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格局文采輸給誰?

30年前,人們寫字要通過出版才能流傳讓較多人看到。出版作品是成名的路徑。 而今網絡平台給了每個人在公開場合寫字發表的機會。 上個月網友 Super 寫了一首《七律·詠麻雀》, 一時興起去湊趣。 我沒有他的詩才,也不甚懂平仄之道, 就讓深度求索寫了兩首, 發在他的文章評論裏了【*】。

Super 寫過博文《AI作詩的事兒》,說“AI寫的詩會越來越好,和高手比也是可能的,但和李杜比,我隻有嗬嗬了”。 我同意他的觀點。 因為寫詩不是下棋,需有創造,而情感和經曆是創作的源泉。AI 兩者皆無,其詩何以出彩?

想起2月北京探親時去香山,遊人尚少,山路蜿蜒。湖水冰麵如鏡,溪流的岸邊也掛著冰淩。走著走著,忽然香氣襲來。 起初不過是一縷,待要細聞,卻又消失。 疑惑間急步前行,那香氣又濃烈起來, 看見不遠處的團團行人。

在香氣的裹挾中, 走到半坡的蠟梅林邊。梅樹不甚高,枝幹暗黑如鐵,扭曲著向上掙去。蠟梅花苞卻密,黃得極正,不摻一點雜質。 遠觀像是誰把碎金撒在了枝頭,近看花瓣薄得近乎透明,陽光反射,花朵幽香浮動。





當時就想到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 毛主席的詠梅詞是讀陸遊詞有感而作。 我當年看到時,一下就把這兩首詞都記住了。不怕不識詞,就怕詞比詞。把兩首詞寫在下麵。大家看了便知。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隻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兩首詞在創作時間上相距近800年。 一首寫出在荒僻的地點,孤寂的狀態;對立的生存環境,悲壯的結局。 而另一首是在險峻而崇高的場景,風雪中的主動, 報而不爭的引領, 最終融入集體的欣慰。 兩首詞在意境、情懷、格局上高低立見。

蠟梅花像蠟做的,花香與梅花的香氣相似。但蠟梅是蠟梅科蠟梅屬,而梅花是薔薇科杏屬,兩者之間的 DNA 相差甚遠。 蠟梅的葉對生,葉緣無齒,而梅的葉互生,葉緣有細銳鋸齒。 蠟梅花色金黃,而梅花一般為紅、白和粉紅色。

我印象深的毛澤東詩詞, 還有 《蝶戀花·答李淑一》。 李淑一出生書香門第。其父與楊開慧的父親楊昌濟是留日同學。楊昌濟去世後,李父多處關照楊家,並幫助楊開慧入學長沙女中。 李淑一和楊住同一寢室成為朋友,並介紹毛的同誌柳直荀與李淑一相戀。







柳直荀犧牲後,李淑一曾做《菩薩蠻·驚夢》詞: “蘭閨索寞翻身早,夜來觸動愁多少。底事太難堪,驚儂曉夢殘。  征人何處覓?六載無消息。醒憶別伊時,滿衫清淚滋”。 1957年將詞附在信中寄給毛澤東。

毛澤東以《蝶戀花·答李淑一》回贈:“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裏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蝶戀花的詞牌就讓人怦然心動、浮想聯翩。 用兩位愛人的姓氏巧妙開篇,緬懷烈士魂歸九天。之後運用神話意象吳剛、桂花酒、嫦娥、獻舞。讓人間天上的穿越極其自然,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把思念和愛意擴展到天上及九洲。

我想如果讓 AI 作詞, 窮盡閱讀世界之詩詞精品,也寫不過毛的這兩首詞。 堆砌的詞藻必定輸給人類真實的經曆和情懷,更何況人間中少有這樣的大氣胸懷和眼光格局。不過據說這詞被台灣的胡適大批,說韻腳不通。“不以詞害意”是古詩詞推崇的啊。讀者可以試試AI, 找出可媲美的分享也好。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5894/202503/23560.html

Blue-Crab 發表評論於
最家喻戶曉的還是《念奴嬌·鳥兒問答》中的最後兩句!:)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寫博就是這點好,可以隨時學習。 查字典,問身邊人。 現在還可以問AI。 露怯把拚音當英文那種還真不容易做到。 當然, 別裝大尾巴狼, 明明是抄書抄AI寫的東西, 被別人誇“知識豐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別照單全收, 就默認了, 嘻嘻。
-----------------------------------------------------------------------
完全讚同!寫博確實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借助各種工具幫助我們學習和突破局限,特別是AI,不僅能答疑解惑,還能拓寬視野,提高效率。當然,保持謙虛很重要,不抄襲、不裝大尾巴狼才是真正的提升。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想起了毛主席的詩詞中最有代表性的幾篇,它們像是用筆墨在寫史詩,每一句都鏗鏘有力,氣吞山河,比如,
《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
《七絕·彭大將軍》“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毛主席的詩真的是氣勢磅礴、胸懷萬裏,讀著讓人熱血上湧。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我也覺得AI寫詩有些缺少情感張力,讀起來像是同一個語氣寫的,不太容易打動人,也許未來會越來越好。

新林院 發表評論於
從我個人的欣賞趣味,我喜歡詞超過喜歡詩。例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在我的古詩詞排名裏是曆史第一。“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千古絕唱!
毛澤東的作品裏,我也是喜歡他的詞超過喜歡他的詩。我最欣賞的一首是《沁園春·長沙》。那時候,他還是一個年輕的小人物。“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我腦子裏能看到那個畫麵。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多倫多橄欖樹' 的評論 : 有靈犀好。 以後仙子不可以老閉關修煉啊。 去你那好幾回呢。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是啊是啊, 你的顏色是原創, 我這個隻能算原拍哈。 @花仙子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多倫多橄欖樹' 的評論 : 給小樹上茶。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寫博就是這點好,可以隨時學習。 查字典,問身邊人。 現在還可以問AI。 露怯把拚音當英文那種還真不容易做到。 當然, 別裝大尾巴狼, 明明是抄書抄AI寫的東西, 被別人誇“知識豐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別照單全收, 就默認了, 嘻嘻。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但毛詞"換韻"在《蝶戀花》正體中也有,比如宋代有"葉韻"先例。 辛棄疾《醜奴兒》"識盡愁滋味"換韻。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將"物壁"(十七部)與"雪傑"(十八部)混押,遭《詞律》批評但終成經典。毛澤東的處理更具係統性(上下闋整組換韻)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我不懂,問深度求索, 他說,
韻腳分析?原詞韻腳:柳(liǔ)、九(jiǔ)、有(yǒu)、酒(jiǔ)、袖(xiù)、舞(wǔ)、虎(hǔ)、雨(yǔ)。胡適指出上闋"有"(屬《詞林正韻》第十二部)與下闋"舞/虎/雨"(屬第四部)在傳統詞韻中確屬不同韻部。

《蝶戀花》詞牌確實要求一韻到底。
多倫多橄欖樹 發表評論於
哈哈哈,是有靈犀了,我喜愛臘梅,也愛詠梅那首詩~~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胡適的日記中說 “我請趙元任看此詞押的舞、虎、雨,如何能與'有’韻字相押。他也說湖南話也無此通韻法。”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毛大人的《蝶戀花·答李淑一》手稿, 是網上照片的截屏。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與毛大人有關相片是我在香山時,翻拍的雙清別墅裏的展示圖片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這裏的照片都是原創。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