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房顫,怎麽辦?
經常有朋友來谘詢房顫的事。
房顫是什麽?
房顫(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齊,它的表現是心房快速而不規則的跳動。病人在一開始有房顫的時候往往是陣發性的和短暫的,隨著時間的延長而發展到持續性和永久性。患者的症狀一般有,心悸,頭暈,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等。由於快速而不規則的心跳,房顫可以導致心髒內血液凝結成小血塊從而增加中風的風險,缺血性中風病人中33%的病因是來源於房顫。房顫還增加心衰和其他心髒疾病的並發症。
房顫,怎麽辦?
出現房顫,不要驚慌,我們目前有很好的治療和預防手段。
這裏介紹給大家我們醫生看病時用的“房顫管理的支柱模式”,讓大家了解醫生的思維過程以及對於房顫的正確處理方式。

房顫治療和預防的根基是,風險因素的改善和生活習慣的改變。
房顫的發生往往是有原因的,是因為某些基礎疾病或生活習慣而引起心髒不良反應。我們最常見的房顫病因是,控製不良的高血壓和糖尿病。其他的風險因素有,肥胖,吸煙,飲酒,睡眠疾病,久坐不運動,非法藥物的使用等等。
我有過幾個房顫病人,用藥物和電複律效果都不好,在控製好夜間睡眠暫停綜合症(Sleep Apnea)後,自動回複到正常心律,之後沒有再發過房顫。
我曾經有過一個年輕人來看房顫,問完病史發現,他每天喝3杯咖啡還有1-2瓶Red bull能量飲料。他的房顫原因應該是咖啡因過量,咖啡因是一種心髒的刺激劑。我告訴他把Red bull停掉,咖啡減少,之後他就沒有發過房顫。
當然,年齡和家族遺傳也是房顫的風險因素,而且有部分病人我們不能很明確地找出其發病病因。
接下來談談房顫治療的三支柱。
第一個支柱,中風風險。房顫增加中風風險,不論患者是陣發短暫的,還是持續性的。 風險的評估建議使用CHA2DS2Vasc分數。大家可以在網上找到這個評分模式,計算出自己的一年中風可能性。我們要求評分達到2時,就需要使用抗凝劑來預防中風。使用抗凝劑時,醫生也會評估你的出血風險。不能耐受抗凝劑的患者,可以使用經導管的左心耳封堵術(LAAO Closure)來預防中風。房顫血栓的形成主要來源於左心耳,因此把它堵起來後就防止了血栓跑到血液循環裏而防止中風發生。
第二個支柱,房顫風險因素的改善。重要的事情需要反複強調,風險改善既是基石,也是支柱,再強調也不為過。
第三個支柱,症狀管理。醫生會評估患者的房顫負荷和相應症狀。對於新發的陣發性房顫,治療上以導管消融術為主要手段,就是使用微創的操作,讓心跳回複到正常,稱為心律控製(Rhythm Control)。這個操作需要有專業訓練的電生理醫生來做。目前提倡早發現,早幹預,可以防止房顫的進展。對於無症狀永久性房顫,建議使用藥物比如倍他阻滯劑和鈣離子拮抗劑做心率控製(Rate Control),提高生活質量。
所有的治療手段應該在醫患的共同決策下進行。醫生需要告知病人的所有治療手段和其優劣性,病人需要結合自身的目標和喜好來做出決定。
最後強調,風險因素的改善可以預防房顫。重要的事,講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