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經曆的十二次總統大選

我在美國經曆的十二次總統大選

2024年10月11日

我1979年33歲來到美國,45年近半個世紀過去了。我經曆目睹了十二次總統大選,親身感受到了美國社會和政治的變遷。



1979年秋天,我入學威斯康星大學的麥迪遜校園讀博,那裏是美國1965年至1973年反越戰的左派大本營之一。到了我入學時,尚依稀可見可聞左派運動的餘波。校園裏的水泥路上看到過香港左翼學生用中文寫的“打到修正主義分子鄧小平!”的標語。1979年12月我住進了當年學校裏的一個著名的左派據點 —— 羅茲戴爾合作社(Rochdale Coop)。客廳的牆上貼著一張列寧的畫像。一位二十歲出頭的女學生、美國成員考琳·夫伊(Colleen Foy)對我說,四人幫被捕後,她哭了一夜。我問她哭什麽?她說,世界上最後的希望沒有了。年紀稍長的生物學家日本成員村井則元(Norimoto Murai)通讀了毛選四卷,幾乎每頁的邊緣都寫滿了心得體會並企圖在處理合作社事物中“活學活用”。

嬉皮士運動(Hippie Movement)已經過去了,但還有一點餘波。我愛上了披頭四(The Beatles)搖滾樂隊的歌曲,把我自己頭發留到了齊肩長,十分自豪,感到第一次獲得了自由。其實,那時的校園風氣已經改變了,絕大多數人已經回歸傳統了。我的同學魏凱(Calla Wiemer)和和她男朋友裴文睿(Randy Peerenboom)嘲笑我說:“我們都知道你是想抓緊時間過把癮,不說你罷了。”

羅茲戴爾合作社房子裏住有近20名成員,來自全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都是些善良、單純的左派年輕人。政治上理所當然的都是民主黨的選民。到了1980年第49次美國總統選舉時,現任民主黨總統卡特(Carter)因伊朗人質危機加上國內經濟狀況惡化,完全無法抵擋共和黨候選人、前加利福尼亞州州長裏根(Reagan)的挑戰。我和羅茲戴爾的朋友們一起看電視上的報道,大家都感到無可奈何。成員安·芒克斯(Ann Monks)女士是當地民主黨的積極分子,她對我說:“卡特這個人太好了,善良正直,他任何時候競選總統,我都投他一票!”基於我當時的認知水平,我對她說:“就憑卡特過於善良正直這一條,他就沒資格當美國總統。”

我入學後沒幾天,政治科學係的愛德華·弗裏徳曼(Edward Friedman)教授就雇了我做他的助手。1980年11月4日星期二美國總統大選那天,弗裏徳曼教授讓我去他那裏,他要帶我去投票站裏麵親眼看看真正的民主選舉是什麽樣子的。

他對我說,美國憲法第二條規定,任何人出生於美國本土、年滿35歲、並且在美國居住了14年以上都可以競選美國總統。那天下午弗裏徳曼教授把我帶到他家附近的一個投票站。本來投票站隻允許家長攜帶未成年兒童進入的,弗裏德曼向投票站工作人員說明源委,我得以進入。弗裏德曼教授領取了選票,走進了一個用布簾子隔開的投票攤子,拉上布簾投了票,當時用的應該是穿孔卡片。


晚上我在羅茲戴爾和其他成員們一起在電視上看美國總統大選。那時,除民主共和兩黨的主要候選人的得票數在電視上出現之外,節目結束時,所有贏得投票的人名及其所得票數,按得票數的多少排列,無論多少,也統統出現在電視銀幕上。我記得還看到了有人投票選老毛做美國總統,隻不過那時老毛已於1976年就死掉了。

第49次大選的結果是,卡特兵敗如山倒,僅獲得了6個州和首都哥倫比亞特區共49張選舉人票,裏根則贏得了另外44個州,共489張選舉人票,創下以在野候選人身份參選而獲得選舉人票數目的最高紀錄,成為美國第40任總統。在同期的國會選舉中,共和黨也在28年來首次贏得聯邦參議院的控製權。這一次選舉也標誌著人稱“裏根革命”的開始。史學家認為這次選舉“就像1800、1860和1932年的選舉那樣成為美國曆史上最有影響的事件,從根本上改變了未來,並且將保守主義提升到了新的一代。

