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引發的思考

今天在微博上偶然看到一篇長文,是一個美籍華人的博主寫的。我轉述如下:

對於TikTok用戶大量湧入小紅書這事感受最不好的,大部分是我們這些在海外生活的國人。

我們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種族和國籍得到過任何優待,我們一路求學求職都要克服因為國籍所以程序難上加難的重重挑戰、我們持續打破環境對亞裔/華裔/大陸人的諸多刻板印象、用白人十倍的努力獲得白人出生就有的選擇自由。我們從來沒有因為國籍而獲得過瞬間友好熱情的關注,更多是“Oh just another Chinese”的寡淡,有時還會是意味深長的敵意。

作為海外摸爬滾打多年的mainlander, 我們都目睹過自稱“I’m Chinese”和“I’m Japanese”帶來的不同反應。我們都明白以世界為平台的privileges人種排序裏,白人和黑人的衝突占據大部分的注意力,亞裔的struggles甚至連學術研究量都少得可憐。我們mainland Chinese woman,性別+種族+國籍buff疊滿,在各方麵都會因為身份受阻(雖然還有大陸男墊底)。

TikTok refugees湧入小紅書,讓很多海外華人難受,就是因為我們非常清楚:如果我們反過來做同樣的事,如果我們跑去IG大開貼用中文說美國人你們好呀我是長沙人你們想問我什麽都可以~並附自拍短視頻一段,會得到什麽。我們太清楚了。

絕大概率是:沒人會理你。
如果有人理了,大概是這兩種情況:
女的得到:hey hottie you wanna taste some ?
男的得到:go back to your country

像紅書上的TikTok refugees一樣說著自己的語言、發著沒什麽內容的短視頻、自曝身份就得到成千上萬的友好評論互動和關注?

這現象對海外華人來說就像是比白人更努力工作了一天後突然得到一記“你看我們白人的日子就是這麽輕鬆”的耳光。

尤其是看到在這一場網民大遷徙中,順直白男賬號再一次獲得最多的關注和追捧,其次是白女、黑男、黑女、亞女、亞男。同樣是美國人, straight white American male比Asian American female要受歡迎得多。這在我們海外華人眼裏,就是:怎麽我白天剛麵對完白男privilege, 晚上刷個國區內容平台放鬆一下居然還要再看到白男privilege?

這能不煩躁嗎?能不無語嗎?

我非常非常理解這份心情,我也是因此煩躁和無語的一員,我的無語甚至比多數因此不適的海外國人更重,因為我賊他大爺討厭短視頻這個內容形式,TikTok refugees的湧入對我來說不隻是white privilege的大表演,更是又一次短視頻驅逐圖文內容的大攻擊。

但是。
但是。
但是。

在這份煩躁和無語中,我也有一絲絲自省,希望和與我一樣因此事不適的海外國人分享。

我們能產生上文中我提到的一切感受和體驗,均來自我們相對於大部分國人來說已經具有的privilege。

14億人裏,有11.7億國人從來沒有出過國,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也從來沒有成熟的可以與外國網友及時交流的平台(短暫存在過的都死了)。

人與人的憎恨,生長在互不交流的兩方水土中。唯一的主流信息渠道是誰都逮著對方的黑點無限放大的媒體。隻說一種語言的,誰看的都不是real news,誰了解的都不是真實的世界。

TikTok refugees的湧入,至少從目前來看,給從來沒出過國也沒和真實外國人交流過的大部分國人帶來了一個看到不一樣的世界的窗口。

我看到不少美國女性藝術家在介紹自己的藝術作品,評論感歎原來世間還有這樣的美。

我看到平時我已經見習慣了的女性CrossFit運動員在發自己的訓練視頻,評論感歎女性的肌肉竟然強壯到這樣。

我也看到中部的農場主分享自己家的牛羊狗貓和安靜牧草地,這不同於網上搜索的“可愛小動物”的內容,這種即時性增添了內容的真實感,比搜索來的可愛小動物圖片更親切,短暫治愈著在大陸城市的鋼筋水泥中打工人勞累的心。

我還看到很多網友人生頭一回地開始嚐試用英語與人聊天,因為在此之前她沒有任何機會接觸外國人。

縱使在我們海外國人眼裏,這一趟烏泱泱的遷徙將我們日常麵對的white privilege再一次盡顯,我們產生許多對種族偏見、文化殖民、語言權力等等課題的反思。這些反思依舊必要,也將會是我們長久的課題,但也希望在思考這些的同時意識到:能用雙語思考,能以多國生活經驗為基礎產生著眼於世界的思考,這本身也是一種privilege.

作為在海外生活的國人,我們依舊要麵對自己的identity struggles,白人在小紅書起號如此輕鬆的諷刺讓人感到不適不假,但也要看到:對於大部分同胞,能夠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能夠有交流的機會,能有地方鍛煉英語,是好事。


這篇文章討論的是小紅書的事情,但也反應了大多數海外華人的心態,而且觸碰了一個非常敏感的地方,那就是海外華人,是否受到歧視。

因為我一直都是在職場打拚,我是深深感受到這種歧視的。當然,每次我在文學城提到這個事情,馬上就會有正直而有良知的網友指出,那不是美國的問題,而是我個人的問題。是我個人有問題才被歧視,錯的是我自己。他們在美國的職場上,就從來沒有感受到被歧視。

可能是這樣的,但我也是人啊。他們比我優秀,所以沒有被歧視。我不那麽優秀,被歧視了,難道還不能說嗎?

