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分子的定義是濫殺無辜平民,連婦女兒童都不放過的暴力組織成員。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國執政的宗教、政治、軍事混合組織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武裝人員,突破以色列政府耗資美國納稅人幾十億美元修築的圍繞巴勒斯坦加沙地帶七米高的隔離牆,摧毀圍牆所設的高科技感應裝置、遠程端控製機槍,攻陷圍牆周圍的以色列軍營、居民小區、農場,擊斃、俘虜以色列國防軍男女官兵外,還濫殺包括婦女兒童無辜平民。以色列一千二百多人喪生,二百多人被劫持為人質。哈馬斯這次對以色列平民的恐怖主義襲擊,理所當然地遭到全世界秉持基本人道主義準則的民眾譴責。
以色列政府旋即向哈馬斯宣戰。武器裝備原始的哈馬斯,這次僅憑衝鋒槍、火箭筒,竟能對美援坦克、飛機武裝到牙齒的以色列國防軍成功突襲,徹底打破了以色列自詡的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以色列政府、軍隊、情報機構,上上下下都承認對幾千哈馬斯武裝臥薪嚐膽準備了幾年之久的如此大規模軍事行動,竟然事前毫知情。對世代穆斯林宿敵,情報如此失敗,怎麽可能辨別出隱藏在地下幾十米數百公裏長水泥地道,出則黑巾包臉的的哈馬斯民兵呢?政客、軍頭為了推卸哈馬斯偷襲造成以色列建國以來最大的人命損失的責任,出動飛機對巴勒斯坦加沙地帶的居民區狂轟濫炸,民居摧毀殆盡,平民死傷枕籍。
未及兩年,加沙地區已有近六萬巴勒斯坦人死於以色列戰火,多數為婦女兒童。以色列軍隊對巴勒斯坦平民無差別報複,封鎖聯合國人道救援物資進入加沙通道,斷水、斷電、斷油、斷通訊、斷互連網,人為製造饑荒,百萬平民被迫離開家園,流離失所,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人道危機。以色列的這種國家恐怖主義行徑,理所當然地遭到全世界秉持基本人道主義準則的民眾譴責。
我的一個朋友的太太周末與常春藤念本科的女兒通電話,本來是例行家常問候,沒想到沒聊幾句就牽涉到當下以色列與哈馬戰爭,女兒說到社交媒體上看到加沙醫院門口以色列炸死的兒童,屍體身裹白布,成排堆放等待下葬,父母家人痛哭欲絕的慘景,不禁放聲大哭,母親也跟著流淚。世界輿論,迅速從譴責哈馬斯恐怖主義襲擊,轉向譴責以色列堅拒聯合國大會壓倒多數通過的人道主義停火決議,報複性濫殺平民戰爭罪(war crime)。美國更是民眾分裂,譴責色列堅聲援巴勒斯坦的遊行鋪天蓋地,從精英大學校園蔓延到各大城市,反猶思潮洶湧。擁有千年迫害猶太人曆史,二次世界大戰曾對之種族滅絕的歐洲大陸,反猶暴力比比皆是。《紐約時報》報道說,“歐洲的猶太人此刻生活在一種極度可怖的氛圍中,感覺到他們的生存狀況正發生一種根本性的轉變。上一次他們產生這樣的感覺,可能就是導致歐洲猶太社區三分之二人口被滅絕的納粹大屠殺了。”“希特勒是對的”(“Hitler was right“)這種違反基本人道準則的言論,一年在網上被轉發竟然超過七萬多次,獲得無數點讚。
2024年11月21日,國際刑事法院(ICC)對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和前以色列國防部長約亞夫·加蘭特(Yoav Gallant)發出逮捕令,指控他們在以色列—哈馬斯戰爭期間使用饑餓作為戰爭手段犯下戰爭罪,並因謀殺、迫害及其他不人道行為構成危害人類罪,在全世界通緝以色列政府首腦,使之除了庇護他們的美國,不敢足踏包括歐洲、加拿大西方主要國家在內的國際刑事法院125個成員國的土地。
1948年在亞洲一隅建國的現代以色列,曆史雖短,卻是世界上唯一猶太人的國家,擁有自己國防力量,不再輕易地僅僅因為猶太人身份而被歧視,隔離,驅趕,大屠殺。
