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名中外的北碚北溫泉,位於縉雲山下、嘉陵江溫塘峽左岸,是中國開發利用最早、至今仍在使用的溫泉之一。小學時期,我隨父母去過一次,又隨一位到北碚遊玩的堂兄去過一次。以往到北溫泉要沿嘉陵江乘船前去,甚為不便。1942年11月,從北碚到北溫泉的“北泉公路”建成後,從北碚沿公路步行約5公裏即可到達溫泉,對遊人方便了許多。但那時沒有公共汽車,乘人力抬的滑杆又比較貴,我們都是步行來回的。
據說,1927年,盧作孚一到北碚任職不久,就利用縉雲山下始建於南北朝劉宋景平元年(423年)的溫泉寺創辦了嘉陵江溫泉公園。在公園中增建了溫泉遊泳池、浴室、餐廳等設施,成為中國最早的對公眾開放的溫泉公園。
我們在溫泉的浴室中暢快地洗浴。浴池的水引自地下熱泉,不冷不燙,十分舒適,水中的硫磺和其他礦物成分,對人體很有益處,還能對皮膚、關節、腸胃等疾病起治療作用。
浴後我們在溫泉公園遊覽。隻見此公園依山而建,園中林木蔥鬱、翠竹成片、芳草如茵、群花爭豔。園內的名刹溫泉寺,其大殿分為關聖殿、接引殿、大佛殿、觀音殿四重。寺後迎流砌有一個溫泉大池,上建一亭覆蓋,無論晴雨冬夏,遊人均可下池在熱水中沐浴。
父親告訴我們:在縉雲山中高處,“獅子”、“聚雲”兩峰的前麵,還有1500多年曆史的縉雲寺。它背依峻嶺,前臨幽穀,是一座雄偉壯觀的深山古寺。它曾受到曆代帝王封賜,為國內唯一的迦葉古佛道場。寺中自古辦學,名為“縉雲書院”。溫泉寺古時為縉雲寺的一部分,即其下院。抗戰時期,縉雲寺成為漢藏教理院-即佛教神學院校址,由太虛法師主持,培養出趙樸初、唯賢等一代佛教大師。因交通不便,我們遺憾地未能去到縉雲寺。
溫泉公園北瀕嘉陵江,南倚縉雲山。站在溫泉公園高處,我們眺望下麵的嘉陵江。隻見碧水長流、帆影點點。兩岸山嶺高峻,岩壁挺立。回望縉雲山,林木蔥蔚,高聳入雲。園內亭、閣掩藏於綠樹從中,清幽靜謐。
公園中有一處岩洞名叫“乳花洞”。我們進得洞來,隻見洞內曲折幽深,主洞套岔洞,大洞分出小洞,洞內有無數石柱石筍,拔地而起,還有從洞頂懸垂下來的石鍾乳,沿乳向下斷續滴水。父親講,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曾研究過北溫泉乳花洞的構造及其成因,發現構成乳花洞的岩體並非一般形成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而是幾萬年間的溫泉泉華沉積物。溫泉水流經岩石裂隙,使其兩壁泉華受到溶蝕,從而導致裂隙向溶隙,溶洞發展,並在其中生成了各種各樣的岩溶景觀。
在小學國文課上我曾經學過一首七言絕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中深沉的情感、簡練的詞語和精巧的構思,使我牢牢地記住了這首詩。原來,一千多年以前,晚唐詩人李商隱這首膾炙人口的《夜雨寄北》就是在縉雲山寫下的。詩中的“巴山”就是縉雲山。在北溫泉公園回望縉雲山時聯想此詩,感到分外親切。
抗戰時期蔣介石、林森、周恩來等政要多次來此住宿。1982年北溫泉被中國國務院批準定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2002年被評定為AAAA級風景區。2005年獲中國最佳溫泉度假勝地稱號。
圖1,北碚北溫泉地圖
圖2,北溫泉石碑
圖3,北碚北溫泉風景區-1
圖4,北碚北溫泉風景區-2
童年北碚雜憶-之二十四北碚北溫泉
