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美國突破核聚變的技術是啥?
美國突破核聚變的技術是啥?
最近能源部高調宣布LLNL實現氫核聚變重大突破,發了個震驚世界的新聞,稱這一突破將永遠改變清潔能源和美國國防的未來。本人去看了看,發現其實也不是什麽不得了的東西,比美國(還有韓國)現有的裂變反應堆其實水平還差了一大截,比MIT的基於超導材料的聚變方法也沒有什麽優勢。
首先,介紹一下氫核聚變。現在的核發電站,都是裂變反應堆(使用重元素如鈾等等):幾個放射性原子聚在一起發生物理反應,按照愛因斯坦老兄的E=MC^2釋放能量。由於重元素放射前後(如鈾238和鈾235)其實質量相差不大,所以效率不高(跟氫核聚變比)。另外放完了後,產生核廢料要上百年才能消化。最後,有核泄漏危險,切爾諾貝利搞過一次,福島還有一次,大家看了怕怕的。那麽氫核聚變,就沒有上述三個問題,於是學術界孜孜不倦一直在開發這方麵的技術。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三十年預期”,從80年代起,各國大佬們,都說“還有三十年就好了”。今天他們還是這麽說。
氫核聚變和鈾核裂變都需要高溫,但是氫核聚變要的更高,要輸入非常高的能量才可以實現點火(fusion ignition)。其實不受控的氫核聚變很容易:氫彈就是。具體操作是在氫核聚變材料外麵包一層原子彈,原子彈爆炸產生的高溫剛好供氫彈“點火”。(當然原子彈也要點火——所以外麵還要包常規炸藥。)所以說隻要能造原子彈的國家,都很快的也造出氫彈來了。
那麽可控的氫核聚變的困難有兩點:第一是點火的問題,第二是持續反應的問題。往往花了很多能量“點著了”,一會兒就熄滅了。LLNL這一次攻克的,據說是點火的問題。據報導:使用2.1兆焦耳能量點火,產生了2.5兆焦耳的能量(=120%)。所以宣布“點火成功”。但是這裏有個問題:到底反應持續了多久啊?以前中國宣布造出“人造太陽”,持續燃燒120秒。大家心裏明白不能代替石油去發電,因為“點火花了多少熱量”是個嚴重問題。中國人不敢宣稱突破氫核聚變,是因為喂的能量比生成的多,沒有實際意義。但是能持續120秒,也是工程突破啊。現在美國的能點火,可以瞬間放出能量,卻沒說能燒多久,也是個半截子成功,不能說就能實際應用了。另外新聞裏麵說:“由於能量超出預期,儀表被損壞,所以不知道到底是多少,是不是高於2.1兆焦耳,研究人員還在分析中”。這就有問題了,一年前在NIF做的實驗,就產生了70%的能量(1.4兆焦)。這次難道預估的是小於100%,卻意外的發現成功到了120%嗎?退一萬步說,為什麽不能緩一緩,算清楚了再發布消息呢?難道是要跟習總訪問沙特(人民幣石油期貨)搶頭版新聞?
話說回來,重元素裂變的上述三個問題,其實最要命的安全性。現在美國和韓國的技術,都能做小型核電機,非常的安全。可惜裂變技術被綠黨等偽環保主義者妖魔化了,大家還是不敢用。聚變這東西,說安全環保,那是因為還不能用:其實大家也不懂,真的工業化了有啥問題沒。那幫吃飽了沒事要保護環境的大爺們還沒整明白,暫時不來摻和,讓物理學家們先鬧騰一陣子再說。想要所謂“低碳經濟”,近在眼前的解決方法就是大規模使用新一代的非常安全的小型核裂變裝置,而不是望眼欲穿等聚變。
朱頭山 發表評論於
2H+3H=4He+n的方式,除了3H很稀罕(目前隻有一個不久就要退役的加拿大核電站生產,每年2kg而已),以及有很強的中子輻射(不防護就如一個中子彈),也不算很環保的技術了,如果采用傳統燒水發電的方法發電,輸入得幾億度,這可以用等離子方式不接觸容器,還算好辦,但輸出的幾億度高溫怎麽燒水?用什麽容器?得有一種直接將能量轉化為電能的技術。所以說這件事早著呢,可能也是美國能源部的一個噱頭,拿了那麽多錢總得有個說法!
