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隨意吹

海風隨意吹 名博

蜻蜓點水裏斯本

海風隨意吹 (2024-11-04 04:59:38) 評論 (35)

 

到了葡萄牙後,天天是陰雨天,裏斯本對我們還算仁慈,沒下雨,但天空陰沉沉的。在裏斯本市中心的火車站(Lisbon Rossio) 下了火車,穿過一個大廣場 (後來得知是光複廣場(Restauradores Square )一條窄街,便到了旅店

 

旅店老板是個50歲左右高高瘦瘦不苟言笑的印度人,應該是高種姓的吧,膚色較淺,主要是他那高高在上的態度,在旅店老板中十分罕見,故而留下深刻印象。 

我們放下行李,決定去吃飯。出了旅店,順著窄街走了三四分鍾,隻見街兩邊到處是餐館,每家門口站著一名印度小哥或印度大叔,一見有路人過來,馬上手拿花裏胡哨的菜單衝上前來,堆起一臉拉客進餐館。聽我們說還要看看,立馬沉下臉來,露出凶巴巴的神色。我也奇了怪了,葡萄牙怎麽有那麽多印度人?或許這是世界潮流吧,各國的印度人都在與日俱增。 

找了一家葡萄牙大叔守門的餐館,不是為了逃避印度人,而是這家的海鮮拚盤看上去不錯。服務員小哥也是印度人手腳麻利,服務到位。突然明白了,葡萄牙飯店老板多聰明啊,印度人英文,由他們來招攬服務各國遊客,是“人盡其才” 

吃飽喝足,開始了我們的裏斯本漫遊。先去了光複廣場,下午廣場上有不少人。之後,隨著人流瞎逛,走不多遠就是菲蓋拉廣場 (Praça da Figueira) 從那兒看到了立在山頂的聖喬治城堡 (Castelo de São Jorg) ,也看到了著名的觀光有軌電車28路,排隊非常長。

 

又隨大流來到熙熙攘攘奧古斯塔街( Rua Augusta)。這是條寬大的步行街,兩邊有許多店鋪。可惜,在一些路段,街中央都成了室外用餐區,占用了大街至少一半的空間,原本寬闊的大街成了兩邊兩條窄窄的人行道人行道上有不少賣藝的,賣廉價玩具的,還有賣小狗的外加還有不少像本人一樣的遊客,突然間停下腳步,拿出手機,對著前後左右一陣猛拍。因此,我光注意著別撞人,並無仔細觀看奧古斯塔街的建築,卻領略了裏斯本的熱鬧

 

這條街的另一頭是華麗的奧古斯塔街凱旋門 (Arco da Rua Augusta)這被認為是進入裏斯本的“大門”。穿過凱旋門,是裏斯本最大的廣場——殿廣場 (Terreiro do Paço/Praça do Comércio),之所以叫宮殿廣場是因為1755年的地震前,這裏曾有一座宮殿。

 

宮殿廣場在海邊,從那裏可以眺望四月二十五號大橋(Ponte 25 de Abril)那座橋酷似舊金山的金門大橋,但是比金門大橋長曾是歐洲第一長橋,世界第三長懸索橋。大橋原名為薩拉查大橋(Ponte Salazar),後改名為四月二十五號大橋,為的是紀念葡萄牙的康乃馨革命 

康乃馨革命中(1961-1974),葡萄牙人民要求執政的軍政府放棄其殖民地,遭到拒絕。結果與各殖民地的持久戰爭拖垮了葡萄牙經濟,也讓軍政府失去了民心。1974年4月25日一些中下級軍官發起政變,推翻了軍政府。當時,不少平民把康乃馨插在軍人的步槍上,因此被稱為康乃馨革命。 

待我們在裏斯本轉了一圈,回到旅店天已黑了。進入大堂,暗暗一驚,旅店老板在我們出去的幾小時內,變成了七十多歲的老頭,高高瘦瘦,膚色較白,旁邊站著一名笑嘻嘻的高高瘦瘦二十來歲的小帥哥這才意識到,這是一家家族企業,爸爸下班了,爺爺帶著孫子上班了。這家人長得太像了,顏值不錯,身材高瘦唯有爸爸略顯傲慢,爺孫倒是挺友好的。第二天在旅店餐廳裏用早餐,又遇到高高瘦瘦、戴著眼鏡的媽媽,看上去更像知識婦女。看來無論哪個國家的移民,到了新國度,往往要經曆一段辛苦的打拚生活。 

流水賬寫到此,自己也覺得節奏太慢了,我們在裏斯本的旅遊節奏全然相反。要說這次旅行的不足之一,是在安排旅行時太過貪心,希望把景點一網打盡結果為了看景點,東奔西跑,少了遊玩的閑情逸致。此外,多而雜不一定好,看得昏頭昏腦,哪兒是哪兒也說不明白。故而,這篇遊記是為我自己寫的“備忘錄”。 