與世界上其他民族顯著不同的是,猶太人並非僅僅種族,而是種族與宗教結合的群體。根據猶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義,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宗教意義)以及由猶太母親所生的人(種族意義)都屬於猶太人。
“在現代世俗的猶太人概念中,它包括三個群體:出生於猶太家庭的人,無論他們是否遵循猶太教;那些具有猶太祖先背景或血統的人(有時包括沒有嚴格母係血統的人);以及沒有任何猶太祖先背景或血統的人,但正式轉信猶太教,是猶太教的追隨者,但嚴格來說猶太人必須信奉猶太教,並遵守猶太律法,就算母親是猶太人,但已改宗者(如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已不算猶太人。根據以色列國籍法、以色列回歸法,猶太人是母親為猶太人及沒有改奉其他宗教的人,或已皈依猶太教的人;根據1999年以色列最高法院裁決‘積極從事除猶太教以外的其他宗教的猶太人的後裔無權移民以色列,因為根據回歸法,他們將不再被視為猶太人,而不論他們在哈拉卡下的身分如何’。”(維基百科)
猶太教是一神論的宗教,崇拜獨一的真神,其主要經典《塔納赫》,是猶太教正統的《希伯來聖經》,後來的基督教稱之為《聖經舊約》,但在猶太人來說,《塔納赫》顯然不是“舊的約”,而是始終如一的。
《聖經新約》的核心教義,耶穌基督是唯一真神派來的救世主。“認識你唯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And this is life eternal, that they might know thee the only true God, and Jesus Christ, whom thou hast sent.)”。 (《聖經新約·約翰福音第17章》)
猶太教隻承認《聖經舊約》,拒絕承認《聖經新約》;拒絕承認基督教所說的耶穌就是《聖經·舊約》預言的基督(或彌賽亞、默西亞),是神的兒子和救世主;拒絕承認基督教所說的耶穌是經由流血來為人贖罪,“耶穌有如逾越節羔羊,耶穌在耶路撒冷城外被羅馬士兵處死於十字架上是為全人類而行的贖罪祭品,他的犧牲免除了世人的原罪和所有的罪”; 拒絕承認基督教所說“原罪論”,“耶穌是唯一拯救”, “三位一體”,“天堂”和“地獄”之根本教義。
最關鍵的是,猶太教拒不承認耶穌基督是作為神的兒子和彌賽亞降生為人贖罪,認定彌賽亞還未降臨人間。一神論的宗教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否認本教真神,另拜別教之神被視為叛教,死後靈魂下地獄,永無得救可能。信奉猶太教是猶太人身份認同的根本,承認基督教所說的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和救世主,必然失去猶太人身份,與猶太社區和家人一刀兩斷。
基督教認定,猶太人不僅拒不承認耶穌是救世主,而且據《聖經新約》記載,耶穌被猶太祭司團向羅馬帝國政府誣告死罪,最終被總督彼拉多判以釘十字架的死刑。猶太人背叛了耶穌才使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害死耶穌該是多大的死罪?千百年來廣大基督徒仇視猶太人的神聖種子,就此埋下。
猶太人自認為“上帝選民(chosen people )”的優越感,更是犯了基督教信徒的大忌。
根據希伯來聯合學院(Hebrew Union College)兩約之間和早期基督教文學教授邁克爾·J·庫克 (Michael J. Cook) 拉比的說法,《聖經新約》中有十個主題是反猶太主義(anti-Judaism / antisemitism)的根源:
(一)猶太人對釘死耶穌負有責任——因此他們犯了殺神的罪。