luren_1970 發表評論於
還有哦,你看看你下麵自己寫的。不用高溫高壓產生核聚變。那你說的不就是所謂的冷核聚變麽?你現在又在說你的冷核反應是在指核裂變。所以嗎,你的人品真的是有問題。
BeijingGirl12022-12-14 02:53:04回複悄悄話輕原子的核聚變則需要高溫或高壓,所以稱熱核聚變。目前高溫的環境比高壓更容易達到,中國1967年在原子彈之後很快就放了氫彈,但是實現不了可控。 因為熱核反應中的質子庫侖力太強,排斥太厲害。 就像兩個異性戀男人,要想把他們改變同性相吸,難。 需要太大的外力才能克服這個勢壘。 所以這裏實際上是兩個問題 - 1. 可否用除溫度和壓力外的力來激發核聚變? 2. 你文中所說,發生聚變後怎樣控製?不要一發生,巨大的能量就把裝置全部摧毀了。
luren_1970 發表評論於
這個就更可笑了。跟你們文科生張開就來隨便指鹿為馬不一樣,科學中對於定義是很明確的。你說你定義輕原子就是指氫的三種同位素。誰認可你的定義了?根據你的定義那麽氦-3算輕原子還是重原子?要知道氦-3可是很緊俏的聚變原料,非常昂貴稀少。 至於歐洲和美國物理實驗室所說的“重粒子”和"輕粒子“也完全不是你所指的。你自己去穀歌一下好嗎?我知道文科生喜歡滿口跑火車,不過科學是需要嚴謹的。
BeijingGirl12022-12-16 03:53:17回複悄悄話我前麵說的“輕原子”, 指得是氫、重氫和超重氫。 這點朱博主都寫出了公式, 謝謝啦。 因為現代美國和歐洲幾個大的核物理實驗,都是圍繞”重粒子“或”輕粒子”進行, 所以業界有這種說法。 而這次發布的實驗, 重點在其激光裝置和靶的設計,而不是傳統核物理實驗的加速器、探測器和靶的係統。 這些行家都是懂的。 現在不是原理問題, 而是“工程技術”的事兒。
看到了朱博主的新文, “俄國發動亞核戰”。 我說的“世界核大戰估計就不遠了”, 就是這個意思 - 現在打核戰,原子彈/氫彈一爆, 當地立刻被汙染,對投彈者自己也有傷害。 而如果有了核聚變的武器, 那就沒有自己被汙染的顧慮了,就像溫壓彈。太可怕了。 雖然爆炸也會有大量的輻射汙染等, 但躲過當時就好。
luren_1970 發表評論於
這個就更可笑了。我不知道是原博主寫錯了還是他也沒搞明白。核裂變和核衰變是不同的。核衰變是不穩定的同位素在放射出粒子或者伽瑪射線後變成另外一種核素。比如說鈾238衰變成釷234,並釋放出一個阿爾法粒子。而核裂變是指可以裂變的同位素在吸收一個慢中子後,碎成兩塊,或是3塊。其裂變產物一般都是原子量在幾十到一百出頭的比較輕的同位素(因為是碎片)。 這個跟衰變區別太大了。鈾238變成釷234原子量減少了4 而已,也就是阿爾法粒子的重量。 核衰變好比有個人隨地吐了口痰。而裂變相當於這吐痰者被北京朝陽大媽一刀腰斬了。能一樣嗎?所以就像我說的,文科生隨便轉貼剽竊沒關係,但是不要碰數理化。那些是需要有一定的大腦和智商可以理解其中概念的。
BeijingGirl12022-12-16 03:44:39回複悄悄話誰先進行人身攻擊,胡攪蠻纏,死纏爛打, 下麵的留言都可以看到,讀者自有公論。 高中物理就是高中物理, 抄教科書寫篇文或寫一千篇文,它也是高中物理。 嗬嗬。 核裂變汙染問題, 深度文中第二段說得很清楚了 - 超讚。
”由於重元素放射前後(如鈾238和鈾 235)其實質量相差不大,所以效率不高(跟氫核聚變比)。另外放完了後,產生核廢料要上百年才能消化。最後,有核泄漏危險,切爾諾貝利搞過一次,福島還有一次,大家看了怕怕的。那麽氫核聚變,就沒有上述三個問題,於是學術界孜孜不倦一直在開發這方麵的技術。“ 。
