒女情長、英雄氣短、一蹶不振;也區別於寶釵那樣偽善虛假的見什麽人說什麽話,暗藏心機之狡猾。  

不知為什麽,我讀到“花入金盆葉作塵”之句, 想到了現代的爺孫戀,誰入了金盆誰化作塵,怕是眾說紛紜、一言難盡。荷塘的花葉,歲歲枯榮。人世的悲歡,亦不過如此。詩人留下一句“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讓我們在千年之後,仍能聽見那一聲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