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的瞬間與永恒

自然風光,動物人文,路途見聞
打印 被閱讀次數
上圖 朋友維拉所攝

工作單位裏遇到過兩個希臘人,人品都不太好,其中一個可以說極差。我家鄰居也是希臘人,女兒畢業在藥房實習,發現她的名字在不予賒賬的黑名單上。國家層麵也不例外,二零零一年申請入歐時,希臘政府聘請高盛做假賬,掩蓋了十億歐元的政府債務,蒙混到了歐元區成員國的資格。

這些見聞讓我對希臘產生了先入為主的負麵印象,一度質疑西方民主自由源頭的雅典文化。在考慮旅遊目的地時,一直把希臘排除在外。

年初和旅居美國的好友商量上土耳其旅遊之事,希臘是她必去的目的地之一。如果固執己見,那我們隻能在土耳其匯合七天。於是,便加上了希臘三天:兩天聖托裏尼島,雅典一天。從這個安排上,就可以看出我對雅典的大不敬了。

從聖托裏尼島飛到雅典是午後,春天的太陽在希臘已經很炙熱。從出租車向窗外望去,街旁大都是平頂的四五層樓房,建築乏善可陳。如果不是塗鴉滿牆,看起來也就是國內改開前的二三線城市。連朋友都說,雅典昔日的輝煌哪裏去了?

車子快到旅館時路過議會大廈,於是,大家到旅館放下行李,步行十分鍾回到了大廈門前的廣場,看衛兵換崗儀式。

廣場上站著兩排荷槍實彈的士兵,還有三三兩兩維持秩序的警察。換崗一個小時一次,分散了客流,所以遊客的數量不多,不像白金漢宮門前,遊人烏泱烏泱的。



跟警察一打聽才明白,這士兵和警察的加入,是為了一個國事訪問:南斯拉夫的國防部長要過來給無名烈士墓碑獻花圈。

五六分鍾後,加上警車才一共四輛的小車隊在路邊停了下來。南斯拉夫國防部長個子很高,從轎車裏鑽出來時腰幾乎彎成九十度。保鏢西裝革履跟在後邊,眼睛四處逡巡。希臘方麵幾個高階軍官和兩三個穿便衣的人物陪同。國防部長大步上前,在無名烈士紀念碑前莊嚴的獻上了花圈。

議會大廈前的紀念碑是紀念希臘人為了擺脫土耳其四百年統治而犧牲的無名戰士。浮雕上是一名倒下的士兵,兩旁的希臘碑文上寫了兩句話,大意是:整個大地是你們的墓基,願將空房獻給無名戰士。看到這些,想起在聖托裏尼島的民居老板,他在聊天中對土耳其的評價讓我們吃驚,那是一種無法掩飾的恨意。

獻花過程持續了十分鍾左右。在士兵們的敬禮之中,國防部長走回自己的車子,又和陪同的人聊了幾句,然後離去。氣氛莊嚴卻很輕鬆,記者和遊客都競相的拍照錄像,警察們一臉輕鬆的注視著稀稀拉拉的人群。這陣勢,這排場,和國內一個縣太爺級別的出訪相比,真是弱爆了!



車隊離開,離著換崗也隻剩五分鍾了,這時,我看到廣場中間靠花壇的地方 有油氈紙蓋著的一堆東西,沒蓋嚴的地方漏出了幾個礦泉水瓶子。指給朋友看,大家都詫異,有國事訪問,還有常態的換崗儀式,為什麽留一堆垃圾在這樣顯要的位置上呢?聽說希臘居民很會逃稅,弄成了國窮民富的局麵。這傳說可能不虛,看看眼前簡陋的議會大廈吧,一個國家的門麵弄的像普通不過的居民樓。但再窮,也不至於連個清潔工都雇不起吧?