luren_1970 發表評論於
又開始胡攪蠻纏。打婦女牌不代表你可以撒潑打滾。你說核裂變反應已經廣泛應用,言下之意核裂變飛行器已經應用嘍,所以你指的是聚變飛行器。那麽好啊,請你指明哪一個國家有核裂變驅動飛行器。不用多,一個例子就好了。
BeijingGirl12022-12-16 04:06:26回複悄悄話“核反應飛行器”, 我指得是核聚變反應飛行器。 核裂變反應已經廣泛應用了。 不要有人又來吹毛求疵,斷章取義,死纏爛打, 人身攻擊。 噢呦, 好怕呀。
luren_1970 發表評論於
嗬嗬,北大生急眼了。不過文盲就是文盲,連高中物理都不理解。其實啊,學物理,不管是高中的還是大學的,都要先理解。這跟你們文科生到處照搬照抄轉貼就可以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有些文科生可以文筆很好,但是就是學不好數理化。這個正常。
不過,你把核裂變定義成冷核反應這個高中物理有說嗎?請你找出出處。冷核反應指的可就是核聚變。裂變不需要高溫高壓不錯,但是也是可以產生高溫的。那些出事故的核反應堆可都是堆芯熔化的。我從來沒聽人說過核裂變也可以算作冷核反應。你明明一開始不是這個意思,被抓現行就開始抵賴,瞎扯什麽冷核反應是指核裂變。好意思啊?人品有問題!
BeijingGirl12022-12-16 03:42:46回複悄悄話核聚變,高中物理稱熱核反應;核裂變,高中物理稱冷核反應。 其原因我最初的留言兩者都說清楚了。有人看不懂還先罵人。 我可從來沒提過“冷聚變”。 看不懂中文也不能造謠是吧, 誰說的這個詞下麵留言明白寫著呢。 斷章取義可不好, 造謠就更可悲了是吧?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核反應飛行器”, 我指得是核聚變反應飛行器。 核裂變反應已經廣泛應用了。 不要有人又來吹毛求疵,斷章取義,死纏爛打, 人身攻擊。 噢呦, 好怕呀。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我前麵說的“輕原子”, 指得是氫、重氫和超重氫。 這點朱博主都寫出了公式, 謝謝啦。 因為現代美國和歐洲幾個大的核物理實驗,都是圍繞”重粒子“或”輕粒子”進行, 所以業界有這種說法。 而這次發布的實驗, 重點在其激光裝置和靶的設計,而不是傳統核物理實驗的加速器、探測器和靶的係統。 這些行家都是懂的。 現在不是原理問題, 而是“工程技術”的事兒。
看到了朱博主的新文, “俄國發動亞核戰”。 我說的“世界核大戰估計就不遠了”, 就是這個意思 - 現在打核戰,原子彈/氫彈一爆, 當地立刻被汙染,對投彈者自己也有傷害。 而如果有了核聚變的武器, 那就沒有自己被汙染的顧慮了,就像溫壓彈。太可怕了。 雖然爆炸也會有大量的輻射汙染等, 但躲過當時就好。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深度說,”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三十年預期”,從80年代起,各國大佬們,都說“還有三十年就好了”。今天他們還是這麽說。“。 謝謝深度的好文。 深有同感。 20多年前, 超導“核聚變”熱的時候, 就有30年這樣的說法了。
這次可惜,看來WXC真正做物理研究的行家沒有出現, 所以沒看到有益的討論。 深度這篇文是最佳的。 不過,有人說聚變發電機中未來5-10年就會誕生。 拭目以待。 那可就真稱得起是一次技術革命了。