***

到了1984年第50次美國總統選舉時,我已經取得了博士學位,成了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一所大學的教授。我終日忙於教書、寫論文、交新朋友,對大選一事不是十分關心。記憶中隻有幾件小事。一是裏根1983年10月下令入侵小小的格林納達(Grenada),一兩天內就取得了徹底的勝利。那之後,我羅茲戴爾的朋友美國人約翰·戴維斯(John Davis)對我說:“我們美國自越戰被打的灰頭土臉以來,裏根總統總算找到了一個地方我們美國可以徹底打贏一次了。” 還有一個小故事是我當時的美國女友一家人都是鐵杆民主黨,我去她家玩時,她父親對我說:“我投了民主黨一輩子的票,這次我對家裏其他人說,我要改弦更張了!”他義無反顧地投了裏根一票。人心所向,可見一斑。

那年的10月7日和21日星期日,我在電視上觀看了裏根總統和民主黨候選人、前卡特的副總統蒙代爾(Mondale)的兩場辯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兩位後選人都是謙謙君子,禮貌而幽默,和我在中國所見到的你死我活的醜陋的政治鬥爭,實在是天壤之別。11月6日大選那天,我一個人看電視一直看到淩晨1點才就寢。


裏根總統受益於1981-1982年深度經濟衰退後的強勁經濟複蘇,在選舉中贏得了50個州中的49個州,成為繼尼克鬆總統1972年大選勝利後,第二位做到這一點的總統候選人。蒙代爾僅贏得了哥倫比亞特區和他的家鄉明尼蘇達州的選舉人票,而明尼蘇達州的勝利僅以3761票的微弱優勢取得,這意味著裏根差不到3800票就可以贏得所有50個州。裏根獲得了538張選舉人票中的525張,創下了總統候選人有史以來獲得選舉人票最多的紀錄。蒙代爾的13張選舉人票也是曆史上第二少,僅次於1936年阿爾夫·蘭登(Alfred Landon)的8張。

***

1988年的第51次美國總統選舉大概是我最不關心的一次了。一則可能是因為我的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都處在極大的動蕩之中,二則可能是因為民主和共和兩黨的候選人都十分一般般,沒有任何動人之處。我看了一點候選人的辯論,大選之日晚間也看了一點電視,如此而已。

當年11月8日舉行的選舉結果是時任美國副總統的布什(Bush),人稱老布什,擊敗對手民主黨候選人、馬薩諸塞州州長杜卡基斯(Dukakis),成為美國第41任總統。一般人認為布什是仰賴裏根的高人氣而贏的,這次選舉的結果,創下二戰以來,唯一一次同一個政黨取得三連勝的紀錄。那時我的感覺是共和黨人才濟濟,而民主黨則拿不出一個像樣的候選人來。一批愚笨的民主黨的政客隻會老調重彈那些陳詞濫調,以致並不怎麽優秀出眾的老布什輕而易舉地當選了。

***


到了1992年要進行第52次總統大選時,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柏林牆倒了,東西德統一了,東歐各國共產政權紛紛垮台了,蘇聯解體了,冷戰結束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徹底地勝利了。另一方麵,在老布什總統發起的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美國快捷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民主黨在經曆了漫長的人才匱乏之後,阿肯色州州長克林頓(Clinton)橫空而出,年輕氣盛,充滿了智慧。他決定競選美國總統時的第一次演說就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他看到民主黨多年來老調重彈的失敗,說(大意如此):“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重複地做一件錯事,說明神經有問題。”我特別欣賞他的政策綱領,他擯棄了民主黨那些僵硬的思維方式,采納了很多共和黨受人歡迎的方針政策。

我當年在羅茲戴爾的朋友、鐵杆民主黨芒克斯女士見到我時對我說:“簡直難以置信,民主黨竟然出現一位如此優秀的候選人!”

