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小的時候,老人們常教導我們:出來打拚混世界,千萬要記住:寧可吃明虧,不可吃暗虧。我自己幾十年江湖生涯,真的覺得中國人很有意思。
這個忠告,應該是我們的華人社會,尤其是我們中國人與外界打交通的秘而不宣的座右銘。
說到明虧是什麼?暗虧又是什麼?
我理解:
所謂明虧,在東方人的眼裡,可能就是看得見,摸得著,明著虧的事情,誰都知道輸家是誰,誰得到好處一目了然。
如果這個定義是對的,那當今世界,好多事情,都是明擺著放在檯麵上的,從言論,到資金,再到行動,都是外界清清楚楚的。我套用中國一句歇後語比喻是“門縫裡吹喇叭,名聲在外”。
據我所知,現在全球各國有錢人最喜歡玩的慈善事業,就是一次“吃明虧”的聰明行動。不管你捐了多少錢,輿論報道總是很正麵,極盡善人之能事。有的慈善事業,甚至把自己的名字都打了上去,比如哈佛大學什麼樓;劍橋大學什麼館;北京大學什麼室;清華大學什麼中心,可謂千古流芳,100%中國人吃明虧的精明生意。
我看聯合國也學會了這套明虧的玩法。這次緬甸和泰國的大地震,聯合國擠牙膏式的掏了500萬美元,說是人道救濟款,希望幫到需要的窮人。善款真的及時,傳播真的到位。
區區500萬美元,CNN,BBC都做了報道,法廣新聞以及香港的傳媒,更是連篇累牘說這是聯合國最了不起的善舉。這樣的明虧行動,聯合國玩得如此漂亮。我相信,除了一直以來,美國人不懂得玩,其他國家都玩得風生水起。
所謂暗虧,在東方人眼裡,應該就是“做好事不留名”,一切都不為外人所知,比如人道善款和物質支持;技術和醫療支援;軍事同盟;以及人員培訓。這樣的事情,週期長,進度慢,估計沒有人會感謝你。
我感覺,歐美人長期倡導人權至上,民主和自由,可能認為有些事情,做冤大頭是應該的。可能美國人認為,自己財力雄厚,人道至尊,捐點錢不算什麼,不值得掛齒。
我理解,美國自二戰以來這八十年,對歐洲的支援,尤其是對北約的軍事保護都不遺餘力;還有對非洲國家的人道支持,比如南非的艾滋病藥物;以及東南亞國家,比如柬埔寨和老撾國家的國民掃盲和基礎教育費用的捐助。
聽說美國從1950年至今,通過國家開發署,向世界上的一些國家,就沒有停止過無償捐助。我看這筆錢,加起來應該是天文數字。但知道的人估計很少,這應該算是美國人的暗虧。
現在,到了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和馬斯克這樣的世界首富,來搞國家治理,完全可見他們對錢財的認知,與政客出身的總統自然完全不同。
我看到特朗普最近一口氣關閉了政府資助了60多年的《美國之音》和《自由亞洲電台》等新聞傳播機構,惹來全球不少人士的非議以及謾罵。為什麼要關閉這些機構?想來有他的理由。
我就不知特朗普這樣做的目的,是否覺得自己做了很多冤大頭的事情,到了必須要徹底整頓的時候。
看來,特朗普也學會了吃明虧,不吃暗虧的玩法。比如他計劃徹底放棄歐洲,全心進入印太以及東北亞地區的戰略,是否另外一種“寧吃明虧,不吃暗虧”的新的玩法,我就不得而知。
由此可見,“寧吃明虧,不吃暗虧”是一種管用的厲害的智慧。不僅適用於東方世界,更適用於今天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