Lockheed Martin 8年前就說有了核聚變反應爐。 當時大部分專家都不信, 如今也不知怎樣了, 是否用於核反應飛行器了。 看這次美國的宣傳, 如果有, 應該早就宣傳了。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誰先進行人身攻擊,胡攪蠻纏,死纏爛打, 下麵的留言都可以看到,讀者自有公論。 高中物理就是高中物理, 抄教科書寫篇文或寫一千篇文,它也是高中物理。 嗬嗬。 核裂變汙染問題, 深度文中第二段說得很清楚了 - 超讚。
”由於重元素放射前後(如鈾238和鈾 235)其實質量相差不大,所以效率不高(跟氫核聚變比)。另外放完了後,產生核廢料要上百年才能消化。最後,有核泄漏危險,切爾諾貝利搞過一次,福島還有一次,大家看了怕怕的。那麽氫核聚變,就沒有上述三個問題,於是學術界孜孜不倦一直在開發這方麵的技術。“ 。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核聚變,高中物理稱熱核反應;核裂變,高中物理稱冷核反應。 其原因我最初的留言兩者都說清楚了。有人看不懂還先罵人。 我可從來沒提過“冷聚變”。 看不懂中文也不能造謠是吧, 誰說的這個詞下麵留言明白寫著呢。 斷章取義可不好, 造謠就更可悲了是吧?
遊海兒 發表評論於
多年前北大物理係還是挺牛的
luren_1970 發表評論於
咦,那位北大同學矢口不提冷聚變了?估計搜索到了冷聚變其實是一場騙局。嗬嗬。還高中物理。笑死了。有本事你也寫一篇科普給我們看看你北大生是啥水平。我看胡攪蠻纏是一流水平!沒理了就打婦女牌,說男同誌不要心眼那麽小。可惜習大大沒法打婦女牌。嗬嗬。謬誤就是謬誤,真理就是真理。西方能在過去幾百年科學取得長足發展恰恰就是這些科學家心眼特別小,眼睛裏容不得沙子,要拚命追求真理。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我進來是要告訴深度一篇文, 是WXC 新聞上的, 這篇文章報道了一些實驗的細節問題。 還有實驗裝置的照片。 基本還是一個類似“氫彈”的原理, 隻不過誘發”爆炸“的不是原子彈的裂變反應, 而是鑽石毀壞產生的衝擊波粉碎和擠壓低價元素原子。 我們就等看核聚變發電機的問世咯。 拿講確實是一次巨大的能源革命。 雖然國防部的核物理學家們完全不確信。 但奇跡也許會在很小的概率裏發生。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2/12/14/12021838.html
《深度:美國核聚變巨大突破,為什麽如此重要》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mikecwu' 的評論 : 催化劑就是高溫高壓咯。 問好Mike。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哦呦, 高中物理還要再寫一篇文。 抄教科書就好咯。 嗬嗬, 男人的心眼小起來, 女同學都要笑倒啦。 WXC 的物理博士還是很多的, 比如博主也說學過物理。 越描越黑啦。。。
luren_1970 發表評論於
剛剛寫了一篇博文“放射性淺談 ”,歡迎大家去我的博客看看。尤其是那位不知道自己不懂的北大同學。嗬嗬
luren_1970 發表評論於
您說的宇宙大爆炸之前是啥意思?我不理解。要知道時間和空間都是宇宙大爆炸產生的。
朱頭山 發表評論於 2022-12-14 18:47:53