在10月份舉行的三場辯論中,克林頓神采飛揚咄咄逼人。當了兩屆副總統和一屆總統的老布什則缺乏熱情。當我看到老布什在辯論時不經意看了一眼手表時,我心想,他肯定是要敗選了。

11月3日星期二大選之日,晚上我看電視一直看到翌日淩晨1點。克林頓以絕對優勢順利當選上了第42任美國總統


***

1996年美國第53次總統大選是在克林頓總統和堪薩斯州老牌參議員及多數黨領袖鮑勃·多爾(Bob Dole)之間進行的。

民主黨在1994年的中期選舉中失敗,失去了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長達四十年的控製權。聰明的克林頓政府本以兩黨中間路線起家,上任後難免為傳統民主黨路線夾持而傾向了傳統的民主黨,這次競選連任,他更堅定了走中間路線。那時政壇恢複穩定,經濟恢複了增長,美國國民大體對生活覺得滿意。克林頓如日中天在競選連任過程中一路處於上風。

這期間克林頓和白宮實習生莫妮卡·萊溫斯基(Monica Lewinsky)小姐邂逅、調情、並發展為情人關係。始於1995年底,曆時5個月,外界並不知情,但是在總統周遭的執勤人員之間卻是公開秘密,萊溫斯基遂於1996年4月被調職到了國防部。所幸此事到1998年初才在媒體曝光,那已經是1996年大選之後了。

贏得共和黨提名的是多爾,他73歲高齡和年輕力壯的克林頓相比使他在年齡上處於劣勢。多爾雖然為人正直,溫文爾雅,無可非議,但他拿不出什麽能吸引選民的政策。在我看來人才濟濟的裏根時代的共和黨周期性地進入了人才匱乏的時期。


我當年在羅茲戴爾的朋友、鐵杆民主黨芒克斯女士見到我時對我說:“共和黨是欠了多爾一個總統候選人提名而已。”

對我而言,這是我成為美國公民後第一次有了投票權,我決心做一名獨立的無黨派的選民。11月5日大選那天,我在弗吉尼亞亞曆山德亞的家一早5:30起床,到附近設在第二長老會教堂的投票站,以弗吉尼亞居民的身份,認認真真地投下了我平生第一次的神聖的選票。我把我的那一票分別投給了克林頓當總統,共和黨人約翰·華納(John Warner)當弗吉尼亞代表的聯邦參議員,以及民主黨人詹姆士·莫蘭(James Moran)當弗吉尼亞代表的聯邦眾議員等。

克林頓理所當然毫無懸念地贏得了連任。***

進入第二十一世紀,2000年的美國第54次總統選舉是在老布什的兒子、德克薩斯州州長共和黨候選人喬治·W·布什(George W· Bush),人稱小布什,以及當時的美國副總統、曾任田納西州的聯邦參議員民主黨候選人阿爾·戈爾(Al Gore)之間進行的。

在我看來,這次總統選舉是平庸之輩間的競爭,兩方麵都沒有什麽特殊的亮點。克林頓總統和萊溫斯基小姐的性醜聞曝光後導致被彈劾。這給民主黨的競選活動蒙上了陰影。但克林頓總統做滿了十年兩屆總統即將離任,性醜聞其實和戈爾沒有任何關係。再說,相信大多數選民不會把這事看得很重。我的一位同事比爾·羅伯茲(Bill Roberts)教授就對我說過:“歐洲人認為我們美國人荒謬可笑得很,把這種小事鬧得那麽大。”


那時我已結婚,有了女兒,終日忙於谘詢掙錢,養家糊口。老婆雖然也已經加入美國國籍有了投票權,但她和我兩人都沒有去投票。大選投票那天,我之前的一夜失眠沒有睡好,白天又忙碌了一整天。到了晚上一時累不可擋,所以連電視沒有看、收音機也沒聽。

結果11月7日星期二的大選成了美國總統選舉史上選舉結果最接近的幾次之一。最終的選舉結果在經過三十六天的爭議後才最終定案,最主要的爭執焦點是佛羅裏達州的選舉結果,雙方在這個州的得票數異常接近。當時由於雙方仍未取得過半選舉人票,因此佛羅裏達州的25張選舉人票最終可以決定選舉的勝負,而爭議是在經過多次的反複點算普選票以及司法判決後才最終結束的。在布什訴戈爾案中,12月12日美國最高法院以7票對2票決定重新點算選票的過程違憲,因為選票重新點算沒有在佛羅裏達州全州展開;5票對4票決定佛州必須在期限之前完成全州統一標準的計票。由於截止期限距離判決當時僅剩兩個小時,對此佛州隻得放棄人工計票。戈爾對法庭的判決表示強烈不滿,但是“為了我們人民的團結與民主的力量,我作出讓步”,他接受了有關裁決。選舉結束後由美國多家媒體主辦的選票重新點算的結果顯示,即使最高法庭決定重新點算選票,小布什仍然會贏得佛羅裏達州的勝利,成為美國的第43任總統;但若采用人工方式點算選票,則戈爾有可能獲勝。

