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膽固醇和心髒病的關係

光耀雨佳 (2025-08-10 11:58:52) 評論 (8)
心髒病是全球第一大“殺手”,誰都不想被它盯上。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基因,但可以通過改善飲食,或者聽醫生的建議,每天服用一片他汀類藥物來降低風險。

然而,這套說法的源頭,可以追溯到一位美國長壽醫生——Ancel Keys。他是一位誠實、有才華、受人尊敬的醫生,他的研究結論是:攝入過多脂肪和膽固醇會提高血液膽固醇水平,並增加心髒病風險。這個觀點一度讓全世界都深信不疑。

但鮮為人知的是,他的研究最初收集了 22 個國家 的數據,卻隻選取了其中 7 個國家 來證明自己的理論。而剩下的 15 個國家的數據,並不支持這種“脂肪—膽固醇—心髒病”關聯,於是被他排除在外。

這就引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吃膽固醇真的會提高血液膽固醇水平,從而誘發心髒病嗎?

更耐人尋味的是,過去我們被告知,如果總膽固醇高於 300 就需要控製;後來標準降到 250,再到 240,如今隻要 200 就被建議服藥。這些標準的變化,很大程度上來自由大型製藥公司資助的研究機構。誰才是最終的受益者,不難想象。

膽固醇是人體必需的物質。它參與細胞膜的構成、激素的合成,以及維生素 D 的生成。沒有膽固醇,我們根本無法生存。

研究發現,人體大部分膽固醇是自己合成的,隻有一小部分來自食物。換句話說,即使你完全不吃含膽固醇的食物,身體也會自動製造膽固醇來維持生命所需。

那為什麽還會有“高膽固醇=高風險”這種說法呢?一方麵,的確有部分人群(比如遺傳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會因為膽固醇水平過高而增加心髒病風險;但另一方麵,大量研究顯示,大多數人血液中的膽固醇與飲食中的膽固醇關係並不大。真正讓心髒病風險增加的,可能是慢性炎症、血管損傷、高血壓、吸煙、缺乏運動等綜合因素

他汀類藥物能有效降低 LDL 膽固醇,但降低 LDL 並不一定等於降低死亡率或心髒病發作率,尤其是在低風險人群中。部分研究指出,他汀在某些人群中的絕對獲益有限,卻可能帶來肌肉疼痛、肝功能異常、糖尿病風險增加等副作用。有高達5%的患者有副作用(這個s醫藥公司支持的研究機構得出的數據。我們有理由相信實際比例要高)

這意味著,我們需要重新審視“高膽固醇必吃藥”的一刀切做法。對於高風險患者(如已有心髒病史的人),他汀是重要且有效的治療手段;但對於低風險人群,更重要的是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飲食、規律運動、控製體重和戒煙。

心髒病確實是威脅我們健康的第一殺手,降低風險非常重要。對於已經有心髒病或高風險的人來說,他汀類藥物是有效的治療手段,可以挽救生命。

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盲目依賴降膽固醇藥物,可能既沒有必要,也會帶來副作用。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保持良好的體重、戒煙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