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城裏有詩人黃河故道,有《集句詩簡介和欣賞》。倘若一讀,便可一窺集句詩。
集句詩, 可以視為詩的體裁之一。集,就是集合的意思。句,就是詩句文句。集句詩就是集合曆代詩詞文句,經過作者的藝術再創作,成為一首完整的詩篇。作者隻有博聞強記,才能收羅名家名句。隻有融會貫通,才能融為一體。優秀的集句甚至可以超過原詩,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正是因為這種審美價值,所以集句詩又被譽為集錦詩。現存?最早的集句詩是西晉的傅鹹的《七經詩》。集句詩的創作實踐至北宋開始流行,當然也有人非常反對集句成詩。劉攽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與王安石蘇軾交好。晁補之的伯父晁端彥也喜歡作集句詩。有一次他將自己的集句給好友劉攽看,結果被劉攽嘲諷了一番。集句詩的藝術審美價值終究還是為許多著名的詩人所欣賞。石延年、王安石、蘇軾和辛棄疾等人都有不少集句詩。蘇軾甚至還有精品集句詞。南宋詩人文天祥酷愛杜甫詩,在獄中全部用杜甫的詩句創造了二百首集杜詩。比如《至福安第六十二 》:“握節漢臣回,麻鞋見天子。感激動四極,壯士淚如雨。”如果讀者完全不熟悉杜甫的詩,就根本看不出來這是一首集句詩。全詩意境完整,渾然一體。
渾然一體,才能成為一首好詩。集句詩不是那種簡單的抄襲和拚湊,而是一種高級的藝術再創作。清朝賀裳在《載酒園詩話》中說:“餘最不喜集句詩,以佳則僅一斑斕衣,不且百補破衲也。”集句詩其實很難做好。清朝詞人沈雄在《古今詞話》中,提到徐仕俊總結的集句六大難點,自己又加上第七點。這些難點包括,屬對,協韻,不失粘,切題意,情思聯續,句句精美和打成一片。前三個要求,是形式上麵的要求。對於格律詩集句要求很嚴格,對於古體詩稍微放鬆。後四個要求,是內容方麵的要求。即主題明確,情思渾成,詩句精美,結構完整,渾然天成。同樣是蘇軾的詞《南鄉子》:“悵望送金杯。漸老逢春能幾回。花滿楚城愁遠別。傷懷。何況青絲急管催。吟斷望鄉台,萬裏歸心獨上來。景物登三閑始見。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雖然集合了杜牧,杜甫,許渾,劉禹錫和李商隱多人的詩句而成,但是意境完整。
意境完整,是現當代集句詩的基本要求。隨著時代發展,語音變化,古體詩的創作也應該與時俱進。格律詩的束縛可以適當放鬆,古體詩的風貌可以基本保留。一些古體詩,現在朗讀起來已經感覺不到押韻的音樂之美。有些格律詩,現在琢磨起來已經體會不到抑揚的節奏之美。除了那些古漢語音韻專家之外,大眾已經完全不清楚古代音韻了。古體詩作為民族血液依然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之中,廣大作者讀者喜愛欣賞和創作古體詩是民族血脈的延續。鬆綁古體詩的音韻格律束縛,將會使得我們的傳統文化更加發揚光大。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大師們如魯迅,周作人等,紛紛轉向古體詩創作。很多人出於自謙,就把自己的作品自嘲為打油詩。其實打油詩古已有之,隻是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罷了。我一向都不排斥這類詩,因為在中華詩詞寶庫中,除了那些精品詩之外,大多數詩篇都可以算是打油詩。
打油詩,是我們繼承和欣賞中國傳統詩詞文化的最佳途徑。借著打油詩的創作,哪怕隻是簡單的模仿,也可以提升我們自己的文化底蘊,甚至還可以延續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我特別喜歡作的打油詩,其實是剝皮詩。一首名篇,精心研讀,沉浸其中,繼而溫故成詩,舊瓶新酒,雅俗共賞。從某種意義上講,集句詩其實就是一種打油詩。借著寫集句詩,可以溫習古代名家名篇。比如下麵萬魚侯這一首《花甲感懷集句》
早年哪知世事艱,是非成敗轉頭空。已是平頭六十人,始信讀書未有功。
草淺泥汙過一生,前身應想是漁翁。閑來垂釣碧溪上,花開花落幾春風。
八大名家,集句成詩。意蘊完整,渾然一體。敘事真實,抒情自然。
古體詩的創作,不必一律追求原創。倘若完全是自己創作,有時候隻能寫出流於平庸的打油詩,恐怕很難超過這樣推陳出新雅俗共賞的集句詩。
2025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