大爆炸前和當時應該不存在物質,全部的能量集中於無限小,沒有空間也沒有空間的一個抽象點。然後能量轉化為物質,現代物理是很抽象,反常識的。
朱頭山 發表評論於
大爆炸前和當時應該不存在物質,全部的能量集中於無限小,沒有空間也沒有空間的一個抽象點。然後能量轉化為物質,現代物理是很抽象,反常識的。
luren_1970 發表評論於
其實大爆炸開始產生的物質中有大約3/4是氫,1/4是氦。這是因為中子比質子略微重一點,所以在能量轉換為物質的時候更加傾向於產生質子,所以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初生時期大概3/4是氫,1/4是氦。這根如今觀測到的非常相近,所以實際觀察結果印證了大爆炸理論。
朱頭山 發表評論於 2022-12-14 13:42:47
能量和物質之間的關係很有趣,世界產生前隻有能量,大爆炸後幾十萬年才出現物質,全是H,以後聚變變成不同的物質,(不同的質子數決定元素,中子和質子之和是原子量),物質也會變成能量而自身無形。聚變是default, 裂變反而是特例
luren_1970 發表評論於
跟又蠢又強的人真是沒法講理。我估計你們北大的李克強就是我現在這種感覺。這樣吧,我明天寫一篇講放射性的科普,給文科生補一補
朱頭山 發表評論於
能量和物質之間的關係很有趣,世界產生前隻有能量,大爆炸後幾十萬年才出現物質,全是H,以後聚變變成不同的物質,(不同的質子數決定元素,中子和質子之和是原子量),物質也會變成能量而自身無形。聚變是default, 裂變反而是特例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關鍵是, 基於物理的基本原理和計算。 裂變發生後, 會產生鏈式反應, 自動地進行下去。 聚變發生後, 雖然產生的能量會影響周圍的原子, 但遠不夠激發其它 pair 的聚變, 因為庫侖力的勢能壁壘太高, 需要外界不斷的提供能量(熱能或壓力)。 所以現在的實驗, 就是一個激光pause, 引起很小的“爆炸”後, 就 end了。 當然, 不是一束激光, 必須是一圈激光, 至少是在對稱的方向上分布。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能源部的專家說, 實驗雖然實現了引發核聚變, 但離實際應用還太遠。 而且實驗裝置是很小的, 大約2號鉛筆頭的尺寸。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朱頭山' 的評論 : 說得是。 現在肯定要先考慮引發和控製過程, 以後的原料也是考慮因素。 所以說, 用於生產, 恐怕還要有相應的時間。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嗬嗬, 又來了。 難道因為少,就不顧放射汙染了麽? 那麽長的半衰期。 看牙醫照X光, 還用鉛被呢。氫彈當然比同樣當量的原子彈汙染要少, 別人早都說了。 關鍵是如果熱核聚變能不需要冷和裂變就發生, 那汙染就好太多了。 更重要的是各種反應堆。 不然還研究熱核聚變幹什麽? 漏怯了還好意思抄段書來著補, 懂不懂行家自有明論。 “顆粒”啊。 嗬嗬, 笑死。
mikecwu 發表評論於
謝謝科普,本文很精辟的支出了本次實驗聲明的有待驗證之處。
樓主或者其他專家能否分享一下這次美國突破核聚變的技術是什麽,和以往的聚變實驗有什麽技術方麵的不同?比如采用不同燃料?用氘或者氚,加鋰等小原子核,然後用什麽催化劑使得原子更加靠近?或者更高的高壓,更高的高溫?
