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總理認慫 非全然跪舔

hgwzx (2025-06-30 17:33:45) 評論 (1)

網上常說,“認慫”就是跪舔。但其實,理性的認慫,是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是對現實的掌控力。



比如最近,加拿大原計劃在6月30日如期征收數字服務稅(DST),商務部長還在上周五的時候還信誓旦旦。結果,周日,卡尼卻突然宣布暫停。這種政策反轉,讓人一時摸不著頭腦。

要知道,卡尼當初可是高舉“對美強硬”的大旗,喊出“不惜一切代價抗衡特朗普”的口號,靠這種姿態吸引了大批自由派選民,一舉逆轉保守黨的領先優勢,讓自由黨再次成了“政壇網紅”。而現在,他卻“認慫”了。

為什麽?因為理性。他知道,一味硬剛,代價可能非常高。不光會拖垮經濟,還可能傷到他背後所代表的龐大利益集團。他看得清,也放得下。真正聰明的人,不是永遠強硬到底,而是知道什麽時候該進,什麽時候該退。

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

前陣子,香港同行Wayne和我聊起他的一個客戶,說那個房東最終還是“認慫”了。

我一聽,來了興趣:“怎麽慫的?”

Wayne笑著說,那客戶原本挺有骨氣的,一口咬定房子絕不能租給某些特定族裔,理由不多,就一個“看不順眼”。哪怕房子空著,他也不為所動。

可現實卻是那麽殘忍和骨感。房子一空就是半年,每個月貸款就像水龍頭開著,眼看賬戶越來越瘦,他終於坐不住了。

“要不……先租出去吧。”

最後,他還把房子租給了當初堅決拒絕的那類租客。

還有一個多年的好友,曾和我講過她最心碎的一段往事。她講的時候語氣平靜,我聽完卻沉默了很久。

她和她老公是大學同學,是那種一看就知道“天作之合”的一對。畢業後一同移民美國,工作、買房、生了一個可愛的小公主,人生就像順著劇本走,每一頁都寫得很完美。

直到2001年,911襲擊那天。

那天早上,他們在世貿附近上班。飛機撞上大樓,爆炸聲像撕裂天空一樣響起,整座城市都陷入恐慌。警報聲、人群尖叫、滾滾濃煙一起撲來,他們從公司倉皇逃出。

她說,那一刻她邊哭邊跑,一邊回頭找老公,一邊伸手想抓住他,可轉眼他就不見了。

“他沒回頭,他就跑了。”

她一個人在人潮中跌跌撞撞地奔逃,耳邊是大樓倒塌的轟鳴,心裏卻是一種徹底被丟下的絕望。那一瞬,她以為這個男人永遠不值得再信任。

事後無論他怎麽解釋,她都聽不進去。她隻記得,在最關鍵的時候,他選擇了自己。最後,他們離婚了。

多年後再聊起這段往事,她語氣已經變得柔和:

“也許他不是故意丟下我……可能隻是下意識的求生反應吧。”

我問她:“你還恨他嗎?”

她搖搖頭:“不恨了。現在能理解了。”

我說:“那你有沒有想過聯係他?”

她笑了笑,眼神落在杯口泛起的漣漪上:“太晚了。他已經再婚了。

有時候,人是在失去之後,才真正學會理解。

還有“奶茶妹妹”的故事——當年劉強東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輿論一邊倒地支持女方。但她最後選擇了留下。不是因為軟弱,而是她看清了現實,算清了成本。她或許不是你喜歡的角色,但她活得清醒,也活得現實。

芒格說得好:“隻要你夠理性,大概率會比90%的人活得幸福。”

別盲目硬撐,也別輕易服軟。認慫不一定是跪舔,盲從才最可怕。真正成熟的人,不逞強,而是活得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