***

2004年美國第55次總統大選是企圖連任的小布什(Bush)總統和1985年起擔任的代表馬薩諸塞州的聯邦參議員的約翰·克裏(John Kerry)角逐產生的。

小布什總統才能平平,但運氣極好。他2000年當選上任僅八個月後,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襲擊使他突然成為戰時總統,支持率飆升至接近90%。在一個月內,由美國領導的聯盟部隊進入了阿富汗,阿富汗當時庇護了懷疑是9·11襲擊主謀的奧薩馬·本·拉登。塔利班政權在12月被推翻。2003年春,小布什總統又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又稱第二次波斯灣戰爭,伊拉克政府就此垮台,同年12月薩達姆被俘。盡管這兩場戰爭後來給美國帶來了很多的麻煩,但在2004年還是得到了大多數美國選民的支持。


平庸的小布什麵對的競爭對手是一位更加平庸的民主黨候選人。在我看來,美國經曆了共和黨裏根八年和民主黨克林頓八年的輝煌時期之後,兩黨都一時再也沒有湧現出傑出的政治家。

大選那天,11月2日星期二,我一整天著力做我手頭的事情,女兒已經上小學了。老婆和我都沒有去投票,晚上也沒有看電視。大選之前的總統辯論我們也統統忽略。(為了確保女兒從小不養成看電視的惡習,女兒懂事後,我們南馬州的家裏就沒有了電視機。)

大選的結果是小布什總統以35張選舉人票的微弱優勢獲勝,得以連任。

***

2008年的美國第56次總統大選是參議員奧巴馬(Obama)和參議員麥肯(McCain)對決。


2007-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競選產生了很大影響。共和黨開啟的曠日持久的伊拉克戰爭,麥凱恩支持,而奧巴馬則強烈反對。

我終日忙於手頭的工作,對選情和候選人都沒有什麽了解。11月4日星期二,我在南馬州的學校工作完後,和老婆孩子帶著放學後的女兒驅車一個半小時回到北維州的家,在設在道格拉斯·麥卡錫小學的投票站投了麥肯一票。其後因女兒第二天還要上學,老婆和女兒趕回南馬州,而我因要在市裏就一個谘詢研究項目開會,留在了北維州的家裏,我一個人看電視至半夜。

說起來,我來美國後身邊的朋友絕大多數都是鐵杆的民主黨選民。這次投了共和黨候選人一票,我二十多年的好友喬治·哈克(George Hacker)就質問我什麽。我說麥肯在越戰被俘坐過牢,我也做過中國共產黨的牢,我有共情。喬治說,這也算可以理解。其實還有個原因,我的一個朋友的朋友龔小夏女士是個有政治狂熱的人,她有次對我說,她起初想躋身民主黨內謀求發展。她進去之後,發現那裏的人對奧巴馬搞的是一味的個人崇拜,像中國的共產黨似的,倒了她的口味。她轉而投靠了共和黨。奧巴馬從來沒有贏得我的好感。

大選的結果,奧巴馬以壓倒性優勢戰勝了麥凱恩,成為美國的第44任總統,也是第一位當選的美國總統的非洲裔美國人。

***


到了2012年美國第57次總統大選,奧巴馬總統希望連任的挑戰者是馬薩諸塞州第70任州長、摩門教信徒羅姆尼(Romney)

奧巴馬總統四年來政績平平,應對2008年的金融危機乏力,以致經濟上“大衰退”。他的標誌性立法項目《平價醫療法案》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都不認同。民主黨的作為日趨極左。與此同時,共和黨拿不出來一個像樣的人才來抗衡。

這年的春天,我們賣掉了北維州的房子,成了馬裏蘭州的居民。女兒上高中了,是十年級的學生。我則正在學校的經濟係任係主任的第二個任期上。11月6日星期二晚上,我們因家中沒有電視機,隻在收音機上聽了一點選情的報道。

