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斯導演並參演的話劇《戲台》

北京_01link (2025-08-06 17:54:47) 評論 (1)
最近陳佩斯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戲台》引發了許多新聞。先是電影改期,陳佩斯聲明道歉。後是一些人士為電影大作廣告,稱其是一部意義深刻的電影,戲劇轉拍成電影的成功典範。接著是電影上映並創出了漂亮的票房紀錄(三億)。一時間《戲台》從冷門變成了熱門大片。不知是否由於電影的成功,《戲台》的戲劇版視頻突然出現在我YouTube頭版上了,讓我有幸在小屏幕上欣賞了這部話劇。 



海報

《戲台》的背景設定在民國軍閥混戰時期,講述了江湖戲班在強權夾縫中求生的故事。聞名全國的五慶班將攜大名角兒金嘯天在德祥大戲院裏進行為期三天的演出。適逢剛打進城中的“大帥”點名要看金嘯天,並帶上部隊包圍了戲園子。 而金嘯天則沉溺鴉片、腳步踉蹌,根本無登台之力。前來送包子的夥計因為是戲迷,被臨時頂替名角上場,反而受到不懂戲的大帥的稱讚。誰料大帥不滿《霸王別姬》的悲劇結局,非要改戲,不然就要人頭落地,無奈中梨園班子隻好忍辱負重,委屈求全。

看完之後在喝彩之餘,有幾點感受。第一個感受是話劇這種藝術形式的節湊太慢了,也許是因為幾十年沒有看話劇的緣故吧。記得最近一次看話劇還是上個世紀了。 年輕的時候在北京人藝看的,還記得那些著名演員的樣子。 話劇的特點是有大量的對話,十分有限的表演空間。現代人整天生活在五光十色的信息碎片中,情感碎片中,依賴精神快餐,高能飲料,失去了慢慢享受藝術的能力和雅興,所以能否靜下心來看一整場話劇,的確是一個考驗。



劇照

第二個感受是陳佩斯的確是一個優秀的演員,盡管他在戲中演的角色不是主角,但如果沒有他的精湛演出,恐怕這部戲的精彩程度就要減去不少。 當年最早看過他在一部電影中飾演一個反派角色,隻覺得這個演員形象不佳。後來看過他演的《我這一家子》電影係列,開始看到他的演藝才華。後來他在春晚舞台上演小品,轟動一時。看過陳佩斯小品的觀眾,還能在戲中看到熟悉的他當年演小品時的風格。但他現在的演技更為爐火純青,深沉老練,情感真摯。他的精湛表演串聯了整出劇目,不時以精煉的語言點出戲中表達的重點。陳佩斯扮演的角色在舞台上摸爬滾打、真跪真爬,年近七十的陳佩斯的敬業精神著實令人敬佩。

第三個感受,有些專家說觀眾可能會不理解這部戲的深刻意義,及陳佩斯的苦心。但實際上這部戲並不難理解,無非講得是權勢欺壓百姓,野蠻摧殘文明,權利的濫用和無情,受壓迫者為了生存逆來順受,小人出賣靈魂,甘當奴才。 其實與最近新出的另一部電影《長安荔枝》十分相似。如果真能夠看懂《長安荔枝》,也就不難看懂《戲台》了。 當然也有人說這部戲與陳佩斯個人的遭遇有關,與他在春晚節目上的經曆,還有人所共知的他與央視的爭執有關,但這些隻能是臆測和意會了。也許有一天陳佩斯出版一部回憶錄,會給出答案。

第四個感受是京劇的魅力。雖然我不是戲迷,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曆的豐富,對京劇的感受與年輕時完全不同了。 我現在覺得京劇唱腔優美,唱詞簡練流暢,樂器演奏樸實優雅,表演別具風格。 反觀百老匯音樂劇具有強烈的感官魅力, 音樂感染力強烈,布景和視覺效果多彩絢麗,演員激情澎湃, 一場演出就是一場精神的盛宴。 感覺京劇更質樸,抽象, 濃厚,像一道精美的佳肴。

時隔幾載重新又看話劇,《戲台》雖然無法與《茶館》,《日出》,《雷雨》在藝術上相提並論,但同樣有著深刻的內涵和哲理。不失為一部好戲,值得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