換崗儀式開始了。先是一行穿著土黃色軍裝的三名士兵,邁著希臘式的正步走進廣場。走到台階前停下,兩個軍官模樣的人上前整理了一下他們的軍容,交接儀式就開始了。



兩組士兵帶著同款的紅色小帽,一側垂著長長的黑流蘇,腿上穿的也是同款的白色緊身襪,腳蹬帶黑絨球的紅色皮鞋,兩組服飾不同的是上衣。來接班的穿的是土黃色的長外套,腰帶一束,倒也利索。被接替的兩人穿的就講究多了。白衣白裙加黑絨繡花小馬甲,裙子還是蓬鬆的百褶裙。難怪作家海明威戲稱“這是一些穿著芭蕾舞裙打仗的男人。”





這些衛士們屬於Evzones(荷馬史詩裏形容佩戴華美腰帶的人)精銳步兵團,有著悠久的曆史和傳統。1941年4月27日納粹占領雅典時,德軍命令步兵團衛士降下希臘國旗換上納粹旗幟,但士兵庫基季斯取下國旗,然後帶著它從衛城一躍而下,用生命維護了尊嚴。

眼前烈日下的士兵,雖然步伐滑稽,像是電影裏的慢動作,但他們嚴肅認真,滿臉流汗卻一絲不苟。整個儀式亦莊亦諧,讓看客們在輕鬆的觀賞中對他們生出幾分敬意。

廣場上讓我們感到困惑的那堆東西是怎麽回事呢?隔天朋友參加市區半日遊,導遊解開了謎底。這是為了紀念一場普通車禍裏喪生的二十幾個學生。沾布底下我們以為是垃圾的東西是學生們留下的遺物。把普通人的生命看得比麵子重要,這讓我對這個有人性的政府頓生好感。



看完換崗儀式回到旅館,一仰頭可以清楚的看到雅典衛城。朋友兩口子第二天的半日遊包括這一項,還是不由分說的又買了票陪我上了山。

衛城下方寫著一句話:歐洲從這裏開始。



有人說到雅典就是看殘垣斷壁,這話沒錯。但從正門進去,先看到的是建於公元一世紀的阿迪庫斯音樂廳。這個劇院保存的完好,就像我們剛在土耳其棉花堡那裏看到的希拉裏古劇院,整整齊齊的,幾乎沒有損壞,現在還在使用,作為雅典每年夏季音樂會的場地。

上圖:劇院全景 朋友維拉所攝

帕特農神廟始建於公元前447年(The Parthenon ),位於雅典衛城山的中心,是現存最重要的古希臘時代建築。神廟用大理石砌成,由46根高10.3米的大理石柱環繞。神廟殿牆上有大理石雕刻,神廟中也有各種雕刻,包括雅典娜與海神波塞冬爭當守護神的場麵。帕特農神廟被尊為古希臘與雅典民主製度的象征,對研究古希臘的曆史、建築、雕塑、宗教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翻開古希臘曆史,最閃亮的一段便是雅典的民主製度。它的最大的發明與貢獻是讓普通人參政。具體的方法都有記載: 1,讓公民輪流擔任官職。為了防止舞弊,采用抽簽製,而且不能連任,盡可能的讓更多的人參政。2 公民大會,讓每人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解決辦法,甚至街頭的議論也會被聽取采納。3,民眾參與法庭審理。神奇的是,據記載,民眾參與審理的二百年來少有冤假錯案。這種製度的先進和自由寬鬆的氛圍不僅使國家強大,公元前五世紀希臘成為愛琴海一帶一方霸主,還產生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等曆史上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還有《荷馬史詩》,這部經典之作是西方文學的起源,其不朽的地位猶如中國文學的《詩經》。

衛城外圍的雕塑

 大街上的雕塑



厄瑞克忒翁神廟建於西元前421年到406年,裏麵供奉著主神宙斯(Zeus ),海神波塞冬(Poseidon )和火神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 )。側殿上的六個少女石柱充滿了奇思妙想。栩栩如生的少女取代了千篇一律的石柱,脖子之處的承重問題又用了不同的發型來彌補。這也是首次采用了人物雕像不同的站姿,從而更加的生動活潑。





雅典衛城裏,漢白玉石階色澤溫潤,不管是原始鋪就,還是後來的修補,都顯示著一種貴氣。一根根屹立千年的石柱直衝雲霄,近觀還是遠眺都需要仰視,卓現出當年的霸氣和輝煌。石柱上的花紋暗含著飛舞的律動,引導著人的視線和心靈也隨之飛翔。



