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雨

打印 被閱讀次數


周末清晨,慵懶地躺在床上,正為是起身還是放縱自己再賴一會兒床而糾結。忽聞一陣雷聲滾過,緊接著,唰唰的雨聲便敲打下來。心中暗自一喜,想起白居易的詩句:

“泥濘非遊日,陰沉好睡天。

能來同宿否,聽雨對床眠。”

既然連樂天居士都認定雨天是酣眠的好時候,我又何必再掙紮?能擁被臥聽雨聲,不也是件風雅事嗎?

說起雨,中國江南的綿綿細雨,總令人浮想聯翩。若如戴望舒《雨巷》所遇: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這般朦朧的邂逅,自然帶著幾分詩意的浪漫。

然而,若逢上江南六月的梅雨時節,那無窮無盡的細雨,挾著彌漫的潮濕氣息,連被子也沾染上揮之不去的濕冷,恐怕再難有聽雨的閑情逸致了。

美國這裏的雨,與中國江南纏綿悱惻的雨截然不同。這裏,天邊飄來一片烏雲,雨便倏忽而至;轉眼間雲散風清,雨又戛然而止。“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在此地竟是尋常景象。

我偏愛這裏的雨, 因為: 這場雨過後, 後院菜畦裏的植物定會抖擻精神,省卻我澆灌的辛勞,坐享其成便好; 這場雨過後, 屋前的草坪將愈發青翠欲滴,不必擔心有礙市容;這場雨過後,這裏蒸騰的暑氣會悄然消散,空氣變得格外清新,晚間散步時,便能盡情享受那飽含負離子的清涼了......。

這裏的雨,來得迅疾,去得灑脫。它或許難以醞釀出竹林聽雨、荷塘聽雨那般悠長的古典意境,卻總讓我想起那首活潑的老歌《雨中即景》:

“嘩啦啦啦啦 下雨了

看到大家都在跑,

吧吧吧吧吧 計程車它們的生意是特別好(你有錢坐不到)

嘩啦啦啦啦 淋濕了好多人臉上失去了笑

無奈何的望著天 歎歎氣把頭搖

感覺天色不對 最好把雨傘帶好

不要等雨來了 見你又躲又跑 轟隆......”

這歌中描繪的雨中即景,與我們這裏的驟雨何其相似!

我的聽雨心境,大抵如此單純。不似宋末詞人蔣捷在《虞美人·聽雨》裏,聽盡了人生的跌宕悲歡: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或許待我鬢發如霜時,聽雨聲中也會生發出別樣的滋味。但此刻,我隻願享受這雨落清歡,無需深意,盡情放鬆,已是滿足。

PTYP 發表評論於
為好文點讚! 有古詩詞的功底,文章寫來韻味很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