奧巴馬總統以弱勝如願當選連任。

***


經曆了八年小布什總統和八年奧巴馬總統的美國政壇可謂沉悶乏味無聊至極。到了2016年第58次總統大選時,非政界商人富豪特朗普(Trump)掙得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提名。他的對手是紐約州聯邦參議員、前美國第一夫人、民主黨第一位女性總統候選人克林頓夫人。兩個候選人均咄咄逼人,絕非等閑之輩。

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一舉改變了美國政壇彬彬有禮的平和的競選傳統,他個性張揚,口無遮攔。但是特朗普提出的競選綱領反應了眾多選民的心聲和對民主黨極左思潮的厭惡。同時,主流媒體絕大多為極左派掌控,也一改過去保持表麵公正不偏的傳統,公開做偏袒民主黨和反對特朗普的報道。政治鬥爭的醜陋開始在美國彌漫。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退休了,專心想把我在中國的一場噩夢寫出來。女兒已經上大學了,到了可以參加選舉投票的年齡了。三十多年在美國大學裏教書,目睹美國大學校園被極左思潮籠罩著,大多數持極左思想的教授們向年輕幼稚尚無獨立思考能力的學子們灌輸著極左的觀點和思維方法。女兒也無一例外。

11月8日星期二大選之日,老婆拒絕投票。我隻好一個人開車去南馬州家附近設在一個救火站的投票站,一萬個不情願地投了克林頓夫人一票。我這一票其實不是投給她的 —— 我其實很討厭她;我是投給女兒的,她第一次投票,為了避免和她衝突,選擇了和她一致。我安慰自己,馬裏蘭是鐵杆民主黨的陣營,我的那一票其實無關緊要。那時女兒已經離開了家,住在學校裏,家裏因而也有了電視機。我們看電視一直看到第二天淩晨3點鍾。

特朗普當選了美國第45任總統。共和黨同時贏得參眾兩院的多數席位,是睽違14年後的完全執政的黨。我想,這樣的結果是美國選民們對八年以奧巴馬總統為首的民主黨執政的回應。女兒來電話說,學校的老師帶領全班學生哭了一場。


***

2020年第59次總統大選,出生政治世家的前副總統、原特拉華州聯邦參議員、78歲的拜登(Biden)向企圖連任的74歲的特朗普(Trump)總統挑戰。

主流電視台全麵徹底地墮落為有如中國共產黨一樣的厚顏無恥的的宣傳工具,令我深惡痛絕。新近湧現出的具有巨大影響力的社交網絡服務平台,諸如推特(Twitter)和臉書(Facebook),在年輕一代富豪的操控下,一邊倒地反對特蘭普。推特先是限製特朗普總統及其支持者的言論,最後幹脆關閉了特郎普總統的賬戶。我最為珍愛的美國的言論自由一時煙消雲散了。這些媒體利用特朗普總統明顯的個人性格上的缺陷把特朗普總統妖魔化。他們醜陋的作為使我這個原本想中立不偏的來自中國受盡了中國共產黨專政之害的新移民不得不選擇站在反對民主黨的一邊。

我對已經定居英國的女兒說,上次為了她,我投了民主黨候選人克林頓夫人一票,這次我必須投票支持特朗普總統。我一則認同特朗普的方針政策,二則更加強烈地反對民主黨的所作所為。在我看來,民主黨的作為一步步越來越像我所不齒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弄的那一套,控製輿論,封殺言論自由,妖魔化政治對手。

我因為退休了,有的是時間,決心透徹地了解一下美國民主選舉的全過程,就自願報名參加了我居住地的選舉工作,當上了一名選舉法官。我因為興奮,11月3日大選之前的一夜沒有睡好。大選那天我淩晨4:50起床,來到設在大磨房高中的投票站,自己先投了票,然後在投票站一直工作到晚上9:00才回家。回家後又在電視機和油管(YouTube)上看選情報道,直到次日淩晨才入睡。


此次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許多州受民主黨的呼籲放鬆限製而產生許多郵寄投票的情況,使得此次選舉創下提早投票和郵寄選票數量的記錄。

