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中國



中國作為一個國家的概念是這百來年的事。作為一個文明乃至文化的概念,大體上可以說是黃河中下遊地區和長江中下遊地區。其它的目前在行政疆域內的地方,從人種到文化其實都和中國的本意,中原,差異巨大。

哪怕到現在,從民俗而言,所謂山河四省,也就是黃河中下遊地區,是最標準的中國民間。也是中國式文化糟粕最明顯的地區。而長江中下遊地區,中國話說得並不地道,但是中國文方麵反倒是最地道的。從人種上來說,長江中下遊的也比黃河中下遊的純那麽一點。

一般來說的所謂中國曆史,拋開王侯將相的主題,講得也是中原視角的故事。而講故事的人,多為長江中下遊的文人。實際上在大草原貿易時代,中原基本上是被大草原壓著打。長江中下遊的文人,基本上都是類似於當今台灣國民黨生態位的階層。老想著舊日好時光的難民。也比較想白左的生態位,在生產建設競爭中的失敗者,希望通過旁門左道翻盤的家夥們。而黃河中下遊則更次,不僅是失敗者而且是沒逃出來的俘虜,奴隸。被整得早就沒有了膝蓋骨,再怎麽樣也隻敢反貪官(長江來的文人監工)不敢反皇帝(奴隸主)。最多出點義和團紅衛兵小粉紅之類的,打打太平拳。真有狠人一聲吼,就都鳥獸散去。類似於零元購,劃電車的貨色。

以上這兩類典型中國人,都是沒有真正實力的,隻能狐假虎威或者為虎作倀的。那麽老虎是誰呢?滿蒙帝國自然是滿蒙才是核心力量。實際上滿蒙帝國是一個一國多製的聯邦。在滿蒙疆藏是封建製,在中原是大一統奴隸製,在西南嶺南是半封建製。這就造成了滿清倒台後,帝國有很強的分裂傾向。

滿清的倒台,所謂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就是三千年前是馬匹取代獨木舟的貿易時代,而三千年後卻是大航海取代大草原的貿易時代。西方先進文明從大草原來,就都大草原壓著中原打。西方文明從海上來,就是上海香港壓著中原打。

大草原文明圈的殘骸有四具,沙俄帝國,奧斯曼帝國,莫臥兒帝國,滿蒙帝國。其中大帝國主義最弱的是印度。其次是土耳其。

奧斯曼本來是四大帝國裏麵最強的。綿延六百多年。和西方對峙多年。西化程度僅次於沙俄。而中國是離西方最遠,西化或者現代化程度最低的。沙俄有彼得力壓康熙。土耳其有凱末爾力壓蔣。印度的甘地和毛倒是各有千秋。

袁稱帝可以說是北洋係維護大一統的最後努力。之後有兩個關鍵選擇,可能就會完成分裂。一個是奉係如果選擇做日本的地方勢力,而不做中國的地方勢力,滿洲獨立就更有根有基。而且這個示範作用也很大。再一個就是蔣係,如果心不大,像晉係粵係桂係那樣以地方利益為主,不積極推動統一大業,諸夏分治也是可期的。凱末爾能做到收斂,隻要也還是土耳其畢竟是奧斯曼的核心。而滿蒙核心卻基本上糠沒了。形成了埃及要統一奧斯曼的意思。

最後這事還真成了。成功的原因運氣都很多。其中一個關鍵就是新的核心,列寧黨的輸入。好比八旗入關。雖然最後蘇八旗撤了,但是漢八旗還在。國民黨聯俄聯共以後就成了半列寧黨。共產黨自然是全列寧黨。列寧黨作為大一統黨是天然有帝國傾向的。於是帝國複興崛起。

但是如果曆史選擇了另一條道路。抗日戰爭大概率是打不起來的。因為當時經濟上隻有兩塊寶地。一個是亞洲第一工業區的滿洲。一個是亞洲第一經濟區的長三角。其它的都是包袱。抗戰很大程度上類似於今天哈馬斯和以色列的戰爭。非打不可的是碰瓷的一方。如果沒有大中國和大東亞的衝突,也就打不起來了。而日蘇會不會打起來,日美會不會不打起來。都會有變數。但是諸夏諸國多半和土耳其一樣對二戰作壁上觀,甚至發點戰爭財。上海周邊經濟也可能避免嚴重摧毀。香港可能也就沒有了做大的機會。可能在五十年代,吳國,粵國就成為製造業大國。而且由於沒有大一統的割韭菜,可能會成為韓國台灣一樣的發達國家。而韓國台灣可能反倒相對落後。甚至不如滿國鄂國湘國。

總體來說可能拉美化,有些邊緣地區甚至毒梟橫行。但是主要地區,過著熱情懶散的中等國家生活。

雪狗2014 發表評論於
就沒有你吧
haohao88 發表評論於
不知所雲
桃花潭 發表評論於
太垃圾
小西瓜2 發表評論於
我靠,什麽狗屁玩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