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總署周一公布了去年的進出口總值,中國去年的出口貨物達到25.45萬億元,進口18.39萬億元。由此產生的貿易順差為7.06萬億元,打破了之前的記錄,即2022年的5.86萬億元。
根據通貨膨脹的情況做出調整後,中國去年的貿易順差遠超包括德國、日本或美國等出口大國在內的任何國家在過去一個世紀裏達到過的水平。自從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度主導全球製造業以來,中國的工廠正在以任何國家未曾有過的規模占據全球製造業的主導地位。
當中國近年來遭遇國內房產泡沫崩潰時,國內經濟失去了最大的引擎。中國經濟學家常常談的三大引擎,包括投資,消費和出口。房產是最大的投資和消費的目的地,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也為貨幣的超發提供了背書。一旦房產市場崩潰,中國將向什麽方向發展?習近平的決策,似乎是加強出口,用所謂“新質生產力”,來強行踏破世界市場,為中國經濟提供引擎,這能成嗎?
去年的出口數據,似乎證明習近平的決策是正確的。貿易順差已部分抵消了房地產市場崩潰給企業和消費者造成的損失。中國出口從汽車到太陽能電池板等各種商品,為本國帶來巨大經濟利益。出口不僅為工廠的工人創造了數百萬個就業崗位,也為高收入的工程師、設計師,以及從事研究的科學家創造了就業機會。在通脹調整基礎上,中國工人的工資在過去十年增長了近一倍。
與此同時,中國已大幅放緩了工業品的進口。過去20年來,中國一直在推行自力更生的國策,最引人注目的是通過《中國製造2025》戰略,政府承諾為推動先進製造業發展投入2萬億元。中國已從汽車進口國發展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出口國,超過了日本、韓國、墨西哥以及德國。為了有朝一日取代空客和波音飛機,中國的一家國有企業已開始製造單通道商用噴氣式客機。中國公司生產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太陽能電池板。
不僅在這些高科技產品上,中國的產品覆蓋了高低中一切領域。就說吃的吧,韓國的泡菜,俄國的魚籽,法國的鵝肝,這些國家的國寶食品,生產地居然都是中國。中國有幾千個特色鎮,每個鎮包一個產品,一應供應鏈俱全。有人就看著人工價格低,把工廠設在越南,墨西哥,但殊不知,那兒沒有完整的供應鏈,還得從中國進貨。把所有加進去,成本高於中國生產。而且中國人天生的聽話,勤勞,沒人能比。比亞迪在巴西的工廠被查,在巴西人看來不堪忍受的條件,中國工人甘之如飴。中國人就是天生的工人,商人,經濟動物,無人能比。
曆史上,還沒有這麽一個國家,從高的到低的,全盤通吃。以前,先進國家掌握高端的技術和生產,而把低端的生產轉移到落後國家,這樣先進國家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利潤,落後國家也有口飯吃。這樣,也算形成了一個平衡的生物鏈。 而如今,中國成了一個怪獸,什麽都會生產,什麽都做得最好。其它國家,有自然資源的,隻能賣自然資源交換中國的產品,沒有自然資源的,隻能提供服務了,如電影,旅遊,足球.....
這對世界各國是不可接受的,富國接受不了,窮國也接受不了。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已對它們的對華貿易不平衡做出強烈反應。各國政府擔心本國製造業由於無法與中國的低價競爭,將麵臨工廠倒閉、工人失業的問題。去年,歐盟和美國提高了對中國汽車的關稅。但對中國出口設置了一些最廣泛壁壘的國家是依賴製造業的中等收入國家,比如巴西、土耳其、印度,以及印度尼西亞。這些國家正在走向工業化,但擔心機會可能會消失。
但是,中國好像也沒有什麽選擇。失去了房產業,到哪兒去找新的引擎?有人提議提高工資,福利,來提振消費。但這個方案是有問題的,依靠國家發錢就可以提振經濟的先例不多,尤其在像中國這樣的大國。中國不是民主國家,共產黨沒這個動力為了勝選撒狗糧。曆史上,一個工業輸出國遇到抵製,就會用戰爭來解決,強行打開市場,鴉片戰爭如此,一戰如此。 但中國對使用武力征服全球並沒有信心,但確實大力增強了軍事實力,與其說要以此去征服,不如說去防衛。把別人逼得走投無路了,大國會用武力來解決你,小國會騷擾你,如搶劫商船,沒收海外資產等,這需要一支強大的軍隊。
世界各國都在思考要怎麽對付中國。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他已承諾加征關稅,以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但僅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加征關稅,似乎並不能幫助全麵地解決美國的貿易失衡問題,因為美國的貿易逆差中隻有三分之一來自中國。世界各地的國家也與美國有巨大的貿易順差——雖然規模遠不及中國,但加起來越來越大。有些國家需要用與美國的貿易順差來彌補本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
如果特朗普政府隻對中國商品提高關稅,美國也許會發現本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加大,因為美國公司將轉向從這些國家進口商品。但如果大範圍提高進口關稅,就可能給美國的盟友造成影響。
美國貿易逆差的很大部分來自進口製成品,幾十年來一直是這樣,這已導致好薪水的工作崗位消失,並削弱了美國的軍工生產基礎。但這個巨大的貿易逆差也意味著美國消費者們購物時享受低價。如果特朗普加征廣泛關稅,許多消費者也許不會願失去這種享受,為購買進口的汽車、智能手機和其他產品花更多的錢。增加關稅,會使得新總統失去民心!
遍布在歐洲、非洲、拉丁美洲、亞洲,以及大洋洲的國家都依賴從中國進口汽車、家用電器、消費電子產品及其他製成品。為了獲得購買這些中國商品所需的美元,這些國家向美國出口從奔馳汽車到廉價T恤等各種商品。以歐盟為例。歐盟每向中國出口1美元的商品,就從中國進口價值2美元的商品。這使得歐盟去年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了2470億美元,而歐盟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估計約為2400億美元。
對發展中國家來說,除了少數幾個石油和其他自然資源出口國對中國保持貿易順差外,這種貿易不平衡更為明顯。非洲國家作為一個整體,每向中國出口2美元的商品,就從中國進口價值約3美元的商品。然後,這些國家在與美國的貿易中獲得差不多同樣比例的貿易順差。
中國的進口大部分是石油和其他自然資源。但去年98.9%的出口是製成品。從富國到窮國,都對這樣的狀況無可奈何。這可能就是曆史的自然邏輯,贏者通吃!當年,來自非洲的智人淘汰了一切類人類,是否,人類社會如今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那個勝者,就是中國,而征服的方法,是最優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