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文理大師Gùyùxiù 顧毓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交通大學的學生江澤民
Yu Hsiu Ku
Chinese-American engineer
Cultural contributions[edit]
Ku published twenty volumes of literary works and poems.[1] He founded the National Conservancy, the predecessor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17] and the Shanghai Municipal Experimental Theatre School, the predecessor of the Shanghai Theatre Academy.[18] He also served as acting president of the Shanghai National Institute of Music, temporarily removed from Shanghai to Chongqing, in 1941.[19]
A 2001 concert featuring his works was attended by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general secretary Jiang Zemin.[20] In 2012, another concert at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featured his works and honored the 110th anniversary of his birth.[17]
Awards and honors[edit]
Ku became a fellow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one of the predecessor institutes of 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in 1945; in 1961 the other IEEE predecessor institution, the Institute of Radio Engineers, also named him as a fellow.[21] He was elected to the Academia Sinica in 1959.[12]
The IEEE gave Ku the IEEE Lamme Medal in 1972, "in recognition of hi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analysis of the transient behavior of a-c machines and systems".[22] In 1999 the IEEE gave him their Third Millennium Medal, citing his "major technical contributions in the areas of electrical machinery, nonlinear systems and the theory of nonlinear control".[21]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gave him an honorary doctorate in literature and humanities in 1972, on the occasion of his retirement.[1]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gave him another honorary doctorate in 2001,[23] and in the same year Peking University gave him an honorary professorship.[24]
The IEEE Power & Energy Society and Chinese Society f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reated the Yu-Hsiu Ku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ward in his honor. The award recognizes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in electricity, electrical machinery, power system engineering, or related fields that has had a lasting beneficial impact on the Chinese society. Ku wa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CSEE, in 1934.[25]
The Gu Yuxiu Memorial, a museum and cultural center dedicated to Ku, opened in 2006 at the site of Ku's ancestral home in Wuxi, and became a protected cultural site of Jiangsu Province in 2011.[26]
Gùyùxiù 顧毓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顧毓琇(1902年12月24日—2002年9月9日),字一樵,男,江蘇無錫人,中華民國博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精通教育、科學、詩詞、戲劇、音樂、禪學等領域,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政務次長、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追思會(Celebration of Life)
家世[編輯]
1902年12月24日,顧毓琇生於江蘇無錫虹橋灣的一個名門望族之家。祖父顧維楨以藥房經商,也是一位書法家,祖母是宋朝詞人秦觀後裔,與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的外祖父是親兄妹。外祖父是大書法家王羲之後裔,也是一個學者和書法家。
顧毓琇的父親顧賡明畢業於保定法政學堂,曾在山東省財政廳任職,後全家遷回原籍無錫虹橋灣。父親將其子女全部送入新式學堂求學,但於35歲時,因感染了猩紅熱而去世。母親王鏡蘇(字誦芬)的五個兒子都獲得了博士學位: 顧毓琦(德國漢堡大學博士)、顧毓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顧毓瑔(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顧毓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工程博士)、顧毓瑞(台灣文化大學博士)五兄弟。其中,顧毓琇成就最大,因此,在無錫素有「一門五博士、毓琇稱翹楚」之佳話。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1%BE%E6%AF%93%E7%90%87