接下來的兩天中去了以下若幹景點,名副其實的蜻蜓點水,飛馬觀花。

聖喬治城堡 (Castelo de São Jorge/Saint Jorge Castle)  

城堡始建於12世紀,後來又屢次修建,是登高觀賞裏斯本全景佳地。城堡裏有不少散養的孔雀,有些溜出城堡,在附近的小街上溜達,也可謂一景。 

山頂的城堡下山是阿爾法馬Alfama) 老城區,窄窄的石子路,上的石階,我們去的那天地上濕漉漉的,路上的石子經過了幾百年的風雨和人馬的踐踏,變得光滑,走路需要格外小心,免得滑倒。 

到了半山腰就是裏斯本大教堂(Sé de Lisboa), 正式名稱為聖母瑪利亞主教座堂 (Santa Maria Maior de Lisboa)這是一座曆史悠久的羅馬天主教大教堂是裏斯本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也是該市地標之一 

我等在旅遊指南上看到 國家公園 (Parque das Nações)說這是工業區複興的成功典例,值得一去。到了那裏,隻見一座新城。有點兒像舊金山的 Mission Bay,或是國內任何城市的郊區。街道寬闊,摩登高樓比鄰而立。下圖是裏斯本最大的火車站。 

問了幾位路人,這所謂的國家公園有何處值得一遊?他們異口同聲推薦水族館,而我居住的加州海邊小鎮有名美國的水族館。旅遊時間有限,我們一致決定不在裏斯本看魚了。 

聖多米尼克教堂  Igreja de São Domingos 建於13世紀的一座天主教大教堂,曆史上屢次遭到地震火災和人為的破壞,被列為國家紀念碑

 

裏斯本山坡多,可以乘坐聖胡斯塔觀光電梯 (Elevador de Santa Justa) 上山。從這可以可以俯瞰裏斯本老城區的景致。觀光電梯是100多年前建造的,設計精細。乘坐觀光電梯要排排隊,有時候隊伍較長。 

下了觀光電梯之後,走過一橋,步行十幾分鍾,去格拉薩觀景高地Miradouro da Graça俯瞰裏斯本全景。與格拉薩觀景高地遙遙相望的是聖喬治城堡。這裏應該是觀賞日出日落的好地方,可惜我們在裏斯本的幾天都是陰天。

 

從高地我們搭乘古色古香的黃色小纜車下山纜車的造型跟有軌電車一樣。如果不願意排隊乘坐觀光電梯上山,也可以乘坐黃色小纜車纜車站在裏斯本市中心火車站旁邊。

 

熱羅尼姆斯修道院 (Mosteiro dos Jerónimos)  

熱羅尼姆修道院,是在15-16世紀葡萄牙全盛時期,用葡萄牙金彩米黃石材,經曆100多年才建成的偉大建築。這是葡萄牙最華麗雄偉的修道院。修道院是哥特式和文藝複興式的完美結合,是裏斯本最享盛名的古跡,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前來參觀熱羅尼姆修道院的人很多,我們一早去,排了一個多小時隊才進去。內部的建築華麗宏偉,遺憾的是,因我們是星期天去的,大教堂正在舉行宗教活動,要到下午一點過後才對外開放。還有其他景點要去,決定不再等待。

 

修道院對麵是帝國花園廣場 (Jardim da Praça do Império)。廣場是1940年為裏斯本國際博覽會所建,內有不少雕塑、噴泉和花壇。

 

穿過帝國花園廣場,就到了海邊的發現者紀念碑 (Padrão dos Descobrimentos/ Monument to the Discoveries)紀念碑也是1940年為世界博覽會所建,紀念葡萄牙15至16世紀的航海時代。是裏斯本著名地標之一。從紀念碑,可以回望四月二十五號大橋。 

沿著海邊走十幾分鍾,就到了裏斯本另一重要地標貝倫塔 (Torre de Belém)這也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曆史遺址。我們到達時,隻見門口又排起長龍,看陣勢得等一個小時,決定放棄,隻欣賞了外觀

 

從貝倫塔原路返回,經過了著名蛋撻店,排隊買了葡式蛋撻((pastel de Belém)。隻見各國遊客,買了蛋撻之後,不分男女老少,都迫不及待當街品嚐

 

坐火車回裏斯本市中心之前,又去參觀了馬車博物館,內有無以倫比的馬車收藏,如18世紀配有鍍金裝飾和繪畫的皇家貴族馬車以及那個時代平民乘坐的公共馬車。

 

 

至此,結束了我們裏斯本市內的遊覽,接下來準備去辛特拉 (Sintra),參觀著名的佩納宮、辛特拉宮、摩爾人城堡等景點。我提前幾周買好了入場券,可見對此非常期待。然而,因突發事件,不得不立馬中斷旅遊,連夜回美 美妙的辛特拉,隻能由兩位旅伴代我一遊她倆發來了許多美照,令我羨慕向往看來,這也是老天的旨意,葡萄牙留給我一點念想,催早日回去 

 

照片全部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