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隨意吹

海風隨意吹 名博

獨自漫遊西班牙(九)托萊多

海風隨意吹 (2025-04-14 02:03:31) 評論 (37)


好幾位去西班牙的朋友都說,托萊多(Toledo)是他們最喜歡的西班牙城市之一這不難理解,因為托萊多是歐洲曆史名城曆史上,托萊多曾被羅馬人、摩爾人、西班牙人輪番統治,被譽為是“三種文化之城”(基督教文化、穆斯林文化和猶太文化)。1085至1561年的400多年裏,托萊多曾是西班牙首都悠久豐富的曆史為這座古城增添了色彩、圖層和底蘊

 

自從1561年首都遷往馬德裏後,托萊多漸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眼下這是個隻有5萬人口的小城鎮但是餓死的駱駝比馬大,托萊多保持著中世紀古都的建築和布局,而且豐厚的文化底蘊讓城市從內散發著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吸引人們前來觀賞市景,重溫曆史。整個托萊多曆史街區被列為UNESCO文化遺產。 

一個陰沉沉的早上,坐火車離開科爾多瓦,中午時分抵達托萊多。 

這是第二次來托萊多上次是14年前來訪問托萊多大學那次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談了一上午工作後,下午大學給我派了一位在讀研究生作為向導,由小夥子陪著在托萊多的老城區逛了一圈家裏牆上依舊掛著在托萊多買的裝飾磁盤,提醒我去過那個地方。但是我對托萊多的印象相當模糊,隻依稀記得老城區的鵝卵石街道、大教堂和市中心的一個廣場,即蘇克德貝爾廣場(Plaza de Zocodover)。 



上次工作為主,這次遊玩當先。盡管托萊多是陰雨綿綿、冷風颼颼,但我頂風冒雨,去了不少景點 

托萊多最宏大搶眼的建築是阿爾卡薩宮 (Alcazar of Toleto),也稱托萊多王宮。這是一座石頭防禦工事,屹立於托萊多的最高處,俯瞰全城,堅固雄偉,給人堅不可摧的印象。 

雖然羅馬時期此地就建立過城堡,目前這座城堡重建於1531年。這座大型的四邊形建築,由四座尖頂的塔樓環繞城堡有軍事博物館和圖書館。

 



抵達城堡時,下著大雨,刮著大風,城堡入口無人看守(大概去躲雨了)。我進了城堡庭院的大門,見左手邊有人從城堡裏出來,便從那個門走了進去。門衛讓我把雙肩包放在安檢傳送帶上,然後示意我坐電梯上去。 

走出電梯,發現這是一個圖書館四處看看,然後尾隨一位女士走進一間古色古香的藏書室,天花板非常高,高大的書櫥書架從地板一直延伸到天花板。藏書室裏還有兩張巨大的寫字台兩位老派打扮圖書館員(穿著西服背心打著領帶)見我東張西望,也沒吱聲隻見其中一位幾本看似很古老的書放在一張閱覽桌上供女士閱讀那些厚重古老的書我一下子聯想到了參考書,這裏恐怕是參考圖書管理員 (reference librarian) 的辦公室吧,趕緊不聲不響退了出來。果不其然,我剛離開,管理員就關上了門,剛才是私闖辦公場所啊。

 



見右圖城堡最高一層的方形小窗,左圖的沙發椅正對的就是這些小窗

圖書館不同的藏書區,轉了一圈,看到一條長長的走廊,一麵牆上是一扇扇小窗戶,每扇窗戶前放著一把沙發椅,窗外托萊多老城景色盡收眼底,風景壯觀。 

之後,坐電梯上樓,圖書館樓上的塔樓是一家咖啡館,供應冷熱飲、甜點和三明治。濕冷的天氣,一杯熱咖啡一塊甜點,慢慢享,細細欣賞窗外無敵美景,很是愜意。

 



從圖書館頂樓俯瞰托萊多老城和大教堂

 

不知為什麽,總覺得托萊多的風景男性陽剛跟“秀麗、嬌嬈、柔美、靈動”等詞語毫不沾邊。可能因為這座城市房屋道路堅硬的石頭築造而成坐落在威嚴的岩石山上,城市的基是深淺不一的褐色土黃色,大地的顏色,托萊多顯得古樸莊嚴剛硬 看看以下街景,你覺得呢?







