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讀莎士比亞(1)

覺曉 (2025-08-01 08:34:26) 評論 (10)

我很想寫“你一定要讀莎士比亞”,然後覺得很矯情。不過在地鐵站站台看見後麵廣告牌,High Park夏天上演《羅密歐與朱麗葉》,露天劇場,每年夏天的節目。仍然覺得莎士比亞不過時。

《亨利六世》第一部第一幕第四場有句台詞,“The sun with one eye viewed all the world.”太陽是有一隻眼睛看世界的。我們有兩隻眼睛呢,但我們比太陽看得清楚嗎?

網絡裏總有紛爭,比如說誰作假或“可恥”?讀讀聖經,知道論斷人是不對的。而人常常會論斷別人,看見別人眼睛的刺。讀英文版,才知道“刺”是“the speck of sawdust ”,鋸屑裏的“刺”。“sawdust ”這個詞很有意思的,莎士比亞也寫到。我忘記是哪部?(大概是《亨利四世》,與吃牡蠣有關,注釋說英國小酒館的地板鋪sawdust 為了避免灰塵。)“sawdust”也出現在艾略特的名詩,我讀到歡喜,就像狄金森說的有些詞是有“肉身”。

“牡蠣”Oyster 在莎士比亞裏多次出現,亨利五世還是太子時的朋友福斯塔夫Falstaff說的,最初在《溫莎的風流娘兒們》(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Why, then, the World's mine oyster, which I with sword will open.” 後演變成一句口頭禪,"The world is your oyster .”。我祝福女孩子的賀卡用上了。我看過十年的Olivia考上麥吉爾大學熱門專業。



艾略特的“Prufrock”裏有“And sawdust restaurants with oysters-shells.”

讀到《Winter Tale》(《冬天的故事》)先讀的中文版是朱生豪譯,“同一的太陽照著他的宮殿,也不曾避過了我們的草屋;日光是一視同仁的。”

我一陣狂喜。難怪梭羅說要讀“古典”的。原來梭羅說莎士比亞“最聰明”,正是。《瓦爾登湖》結束語篇有句“夕陽反射在濟貧院的窗上,像射在富人家窗上一樣光亮;”其追溯淵源,異曲同工的不就是莎士比亞的上句?

莎翁的原文是“The self-same sun that shines upon his court/ Hides not his visage from our cottage, but/ Looks on alike.”

梭羅原文是“The setting sun is reflected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alms-house as brightly as from the rich man's abode;”。

這樣想來,我極其Shabby的太陽房是我的宮殿。下午躺在折疊床假寐,睜眼看見的月季是Rose,鏡子中反射。窗簾上的花紋也像是魯本斯家鄉的蕾絲。





而我的後院如同我的凡爾賽花園。









夕陽曾照在我們年輕時的臉,也照在我們中年半百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