選舉結果雙方得票數非常接近。由於郵寄選票的數量龐大使得主要新聞媒體無法在選舉後的4天內判定選舉結果。拜登在選舉夜宣布獲勝。11月7日,各大美國媒體均根據預報選舉結果宣布拜登贏得了此次選舉的勝利。11月23日,聯邦總務管理局正式批準展開過渡程序的文件以進行交接事宜。12月14日選舉人團投票決定總統人選,投票結果確認拜登當選第46任美國總統。國會原計劃於2021年1月6日舉行聯席會議,正式對各州提交的選舉人團投票進行清點,也就是認證各州投票結果,但國會當日遭到暴力衝擊,導致認證大選結果聯席會議一度被迫中斷。當地時間1月7日淩晨,國會聯席會議最終確認拜登當選,對此特朗普總統立刻在一份聲明中承諾將在1月20日進行“有序”權力交接。

***

2024年美國第60次總統大選是最為尖銳對立並充滿戲劇性的。78歲的前特朗普總統不承認更不甘心2020年的失敗,這次東山再起,順利獲得了共和黨的提名。企圖連任的81歲的拜登總統也順利取得了民主黨的提名。兩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得以有機會再次對決。

顯然,兩位候選人年齡和健康是個避不開的問題。前總統特朗普雖然身體很好,但他那些性格上的缺陷又有了進一步的膨脹。拜登總統則老太明顯並已經有些老年癡呆症的表現。一輪總統辯論下來,民主黨清楚地認識到拜登總統不可能勝選。民主黨各方元老和輿論均出手逼迫拜登總統退選。現任副總統哈裏斯(Harris)得以換下拜登總統成了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


現年59歲非裔和亞裔(印度)混血的哈裏斯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女性副總統,她此前曾擔任加利福尼亞州州檢察長和加利福尼亞州聯邦參議員等職務。就她的領導能力、思維能力、見識和性格等各方麵而言,她成了總統候選人真是個笑話。可是,運氣來了不由人,2020年她被拜登指定為副總統候選人,而今拜登年邁被逼退選,距離大選之日隻剩下三個多月,民主黨別無選擇,她就成了民主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了。非但如此,巨大的政黨力量和媒體的鼎力支持,使她迅速成了前總統特朗普的強勁對手。

2020年大選之後民主黨和媒體進一步地徹底墮落,他們先是封殺不做任何有關前總統特朗普的報道,仿佛世界上沒有特朗普這個人。繼而各地法院向特朗普提出了一係列的犯罪控告。前總統特朗普被完全妖魔化。直到特朗普被共和黨正式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媒體才不得不極具偏袒性地進行了報道。在媒體主持的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上,主持人更明目張膽地偏袒民主黨候選人。被妖魔化的特朗普被認為是對美國民主的最大威脅而有了兩次幾乎被刺殺的經曆。

是誰在破壞美國的民主?在我看來,前總統特朗普在他2016至2020年的四年執政期間,並沒有任何破壞美國民主的作為。相反,恰恰是民主黨和媒體近年來不斷地踐踏美國的民主傳統,搞輿論控製,限製言論自由,妖魔化政治對手,等等,等等。持我這種看法的應該不隻是我一個人。超級富豪馬斯克(Musk)在推特封閉了特朗普賬號後敵意收購了推特,前不久臉書的老板紮克伯克(Zuckerburg)給國會寫了公開信就臉書2020年大選操控輿論認了錯。

中國近半個世紀的移民中,第一代移民多傾向於共和黨,而他們子女的意見一般相反,多傾向於民主黨。我問美國出生的女兒:“你知道你的觀點是從哪裏來的嗎?”她無言以對。我說:“是從你的大學老師那裏來的。”她無言反對。我又問:“你知道我的觀點是哪裏來的嗎?”她無言以對。我說:“是從我在中國的親身經曆那裏來的!”

很多人認為美國在一個分叉路口,特朗普和哈裏斯代表著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我則但願這隻是鍾擺的又一次大擺動,曆史在擺動之中隻會向一個方向發展。縱觀眼下的選情,我認為兩方麵都有取勝的可能,50%對50%,特朗普可能稍有一點點優勢。無論結果如何,我對美國的未來充滿了樂觀。我樂觀的基礎是:第一,美國行政是由團隊完成的,總統是決策者而已,健全的行政結構保證了無論誰當總統都將有序有效地運轉。第二,美國的立國根本是權力製衡,無論誰當總統,都要受製於立法的國會兩院和司法的最高法院。第三,無論誰當選總統,都無法操控各州和地方的選舉結果。第四,人心向背在言論自由下終將表達出來(其實,即令沒有言論自由,人心的向背也依然存在,比如在中國)。最後,第五,最壞的情況最多也不過是四年,熬過四年,就有新的希望。


