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說,你的歐洲行,就交一篇小作文嗎? 沒有其他可以記錄的嗎?
老實說,我的感覺就是累。好像考前突擊複習,慢慢看完整本書是沒可能的,隻能快速瀏覽,重點突擊,人類智慧和藝術的瑰寶,一股腦地通過眼,耳,鼻,舌突擊湧入大腦,直到審美疲勞,然後—— 考完就忘了。 這些可以被google出來的“考點”,值得被記錄嗎?——信息爆炸的年代,似乎對自己無意義,對他人也無益。
那什麽才是有意義,值得記錄的呢?
在柏林牆,我感慨萬千,跟孩子提起我推薦給他們的小說《巨人的隕落》三部曲,跟他們講裏麵和冷戰以及柏林牆相關的故事,跟他們說中國的大逃港,我女兒用眼神製止我別講了。 兒子回複我: keep it for yourself. ——我無處抒發的分享欲,變成了《柏林小記》,這個記錄的意義,是為了自己情感的釋放。
在比利時軍事曆史博物館,我兒子虔誠地撫摸著一台坦克, 激動不已: “天呀,First in Bastogne, 你知道它有多麽重要的意義嗎?”, “這是xx戰爭的製服,你知道這場戰爭打了多長時間嗎? 10分鍾,還沒有開槍,就投降了…” , “你知道這場戰爭的意義有多麽重大嗎….” , 我聽得雲裏霧裏,歐洲人真愛打呀,我根本記不住那麽多年代, 人物以及輸贏,當然我也並不care,但是我不能說“ keep it for yourself” , 因為我是媽媽, 這場旅行就是為了在孩子離家獨立生活之前,加強親子關係。所以,我要點頭,我要回報他不可以思議的表情: 你怎麽知道這麽多,你怎麽什麽都知道? 他驕傲的說“it’s my profession”, 還好,他沒有加之前常說的後半句“I have studied it my whole life.” 也算是一種進步吧。
我說: 歐洲人沒事打一架,還都是一群親戚,跟鬧著玩兒一樣,最後割點兒地賠點兒錢就了事了,不像中國往死裏打,打到改朝換代為止,殘忍程度不能比。他不屑的搖搖頭,“not really, 你需要了解一下三十年戰爭,世界大戰,都非常殘忍”, “既然你知道戰爭殘忍,為什麽還想加入軍隊了?” , 他歎口了氣,再次搖搖頭“ 你不懂的, 戰爭是為了和平”, “才不是呢,都是為了土地和權利,這些照片上的王公貴族打,還可以理解,平民百姓除了送命實在沒有意義” ,“我會沒事的。 讓我們換個話題吧。”
我識趣的換了個輕鬆的話題:“你說這歐洲人,打仗不玩兒命,玩兒命整裝備,讓我不禁聯想起現在很多玩戶外運動的人,技術不著急練,首先上裝備,看起來專業比幹的專業更重要。看來這是有傳承的,先把架勢拉滿。” 兒子笑笑說:“打仗的裝備必須專業。” ——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老實說,看到這麽多做工考究的軍裝,感覺當年打仗好像是男人的fashion show, 繡花,紐扣,勳章,還有各類花裏胡哨的帽子(不知道為什麽,讓我想起了電影《夏洛特煩惱》裏的那句“裝雞毛”),各有各的講究,展示完了,耍兩槍,然後各回各家。
總之,這趟專門為他安排的軍事之旅,讓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長,也讓我們的母子關係更加近了。跟女兒一起的shopping day, 也讓處在叛逆期的女兒袒露了心裏的想法。——這就是這場旅行的價值和意義吧。
在滑鐵盧戰場的紀念品店,兒子買了一個筆記本和一支筆,不知道他會在裏麵記錄什麽呢?
旅行歸來
邵豐慧 (2025-08-29 17:50:33) 評論 (7)朋友說,你的歐洲行,就交一篇小作文嗎? 沒有其他可以記錄的嗎?
老實說,我的感覺就是累。好像考前突擊複習,慢慢看完整本書是沒可能的,隻能快速瀏覽,重點突擊,人類智慧和藝術的瑰寶,一股腦地通過眼,耳,鼻,舌突擊湧入大腦,直到審美疲勞,然後—— 考完就忘了。 這些可以被google出來的“考點”,值得被記錄嗎?——信息爆炸的年代,似乎對自己無意義,對他人也無益。
那什麽才是有意義,值得記錄的呢?
在柏林牆,我感慨萬千,跟孩子提起我推薦給他們的小說《巨人的隕落》三部曲,跟他們講裏麵和冷戰以及柏林牆相關的故事,跟他們說中國的大逃港,我女兒用眼神製止我別講了。 兒子回複我: keep it for yourself. ——我無處抒發的分享欲,變成了《柏林小記》,這個記錄的意義,是為了自己情感的釋放。
在比利時軍事曆史博物館,我兒子虔誠地撫摸著一台坦克, 激動不已: “天呀,First in Bastogne, 你知道它有多麽重要的意義嗎?”, “這是xx戰爭的製服,你知道這場戰爭打了多長時間嗎? 10分鍾,還沒有開槍,就投降了…” , “你知道這場戰爭的意義有多麽重大嗎….” , 我聽得雲裏霧裏,歐洲人真愛打呀,我根本記不住那麽多年代, 人物以及輸贏,當然我也並不care,但是我不能說“ keep it for yourself” , 因為我是媽媽, 這場旅行就是為了在孩子離家獨立生活之前,加強親子關係。所以,我要點頭,我要回報他不可以思議的表情: 你怎麽知道這麽多,你怎麽什麽都知道? 他驕傲的說“it’s my profession”, 還好,他沒有加之前常說的後半句“I have studied it my whole life.” 也算是一種進步吧。
我說: 歐洲人沒事打一架,還都是一群親戚,跟鬧著玩兒一樣,最後割點兒地賠點兒錢就了事了,不像中國往死裏打,打到改朝換代為止,殘忍程度不能比。他不屑的搖搖頭,“not really, 你需要了解一下三十年戰爭,世界大戰,都非常殘忍”, “既然你知道戰爭殘忍,為什麽還想加入軍隊了?” , 他歎口了氣,再次搖搖頭“ 你不懂的, 戰爭是為了和平”, “才不是呢,都是為了土地和權利,這些照片上的王公貴族打,還可以理解,平民百姓除了送命實在沒有意義” ,“我會沒事的。 讓我們換個話題吧。”
我識趣的換了個輕鬆的話題:“你說這歐洲人,打仗不玩兒命,玩兒命整裝備,讓我不禁聯想起現在很多玩戶外運動的人,技術不著急練,首先上裝備,看起來專業比幹的專業更重要。看來這是有傳承的,先把架勢拉滿。” 兒子笑笑說:“打仗的裝備必須專業。” ——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老實說,看到這麽多做工考究的軍裝,感覺當年打仗好像是男人的fashion show, 繡花,紐扣,勳章,還有各類花裏胡哨的帽子(不知道為什麽,讓我想起了電影《夏洛特煩惱》裏的那句“裝雞毛”),各有各的講究,展示完了,耍兩槍,然後各回各家。
總之,這趟專門為他安排的軍事之旅,讓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長,也讓我們的母子關係更加近了。跟女兒一起的shopping day, 也讓處在叛逆期的女兒袒露了心裏的想法。——這就是這場旅行的價值和意義吧。
在滑鐵盧戰場的紀念品店,兒子買了一個筆記本和一支筆,不知道他會在裏麵記錄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