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友 1:瞎貓碰上個死老鼠
清醫: 太貶低AI了。
AI 診斷稀有疾病,毫無疑問比醫生強。醫生為什麽能診斷疾病?因為同樣的病見得多了,有經驗。不過,有的醫生,見得同樣的病再多,還是診斷不出來,或者總是錯誤的診斷,錯誤的治療。這種醫生不少。經曆和經驗,不是同一回事。AI給灌輸了了大量的資料,被經驗、被見多識廣。一年兩年灌輸的信息,比醫生幾十年幾百年積累的經驗還多。特別是那些稀有疾病,醫生一輩子也沒有遇到一個兩個,而AI可以積累成百上千。AI比醫生見識經曆多成千上萬倍上百萬倍。診斷稀有疾病,醫生隻能甘拜下風。
這是一個AI 診斷程序Phenobrain,專門診斷稀有疾病。AI 的召回率(recall, 相當於敏感性sensitivity)是81%,醫生是48%。
這個用AI 作圖像診斷,可以根據聚焦顯微鏡圖像,識別診斷與VI型膠原相關的先天性肌營養不良症。作者說,即使數據有限,也可能得到高精度診斷。圖像診斷,醫生更不能和AI比。以後放射科醫生的錢包可能鼓不起來,或者工作機會大幅度減少。
診斷出稀有疾病,可以讓醫生自我良好感覺暴漲。NEJM的病例報告,通常是稀有疾病。最近一期病例報告, 19 歲的女病人癲癇樣發作和行為障礙。最後診斷是Anti–NMDA receptor encephalitis。通過查特異抗體而診斷。這個病的發病率是每年10萬分之0.17-1.4。這個不是AI,而是麻省總醫院的醫生診斷出來的。麻省總醫院的醫生,精英中的精英啊。不過我對NEJM 的病例報告,不太感興趣。能夠診斷出稀有疾病當然值得驕傲,但是撒大網查一大堆,診斷出來,不算什麽本事。
更重要的是,醫生的任務主要是正確地診斷和治療常見疾病。說起來應該容易。但是我經常看到不少常見病被錯誤地診斷治療。特別是過度估計病情,以及隨之而來的過度治療。像我談過的有些雞毛蒜皮病例。不需要住院的收進院,幾個診斷,一長串治療。這種低級錯誤每天發生。
AI 能夠診斷稀有疾病,當然好。如果AI能夠幫助醫生,提高對常見病的診斷治療水平則更好。AI 能不能作到這點很難說。AI要診斷正確,前提是輸入的信息正確。診斷疾病最重要的信息是病史和體征,這得靠醫生收集。有的醫生,,或者因為無能,或者因為懶惰,或者兩者兼之相互促退,收集的信息不準確,診斷就不可能正確。AI 幫不了忙,甚至幫倒忙。醫生收集了準確的信息,有本事收集準確的信息,大部分常見病,並不需要AI的幫助。
現在AI還沒有問病史查體的本事。AI查體比較困難, 但問病史不應該困難。醫生問病史,根據主訴,腦袋裏列出幾個鑒別診斷,然後根據這些鑒別診斷針對性問問題,根據病人的回答轉移問題方向,問題重點。最後是泛泛而問(Review of system ROS)。這可以說是一個流程圖。但是人的流程圖和計算機流程圖相似而不同。
一個AI診斷稀有疾病的流程圖。

看了這個流程圖。我想,這個所謂AI,究竟應該算計算機程序,還是AI?
究竟什麽是AI? AI 的定義是什麽?

Karen Hao 在她的新書—Empire of AI 一書中寫道:
1. 至今還沒有公認的智能定義。
2. 幾個世紀以來根據不同定義開發的,測量智能的方法,都被拋棄了。
3. 對什麽是自然智能缺乏共識,因此複製自然智能的領域一開始就充滿困惑。
4. 人工智能的重點就是複製人類的能力。如重建我們的視覺,讀寫,創造和想象力。
5. 對人工智能的探索仍在持續進行。今天被認為是人工智能的東西,可能明天就被否認了。

一個黑幫組織盯上了教授,後來殺死教授,偷走他的超級計算機。在舊金山把這些超級計算機聯網,這些Artificial mind 就此蛟龍入海,成了網絡世界的綠林好漢。他們幫助FBI破案,追捕黑幫。嘴上無毛,一次差點引起美俄核大戰。
如果AI真的無法具有真正的智商,倒是讓我放心一點。人類不會被AI幹掉或者成為AI 的奴隸。
我有時候用ChatGPT 幫我改英文。此外用OpenEvidence 幫我查醫學資料。我感到這些AI的特點是:
1 龐大的數據庫。
2 快速和準確(?)的綜合總結能力。
3 模仿能力(改寫文章)。根據要求,模仿不同風格。
但是這些特點,究竟算智能,還是超級數據庫,以及從數據庫提取信息,分析綜合信息的超級計算機?至少我在使用的過程中,沒有感覺到這兩個AI 有什麽創造性,主動性。
不管算不算真正的智能,這些AI或者超級計算機,正在取代臨床不少傳統工具。UpToDate 一直是我喜歡的網絡臨床教科書,或者實用指導。從實習生開始就用到現在。對於提高我的醫療水平,功不可沒。難以想象,沒有UpToDate, 我會有今天的思維能力。UpToDate, 可深可淺。沒有時間,就讀Summary。 有時間,就讀參考文獻,或者參考文獻的總結。讀這些參考文獻,讓我知道,大部分治療,有證據支持,也有證據反對。讓我對任何診斷治療,總是半信半疑,因為沒有證據證明這些治療有效率是100%。治療,是在不同的不確定性中選擇。
UpToDate的問題是:不少時候我想馬上找到答案,但是UpToDate 沒那麽方便。我得在裏麵找來找去,才找到我想要的東西。以前的內科聖經 Harrison Principle of internal Medicine更難找答案。從定義、到流行病學、到病理生理……, 就耐心讀吧,總會讀到診斷治療那幾章。現在有OpenEvidence,為什麽問題,馬上就出來答案,後麵還列出參考文獻。就像Harrison 已經過時一樣,UpToDate 可能很快就過時。我曾經有UpToDate公司的股票,幾天前剛賣了。至少從經濟上說,這個公司正在走下坡路,正在被AI或者將被AI搶走生意。
但是這些書或者網絡指導還是需要的, 這是醫生寫的。我不知道我應該更相信人,還是AI。至少我不能完全依靠AI, 隻讀AI 的結論,不去求證這些結論是否正確,證據是否真的支持。無條件依靠AI, 相信AI,將使我頭腦簡單,慢慢地不知道怎麽思考。就像習慣了計算器,稍微複雜一點的加減乘除都不會算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