202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鹿死誰手,讓我們拭目以待。

yhr 發表評論於
寫得好,讚。
Lotus980 發表評論於
第一代移民一般有正經工作的大都支持共和黨,而領政府救濟的基本都支持民主黨。
Lotus980 發表評論於
寫得非常好!
★火眼金睛☆ 發表評論於
樓下說反了。第一代移民多是保守派,默默投共和黨的居多。不是認同哪個候選人,隻是單純更加認同共和黨綜合的傳統價值觀。反觀民主黨多出妖魔鬼怪。
京工人 發表評論於
“中國近半個世紀的移民中,第一代移民多傾向於共和黨”

其實並非如此。第一代中國移民,包括其他亞洲移民,可能一直有著民主黨“親移民/保護移民”而共和黨反移民的印象,大選投票曆來都偏向民主黨
鯉魚洲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新林院' 的評論 : 此話屬實,我們這些來美進40年的人應該已經看出人口replacement的影響了。80年代我剛來美國時親戚家的鄰居們都十分友好,熱心幫助我這個大陸留學生。如今在大紐約地區,人們見麵都互不打招呼了。前幾年搬到了西部紅區,讓我又看到了熱心友好的鄰居們。移民多的地區並不是友好的地區。
xiaoxiao雨 發表評論於
US democracy is zigzaging as long as its people is well educated. They can choose the way this country will lead to. the trend is more towards sense.
新林院 發表評論於
【最壞的情況最多也不過是四年,熬過四年,就有新的希望。】
博主有沒有考慮到以下可能?
以 Tucker Carlson 為代表的一些人認為,美國正出現一個“Great Replacement”(人口大取代)的現象,用非法移民取代美國本土人口。
他們認為,民主黨或是主動引導這一現象,或是被動靜觀其成,享受紅利。
拜登執政四年,就放進一千萬非法移民,占美國三億人口 3%。
一旦這個 Great Replacement 成功,比如說民主黨從美國人口 50% 增加到 60%,民主黨就可以穩穩地坐百年江山,您那個“熬過四年就有的希望”也就不再會來。

https://homeland.house.gov/2024/05/22/startling-stats-factsheet-biden-administration-on-track-to-reach-10-million-encounters-nationwide-before-end-of-fiscal-year/

md2013 發表評論於
當地時間1月7日淩晨,國會聯席會議最終確認拜登當選,對此特朗普總統立刻在一份聲明中承諾將在1月20日進行“有序”權力交接。

" "" 有意思!
零不是數 發表評論於
“克林頓總統做滿了十年兩屆總統即將離任” 是八年。
北京_01link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博主描寫的曆次大選反映了美國這幾十年來政治發展的進程。美國的民主體製給了國民選擇政府的權利,影響了美國社會的發展。美國的社會就是在左右和兩黨搖擺之間維持了穩定,保持了發展。近年來社會逐漸兩極分化,兩黨都有責任,選舉也因此變得越來越重要。美國的民主體製會永遠存在,經曆風風雨雨,各種磨難,保障社會穩定和不斷發展。正如作者所分析的,美國的政治體製是有效的,美國的前途是光明的。不是很明白作者為何要與女兒投一樣的票,政治信仰是個人的自由和權利,與家庭無關。而且投票是保密的,沒有必要分享吧。也許是親情的緣故吧。
北美小鎮 發表評論於
寫得很好,非常貼合中國移民家庭的情況。我兒子還小,他現在還是Trump支持者,雖然他還沒有選舉權。我盡量讓他獨立思考,不要被學校的極左思潮洗腦。目前來看,我兒子對極左非常反感,還是有正常人的思維能力的。希望物極必反吧,現在這麽變態的極左思潮不可能永遠維持下去。
文取心 發表評論於
奧巴馬帶來極大的惡果,美國民主走大彎路。如果不能阻止極左的變本加厲,如奧威爾在他1984書中指出的那樣,世界將陷入無盡的黑暗。
綠珊瑚 發表評論於
好文。我們的心路曆程類似。我們這一代孩子的也類似。所以從2020年大選過後,我開始和孩子講述中國的文革,我們在中國文革中經受的經曆。美國民主黨的極左政策所帶來的惡化,讓他慢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