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便箋 (6)中國人的帽子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透進來的地方
打印 被閱讀次數

唐人街在市中心,是國民黨的誕生地。上次來說下次去。這次來還是沒去。這次來之前說好了不看軍艦,陸軍博物館免費也沒有進去。博物館背麵的高樹底下見著一小塊說明牌,介紹建館的地是向一個名叫Chun Afong 的中國人買的。他是夏威夷群島第一個華人百萬富翁。這個人1849年到夏威夷,1855年就發了財。他先做工後經商,做房地產、也做蔗糖和米的生意。意味深長的一句是,他“held the government monopoly opium license  for a long time"。捏著這個英文名字我回旅館上網查中文維基,他叫陳芳,然而中文維基隻字不提鴉片的事。怎麽說呢,我在度假可還是忍不住想說一句,現今中國大陸人的這種曆史觀我真的非常厭惡。

十九世紀裏,華人和日本人一樣,都是和甘蔗種植園簽署勞工合同移民來的。他們帶來稻米的種植。早年華人的形象因為一個小而又小的島嶼而保留下來,叫Chinaman's  Hat。英文維基說那是一個basalt islet。islet是非常小的小島,通常沒有正式的命名。土著民有自己的傳說,形容那是蜥蜴的背骨。但中國人帽子的叫法似乎更流通。



小島在平等院以北,東邊的海裏, 離岸1/3英裏。說它像農夫在水稻田中戴的草帽,或者釣魚老翁的竹笠,都可以,反正是中國人戴的帽子(so called Chinaman 其實是在說清國人?),中國人就是戴那樣的帽子的人。

我們在近午時抵達,太陽很曬,岸上很靜。青山腳下,寬闊平坦的草地一直鋪到海邊沙灘前。草地上長著一些夏威夷的Kamani 樹,不多的遊人多半站在樹蔭底下朝海裏眺望。周邊有一些野餐桌,還有一個淋浴的房子。看見三個青春少女坐在吉普車頂上拍照,兩隻白鹮在綠草地上悠閑踱步,第三隻在覓食。女孩們叫我記起電影《侏羅紀公園》,一行人乘吉普進園;長腿的鳥讓我想到幾年前,在去天橋立的火車上看到站在稻田裏的白鷺鷥。

從前這裏有kayak出租,一年前被政府禁止。理由是發現對珊瑚損壞很大。帽子是basalt玄武岩的突起,水底是珊瑚礁?我因為不懂而將信將疑,直到親眼看見一大塊珊瑚躺在沙灘上。來之前盤算好了來這裏劃艇,到了島上方知禁令。網上又有說可以從別處租艇自己用車載過來劃,沒弄清怎麽操作,但的確看見水麵上浮著一皮艇,雙人雙漿,舉起又落下。

岸邊支著一個拱門形狀的帳篷,藍綠兩色,碧海藍天下漂亮極了。有兩個人赤足涉水朝帽子走過去,水很淺,隻沒過他們的膝蓋。政府有規定禁止登帽子島的,不知道是不是天高皇帝遠的緣故。

現在夏威夷的政府旅遊部門把小島的官方名稱改成了Mokoli'i,張揚土著民族文化,又講說 Chinaman's Hat 冒犯華人的祖先。想了一下是指帽子下麵還拖著一條辮子吧,我倒不覺得怎樣,那是曆史的真實,是十九世紀裏中國人來島上的樣子。看著帽子又往深水裏想了一層,或許是因為還聯接了華人祖先的某些行為、給人的印象。海風輕輕,暴曬在太陽底下並不感到燥熱。早年中國人和日本人同樣以移民身份來到島上,同樣都是勞工階層。夏威夷國王沒有歧視中國人不歧視日本人之說,口碑是自己留下的。假如此倒真要感謝夏威夷旅遊局的良苦用心了。

目送兩個涉水者接近了小島我們離開沙灘, 奔向午飯的地點 -- 一家烤雞店。妹妹有個家在島上的朋友,她推薦的。方圓幾裏內不見有商家買不到食物,不然我們就在這裏野餐了。好喜歡這裏,真正一個世外桃源。

== Regional Park 的分割線 =============================



草地屬於 Kualoa Regional Park的一部分



Kamani tree 有著寬懷的樹冠,遊人都站在樹下。



她們的背影教我想起《侏羅紀公園》裏兩個孩子跟著大人一起乘車進公園的一幕。電影在附近拍的外景。



島民用的遮陽傘要更先進一些嗬



一根釣魚竿



一隻小艇



一朵珊瑚、一個留在樹椏上的花環、一隻覓食的大白鳥



一件佚名的作品



中午十二點鍾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