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北加灣區此地,一向溫暖。旅居南灣30年,鮮少遭遇攝氏零度的天氣。因此,平地三尺雪,便是人生奢望。
然鵝但是,每每隔上那麽幾年,海拔1000米的高度上,夜降白雪,也是偶見。今年,便幸運見識,而且是晚春三月。
2025/3/13,駕車上班途中,87號高速公路上,倏然瞧見碉堡峰頂,白雪皚皚。於是,抵達公司後,草草處理了手頭的五鬥米雜事,便出門駕車,匆匆奔了碉堡山--Mt Umunhum。
以下為iPhone14所拍,湊合看吧。
















咳咳,貼了一大堆不知所謂的隨手拍,咋的也要碼幾個字來湊數啊。。。
好吧,以下為【維基百科】的資料:
Mount Umunhum(碉堡山)是聖克魯斯山脈的一座山峰,位於加州聖克拉拉縣。它是聖克魯斯山脈的第四高峰,僅次於洛馬普裏塔山(Loma Prieta)、水晶峰( Crystal Peak)和丘阿爾山(Mount Chual)。該山的大部分位於塞拉阿蘇爾開放空間保護區(Sierra Azul Open Space Preserve)內。
烏蒙胡姆山--碉堡山(Mount Umunhum)由被稱為海岸山脈蛇綠岩(Ophiolite)的地質構造組成。這片蛇綠岩是中侏羅世海洋地殼和地幔的一部分,它被俯衝至陸地,並大部分轉化為蛇紋岩。它經曆了廣泛的斷層活動、底辟式抬升和侵蝕,形成了烏蒙胡姆山以及遍布聖克魯斯山麓及其他地區的大片露頭區域。海岸山脈蛇綠岩也以位於整個加州中部大峽穀岩石之下而聞名。烏蒙胡姆山東北麵的露頭是灣區海岸山脈蛇綠岩的最佳露頭之一。(爾等在說什麽,為啥不去喝肉粥?)
碉堡山和附近的洛馬普裏塔(Loma Prieta)被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左彎引起的局部碰撞力向上推擠。斷層從烏瓦斯峽穀(Uvas Canyon)附近開始,停止了西北走向,而是向西北偏西彎曲約八英裏,然後繼續向西北方向延伸。這個左彎在地質學家中被認為是典型的約束彎,它的作用是阻止斷層沿線的走滑運動。從烏蒙胡姆山和塞拉阿蘇爾塊體(Sierra Azul block)頂部的其他山峰來看,太平洋板塊正試圖將它們從北美板塊上剝離,但卻無法將它們折斷。相反,由此產生的橫向擠壓力推高了當地的地形,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麽這些山峰是聖克魯斯山脈的最高峰。(好吧,碉堡山的崛起是因為太平洋板塊不咋老實的緣故。。。)
碉堡山源於奧洛內(Ohlone),意為“蜂鳥的棲息之地”。(咳咳,這個典故俺知道,Umunhum的發音就是印第安人模仿蜂鳥飛行的嗡嗡聲。。)
“立方體”(The Cube)是一座雷達塔,內設一台重達85.5噸的AN/FPS-24雷達,於1962年建成,在冷戰期間用於監視敵機。其信號在每次旋轉時都會對其250英裏範圍內的許多無線電、電視和音響係統造成電子幹擾。
由於前空軍基地部分建築物被拆除,導致危險物質和不安全狀況,山頂對公眾關閉。之後,人們製定了清理計劃,並將其恢複供公眾使用。2009年,在聯邦政府的資助下,中半島區域開放空間區清除了3000立方碼的危險材料,包括含鉛油漆、石棉、燃料儲存容器和印刷電路板變壓器;並拆除了13680噸混凝土、瀝青、木材和其他材料。盡管采取了這些措施,但通往立方體周圍山頂區域的通道在2018年再次關閉,等待進一步清理。曾考慮拆除立方體,但2016年5月,聖克拉拉縣(就是俺們的垃圾縣,收了很多稅,也沒幹啥正經事。。。)監事會將其列入縣遺產資源清單,賦予其官方曆史地位,並保護其免遭拆除。2017年9月18日,通往山頂的道路、山地自行車道和徒步小徑開通。設施包括新的路麵、衛生間、解說展覽和山頂的一個小型停車場。。。(切,大部分的建設資金來自於民間捐款)。
2017年,中半島區域開放空間區(Midpeninsula Regional Open Space District)向阿瑪·穆特森(Amah Mutsun)部落授予了地役權。該部落是奧洛內(Ohlone)美洲原住民的後裔,在歐洲人定居之前就居住在該地區。該地役權授權該部落在山頂建造花園並舉行儀式。
2022年3月,耗資200萬美元的修複工程竣工,以保護這座曆史建築(就是那個雷達基座)。



最後,股溝了一點資訊
碉堡山為私人擁有,並非公立公園。其所有權和管理權是私人組織-- the Midpeninsula Regional Open Space District(中半島區域開放空間區)。你可以理解為,介乎普羅大眾和縣政府之間的一個麵向社會服務的私人組織,其資金來源為私人募款。
能夠逍遙地浪跡山野,俺不感謝政府,因為納了稅。但是,感謝這些環保組織,你們的確真金白銀付出了許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