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金頭腦

灣區金頭腦 名博

2025年巴黎遊記(5)先賢祠

灣區金頭腦 (2025-08-08 21:45:55) 評論 (1)
下午四點半,我們來到先賢祠外。



先賢祠最初是法王路易十五興建的聖日內維耶大教堂,曆經數次變遷以後,現在成為法國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安葬地。



先賢祠是新古典主義建築的早期典範,其立麵仿照羅馬萬神殿,故又譯為巴黎萬神殿,拱頂為布拉曼特風格。



由於是現場買票,我們花了十幾分鍾排隊才得以購票入內。



教堂整體設計為等臂十字架式,有一個帶有科林斯式支柱的雄偉門廊。主建築長110米,寬84米,高83米,還有一個大致同樣大小的地下室。







教堂最初是以巴黎主保聖人Sainte Genevieve (聖日內維耶)來命名,因此有關於她的大量壁畫。





中殿的牆上展示了聖日內維耶的生平。在不同政見相匯之處,犧牲和抵抗的精神在其生命軌跡中凸顯。各個時期著名的藝術家紛紛提筆,描繪聖人生平代表事跡:皮維夏凡納(1824-1898年)展示了聖日內維耶的童年和在匈奴圍攻時保護巴黎;保羅勞倫斯(1838-1921年)則描繪了聖人之死。



穹頂之下是年代久遠的壁畫,從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創作,直到波旁複辟之時由格羅男爵收尾,展現了聖日內維耶生命的高光時刻。



1744年,身患重疾的路易十五在日內維耶的佐佑下痊愈,他許下宏願,要將一座尊貴的建築敬獻聖人。修建新教堂的任務於1755托付給建築師蘇夫洛。1790年,教堂在其合作者龍德萊手中竣工。







標誌法國舊製度的基督教英雄展示在耳堂的牆上。每幅繪畫作品都對應國家建設各個階段的重大事件,亦是十九世紀末法國理想化曆史的體現:托爾比亞克之戰、查理曼大帝加冕禮、路易十四司法改革,以及百年戰爭結束與聖女貞德。



1791年,教堂被改造成國家先賢祠。十九世紀,這座巨大的聖殿曾兩次回歸其原本的教堂功能。1885年,值維克多雨果葬禮之際,它徹底成為彰顯共和主義精神的場所。



西卡爾的《國民公會》:在這件創作於1924年的雕塑作品中,瑪麗安娜由1793年的士兵及法國大革命著名代表所圍繞。



奧什將軍(General Hoche), 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領導革命軍隊戰勝保王黨及外國幹涉軍。



交叉甬道支柱附近的其他雕塑作品則向重大事件或價值觀秉????者致以敬意。這些誕生於啟蒙時代的價值觀成為了法蘭西民族的根基,尤其是以狄德羅、百科全書派、和波旁複辟演說家為代表的言論自由。





獻給狄德羅(Diderot)及其主編的《百科全書》的雕像群。





向盧梭致敬的雕像。慶祝其誕辰兩百周年。







1851年物理學家萊昂傅科在此演示了他證明地球自轉的著名實驗傅科擺。傅科做實驗所用的鐵環原物於1995年從法國國立工藝學院移至此。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tCDsKQp-NM0?

向被遺忘的藝術家致敬



無名烈士雕像。紀念一戰的法國犧牲者。





裝備長槍的自行車隊。看起來像是二戰中法國境內的對抗納粹德軍的遊擊隊。



從這裏走向地下小教堂,瞻仰名人的安息之地。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締造者甘必大安息於入口扶梯牆上的心形骨灰甕中。





門廊處安息著兩位啟蒙時代的代表性哲學家 - 伏爾泰和盧梭相向而息。



牆體厚重的圓亭連接著地下小教堂的各個耳堂。地下墓室正是聚集於小教堂中。









帝國的政要,依拿破侖一世的法令埋葬於此。



用作品和行動捍衛正義價值觀和共和主義寬容精神的偉大作家有:雨果、左拉、和大仲馬。













在北耳堂中,頌揚的是法國人民在二戰中所表現出的勇氣和抵抗精神。首先是紀念法蘭西義士的題詞,致敬他們為庇護猶太人而付諸的努力。接下來,為反抗納粹占領而犧牲的抵抗運動的重要成員。



抵抗運動的成員中,亦不乏出生於法國之外的英雄男女。

Aime Cesaire (塞澤爾),法國作家,是黑人政治和文化解放運動的先驅。



Jean Perrin(佩蘭),法國物理學家,研究液體中細小懸浮粒子的布朗運動,驗證了愛因斯坦對此現象的解釋,進而確認了物質的原子本質。他也因此成就於192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皮埃爾與瑪麗居裏,因發現鐳而榮獲諾貝爾獎,他們的成就彰顯了對科學進步的追求。自1995年以來,瑪麗居裏成為了首位因自身成就而榮耀入駐先賢祠的女性。







這些名人的安息之處並不易找。我是跟隨人流走,有時候碰到墓室裏遊客太多,還沒辦法入內,隻好在外麵等候。



從地下小教堂返回先賢祠地麵途中,看到樓梯間隔處有廁所,於是跟著人群排隊去廁所;設施挺完善、挺便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