(二)猶太人在整個曆史中所遭受的苦難是上帝對他們殺害耶穌的懲罰。
(三)耶穌最初來隻是為了向猶太人傳教,但當他們拒絕他時,他便拋棄了他們,轉而向外邦人傳教。
(四)以色列人是上帝根據古老契約最初選擇的子民,但他們拒絕了耶穌,就喪失了選擇權——而現在,根據新約(或“遺囑”),基督徒取代猶太人成為上帝的選民,教會成為“上帝的子民”。
(五)猶太聖經(“舊約”)反複描繪了猶太人的晦澀和固執以及他們對上帝的不忠。
(六)猶太聖經包含許多關於耶穌作為彌賽亞(或“基督”)到來的預言,但猶太人卻對自己聖經的含義視而不見。
(七)到耶穌傳教的時候,猶太教已經不再是一種活生生的信仰。
(八)猶太教的本質是一種限製性和繁瑣的律法主義。
(九)基督教強調愛,而猶太教則代表正義和憤怒的上帝。
(十)猶太教的壓迫性反映了耶穌的反對者“法利賽人”(“拉比”的前身)的性格,他們的教義和行為都是偽君子(見法利賽人的禍患)。
曆來虔誠的基督徒,恪守《聖經》的教導,反猶太主義是常態。
猶太人對猶太教的不惜身家性命的執著堅守,讓他們在世界各地飽受歧視和欺淩。也由於這種對猶太教執著堅守,盡管猶太人兩千多年來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語言、文字已經分化,卻靠著統一的宗教信仰,維係其單一的民族性。
在基督教占支配地位的歐洲,根深蒂固的宗教偏見根源使猶太人近兩千年來,遭受了不同政權長期的迫害和多次毀滅性的災難,並在近代發展至高峰——殺掉三分之二歐洲猶太人的納粹德國集中營迫害。
據猶太教典籍《希伯來聖經》的記載,猶太人在強鄰環伺今天西亞巴勒斯坦的地方,建立過以色列王國(公元前931年-前722年)與猶太王國(前931-前586年)。
“曆史上,在地中海沿岸地區進行征伐的各個大帝國——例如亞述、巴比倫、波斯和羅馬帝國等,都有將自己的宗教與文化強加於被征服民族的習慣。而信仰一神教的猶太人與信仰多神教的其它被征服民族相比,更容易引發與征服當局的衝突,從而導致征服勢力更殘酷的鎮壓。征服者通常把猶太人拒絕新的宗教與文化的行為視作對統治者的反抗。”(據維基百科資料,下同)
公元前722年,亞述國擊敗以色列王國,亡國的猶太人被大批流放至外地,這便是猶太人大流散的肇始。猶太人背井離鄉,向北麵的歐洲流亡。
“公元前168年,敘利亞塞琉古王朝國王安條克四世發布命令,宣布猶太教為“非法”,下令廢止猶太教習俗,焚燒猶太教經典,強迫猶太人食用豬肉等,掀起了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反猶運動,引發了著名的馬卡比起義。”
公元1世紀發生的猶太人民反抗羅馬帝國統治的兩次起義,遭到羅馬帝國對猶太民族的血腥屠殺,國破家亡,被掠為奴,四處飄零。羅馬帝國對猶太人起義的鎮壓才真正導致猶太人大規模地離開故土,從而開始這個民族漫長而悲慘的流亡曆程。
“公元391年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之後,猶太人的宗教與生活開始逐漸受到限製。例如438年的提奧多西法典中,禁止了猶太人與基督徒通婚,又規定不得修建新的猶太會堂等。”
在羅馬天主教會支配的政教合一的歐洲中世紀,猶太人基本被剝奪公民權,不能擁有土地,隻能在城市謀生,排斥在各種行會之外。“與大多數沒有受教育的基督徒不同,絕大多數猶太人都能寫能讀,具有較高的教育水準,可以在金融業、行政和醫生等行業發揮作用”,從事貨幣借貸和其他貿易行業。
1096年,教皇烏爾班二世號召西歐基督徒向伊斯蘭世界發動十字軍東征,對猶太人進行大規模財富掠奪與大屠殺。雖然十字軍喊出的口號是收複被穆斯林占領的聖地耶路撒冷,消滅穆斯林,但真正的意圖是掠奪財富和土地。而經商致富的猶太人,無疑是最具財富的一群人,於是被宗教狂熱情緒所籠罩的基督徒突然意識到,“上帝的敵人”異教徒就在自己身邊,猶太人隨即便成了替罪羊和犧牲品。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開始後不久,就出現了“殺一個猶太人,以拯救你的靈魂”的宣傳口號,襲擊猶太人的暴行開始在法國和德國蔓延,猶太區被摧毀,一些人被強行洗禮,一些人選擇了自殺,數萬猶太人被殺。十字軍攻陷聖城耶路撒冷後,為慶祝勝利,大肆屠城,其中就有大批猶太人被無情屠殺。
