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卦模型的結構邏輯與生成機製
——技術細節、算法原理與象征架構全解
卦,不隻是象,也是一種“可讀的程序語言”。
三卦模型,不是天啟的謎題,而是一種結構性的認知設備,
用來“看清變化”,並“生成方向”。
7.1 三卦係統的基本構造複盤
在老成的推演模型中,三卦是通過將《易經》傳統“六爻卦”進一步結構化和延展所產生的:
卦位 | 組成方式 | 卦義作用 |
前卦 | 第1–6爻(六爻卦) | 表示“舊結構”、“慣性之力” |
後卦 | 第4–9爻或7–9+新3爻 | 表示“未來結構”、“潛能願景” |
中卦 | 係統派生八種之一 | 表示“變之中間地帶”、“張力點” |
“前-中-後”不是時序的線性敘述,而是結構張力的三維解剖。
它揭示:我們如何被困、如何掙紮、如何突破。
7.2 數學推導與組合總數說明
老成的模型推導,建立在“九爻卦”係統基礎上:
【一】前後卦生成邏輯:
• 每一卦為六爻卦 → 64種組合
• 前卦固定由第1至第6爻組成 → 共64種
• 後卦可能有兩種生成路徑:
1. 從第4至第9爻直接取六爻 → 64種
2. 從第7至第9爻為基礎 + 另生成3爻 → 64種
這構成了一個“重疊爻段+補全結構”的雙向係統。
總計前後卦組合:64 × 64 = 4,096種
【二】中卦生成邏輯:
中卦不是“自然出現”的,而是在前-後結構張力中演化出的轉化路徑。
老成設計了8種“中卦類型”,可以看作是係統性的中介橋梁,形成如下結構關係:
中卦類型 | 含義 |
調和型 | 前後卦互補,有中道而行之象 |
對抗型 | 前後卦結構衝突,形成“卡頓區” |
過渡型 | 中卦繼承部分前卦,也接入部分後卦 |
催化型 | 促成突變或躍遷,中卦性質強烈 |
折返型 | 看似前進,實為返回舊結構再解構 |
解散型 | 結構崩散或中止,表示非線性命運跳脫 |
漸變型 | 微轉微調,結構緩慢更新 |
突破型 | 突然穿越瓶頸,結構全轉 |
每對前後卦,可據象征/結構算法推衍其可能對應的8種“中卦”之一。
於是:
• 4,096(前後卦對) × 8(中卦) = 32,768種三卦結構組合
7.3 卦象生成算法原理概述(技術者與程序設計者參考)
若開發軟件係統或卡牌應用,可遵循以下邏輯生成三卦:
【階段一:前卦生成】
• 用戶輸入問題 → 由時間種子(如當前時間數值、擲幣)生成6位二進製代碼
• 每位代表爻(陽爻為1,陰爻為0)
• 六位組合對照傳統64卦表 → 得前卦卦名 + 卦義
【階段二:後卦生成】
• 同樣從輸入的另一個變量(如第二次時間數、投擲序列)生成6位
• 或:由前卦的第4–6爻與新增爻拚接,構成後卦
• 得後卦卦名 + 卦義
【階段三:中卦生成】
• 根據前後卦的“結構關係”設定中卦映射規則(可以結構矩陣、象征相性、心理張力因子為參數)
• 例如:
• 若前卦為“坎”,後卦為“離” → 火水未濟 → 中卦可能為“艮”
• 若前卦為“兌”,後卦為“乾” → 相克結構 → 中卦可能為“坤”或“震”
• 或使用“八型中卦庫”進行隨機選擇 → 加入不確定性以觸發象征思維
中卦不能過“算法化”,其價值在於留出解釋性張力空間。
7.4 三卦係統的象征邏輯
每個卦象不僅是“爻碼”,也是一組符號集合,代表:
• 一種人格原型(如坎=黑暗之力、離=洞察之火、艮=守界之山)
• 一種情境結構(如巽=細膩入侵、震=突發破局)
• 一種生命機製(如乾=生成驅動、坤=承載回應)
【三卦視角的象征解讀範式】
卦位 | 象征功能 | 解讀角度 |
前卦 | 陰影、自我慣性 | 我的舊有性格/信念/困局 |
中卦 | 張力、變化之場 | 當前挑戰/過渡結構/重組路徑 |
後卦 | 潛能、願景狀態 | 我內在渴望走向的生命形態 |
7.5 三卦結構與心理模型對接
三卦係統在心理學中的潛在映射如下:
三卦位置 | 對應心理學機製 | 可對接理論 |
前卦 | 原型結構 / 童年經驗 | 內在小孩、依戀理論、慣性投射 |
中卦 | 張力與改變的衝突區 | 建構主義轉化區、認知 dissonance |
後卦 | 投射願景 / 自我理想 | 榮格“自性”、馬斯洛“高峰經驗” |
7.6 三卦係統與AI算法/應用程序開發的接口建議
若開發AI版“三卦問道”係統,可設以下架構:
• 輸入接口:用戶輸入問題、時間信息、或三次選項行為
• 結構邏輯引擎:調用三卦數據庫 + 象征解釋模組
• 輸出模式:文本解釋 + 圖像卦象 + 推薦行動建議 + 日誌記錄
可開發的子係統包括:
• 三卦卡片引擎(用於紙質或AR應用)
• 三卦GPT對話係統(解卦與深度引導)
• 三卦人物設定工具(為寫作者生成角色命運路徑)
• 三卦結構圖譜(可視化生命結構演化軌跡)
7.7 小結:結構性問卜的當代表達
三卦係統是一次古老智慧與現代結構思維的融合。
它將象征係統、變動哲學與結構邏輯結合,建構出一個:
• 可推演
• 可解析
• 可指導
• 可編程
• 可教化
的哲學-心理-谘詢跨界工具。
不隻是“看見命運”,
更是“設計命運的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