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住在一家小吃店的樓上,老板是土耳其人,高高壯壯的,他女人是荷蘭人,嫋嫋婷婷的。老板很大男子主義,愛玩也愛賭,有一次把我也帶上了,我沒錢,他慷慨的給了我幾個圓牌子,我就跟著賭去啦,我這人太好奇。我啥也不懂,看人家放哪兒我就大概也放哪兒,那幾個牌子唰就跑賈母口袋裏啦。沒了省心,站在一邊觀看,還告訴老板押在9上,他輕視地瞟我一眼自然不聽我的話,結果還就是9。然後又帶我去了家更大的,是輪盤賭,心裏的數是23,結果還就是23,我是旁觀客所以比賭徒清楚,如果我也上桌肯定轉到32。老板娘恨丈夫的惡習卻束手無策,丈夫的小門臉裏也放著台角子機,有時他自己玩,但大多是顧客玩,有那麽幾天一個老太太幾乎天天來,我很好奇問老板,這麽老了還玩這個,她是不是老贏?“老輸”,老板說。賭錢有癮,那麽大年紀看著也不像有錢人,我怪可憐她的。
一日,突然有人敲門,打開一看是癮老太,知道我住在樓上便徑直找來了,她張口就跟我說中文,讓我大吃一驚。我請她進來坐坐,她中文雖然不流暢,但語法、語句都不錯,隻是詞匯窮了些,我們中文、德文加英文聊得十分熱烈,那時沒有智能大鍋燉,憑自己的本事吃小炒,味道有趣得多。
她叫貝楊卡,塞爾維亞人,50年代被南斯拉夫送到中國在北京大學作留學生。
“我好懷念那時候啊,我學習非常努力,生活非常愉快,看你這間小房間就想起自己當年做學生的日子,中國很有意思。”
她表情沉醉,眼睛眯著,穿越了。後來在她家,我看到她當年寫的漢字,好家夥,大作文稿紙一大摞,她真的是非常用功啊。留學期間他結識了在荷蘭使館工作的鮑爾,像所有愛情故事一樣,對眼,相愛,結婚,跟著丈夫去了他國,隻是他們沒有孩子。
“你怎麽認識鮑爾的呢?”
“那時候沒有那麽多外國人在北京,如果有什麽活動都會叫到一起,我忘了是慶祝什麽的會上,我和鮑爾認識的。”
後來我也見到了鮑爾,一個規規矩矩的老頭子,非常的和善,貝楊卡的性格很奔放,所以她鍾情穩重的男人,我以己推理。
“那時候我的中文很不錯,對了,我還演過一個你們的電影呢。”
一下子我的興趣陡然,小時候的電影我都記憶清晰。
“名字忘記了,是打仗的故事,有共產黨、國民黨,還有美軍,我演一個美國的記者。”
“停戰以後!”我醍醐灌頂!
《停戰以後》是一部60年代初的國產故事片,裏麵的老演員們今天的年輕人都不會認識,我們小時候每看到一部新片後都會竭力模仿,而貝楊卡飾得那位隨軍記者是大家極熱衷的,她說得一口嗲聲嗲氣的洋中文,大家學得尤其帶勁兒。現在回憶,我們樓裏的孩子都非常具備表演天份,記得《洪湖赤衛隊》是我們演的最多的。幾十年過去了,蓓楊卡樣子除了老了些基本原樣未變,要是把她混進人群讓你找當年的美軍記者,都能一眼識破的。
我問她為什麽老玩樓下那害人的把戲?她說,母親過世,她無法排解悲傷,誤入了這個遊戲甚至上癮,鮑爾氣急敗壞地教育她,她已經大有進步了,不過一點兒小打小鬧而已。我想,鮑爾一定嚴格控製了她的錢包,她隻能擠出些零花錢過過癮吧。如果不是這個毛病,我也不可能遇到她啊。後來我爸突然走了,我被重創,傷心得無地自容,便沒完沒了的玩電腦裏的俄羅斯方塊遊戲分散情緒,與貝楊卡的小賭可以算一路貨色,輸掉的不是錢財,而是自己的眼睛和身體而已。
我當時立刻寫信把巧遇貝楊卡的事告知家人,大家都覺得簡直不可思議甚至神奇,後來發現,不隻是我,先生也一樣,巧遇的事情真不少,我想一一寫下來,但隻開了頭便不了了之了。此時此刻,這個偶遇的題目挑起了我的興趣,而那些偶遇的事情卻怎麽都回憶不出了。遇到貝楊卡時我正值中年,大腦經是經緯是緯,三十五年過去了,我的大腦醬是醬糊是糊,怪隻怪珊瑚的提議來得太晚,扼殺了我多少好故事。不過我也不怪她,她那裏搞不好也在糨糊?