luren_1970 發表評論於
裂變的原理是,某些可以核反應的同位素,比如U-235和Pu-239, 在吸收一個慢中子之後,變成了更加不穩定的同位素.由原子核內部的弱相互作用力的影響(弱相互作用力是電磁力在不同能量和維度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原子核裂成兩塊甚至三塊.由於分裂的產物是更接近鐵的原子序號的同位素,它們的原子核更加緊密,質量虧損更大.所以多餘的質量(質量虧損小到質量虧損大)就轉化成能量.但是,因為這些裂變產物(比如鈷和鎳的同位素)一般來說都是放射性極強,半衰期很短的同位素,所以裂變產物的放射汙染很嚴重.如果真的是U-238或者U-235,半衰期都以億年計算,其放射性並不強。那位啥都不懂還喜歡噴的網友錯以為原子彈的放射危害來自於原料的放射性,簡直是讓人笑掉大牙了。
不懂就是不懂,別裝了,怪惡心人的。如果繼續裝下去,簡直就像那個小學文化還喜歡到處指明人類方向的北京一男子了。
惡心!
朱頭山 發表評論於 2022-12-14 10:37:20
由於重元素放射前後(如鈾238和鈾235)其實質量相差不大,所以效率不高(跟氫核聚變比)。
--------------------------------------------------------------
裂變不是隻是放射,釋放出中子,而是變成其它更小的元素,通常的技術是中子轟擊,n+235U-236U-92Kr+141Ba. 不是用炸彈引爆,而是用中子發生器引爆,不需要高溫高壓。裂變和聚變釋放的能量都符合E=MC^2, 決定於參加反應的質子和中子,都會產生輻射。太陽上的聚變是1H+1H=2He,無中子輻射。氫彈是2H+3H=4He+n, 所需溫度是太陽上的千分之一,是已知聚變中最低的,但有輻射,而且3H需要製造出來,2H很多,但2H+2H聚變的條件也很苛刻。比較可行的的是 2H+3He=Li的反應,3He在月亮上很多,條件是氫彈的30倍溫度,還是可能實現的,沒有中子輻射。
luren_1970 發表評論於
哈哈,下麵某人被我說不懂還嘴硬,非要說自己的意思是氫彈因為要原子彈引爆所以汙染很大。其實他/她不知道的是,因為氫彈中的原子彈引信隻需要達到引發熱核反應,所以一般都很小當量就好了。比方說前蘇聯的沙皇炸彈,聽說過嗎?人類曆史上引爆的最大當量核彈.據說原來的設計當量是一億噸TNT,但是後來蘇聯領導人怕太大了引起全世界聲討,就降到了6千萬噸.不過就算是這麽大當量的氫彈(比美國測試的最大氫彈要大4倍至少),引起的放射殘留其實並不太嚴重,因為引爆的原子彈引信當量並不太大.氫彈其實比同當量的原子彈要幹淨多了.
朱頭山 發表評論於
由於重元素放射前後(如鈾238和鈾235)其實質量相差不大,所以效率不高(跟氫核聚變比)。
--------------------------------------------------------------
裂變不是隻是放射,釋放出中子,而是變成其它更小的元素,通常的技術是中子轟擊,n+235U-236U-92Kr+141Ba. 不是用炸彈引爆,而是用中子發生器引爆,不需要高溫高壓。裂變和聚變釋放的能量都符合E=MC^2, 決定於參加反應的質子和中子,都會產生輻射。太陽上的聚變是1H+1H=2He,無中子輻射。氫彈是2H+3H=4He+n, 所需溫度是太陽上的千分之一,是已知聚變中最低的,但有輻射,而且3H需要製造出來,2H很多,但2H+2H聚變的條件也很苛刻。比較可行的的是 2H+3He=Li的反應,3He在月亮上很多,條件是氫彈的30倍溫度,還是可能實現的,沒有中子輻射。
深度思考 發表評論於