濤靜 (2025-08-26 23:56:42) 評論 (2)馳名中外的北碚北溫泉,位於縉雲山下、嘉陵江溫塘峽左岸,是中國開發利用最早、至今仍在使用的溫泉之一。小學時期,我隨父母去過一次,又隨一位到北碚遊玩的堂兄去過一次。以往到北溫泉要沿嘉陵江乘船前去,甚為不便。1942年11月,從北碚到北溫泉的“北泉公路”建成後,從北碚沿公路步行約5公裏即可到達溫泉,對遊人方便了許多。但那時沒有公共汽車,乘人力抬的滑杆又比較貴,我們都是步行來回的。
據說,1927年,盧作孚一到北碚任職不久,就利用縉雲山下始建於南北朝劉宋景平元年(423年)的溫泉寺創辦了嘉陵江溫泉公園。在公園中增建了溫泉遊泳池、浴室、餐廳等設施,成為中國最早的對公眾開放的溫泉公園。
我們在溫泉的浴室中暢快地洗浴。浴池的水引自地下熱泉,不冷不燙,十分舒適,水中的硫磺和其他礦物成分,對人體很有益處,還能對皮膚、關節、腸胃等疾病起治療作用。
浴後我們在溫泉公園遊覽。隻見此公園依山而建,園中林木蔥鬱、翠竹成片、芳草如茵、群花爭豔。園內的名刹溫泉寺,其大殿分為關聖殿、接引殿、大佛殿、觀音殿四重。寺後迎流砌有一個溫泉大池,上建一亭覆蓋,無論晴雨冬夏,遊人均可下池在熱水中沐浴。
父親告訴我們:在縉雲山中高處,“獅子”、“聚雲”兩峰的前麵,還有1500多年曆史的縉雲寺。它背依峻嶺,前臨幽穀,是一座雄偉壯觀的深山古寺。它曾受到曆代帝王封賜,為國內唯一的迦葉古佛道場。寺中自古辦學,名為“縉雲書院”。溫泉寺古時為縉雲寺的一部分,即其下院。抗戰時期,縉雲寺成為漢藏教理院-即佛教神學院校址,由太虛法師主持,培養出趙樸初、唯賢等一代佛教大師。因交通不便,我們遺憾地未能去到縉雲寺。
溫泉公園北瀕嘉陵江,南倚縉雲山。站在溫泉公園高處,我們眺望下麵的嘉陵江。隻見碧水長流、帆影點點。兩岸山嶺高峻,岩壁挺立。回望縉雲山,林木蔥蔚,高聳入雲。園內亭、閣掩藏於綠樹從中,清幽靜謐。
公園中有一處岩洞名叫“乳花洞”。我們進得洞來,隻見洞內曲折幽深,主洞套岔洞,大洞分出小洞,洞內有無數石柱石筍,拔地而起,還有從洞頂懸垂下來的石鍾乳,沿乳向下斷續滴水。父親講,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曾研究過北溫泉乳花洞的構造及其成因,發現構成乳花洞的岩體並非一般形成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而是幾萬年間的溫泉泉華沉積物。溫泉水流經岩石裂隙,使其兩壁泉華受到溶蝕,從而導致裂隙向溶隙,溶洞發展,並在其中生成了各種各樣的岩溶景觀。
在小學國文課上我曾經學過一首七言絕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中深沉的情感、簡練的詞語和精巧的構思,使我牢牢地記住了這首詩。原來,一千多年以前,晚唐詩人李商隱這首膾炙人口的《夜雨寄北》就是在縉雲山寫下的。詩中的“巴山”就是縉雲山。在北溫泉公園回望縉雲山時聯想此詩,感到分外親切。
抗戰時期蔣介石、林森、周恩來等政要多次來此住宿。1982年北溫泉被中國國務院批準定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2002年被評定為AAAA級風景區。2005年獲中國最佳溫泉度假勝地稱號。
圖1,北碚北溫泉地圖
圖2,北溫泉石碑
圖3,北碚北溫泉風景區-1
圖4,北碚北溫泉風景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