十字軍東征以後,反猶主義籠罩著歐洲大陸。由於異教信仰和使用奇怪的希伯來禱文,猶太人被描述為魔鬼或魔鬼的追隨者,基督徒認定猶太人會定期殺害基督徒,尤其是兒童,用他們的鮮血進行獻祭,來反製彌撒。1215年,教皇正式規定:猶太人同穆斯林一樣,上街要戴特殊的尖頂猶太帽(Jewish cap, Judenhut),以區別於基督徒。這為後來的納粹德國提供了曆史樣板。

猶太人得以在歐洲各地居住被視為一種恩準、一種特權,猶太人總要答應特殊的納稅額、繳納數額可觀的金錢才能獲得居住一定期限的特許狀,而且有些統治者還把驅逐猶太人、剝奪其財產或者先將猶太人驅逐走、再抬高稅額把他們招回來作為斂財的一種手段。猶太民族在歐洲各國遭受歧視、迫害的表現形式還有:必須佩帶恥辱性標記,如黃腰帶、尖皮帽、黃布條等,以區別於“高等”的本國基督徒居民;還必須集體居住在狹小的給猶太人劃定的特殊區域“隔都”(ghetto)裏。
1275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於宣布,“欠猶太人的所有債務無效,並禁止猶太人放貸,從而剝奪了他們剩下的寥寥無幾的謀生來源之一。他囚禁猶太社群領袖,索要巨額贖金;一旦贖金到手,他就在1290年把猶太人驅逐出英格蘭。四個世紀後,英國才會重新接受猶太人。”(據維基百科等資料,下同)
1306年法國國王腓力四世,“效仿愛德華的先例,沒收猶太人的財產,再將他們驅逐出境。路易八世允許他們返回法國,但在1320年,一場名為‘牧羊人十字軍東征’的自發群眾運動再次將一些猶太社群摧毀。次年,5000名猶太人被活活燒死,據說是因為他們向井中投毒。到1322年,整個法國的猶太人所剩無幾。猶太人最終於1394年被驅逐出法國。”
“十四世紀中葉,歐洲爆發黑死病,造成了約2500萬人死亡,約占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猶太人由於衛生習慣較好,且與基督徒居住區保持一定距離,因此感染黑死病的比例相對較少。於是陷入死亡恐懼的基督徒開始懷疑黑死病是猶太人向水井裏投毒所引起的。”
1348年,“瑞士指控猶太人散播黑死病,判決將七歲以上猶太人全部處死。此後,在西班牙、德國、波蘭等地相繼發生了針對猶太人的指控,漸漸地全歐洲都掀起了對猶太人的報複行動,大量的猶太人被殺害,許多猶太社區被夷為平地。”
十四世紀黑死病流行期間,發生過三百五十次集體屠殺猶太人事件,猶太社區毀滅殆盡。
聲稱猶太人會謀殺基督教徒的小孩,用他們的血來進行宗教儀式的血祭誹謗(Blood libel),與指控猶太人散播黑死病,井中投毒(Well poisoning)、褻瀆聖體(Host desecration),並稱歐洲抹黑猶太人的三大謊言。

十四世紀西班牙基督教勢力經曆了長達幾個世紀的“收複失地運動”,終於趕走了穆斯林政權。“為了在全國統一天主教信仰,西班牙以斐迪南國王和王後伊莎貝拉的名義頒布了驅逐令,要求猶太人必須在三個月內離開西班牙。驅逐令頒布後,有5萬猶太人歸附基督教,而大約有20萬人被迫離開西班牙。”“葡萄牙也如法炮製出台了排猶法令,要求所有猶太人、包括從西班牙逃來的難民在十個月之內離開葡萄牙。”
十六世紀歐洲興起德意誌人馬丁·路德領導的宗教改革,與熱衷於收斂十一稅、兜售贖罪卷的貪婪腐敗羅馬天主教會徹底決裂,開山立派,不再承認教廷,自行獨立建教――基督新教,簡稱新教。
