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軍在中國的一點往事

打印 被閱讀次數

在追索澳洲華人曆史的過程中,偶也收集一些國內的資料。日前看到英文報紙Newcastle Morning Herald and Miners' Advocate在1951年3月15日第5頁題為“25 Years among the Chinese”的文章,不禁想起10年前造訪雪梨救世軍時送給我的一本小書。



該書是救世軍在1976年印刷的,僅82頁。不知道是印刷廠的原因,又或者是成本上的控製有關,現在已是非常容易散頁,保存不好的話,很快就變成無法還原的破書。

書中的內容就是文章中所提到的Brigadier George Walker夫婦,內容有點不一樣。書上說的是他們在救世軍派遣到中國後傳道教災扶貧的事,文章則補敘他們夫婦的個人曆史。

1922年他們先在北京學習中文近10個月,然後被派到山西一個沒有電也沒有煤氣,生活設施也很少的村莊。他們出行大多靠騎驢。他們還帶著2歲多的兒子和剛出生的女兒一齊前往,並在那裏生活了4年,甚而次女亦出生在這個小村。

四年過去後他們獲得回澳洲的假期,孩子倒是說得流利的山西口語,英語卻是“洋涇浜”(按廣東是說法是“竹升仔”,隻不過人卻變成了澳洲人)。

他們探親假結束後沒有回中國,而是去了印度待了兩年,在那裏他們的最小的兒子霍華德出生了。他們於 1929 年返回中國,被派到上海開了一間診所及冬天的時候開辦了施粥處。那時上海的貧困狀況比農村嚴重得多,早上在街上發現多達一百具屍體是常有的事。這就有點恐怖了,畢竟上海是個花紅酒綠的世界。

日本侵華期間,他們的子女都入了集中營。後來是澳洲紅十字會的介入,Brigadier George Walker夫人帶著孩子回到澳洲。她說:“盡管在華從事了 25 年的傳教工作,梅裏韋瑟的傑西·沃克夫人曆經重重艱難困苦,但倘若能重新來過,她仍會回到中國”。

老實說,國內對西方教會在華傳道的說法,我是看不懂的。佛教也是外來卻不怎樣排斥,大抵是可以用其名來斂財,利用西方教會的難度太大了,所以攻之毀之不遣餘力。滿天神佛的中國,容不下救災扶貧兼傳道的教會,倒打一耙的本領練得出神入化。

“George Walker of China”一書中有四個圖片插頁,故上傳分享。









mungji 發表評論於
簡覆Zhige:我引用的是文章的原話,沒有褒貶的意思。原文中有介紹George Waker是救世軍是準將,他的夫人是上尉,故原文應是以他們的身份而到沒電煤的地方工作,有讚揚的味道。這種事情目前在國內有的是,例如支教等,視各人的心境而定目的。
zhige 發表評論於
先請教一個問題哈:“1922年他們先在北京學習中文近10個月,然後被派到山西一個沒有電也沒有煤氣,生活設施也很少的村莊。。。” ------- 1922s那個年代,在中國有多少村莊有電、有煤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