從衛城下來吃過晚飯準備休息,聽到下方有悠揚的歌聲傳來,走到旅館的陽台往下看,旅館樓下的空地上,幾個身形魁梧的男子手裏拿著幾樣民族樂器,正在引吭高歌。周圍已經圍了好幾圈聽眾。聽了一首歌,感覺歌者具有專業水平,便拖過一把椅子坐著聽了一會兒。

歌詞完全聽不懂,但旋律動聽,加上歌唱者們的嗓音渾厚,底氣十足,很是感染和鼓舞人心。圍觀者很多都加入了合唱,應該是希臘著名且很流行的曲子。演唱了四五首歌曲後散了場,過了沒有十分鍾,歌聲又響起來了,再次探頭一看,演唱會又移到了隔壁的街道。從旅館拐角型的陽台的另一頭看現場,又是一覽無餘。

(錄了一段,可惜這裏無法上傳,隻能截了個圖)



必須要高讚一下朋友定的這個旅館,離著大部分的景點都是步行距離,還占據了兩場音樂會的包廂位置,讓我們在不經意間欣賞到了藝術細胞滿滿的 希臘人的激情歌喉。

第二天天剛放亮,自己一人漫無目標的在附近轉了一圈。很巧的走到了泛雅典奧利匹克運動場,它的名字其實叫帕納辛奈科體育場,人們習慣上都叫前者。這裏雖然不是最初奧運會的源起之地,但它是一八九六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的舉辦場地,曆史地位和意義不可小覷。二零零四年在這裏舉辦的奧運會,又進一步展示了它的風采。

晨光裏,體育場長圓型的跑道上空無一人,四周大理石石階看台泛著璞玉的光澤,據說這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大理石製作的體育場。其實,體育場材質的優良並不是它最牛的地方。四年一次,全世界的盛大節日奧運會,都要從這裏點燃火炬出發,一站一站的向全世界傳遞,這才是奧運會創始者希臘的高光時刻,它的至尊地位永遠不可撼動。





回來後在旅館附近接著轉。這一帶是雅典的老城,在雅典衛城上看整個城市,唯有這一小片是紅瓦屋頂,它有個專門的名稱叫Plaka。這裏的街道蜿蜒狹窄,高低起伏。建築多是兩三層的樓房。拜占庭式,新古典主義和古奧斯曼風格的混合讓這裏各領風騷,豐富多樣。雅典政府對於周圍建築的限高措施很得力,不讓新大樓遮住雅典衛城—希臘的眼睛。也使的這些老建築不被新大樓擠壓,步行在街上感到十分的敞亮和放鬆。





到處是古跡



還路過了一個兒童樂園,裏邊的玩具設施以木質為主,色調也雅致,沒有那種大紅大綠的衝撞感。看得出來,希臘人審美趣味天然渾成,是滲透在基因裏的。



風之塔上的雕塑



待朋友兩口子半日遊回來,一起吃個飯,便是我離開這裏和朋友分手之際了。算起來我在雅典待的時間正好是二十四小時,這麽多的見聞和經曆都濃縮在一天裏,讓人難以置信。

細想一下,這種結果並不全是我們行動的高效和好的運氣。英國詩人雪萊曾說:“我們全都是希臘人,我們的法律、文字、宗教根源皆在希臘。” 雅典作為希臘的首都,作為整個西方社會在民主思想,文學,哲學,法律,體育,建築方方麵麵的先驅,博大,豐盛,確實有太多的曆史和故事。太厚的文化底蘊。隻要一個瞬間掀開一頁,雅典那永恒的魅力便會撲麵而來,讓我們目不暇接,驚歎不已!

老區的小教堂

吃過午飯,朋友倆口子送我到地鐵站,路上看到一家旅行社的廣告圖片,是他們明天一日遊的目的地—天空之城,雲霧繚繞的險峻山巒間,幾棟樓閣似建在天際,景色與建築都相當的震撼。而我已經到了門口,卻又錯失了這個機會,也算種豆得豆,為自己以偏概全,對希臘的偏見思維付出了代價。

園中小草 發表評論於
很棒的遊記,我喜歡這個風格。上麵的評論沒有?,it is positive commend.
園中小草 發表評論於
Excellent work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