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的中國之旅25 — 回美之前的北京閑逛

AprilMei (2025-07-03 09:04:28) 評論 (6)


       回美國之前的兩周時間北京開始熱了,我也開始了離開之前最後的到處閑逛。我自己喜歡早上出門,下午最熱的時間以前回家。偶爾和弟弟一起則是下午出門,晚上回家。

       這次回國是早就計劃好的,就是為了安葬父母的骨灰。而下次啥時回國呢?沒有計劃。所以離開之前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緊迫感,希望把還沒有去過的,去過但還想去的地方都走一遍。北京太大了,可去的地方太多。春天已過,踏青看花都不可能了,於是就想看看以前住過的老地方,有名的小景點,小曆史遺跡等等。到了我這個年齡,已經不再把“反正以後還有時間”這句話掛在嘴邊了,畢竟中國太遠,畢竟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去過,畢竟生活裏還有其他的牽絆,畢竟沒有了父母那根牽著風箏的長線,我下次回國的日子遙遙無期。

       和弟弟一起逛了鍾鼓樓,什刹海一帶,我去過多次的舊地。但爬上鍾樓和鼓樓卻是第一次。我曾經騎車上班每天路過鍾鼓樓,那時大概沒有開放,不記得可以上去。這次爬了兩個巨高的台階分別在午後的熱浪裏登上了鍾鼓樓,鍾樓上麵還看了敲鼓表演,吸引了不少老外圍觀拍照。

鍾鼓樓及附近:







       端午節周末自己坐西郊小火車去了西郊的東玉郊野公園和北塢公園,就因為人少。這兩地都在頤和園附近,景致相似,也有不少長廊小亭子,還看見了一片片的水稻田。原來這裏就是有名的京西稻產地,這麽點產量大概是上供用的。

西郊:







      自己再次跑到平安裏去看以前住過的地方附近,中小學,林彪的舊址毛家灣,西什庫教堂等地。然後去了東南方向的史家胡同,看了小博物館,很有曆史感。王府井步行街沒啥人了,曾經的繁華已經散去。東交民巷的幾個遺產保護建築還是有人去參觀的,幾個外國使館舊址,老教堂,各種博物館等。

教堂和史家胡同:









       另外一天去了牛街,看大吉巷,一個新建的娛樂休閑區,太人工了。但牛街我確實是第一次去,坐19號地鐵線專門有一站,一下車就看到很有西域特點的牆上壁畫。其實19號線的每一站都有不同的壁畫,各有特點。牛街果然熱鬧,那些賣清真食品的窗口真的都一直在排隊,很多人買了食物就當街吃起來,我聽說過多次了,這次信了。

牛街附近:







       第二次去了文化宮裏的太廟,剛回北京時去過一次,趕上周一沒開門,隻好再跑一趟。太廟在故宮附近,所以一路上人流擁擠。但一進文化宮就安靜了。不記得以前進過太廟,一般隻在外麵看看那氣派的高大紅門,應該是開放參觀沒多少年。

太廟及周邊,東交民巷:









       上次離開北京時知道自己兩年內一定會回來,因為父母的事情未了。這次離開時弟弟幹脆把我在北京用的手機也讓我帶走了,說是下次回國一下飛機就能用,方便。我卻沒敢給一個大概的時間,回國一趟不可能時間太短,但大塊兒的時間不一定好安排,所以隻好走一步看一步,過了明年再說了。

       有生之年,我還能回去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