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光深處 隻為遇見他 (多圖)

地主雜談


做一個眉宇間寫滿風調雨順的人,安靜於暖,安然於心,不急不燥,清淡歡顏。
打印 被閱讀次數
去年十一假期期間,我參觀了位於北京西城區阜成門內,宮門口二條的北京魯迅博物館。這座博物館由兩個部分組成:生平陳列館和魯迅故居,它們展示了魯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精髓,也還原了他生活和創作的場景。走入這裏,仿佛穿越了時光隧道,回到了那個充滿黑暗與覺醒的時代,感受到魯迅先生用文字跟現實做抗爭的力量。

魯迅先生的作品是我的中學時代的深刻記憶:比如從《孔乙己》的悲涼與幽默,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童年詩意;從《紀念劉和珍君》的悲憤呐喊,到《祥林嫂》的命運悲歌,這些篇章深深印刻在我的腦海中。即使這麽多年過去,每當一提起這些作品,那字裏行間的情感和力量仍然在腦中回蕩。在博物館中看到這些作品的手稿與首版書籍,那熟悉的文字仿佛又鮮活起來,讓人不禁回想起課堂上的感動與震撼。

當我走進博物館,仿佛穿越到了一個文字與思想交織的年代。在院子正中對著大門有一座魯迅先生的半身雕像,他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似乎在審視那個波瀾壯闊的曆史時代,這一形象定格了他作為一位文化鬥士的精神風貌。

進入展廳,一股莊嚴而厚重的文化氣息撲麵而來。這裏分為多個主題展區,涵蓋了魯迅先生的生平,創作曆程,思想貢獻及社會影響等內容。一幅幅黑白照片,一件件舊時書稿,將魯迅的故事娓娓道來。從少年求學的紹興三味書屋到日本留學的東京大學,他的人生軌跡清晰可見。那些刻滿批判精神的作品手稿,例如《狂人日記》,《阿Q正傳》以及《呐喊》,讓人感受到文字背後的力量。

在展廳中,魯迅先生使用過的物品如舊時鋼筆,墨硯和筆記本都被細心保留著。這些看似普通的小物件,卻是他思想火花的源泉。尤其是一張簡樸的書桌,桌麵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看過介紹,這正是他夜以繼日伏案寫作的地方。在微弱的燈光下,他曾將目光投向千千萬萬被壓迫的平民,為他們發聲。

魯迅先生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更是一位時代的思想家。他的文章猶如匕首與投槍,直擊封建思想的弊端和社會的不公。展廳的一側有一塊互動屏幕,觀眾可以通過觸摸閱讀他的名言警句。例如那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這不僅是他對自我精神的寫照,也是他對中國社會的深切期望。

展廳還特設了一個魯迅先生書房的複原展區。這個展區真實再現了他書房的布局與風貌。走進其中,你仿佛可以聽見他的筆在紙上疾書的聲音。書架上擺滿了各種文學,哲學和醫學書籍,展現了他廣博的學識與涉獵。

北京魯迅博物館如同一扇窗,透過它,我們得以看見一個偉大靈魂的豐富世界。它不僅讓我們懷念魯迅先生,更讓我們從他的思想中汲取力量,啟發我們用更加銳利的目光去觀察社會,書寫屬於自己的篇章。

走進北京魯迅博物館,猶如走近一段曆史,一種思想和一份不滅的文化精神。這裏的一切都在靜默中訴說著那個時代的故事,等待每一位訪客去傾聽,去感悟。

北京魯迅博物館

免費參觀,節日期間人較多,排了二十來分鍾的隊。

 

生平陳列館:文學巨匠的輝煌篇章

 

魯迅先生故居:歲月靜好,故事悠長

一踏入這座小小的四合院,仿佛時間倒流,帶著我們回到了那個動蕩又充滿希望的年代。魯迅先生的居所,簡潔而溫馨,每一寸空間都散發著文化的氣息。院中有兩棵丁香樹,據說是魯迅親手栽種,它們在四季更迭中靜靜綻放,仿佛在訴說著主人的故事,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靜靜聆聽。

不讓入室參觀,隻能隔著玻璃窗觀看,屋內光線較為昏暗,家具老舊;古樸的床,簡單的桌椅,質樸而真實。無法隔著玻璃拍屋內情景,因為玻璃反光。

 

兩棵丁香樹,魯迅先生種植於1925年

 

