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美女(1):西施的歸宿

打印 被閱讀次數

 

中國古代出名的美女眾多,她們或因美貌聞名,或因傳奇故事流傳,亦或因文學作品的渲染成為文化符號。從今天起,本號介紹中國古代“十大美女”的生平、故事和其最終歸宿。

西施,春秋末期越國人,稱號沉魚。幫助勾踐實施“美人計”迷惑吳王夫差,滅吳後下落成謎,蘇軾有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王昭君,西漢時人,稱號落雁。她和親匈奴,嫁呼韓邪單於,促進漢匈和平。杜甫有詩“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貂蟬,東漢末年人,稱號閉月,《三國演義》中設“連環計”離間董卓、呂布,結局成謎。  


楊玉環,唐朝中期人,稱號羞花。唐玄宗寵妃,安史之亂中縊死馬嵬坡,“一騎紅塵妃子笑”典出她。  

妲己,商紂王時期,標簽是紅顏禍水。她是紂王寵妃,傳說發明酷刑,助紂為虐,商亡後被處斬。  

褒姒,周幽王時期,標簽是一笑亡國。幽王為博她一笑“烽火戲諸侯”,導致西周滅亡,結局或被擄或被殺。  

趙飛燕,西漢時人,標簽是掌上舞。她是漢成帝皇後,姐妹專寵,迫害皇嗣,飛燕後被廢自殺。  

甄宓,三國時期魏人,標簽是洛神原型。先嫁袁熙,後為曹丕妻,因失寵被賜死,曹植《洛神賦》疑似影射她。  

李師師,北宋時人,標簽是青樓才女。她是宋徽宗情人,靖康之變後或殉國、或流落江南,結局成謎。  

陳圓圓,明末清初人,標簽是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因她降清,引發曆史巨變,晚年出家為尼。 

                          ————————————

西施,春秋末期越國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以“沉魚”之貌聞名。她因越王勾踐的“美人計”被送入吳國,成為吳王夫差的寵妃,最終幫助越國滅吳。但關於她的真實身份和結局,曆史記載模糊,多出自後世傳說。

西施的出身與早期生活

相傳,西施為越國諸暨苧蘿村(今浙江諸暨市)。 她出身貧寒,父親賣柴,母親浣紗。傳說她在溪邊浣紗時,魚兒見其美貌而忘記遊動,沉入水底,故有“沉魚”之稱。

越國被吳國擊敗後,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圖謀複仇。大夫範蠡和文種提出“美人計”,選美女迷惑吳王夫差,削弱吳國。

範蠡在民間尋訪美女,發現西施和鄭旦(另一美女)。西施被送入越王宮,接受歌舞、禮儀訓練,培養成“間諜”。

約公元前490年,西施被獻給吳王夫差。 夫差對她極為寵愛,建館娃宮、築姑蘇台,沉迷享樂,荒廢朝政。 西施在吳國期間深得夫差信任,常伴其左右。傳說她暗中傳遞情報給越國,並挑撥夫差疏遠忠臣伍子胥,加速了吳國的衰敗。

關於西施的歸宿,有以下說法:

一、隨範蠡隱居。

越國滅吳後,範蠡辭官,帶西施泛舟太湖,隱居經商,成為富商“陶朱公”。這一說法是來源於《越絕書》等後世文獻,但正史無載。

二、被沉江處死。 

《墨子·親士》記載:“西施之沉,其美也。”  東漢《吳越春秋》注疏稱,勾踐認為西施是“禍水”,下令將她沉江。

三、被吳人殺害。

部分野史稱,吳國遺民因恨西施亡吳,將她刺殺。

曆史上,西施是否真實存在?先秦史書《左傳》《國語》均未提及“西施”之名。《史記》僅載勾踐獻美女,未提具體是誰。由此,不少史學家認為西施的形象可能是後世對“美人計”的文學加工。

從曆史的角度看,西施更可能是符號化的人物,其結局本身是後人對權力、性別與道德的隱喻。 她的故事與貂蟬一樣,反映了古代女性在政治權謀中的工具性命運,以及後世對“紅顏”矛盾的態度——既歌頌其犧牲,又歸咎其“禍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