新教創始人、精神領袖馬丁·路德晚年發布六萬五千字的聲討猶太人檄文《論猶太人及其謊言》,強烈譴責猶太教,呼籲嚴厲迫害猶太信徒,聲稱猶太人“是一種低賤、淫蕩的人,也就是,不是神的子民。他們所誇耀的血統、割禮和律法必須看作是汙穢的。”他們充滿了“魔鬼的糞便……他們像豬一樣在其中打滾。”猶太會堂是一個“被玷汙的新娘,是的,一個不可救藥的妓女和一個邪惡的蕩婦……”他認為他們的猶太會堂和學校必須被焚燒,他們的禱告書必須被毀,禁止他們的拉比講道,將他們的屋子夷為平地,沒收它們的財產和金錢。不應該對他們憐憫或善良,不給他們提供法律保護,這些“劇毒的蠕蟲”應該拉去強製勞動或被永遠驅逐。他譴責猶太禱告是“褻瀆神靈的”,是謊言,誹謗一般的猶太在靈性上是“盲目的”和“並被所有的魔鬼附身”。
馬丁·路德主張殺光猶太人,寫道“我們不殺了他們是錯誤的。”“前麵所引用的摩西說話最能解釋了這點;這句話是,耶和華‘必用癲狂、眼瞎、心驚攻擊猶太人’(申命記28:28)。因此,如果我們不為我們主和基督徒在路撒冷被毀後三百年所流的無辜的血報仇,不為他們的孩子從那時開始所流的血報仇(他們的眼睛和他們的皮膚仍舊在流血),那麽我們就是在犯錯。我們不殺他們是錯誤的。”
馬丁·路德在回答“我們基督徒應該如何對待這些被拒絕和被譴責的猶太人?”這個問題時,他提出以下的建議:
“首先,要燒掉他們的猶太會堂或學校……這樣做是為了尊重我們的主和基督教,這樣上帝能看到我們是真正的基督徒……”
“第二,我建議夷平和摧毀他們的房子。”
“第三,我建議奪走他們所有的禱告書和塔木德著作,這些作品教導的是偶像崇拜、謊言、詛咒和褻瀆神靈。”
“第四,我建議他們的拉比從今以後禁止教學,違者則處死或被懲罰……”
“第五,我建議猶太人禁止在馬路上通行,因為國內沒有他們的事情……”
“第六,我建議禁止讓他們放高利貸,這樣所有現金以及銀子、金子等財富都要從他們那裏拿走……”
“第七,我建議給年輕、強壯的猶太人一個枷,一把斧子,一把鋤頭,一把鐵鍬,一根繩子或一根紡錘,讓他們汗流浹背地謀生……但是,如果我們擔心他們可能傷害我們或我們的妻子,孩子,仆人,牛等……那麽,讓我們效仿其他國家,如法國,西班牙,波希米亞等的一般做法,將他們永遠趕出國土……”


1596年重印的《論不可知的名與基督的世代》

在威丁堡教堂上的“猶太人的母豬”,教堂建於1300–1470年。在德國,猶太人的形象非常普遍地與豬或魔鬼的象征有關。
馬丁·路德的新教很快成為中歐、西歐、北歐基督教派的主流,隨著那裏的基督徒移民新大陸,又成為北美洲的主流。新教沿襲至今,早已超越僅在拉丁語係國家(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占主流的天主教勢力,占了德國、美國、英國、北歐基督徒的絕大部分。馬丁·路德教主身份的極端反猶太主義說教,大大強化了後世的基督教新教教徒反猶太主義暴力傾向。
曆史學家的普遍看法是,馬丁·路德的反猶修辭對德國反猶主義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為德國納粹黨攻擊猶太人提供了思想理論基礎。
“西方反猶主義的形成有著深刻的社會文化根源,其中起著根本和關鍵作用的首先是猶太教與基督教的神學衝突。”“基督教在公元一世紀誕生時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作為脫胎於猶太教又叛逆於猶太教的宗教,為了表明自身教義的優越以爭取更多的信徒,基督教曾製造了一係列詆毀猶太教和攻擊不願皈依基督教的猶太人的言論。這些言論和思想後來不斷地被增補進《新約》裏,成為一種永恒的價值觀逐漸融入了基督教的教義之中,這就為後來的一係列反猶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
2025年7月3日,作於芝加哥西郊
(圖片來自網絡。參照相關論著、報道、維基百科等資料。博文非論文,篇幅限製,不一一注出。)
長文分載。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