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走著,享盡著 -(9)心中立起一個“度”

打印 被閱讀次數
    過去的兩年裏先後摔了三跤。

    2025年,開年不利。這幾跤的後遺效果紛遝而至。左膝關節和左肩關節的疼痛此起彼伏,夜裏睡不了整覺。我本是個耐受性很強的人,也經不住如此這麽這般的折磨了。MRI 顯示肩部韌帶撕裂兩處,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我決定手術治療,一勞永逸。但是負責膝關節以及肩關節的兩位醫生,不約而同,都和藹而自信地勸我接受先試試非手術治療,局部封閉和 Physical Therapy。無奈,兩處封閉後,開始虔誠地接受一周兩次的治療。

    我這人得鍛煉,一日不動就有些負罪感。隻要疼痛不厲害,關節活動不受限製,就開始自認為合適的鍛煉。一次,四十分鍾的 Pilates,很是放鬆而開心,但第二天就走不了路。疼痛一緩解,又去作水中鍛煉,忘懷地蹦跳,終於導致了我徹底地站不住也走不了了。無奈,拄上了拐杖。一拄就拄了近一個月。

    開年就開始這一通折騰,令我的生活質量迅速而陡直的下降。心裏真是很鬱悶。拄著拐杖一步步地在家裏挪動,在街上與那些老態龍鍾的人們一樣蹣跚而行,很是沮喪。捫心自問,難道我就要這樣終老餘生嗎?不甘心啊!

    於是,重新梳理自我療傷的途徑(完全停止鍛煉,能在床上躺多久就躺多久,外加針灸,熱療,按摩),以及遵照醫囑接受封閉和 Physical Therapy。十天前,膝關節的疼痛終於基本消失了,我甩掉了拐杖,自由自在地走動了!不僅我心花怒放,身邊的老先生也是興高采烈。我獲得的這份自由,也給了他不用在廚房裏勞作的自由。皆大歡喜,盡管肩關節的手術是必做無疑了

    這半年來,對付由於摔跤而導致的一係列麻煩的經曆讓我好好地想了想,似乎有了一個新的體會。

    年輕時,可以隨心所欲地追逐理想,思想就在身體裏,身體毫無利己地與思想同行。想那時,何曾想過自己的身體健康呢?出國前,除了生孩子,從未看過醫生。小傷小病誰在乎也?那時的身體多麽的健康,多麽的柔韌,年輕的思想得到了似乎無所顧忌地放縱。有點兒宗教意識,或者哲學味道地說,靈魂主宰著行為,有著青春的軀體為其搖旗呐喊。

    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在走過的路途中,身體與思想一點點地在脫節,分離,以致離異。現在,無論自己的思想多麽有活力,追求有多麽美好,用了幾十年的身體如一部日益老化的機器,已經無法給予思想更多的動力,支撐不住思想所渴望的行為。現在,我覺得我的身體已經完全站在了我思想的對立麵,不再聽我毫無節製地使喚了。今非昔比!

    從來如此,我走路很快,鍛煉時的步履更是矯健。走路的同時,或聽音樂,或聽書,或給朋友打電話。認為邊走邊做些事是很有效率,一舉兩得的事情。從未想到過摔跤這回事。然而,其中的兩跤都是我在走平路,雄赳赳氣昂昂地邁步時發生的,均摔得很幹脆,很結實。以至於我得緩好半天,在行人的幫助下才站了起來。大庭廣眾均很同情,而自己幾分尷尬。另一次,竟然是在家裏,伸手夠東西,而臥倒不起,更是不可思議。

    總結性地一想,其實就是對自己的身體一成未變的那種執拗的自信,認為萬事皆可做,隻要動手做。其實呢,身體已經和你分離,你不在它麵前妥協,做它認為力所能及的事情,你就要遭殃。對於我來說,在鍛煉時,尤其練得上手,容易忘記冷靜時十分明白的早已不在的那個身體那份體力,忘乎所以。我告誡自己,自認為可行的事情,不一定就行,因為曾經和你同一條戰壕裏奮鬥的身體未必能夠承擔得住。

    引申下來,我又不情願地屈服於老去的身體,做什麽事都用老了而不為。於是,我就想到,要在心裏立下一個。既不可不為,也不可如往那麽為。比如,學習(讀書,學習新科技,了解新事物,······ )不能因為而不學,可以有點兒好高騖遠的念頭。但是鍛煉時,即不能因為而不堅持,但又不能一成不變地堅持老黃曆,這時,不忘這個就十分的重要。家務烹調總要堅持,做多少要有調整。時常嚐試或洋或中的新菜譜,又不逼迫自己每日做飯洗碗(洗碗機要多用用)······ ,既不能妄自菲薄,又不可倚老賣老,自我憐憫,小看自己的潛力。走到最後一天,也不要有養尊處優的念頭。

    這個,要建立在老去可為的基礎之上。於我,要打掉過於自信的習慣思維。很多事情,過去可做,現在就要小心地去做,或者換個方式去做,但盡量去做。現在,無論走路還是開車,我都是一心一意,絕不打電話。需要用手機,就停下來,做完再走在開車,一心二用的時代已經過去。總之,現在的生活過的比過去小心翼翼多了。

    聯想到自己這幾年,總計劃,總實現不了。思想上,非常容易地放縱自己混日子。其實,這也是一種沒有的作為。我的一個朋友非常生動地說:我好像墮落了。人老了,似乎自製力也大大地減弱了。所以,這個的建立,也是逼迫自己去努力做事情,做可以做又不該放棄的事情,克服自己的老性懶惰,方可保住自己的生活質量。

    老話說四十而不惑。我理解說的是對世事對人生的不惑。我呢,即使七十有餘了,方方麵麵依然有惑。我說的這個,很多人早有所悟,而我屬於遲到的那一撥。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