魯迅先生寓所介紹

魯迅先生在1923年建造這所住宅時總共花費了3,790銀元,這一費用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房屋的設計是由魯迅親自規劃的,包括獨立的小院和中西結合的建築風格,體現了他的審美與實用需求。

 

後院

 

朝花夕拾咖啡廳:文藝青年的午後時光

朝花夕拾咖啡廳就在魯迅先生故居對麵,可以來這裏小憩片刻。在此,咖啡香與書香交織,每一口咖啡都仿佛帶著文化的韻味。坐在窗邊,享受午後的陽光,讓思緒隨著咖啡的香氣飄遠,感受那份獨特的文藝氛圍。

 

魯迅書店與文創產品,文學與創意的碰撞

走出北京魯迅博物館,往左拐,走幾步就是魯迅書店,這裏不僅收藏了魯迅的全部著作,還有各種充滿創意的文創產品,從書簽到筆記本,從紀念章到文具,每一件都設計得既文藝又實用。書店內,總能看到熱愛文學的人們低頭閱讀,輕聲討論,那份對知識的渴望與尊重,讓人心生敬意。



全部照片均為原創

有些資料來自於北京魯迅博物館

曉青 發表評論於
看著這些熟悉的畫麵,想北京了!謝謝分享。
多倫多橄欖樹 發表評論於
讀書與喝咖啡,都是精神世界的需要和享受~~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1923年, 肯定沒有自來水。 那時候美國的電力都沒普及到所有的農村呢。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渥太華鬱金香' 的評論 : 感謝您的高度評價給予100分,我深感榮幸又略感慚愧。由於展廳內容豐富多彩,我僅能大致瀏覽,很多細節未能牢記,因此隻能概括性地記錄下所見所感。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不知道那時有無自來水?如果沒有,那就是井了。後院不大,看來就是新開發的地區,土地也顯得比較精貴。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這個地方緊靠西二環內, 當時屬於“nee develop area“, 魯迅買下院子花了零頭來“裝修”改建。 看來文學鬥士呐喊,也還是要自己先舒服了的。 魯迅認為中國民眾麻木不仁。 如果他活在當下, 會怎樣? :)
--------------------------------------------------------------------
魯迅早逝,讓人不禁遐想,以他的個性,未來應該充滿無限可能。他是一位教授,他的生活條件似乎不應過於簡陋,畢竟他也是大學的一份榮耀與門麵啊,嗬嗬。。。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京妞讀魯迅的著作比我多,《閏土》我讀過,好像也是在中學時期的課本裏讀到的。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問好,謝謝鼓勵!這篇博文大約一千字,算是一篇短文吧。由於我收集的資料較為零散,起初我頗感無從下手,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鑒於自身水平有限,最終隻能如此寫了。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後院3、4圖。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渥太華鬱金香' 的評論 : 我閱讀魯迅的作品不多,主要是集中在初中至高中語文課本中,那時期課本裏魯迅的文章頗為豐富。但近年來聽聞,其在教材中的比重有所降低。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new。 要及時改正哈, 省得有人來“捉蟲”。 :) 後院圍起來的是什麽, 井嗎?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這個地方緊靠西二環內, 當時屬於“nee develop area“, 魯迅買下院子花了零頭來“裝修”改建。 看來文學鬥士呐喊,也還是要自己先舒服了的。 魯迅認為中國民眾麻木不仁。 如果他活在當下, 會怎樣? :)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我讀魯迅, 印象深的還有一些官方不怎麽宣傳的文章, 如《閏土》《傷逝》《兩地書》等。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讚康康大作。 圖文並茂。 標題立意也很棒。
渥太華鬱金香 發表評論於
康康是一個好學生哦!這圖文並茂的,得100分
渥太華鬱金香 發表評論於
小時候我爸爸總讓我看魯迅的書,說魯迅是一個有骨氣的人。可我卻不喜歡看,小學生看他的雜文真的苦澀。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渥太華鬱金香' 的評論 : 謝謝鼓勵!博物館裏中小學生不少,估摸著回去都得寫篇觀後感。我這個老學生啊,也寫寫自己的感受,跟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渥太華鬱金香' 的評論 : 給您上茶!
渥太華鬱金香 發表評論於
康康這個介紹非常好,很喜歡!我去北京的時候一定要按圖索駿。
渥太華鬱金香 發表評論於
沙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