華人越做到高層,這樣的歧視越明顯。如果一個華人的工作,僅僅是在超市裏麵幫忙擺擺商品,掙一小時幾十美金的勞務費,可能反而不會感覺有歧視。因為那樣的工作,沒有人同他爭。

祁連山 發表評論於
人工智能反駁大號螞蟻:

1. “種族差異是極次要的表現”
反駁:種族差異在美國社會中並非“次要表現”,而是顯著影響社會待遇的因素之一。

種族歧視的係統性存在: 大量研究和統計數據表明,在教育、就業、住房、司法等領域,美國社會存在種族歧視。例如:
黑人和拉丁裔在就業市場中往往麵臨更高的失業率,即使擁有相似的學曆和經驗。
在刑事司法係統中,黑人被判刑的可能性顯著高於白人。
種族差異根植於曆史: 美國曆史上經曆了奴隸製、種族隔離政策和民權運動。這些曆史問題並未徹底解決,而是以隱性的方式繼續影響今天的社會結構。

2. “根本上是美國文明水平和中國文明的差距”
反駁:將社會待遇的差異歸因於“文明水平差距”是以偏概全,且忽視了具體曆史、社會和文化背景的複雜性。

文明水平的定義問題: 文明水平並非一個絕對或單一的標準。中國和美國在文化、經濟、社會組織方式上各有特色,不能簡單比較誰“更文明”。
如果以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等指標衡量,中國在許多領域(如高鐵、5G技術)已居世界前列。
如果以人文曆史和文化傳承衡量,中國擁有數千年的文明積澱,美國作為一個較年輕的國家無法直接相比。
製度與社會問題獨立於“文明水平”:
在美國存在的種族問題,與其“文明水平”並無直接因果關係,而是其曆史和社會製度的產物。
中國的社會問題也更多是由經濟發展階段、政策、曆史條件等決定,而非簡單歸因於“文明水平”。

3. “在美國的實際待遇作為普通公民而言,並無多少差距”
反駁:大量事實表明,不同種族在美國的待遇差距非常顯著。

經濟差距: 根據美國統計局的數據:
白人家庭的中位收入遠高於黑人和拉丁裔家庭。黑人家庭的財富僅為白人家庭的約15%-20%。
教育差距: 少數族裔學生進入優質學校的機會較低,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直接影響了代際發展。
健康差距: 少數族裔在醫療保健上的資源獲得率低,壽命和健康狀況普遍較差。
就業歧視: 實驗表明,帶有白人名字的簡曆更容易被邀請麵試,即使其他條件相同。

4. “美國的文明水平是白人為主體創造的”
反駁:美國的文明並非單一族群的貢獻,而是多族裔共同努力的結果。

多元貢獻:
美國的科技創新和文化成就中,少數族裔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亞裔科學家在科技領域的卓越表現,非裔藝術家對音樂和電影行業的深遠影響。
原住民、黑人以及其他族裔在美國曆史上的付出和貢獻不容忽視。白人種族的“主體”地位更多是因為曆史上的不平等分配。
忽視多族裔貢獻是曆史偏見: 將文明成果歸功於單一族群是對其他族裔曆史和成就的抹殺。

5. “中國的文明水平也是中國人民的水平”
反駁:中國的“文明水平”是動態發展的,且文明並非單一國民的表現,而是複雜的社會結構和曆史文化成果的體現。

現代化發展: 中國的經濟崛起、科技進步和國際影響力提升,顯示了“文明水平”不亞於其他國家。
人民素質與製度環境: 社會問題並非簡單反映人民素質,而是政策、經濟條件和製度設計的綜合結果。例如,中國近年來在環境保護和扶貧方麵的成就,證明製度優化可以帶來社會整體水平的提升。
6. “即便有待遇差距,也是某種必然”
反駁:將待遇差距合理化忽視了問題的根本原因,並且阻礙社會進步。

社會差距並非天然存在:
差距的存在往往源於曆史上的不平等政策和現行製度的不公正。例如,美國少數族裔待遇的差距與種族歧視相關,而非他們個人的不足。
必然性論調是對問題的逃避:
將差距視為“必然”,是在為現有的不公平現象開脫。社會進步的意義在於承認並努力縮小這些差距,而不是合理化它們的存在。
清漪園 發表評論於
捧著這麽一顆敏感的心行走江湖,真不容易啊,不論這位中國女性生活在美國還是中國,一定會異常痛苦。歧視在人類社會到處存在,難道她在中國不受這樣或那樣的歧視嗎?即便是美國的白人男性,他們也有一大堆自己受到歧視的感受,比如DEI一類的政策使得他們無法進入自己心儀的大學,無法得到自己完全勝任的工作。
大號螞蟻 發表評論於
種族差異是極次要的表現。根本上是美國文明水平和中國文明的差距。在中國受歡迎程度更多是中國人認知的反應。在美國的實際待遇作為普通公民而言,並無多少差距。而且也是有好有壞的差距,多數是個人行為造成的差距。甚至可以這麽說,美國的文明水平是白人為主體創造的。而中國的文明水平也是中國人民的水平。所以即便有待遇差距,也是某種必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