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斯的Peasant不是歧視,而是對真像的逆耳表達

文學無疆界,思想難困城。人格須獨立,下筆方有神。
打印 被閱讀次數

今天是5.12汶川大地震發生17年。首先讓我們為地震中的死難者致以沉痛哀悼。

地震於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震中位於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附近、四川省會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79千米處。根據中國地震局的數據,此次地震的麵波震級達8.0級、矩震級達8.3級,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地震烈度可能達到11度。 維基百科

日期: 2008 年 5 月 12 日

地點: 中國四川省

傷亡: 死亡:69,227人。

失蹤:17,923人。

受傷:374,643人; (截至2008年9月25日)

發生時間: 14:28:04(UTC+8)

影響地區: 中國四川省、重慶市、陝西省、雲南省和甘肅省

標題:萬斯說“Peasant”不是歧視,而是真相的逆耳表達

作者: 蔣大公子

  近日,關於萬斯使用"Peasant"是歧視的話題在華人圈子中受到了廣為傳播和熱議,很多華人,特別是特朗普的反對者,強調人們所說的華川黑都對美國副總統候選人JD萬斯的發言口誅筆伐,大加批判,稱其使用“peasant”文章作者花了大量篇幅“論證”這個詞在英語中含有貶義,然後將萬斯與特朗普一起壓迫,貼上“粗鄙”、“歧視他人”的標簽,似乎這樣就完成了政治正確的批鬥。

  然而,這種論法建立義正詞嚴,實則邏輯鬆散、文化錯位,既忽視了一個重要現實,也暴露出一些人對“語言”、“歧視”與“真相”的矛盾。我們必須厘清幾個關鍵問題:

第一,Peasant這個詞在語境中是否真有歧視的含義?

第二,中國農民在當代中國的現實采購到底如何?

第三,不是提到中國人就必須正麵歌頌,否則就是“歧視”?

一、peasant被“歧視”?不,是現實主義語言

確實,在英語中,“peasant”除了中性詞義,也有“粗鄙、沒文化”的貶義。然而語言永遠依賴語境。我們來看看萬斯的原話:

“我們向中國農民借錢,購買中國農民生產的東西。”

這種在語義結構上並沒有任何明顯的嘲諷或惡意誇張言論,反倒是直陳其事地指出:全球化經濟有一個悖論——美國消費者依賴一個由“第三世界勞動力”支撐的供應鏈,而這些勞動力,很多生活在中國農村的低工人收入。隻要中共給這個群體貼上標簽:【農民工】。民工,是泛指那些因為他們的父母持有農村戶口,即使他們是在城市出生,並且一直跟隨其在城市工作的父母的生活、學習、長大、成人、工作,他們都繼承了他們父母的遺傳基因:農民工。他們中國的社會各個城市階層受到了歧視。顯然萬斯的農民就是對應漢語中的農民工。

  他們可能在白天就製造了iPhone,晚上卻居住了幾層樓的出租屋裏。他們既是“製造者”,也是“貸款人”——中消耗了他們的血汗餘買了美國國債,進而支撐了美國消費。這才是萬斯要指出的事實本身,而不是嘲笑這些人的“土氣”。

事實上,如果萬斯是用“中國農民”,其實反而失真——因為“農民”在美式語境中具有同等的地位,往往意味著擁有土地、機械、經營自由,而中國的“農民”,尤其是農民工,恰恰相反——他們沒有土地,沒有遷徙自由,沒有話語權,在城鄉夾縫中隻能謀生。用“農民”而非“農民”,反而是一種現實主義的語言精準表達。

雖然“農民”在現代英語中有時帶有貶義,但它依然被許多學術、曆史、社會學語境中所用,並不總是帶有侮辱性的。

1,“中世紀農民”(中世紀農民)

2、“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農民”(曆史研究中的社會群體)

語言有文化差異,也有語域差異,不能簡單地說它“通常是貶義詞”,就斷定用它就是侮辱。

二、中國“農民”到底關注的群體?

中國農民,這個群體在中共統治下長期是中國社會的最底層。他們:

1,接受教育資源最差,信息閉塞;

2,被戶口製度鎖定源於城鄉之間,無法真正解決住房城市;

3、缺乏政治代表,無法改變命運;

4、在國家機器的動員下,成為政權最穩定的支撐基礎。

 他們是迫害的承受者,但也是專製體係的“沉默合作者”,甚至在很多時候,是熱烈擁護者。中國的極權體製持續能夠延續七十餘年,不僅同時靠武力和宣傳,更靠一個龐大的、順從的社會基層。

 這並非指責農民,而是道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在一個信息封鎖、權利壓製的體製內,人民既是受害者,也是被動的共謀者。

 這也正是那句“有什麽樣的人民就有什麽樣的政府”的部分內涵。當然,人民不是天生如此,而是製度與文化長期馴化的結果。改變也不是靠攏問題、討好情緒,而是靠指出問題,激發覺醒。

三、語言文化不是“玻璃心”的借口

文章作者在文末強調了“農民是貶意引用義詞”,並特意英文搜索和穀歌回答,試圖用語言學把萬斯釘在“種族歧視”的恥辱柱上。但這種做法,體現了一種文化誤讀:把語言標簽的“潛在語感”誤當成發言者的“歧視動機”,這不是分析,而是道德綁架。

如果一個美國政治人物說“中國農民正在被中共剝削”,請問這是一種製裁,還是一種揭露? 假設你對中國農民的真實認知毫無了解,卻有一個單詞因為就大動肝火,這不是維護正義,而是沉迷於受害者講述的自我安慰。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並不是說真話你就有權指責誰在受到禁止

對中國的未來負責,不是靠包裝、幻想和政治正確,而是靠真誠麵對問題。如果我們外國人指出中國農民被剝削了,你第一反應是“你憑什麽說農民土?”,而不是去想“我們農民為什麽總是那麽苦?”,那問題永遠解決不了。

   萬斯的這句話,說得是否粗魯可以討論,但如果有人一口咬定它是“辱華”,那隻能說明你寧可活在玻璃心的幻覺中,也不願意正視中國社會真正的言語。而這種文化道德和上的自欺,才是真正對中國人的羞辱。

蔣公子 發表評論於
我文章中的英文,全部轉換為了中文,我改回了一部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