回複 'MoatCity' 的評論 : 法國的是傳統大型核電機。美國的裂變新技術(小型安全核電)好像還沒有工業化應用。韓國也有類似的技術。不敢說法國就沒有,不過我看過的文獻是美國和韓國的。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有些錯白字, 重帖。
深度文的第二段, 說了放射性汙染的問題。 所以我說“如果能有核聚變代替核裂變, 將是很大的發明。 但是, 世界核大戰估計就不遠了。“。 裂變的重核的鈾, 半衰期是幾億年到幾十億年, 打核戰的人爆了原子彈,真的後害無窮,自己也拿不到什麽好處; 聚變的輕核元素, 危害要遠小於此。 當然現在可行的氫彈因為要先炸核裂變的原子彈,所以放射汙染嚴重和長期。 有人都沒看懂人家的文和留言的意思, 主要是不理解基本原理, 可大言不慚就不對了, 暴露了他自己的腦殘了, 嗬嗬。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熱核聚變的研究, 就像深度說的, 已經是研究了近百年的老課題。 20 多年前超導熱的時候, 也跟著熱了一段就進行不下去了, 現在的激光實驗裝置又來一波。 上午我看了一下文章, 目前的實驗與應用的距離還是非常巨大的, laser pause 雖然“引爆”了“氫彈”,放出能量, 但是無法繼續和控製過程, 所以, 還是回到了老難題。 當然雖有的科研都是這樣艱難進行的。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深度文的第二段, 說了放射性汙染的問題。 所以我說“如果能有核聚變代替核裂變, 將是很大的發明。 但是, 世界核大戰估計就不遠了。“。 裂變的重核的鈾, 半衰期是幾億年到幾十億年, 打核戰的人爆了原子彈,真的後害無窮,自己也拿不到什麽好處; 聚變的輕核元素, 危害要遠小於此。 當然現在可行的氫彈因為要先炸裂變的彈所以放射汙染嚴重核長期。 腦殘都沒看懂人家的文核留言的意思, 主要是不理解基本原理, 可大言不慚就不對了, 嗬嗬。
朱頭山 發表評論於
H2+H3=He+n, 依然會出生大量中子,而且H3沒有天然的,需要製造出來,非常昂貴。隻有H1+H1=He(如太陽那樣)才是有意義的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深度思考' 的評論 : 哈哈, 教授是真的深度。 不像個別人, 一看“高中物理”, 就激動了。 一激動就露怯了, 怎麽連“顆粒”“聚變也產生不了多少能量”這種外行話都說出來了。 笑掉牙了。 內行看道道。 北大校園裏盛傳的最低檔認知, 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MoatCity 發表評論於
"現在美國和韓國的技術,都能做小型核電機,非常的安全。"
你這是說的啥意思?世界上核電搞得最好的是法國,核電容量占發電總容量的60-70%。中國也在奮起直追。美國已經幾十年沒有增添新核電站了,現有的也在一個個下崗。
在裂變核電方麵,美國沒有擁有世界先進的技術。
這次聚變的報道,也是忽悠的成分多。我們在有生之年,不會見到商業化的核聚變發電站了。
深度思考 發表評論於
回複 'GP2X' 的評論 : 謝謝點評。您看到關鍵點了。習總去沙特,讓大家覺得“石油美元”有問題。於是能源部放衛星,忽悠大家“我們以後用氫核聚變”。技術上,就是密閉空間放小型氫彈,然後從外麵吸收能量。如果從用氫核聚變發電的長遠目標來看,比MIT的超導支持和中國的持續燃燒(120秒)都差些。
深度思考 發表評論於
回複 'davidinchina' 的評論 : 謝謝支持!
