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細節看日本人的長壽因素
如山
(2024年11月17日,星期日)
無論何種統計來源都顯示日本人是長壽國家中最靠前的幾個。日本人有些什麽條件或者生活習慣可以導致這個結果嗎?當然是有的。
長壽群體離不開的基本要素無非是醫療條件、運動與飲食習慣。而能夠接受並且注意這些健康成分的又與教育、善於學習有關。
調查顯示所有發達國家與地區、大城市的人壽命都比其它地區的長。首先就是大城市醫療條件都好。例如歐洲、澳洲、美國、日本與香港、台灣、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但光是醫療條件並不完成能令某個地區群體長壽,例如美國。美國不欠醫療條件,但其它兩項:運動與飲食習慣不行。下麵就對比一下日本。
日本人注重運動,從政府、學校、公司招聘要求到城市條件造成所有人都有一定的運動量。例如日本從小學開始體育課就是學生的重要一門課。具體到從小人人練習倒立。另外,可能是地的可用麵積總體小、都市化完善,98% 小學生是每天走路或者騎自行車上學。地鐵縱橫交錯,但你要上任何一兩站上班、上課、辦事,來回就是幾千步上萬步的行走,加上都趕時間,所有人都是行色匆匆的“快步走”。又如香港市區也是地小人口密度超高,所以地鐵也普遍而發達,但要上下地鐵站要走的路也挺多。歐洲很多城市如巴黎等也大量的步行與自行車。而美國地廣人稀,除紐約曼哈頓等少數中心區比較多可以/需要步行外,大多數地方幾乎人人有車。而因為地大,所有停車地點都方便。所以人人習慣車開到靠近門口。因此美國很少有“被逼”走路的時候。
日本更有“過分”者,一些公司招聘員工居然量腰圍體重LOL。由此,從客觀條件與主觀上幾乎人人”被迫”天天運動。要是在美國有公司敢這樣招工,一定被告到破產,因為在美國這是妥妥的歧視行為。
日本飲食與“地中海飲食”一樣,特別注重或說形成 “彩虹飲食” 習慣。都是每一種菜量小而雜,歐洲也是如此。日本食物指引是每天吃30種,而日本人基本做到了。看我後麵附圖是一個酒店其中一份早餐還加上沙拉吧。美國人初去這些地方一看每盤菜都那麽小,不多點些都難吃得飽。而“吃不飽“正是健康飲食的要求之一。在美國你看到任何餐廳出來的菜都大,尤其是中餐廳與墨西哥餐等。還有一點令我感覺奇怪的是,日本並不排斥白米飯。從快餐到很正規的餐廳都有米飯配。例如我們提前幾個月定的一個專門吃神戶和牛的餐廳,就是兩個套餐推薦給我們選,兩個推薦的套餐都配一碗白米飯。而更多的是普通快餐中的白米飯混生雞蛋。日本的餐廣泛使用生雞蛋伴飯或者伴日本拉麵。從理論上來說雞蛋伴了這些高碳水澱粉食物就令其吸收速度減慢,從而降低了升糖指數,又能提供蛋白質與提供白米飯帶來的維生素。最主要還是口感很好。
日本的食物管理是非常嚴謹的。日本從雞的飼養到雞蛋達再到市場銷售經曆7、8道工序,以保證生雞蛋的質量。在其它國家、地區沒有日本這一套嚴格的雞蛋生產程序與檢查的話,我們不敢生吃雞蛋。
日本是四麵環海的島國,因此魚多。食物中魚尤其生魚普遍。Omega 3足夠多,這也是健康食物的重要一環。食物味道清淡。
看看發達國家的美國,食物倒是豐富,但大多數快餐都是垃圾食物:鹽多、油多並且是不健康的高Omega 6含量的菜油,尤其是都伴隨著高糖飲料。美國食物基本由肉與澱粉構成,很少提供魚,也可能因為美國人普遍愛吃肉多於愛吃魚。
從上麵看,同是發達國家,並且美國醫療創新不斷,醫療條件不差於日本或者歐洲,但美國的飲食習慣與人們的運動不夠。造成美國肥胖率位居世界首:38% ! 而日本隻3%,中國也隻是7%。肥胖造成多種慢性病從而影響壽命。當然,美國是多民族移民國家,某些種族壽命基因或者生活習慣一代代都如此,也拉低了美國平均預期壽命。
所幸,調查顯示在美的華裔倒是像高壽國家/地區一樣,男性平均達84、85 歲。女性自然還多幾歲 (忘記是多少了)。我想主要原因是,華裔過來的大多數都是讀過大學的。有一定教育程度能令這些人容易學習、接受科學而不是迷信。注意身體包括飲食與運動,當然也包括接受醫療。
本人不是營養師或者醫生等有關專業人士,上麵所說隻是自己的觀感,難免有錯漏。
謝謝諸位的閱讀和捧場。
(注:本文為如山原創,轉載請與作者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