以下是我這次去過的一些景點。

在火車站前邊的交通圓環往左拐,沿著塔霍河(Rio Tajo)不多遠有個觀景台,旁邊是阿爾坎塔拉石拱橋(Puenta de Alcantara)。Alcantara 源自阿拉伯語,意為“拱門”,這座羅馬石橋建於公元1世紀,有2000多年的曆史了。



 



橋上的景色

過了橋,一路上山,經過塞萬提斯的雕像,上幾節台階,便是老城區的中心——蘇克德貝爾廣場。 

 







廣場附近蜿蜒的鵝卵石街道兩旁,有不少商店,最與眾不同的是,許多商店出售劍、長矛、軍刀、鎧甲、頭盔等傳統兵器托萊多曾經是歐洲著名的兵器之城,傳說因為鑄劍時塔霍河水,西班牙的削鐵如泥。因此,托萊多的曾經是歐洲各國武士夢寐以求的神兵利器。現在,仍有不少懷揣劍客之夢的老少男士前來購劍,可以用來裝飾自家的大男子洞穴(man cave) 

路過托萊多大教堂,進去看了一眼。實話實說教堂有點兒看膩了,就像去日本,到處是神社,大同小異,後來路過都懶得進去了。西班牙每個城鎮都有“大教堂”,看多了已分不清哪是哪了,個個宏偉高大、金碧輝煌、裝飾華麗。再說,看過了科爾多瓦的清真寺大教堂,我心目中西班牙教堂天花板,別的看不看無所謂

 





 

還去看了托萊多的另一座石拱橋——聖馬丁橋(Puente de San Martin)。這座橋建於14世紀末,因為有五個橋拱,中間最大的橋拱跨度為40米,在中世紀十分罕見,因此這座橋很有名。橋的兩岸都建有橋塔。







聖馬丁橋和附近的城門



在老城區迷路式亂走了一陣,喜歡漫無目的行走觀看當地的生活細節。這或許跟以前的工作有關曾去不少國家考察並建立留學點,為了能回答學生的問題,每到一地,重點是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了解當地的生活環境,比如當地人吃什麽,住的房子長什麽樣,穿什麽衣服,公交是否方便,社交有哪些禮儀等。出差的高光亮點不是去參觀當地的名勝古跡,而是去當地人家考察“寄宿家庭”(host family)。總而言之,我非常享受在陌生的國度“亂走亂看”。 

不過,這次角色變了,還是盡力做個好遊客吧。去參觀了托萊多著名的聖瑪麗亞布蘭卡猶太教堂(Santa Maria la Blanca)有人簡稱為聖瑪麗亞白色教堂更有人稱之為“宗教建築”,因該教堂的曆史比較複雜,難以定義。目前,這是一座天主教堂,但是教堂在12世紀建造時,是由伊斯蘭建築師建造在基督教的領土上,供猶太人擁有和使用的猶太教堂,這無疑是中世紀托萊多三種文化合作的象征。也是歐洲保存得最完整的猶太教堂之一。 

教堂的內部是樸素的白牆,柱子頗有摩爾風格,後來得知,這是阿爾摩哈德建築風格。阿爾摩哈德風格盛行於12到13世紀,融合了北非和西班牙摩爾人的建築特點聖瑪麗亞白色教堂被譽為阿爾摩哈德建築的精華。

我去參觀的時候,教堂內部正在粉刷,聖殿中央放著樓梯、漆桶等工具,隻能拍拍旁邊的景色。

 



可見到正在工作的工人和地上的防漆布



出了白色教堂,走不多遠,就是聖胡安德洛斯雷耶斯修道院 (Monasterio de San Juan de los Reyes)。該修道院被認為是西班牙最美麗的哥特式建築之一修道院很雄偉,中間的庭院草木茂盛四周是拱廊。漫步拱廊,可以體會到修道院的安靜和安寧

 











修道院教堂聖殿的旁邊有類似於包廂的小陽台,第一次從上往下看教堂聖殿

 

離修道院不遠是瓦爾馬東門 (Puerta de Valmardón),建於10世紀,托萊多最古老的城門。城門頂部和對麵的觀景台可以俯瞰托萊多西城區和周邊的景色。

 







 

從瓦爾馬東門下坡,走過古老的教堂,步出鉸鏈門(Puerta de Bisagra),便走出了托萊多的老城區 





鉸鏈門

此次雖然拉下了好幾個景點,但是很高興有機會重返托萊多。我喜出望外的是,在老城區轉悠途中經過一個不顯眼的邊門,兩個年輕學子正從門洞中走出來。那一刻,像漫畫中畫的那樣,腦子裏的燈突然亮了,14年前,我正是從這個邊門走進了托萊多大學。校舍也是世界遺產,當時被其古樸美麗所驚豔,留下深刻印象。

 

時光流逝,當年熱情接待我的年輕向導應該早已畢業了,40多歲,說不定為人父了物是人非乃天經地義,但是從年輕時的傷心無奈到今日的坦然接受,是多麽漫長而艱難的心靈之旅啊。 

圖片均為原創

待續(要出城一陣,回來後將續寫馬德裏附近的8個城鎮)

西班牙遊記:

獨自漫遊西班牙(一)瓦倫西亞

獨自漫遊西班牙(二)昆卡

獨自漫遊西班牙(三)薩拉戈薩

獨自漫遊西班牙(四)塞維利亞

獨自漫遊西班牙(五)加的斯

獨自漫遊西班牙(六)馬拉加 龍達 塞特尼爾

獨自漫遊西班牙(七)格拉納達

獨自漫遊西班牙(八)科爾多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