- 第四廳-家學淵博:[厚德重文 人才輩出][一門五博 毓琇稱翹楚][讀萬卷書 行萬裏路]
影響與貢獻[編輯]
教育家[編輯]
顧氏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政務次長(1938.1),上海市教育局長(1945.8.17-1947),第八任中大校長(1944.8-1945.8)及第二任實乃首位專任政治大學校長(1947.8/?9-1949.6)等職。
科學家[編輯]
顧氏以專研“非線性自動控製”,創立顧氏變數、顧氏圖解法、顧氏定則而聞名於世界。
顧氏國立清華大學電機學士(1923.6.17),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學士(1925.6),碩士,博士(1928.6.5)。發表《四次方程通解法》(1926.2)。擔任過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工程師(1928.8-1929.1),回國出任國立浙江大學工學院電機科主任(1929.6-1931.1),中大工學院長(1931.1-1932.8),國立清華大學電機係主任(1932.8-1933)、工學院長(1933-1937.1)。創立國立清華大學南昌航空研究所兼任所長(1936.11),長沙臨時大學(西南聯大前身)工學院長(1937.9-),交通大學兼任教授(1945.9.12-),麻省理工學院客座教授(1950秋),通用電氣公司顧問(1951夏)及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電機工程教授(1952.9-1971.12.24)等。
此外,他還獲選中華民國第二屆中研院數理院士(1954.7.1)【紀錄應標示為第三屆(數理科學組)院士,1954年選舉的是第三屆院士,第二屆院士選舉年為1958年】[2]。,國際無線電工程學會會士(1961.1),獲頒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蘭姆獎章(1972.3.22),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金質獎章(1972 秋),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終身榮譽會員(1994),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電路及係統協會金禧獎章(1999.12.10)及千禧獎章(200.1.24)等殊榮。
詩人[編輯]
顧氏乃國際桂冠詩人(1977.1.10),發表散文小說43篇,作有約八千多首詩歌詞曲,出版詩詞歌曲集34部包括蕉歌詞五百首,蕉舍詩歌一千首,蕉舍旅遊三百詠,顧毓琇詩選,顧毓琇詞選,顧毓琇詞曲選,和唐詩三零三首,耄耋集,水木清華,海濱集,海外集,蓮歌集,岡陵集,樵歌,潮音集,齊眉集,行雲流水,梁溪集,太湖集,鬆風集,長春集,惠泉集,蕉舍吟草,和夢窗詞及其他,和清真詞及其他,和淮海詞及其他,和淵明詩及其他等。
戲劇家[編輯]
顧氏醉心戲劇,創作有《孤鴻》(1922),《張約翰》(1923),《國手》(1924),《琵琶記》(1925),《白娘娘》(1930),《荊軻》(1932),《嶽飛》(1940),《蘇武》(1940),《項羽》,《芝蘭與茉莉》及《古城烽火》等。且創辦上海戲劇專科學校(上海戲劇學院前身),獲頒巴西人文學院金獎(1975)。
音樂家[編輯]
顧氏1940秋創立國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前身)擔任院長(1940-1941),並通過了以3,4,8頻率黃鐘為標準音(1941.4.13)也任過國立交響樂團團長,將席勒之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之歡樂頌歌詞譯成中文,並將薑白石之自度曲譜翻成五線譜。
禪學家[編輯]
顧氏精研禪學尤其禪宗史。出版有《禪宗師承記》,《日本禪宗師承記》及英文《禪史》等。
著作[編輯]
顧氏著作甚多。除有關控製(51篇)、電機(34篇)、電氣網路(9篇)及相關議題(6篇)等的科學論文外,尚有1922年-2000年出版之戲劇、小說、詩詞等(留學期間6篇;教學期間25篇;退休後28篇) 。還包括2000年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之《顧毓琇全集》16卷。
** List of contacts of his life, interesting!
顧氏生前周遊列國,結識不少中外名流,其中不乏深交。大部份合照相片可於無錫顧毓琇紀念館見到:
- 外國人:愛因斯坦、泰戈爾、蕭伯納、羅素、羅斯福、邱吉爾……
- 軍政界:蔣介石、宋美齡、何應欽、周恩來、鄧小平、蔣經國、李鵬、王震、王昆侖、江澤民#、朱鎔基#、陳誠、錢正英、陳水扁、馬英九、雷潔瓊、陳難先、汪道涵、陳立夫、蔣緯國、孫立人*、張道藩、宋健、李元簇#、吳邦國、吳鐵城、鄧穎超、廖承誌、劉延東……
- 教育界:蔡元培、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胡適、浦薛鳳、張其昀、馮友蘭、杭立武、梁敬錞、潘光旦、聞一多、葉企孫、陳岱孫、鄭振鐸、周穀城、梁實秋*、梁思成*、林徽音、許地山、蔣南翔、王大中、許智宏、蔣樹聲、張俊彥、翁鴻山……
- 科學界:朱家驊、王世傑、吳大猷、楊振寧、李政道、李遠哲、盧嘉錫、吳健雄、袁家騮、周培源、錢學森、朱蘭成……
- 文藝界:齊白石、茅盾(沈雁冰)、巴金、張大千、郭沫若、錢鍾書、吳文藻*、謝冰心、徐悲鴻、傅抱石、吳作人、曹禺、朱湘……
- 宗教界:趙樸初、釋明暘……
(以上注“*”者為清華同學,注“#”者為門生)
家庭[編輯]
顧毓琇父親名為顧賡明(晦農),母親名為王鏡蘇。其祖母秦太夫人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秦觀的四十二世孫女。其母王鏡蘇則是王羲之的六十六世孫女。顧毓琇父母育有六子一女,他排行第二。兄弟姐妹分別為:[6][7]
- 長兄:顧毓琦(1901年-1978年),醫學家,原上海同德醫學院院長。
- 三弟:顧毓瑔(1905年-1998年),紡織機械製造專家,曾任中華民國實業部副部長
- 四弟:顧毓珍(1907年-1968年),化工專家,原同濟大學、華東化工學院教授
- 五弟:顧毓瑞(1908年-1994年),外交官,曾任中華民國駐厄瓜多爾大使
- 六弟:顧毓琛(1916年-198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係,後赴台
- 妹:顧毓桐(1912年-2013年),畢業於滬江大學經濟係,丈夫王廉(王兼士)為知名企業家、原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常務董事
顧毓琇之妻王婉靖(1901年-2006年)是一位畫家,為其母王鏡蘇的侄女。他們夫妻二人育有五子二女:[6]
- 長子:顧慰連(1930年-1990年),農學家,原沈陽農業大學校長
- 次子:顧慰慶(1932年-),原西北電力建設局副局長、總工程師,全國政協委員
- 三子:顧慰華(1935年-2012年),電子科學家,曾任美國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教授
- 四子:顧慰中(1937年-),工程師,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工程係,妻為陳光甫外孫女吳德芳,子顧宜棟。
- 五子:顧慰國(1941年-1988年),工程師,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機械工程係
- 長女:顧慰文(1934年-1993年),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 次女:顧慰民(1945年-),建築師,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