見她把百年皇帝的事都想起來了,急得我趕快把這篇甩出去,否則一會兒忘了也未可知啊。
[偶遇]巧遇明星
毛驢縣令 (2025-08-10 10:39:19) 評論 (1)曾經,我住在一家小吃店的樓上,老板是土耳其人,高高壯壯的,他女人是荷蘭人,嫋嫋婷婷的。老板很大男子主義,愛玩也愛賭,有一次把我也帶上了,我沒錢,他慷慨的給了我幾個圓牌子,我就跟著賭去啦,我這人太好奇。我啥也不懂,看人家放哪兒我就大概也放哪兒,那幾個牌子唰就跑賈母口袋裏啦。沒了省心,站在一邊觀看,還告訴老板押在9上,他輕視地瞟我一眼自然不聽我的話,結果還就是9。然後又帶我去了家更大的,是輪盤賭,心裏的數是23,結果還就是23,我是旁觀客所以比賭徒清楚,如果我也上桌肯定轉到32。老板娘恨丈夫的惡習卻束手無策,丈夫的小門臉裏也放著台角子機,有時他自己玩,但大多是顧客玩,有那麽幾天一個老太太幾乎天天來,我很好奇問老板,這麽老了還玩這個,她是不是老贏?“老輸”,老板說。賭錢有癮,那麽大年紀看著也不像有錢人,我怪可憐她的。
一日,突然有人敲門,打開一看是癮老太,知道我住在樓上便徑直找來了,她張口就跟我說中文,讓我大吃一驚。我請她進來坐坐,她中文雖然不流暢,但語法、語句都不錯,隻是詞匯窮了些,我們中文、德文加英文聊得十分熱烈,那時沒有智能大鍋燉,憑自己的本事吃小炒,味道有趣得多。
她叫貝楊卡,塞爾維亞人,50年代被南斯拉夫送到中國在北京大學作留學生。
“我好懷念那時候啊,我學習非常努力,生活非常愉快,看你這間小房間就想起自己當年做學生的日子,中國很有意思。”
她表情沉醉,眼睛眯著,穿越了。後來在她家,我看到她當年寫的漢字,好家夥,大作文稿紙一大摞,她真的是非常用功啊。留學期間他結識了在荷蘭使館工作的鮑爾,像所有愛情故事一樣,對眼,相愛,結婚,跟著丈夫去了他國,隻是他們沒有孩子。
“你怎麽認識鮑爾的呢?”
“那時候沒有那麽多外國人在北京,如果有什麽活動都會叫到一起,我忘了是慶祝什麽的會上,我和鮑爾認識的。”
後來我也見到了鮑爾,一個規規矩矩的老頭子,非常的和善,貝楊卡的性格很奔放,所以她鍾情穩重的男人,我以己推理。
“那時候我的中文很不錯,對了,我還演過一個你們的電影呢。”
一下子我的興趣陡然,小時候的電影我都記憶清晰。
“名字忘記了,是打仗的故事,有共產黨、國民黨,還有美軍,我演一個美國的記者。”
“停戰以後!”我醍醐灌頂!
《停戰以後》是一部60年代初的國產故事片,裏麵的老演員們今天的年輕人都不會認識,我們小時候每看到一部新片後都會竭力模仿,而貝楊卡飾得那位隨軍記者是大家極熱衷的,她說得一口嗲聲嗲氣的洋中文,大家學得尤其帶勁兒。現在回憶,我們樓裏的孩子都非常具備表演天份,記得《洪湖赤衛隊》是我們演的最多的。幾十年過去了,蓓楊卡樣子除了老了些基本原樣未變,要是把她混進人群讓你找當年的美軍記者,都能一眼識破的。
我問她為什麽老玩樓下那害人的把戲?她說,母親過世,她無法排解悲傷,誤入了這個遊戲甚至上癮,鮑爾氣急敗壞地教育她,她已經大有進步了,不過一點兒小打小鬧而已。我想,鮑爾一定嚴格控製了她的錢包,她隻能擠出些零花錢過過癮吧。如果不是這個毛病,我也不可能遇到她啊。後來我爸突然走了,我被重創,傷心得無地自容,便沒完沒了的玩電腦裏的俄羅斯方塊遊戲分散情緒,與貝楊卡的小賭可以算一路貨色,輸掉的不是錢財,而是自己的眼睛和身體而已。
我當時立刻寫信把巧遇貝楊卡的事告知家人,大家都覺得簡直不可思議甚至神奇,後來發現,不隻是我,先生也一樣,巧遇的事情真不少,我想一一寫下來,但隻開了頭便不了了之了。此時此刻,這個偶遇的題目挑起了我的興趣,而那些偶遇的事情卻怎麽都回憶不出了。遇到貝楊卡時我正值中年,大腦經是經緯是緯,三十五年過去了,我的大腦醬是醬糊是糊,怪隻怪珊瑚的提議來得太晚,扼殺了我多少好故事。不過我也不怪她,她那裏搞不好也在糨糊?
見她把百年皇帝的事都想起來了,急得我趕快把這篇甩出去,否則一會兒忘了也未可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