深度思考 發表評論於
回複 'luren_1970' 的評論 : 謝謝專業點評
深度思考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不開竅' 的評論 : 謝謝指教。
深度思考 發表評論於
回複 'localappleseed' 的評論 : 當然啦。萊特兄弟不是了不起的發明家,他們跟愛迪生一樣,是商業化資本家和宣傳家。不過本次“放衛星”,主要是宣傳為主,好像更差些。:)
深度思考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回首前塵' 的評論 : 謝謝經常回帖。不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而是第N步。別人早就走出來了,大家還要走下去。
深度思考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嗬嗬,被你抓到問題了。雖然是學物理出身的,多年沒有搞了, 你說的可能是對的。
luren_1970 發表評論於
淺度評論一下深度思考的好文,
看了一下其他人的評論。有些人根本不懂還裝懂,到處照搬一些詞條顯得好有學問哦。但是從他/她的話一聽就是此人腦子裏一團漿糊。
像是這種高強激光點火,跟托克馬克圈不同的是,反應的時間極短。因為那個超強激光的瞬間功率極大,所以隻能維持非常短的時間,大概是皮秒級別的。否則這電網也受不了啊。這麽短時間的一個脈衝,隻能作用於一個極小的重氫/超重氫顆粒。這樣才能使這個顆粒在這麽短的時間達到足夠產生聚變反應的溫度(幾千萬度)。這個溫度下同是帶正電荷的重氫/超重氫原子核才能獲得足夠的動能來突破電斥力。
所以這種反應目前來看演示的目的大於實用目的。這種納米大小的原料顆粒即使完全聚變也產生不了多少能量。更加不可能失控(因為原料就這麽一點點,你肉眼都看不見。燒完了就完了)。
現在這個離商業化還有十萬八千裏。而且最後商業化的也許還是托克馬克的老路。我估計大概還需要至少100多年。 那些說30年內商業化的基本都是忽悠經費的。他們30年前就這樣說來,很大可能30年後還會這樣說。
那種核聚變成功就會打世界大戰的觀點簡直腦殘到不值得評論了。氫彈這種武器已經研製成功70多年了,打世界大戰了嗎?為啥和平目的的發電站研究成功了就世界大戰?這是什麽腦子?
而且,核聚變無法產生進一步核反應的原料,不能用於製造核彈目的。這根核裂變有根本區別。這也是為何科學界把聚變作為研究方向的一個主要原因。不違反核不擴散條約啊。
所以,奉勸那些到處照抄照搬的博主,在你能完全理解一個科學概念前,不要把你照抄的本事搞出來。因為別人能看出你什麽都不懂!
不開竅 發表評論於
"到底反應持續了多久啊?", 光速走過一英寸的時間. 發布會上說的.
GP2X 發表評論於
前麵感覺是酸,後來連“習總”都叫出來了,難怪,也太不專業了。
回首前塵 發表評論於
思考老弟又欠思考了。萬事開頭難,哪有一開頭就放一個大炮仗的。馬斯克做的許多事情,一開始都被人家說成瘋子,最後都做成了。這次的核聚變,隻是萬裏長征走了第一步,耐心觀察,慢慢深度思考,匆急下結論
localappleseed 發表評論於
朋友,萊特兄弟1903年第一次飛行隻飛了36米,是不是“也不是什麽不得了的東西”?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嗬嗬, 高中的物理。 加上大學的興趣後來知道的東西。 見笑了。 希望看過文獻的人多說說。 有時間我問問為美國國防服務的科學家, 他們肯定對這類研究非常關注的。 如果能有核聚變代替核裂變, 將是很大的發明。 但是, 世界核大戰估計就不遠了。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輕原子的核聚變則需要高溫或高壓,所以稱熱核聚變。目前高溫的環境比高壓更容易達到,中國1967年在原子彈之後很快就放了氫彈,但是實現不了可控。 因為熱核反應中的質子庫侖力太強,排斥太厲害。 就像兩個異性戀男人,要想把他們改變同性相吸,難。 需要太大的外力才能克服這個勢壘。 所以這裏實際上是兩個問題 - 1. 可否用除溫度和壓力外的力來激發核聚變? 2. 你文中所說,發生聚變後怎樣控製?不要一發生,巨大的能量就把裝置全部摧毀了。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還沒注意看相關新聞呢, 謝謝深度的分享。 鈾的裂變反應不需要溫度,屬於冷核反應,原子彈就是如此,因為要求短時大量裂變反應發生,需要臨界體積。 所以美國“little boy”和“fat man”利用炸藥把高度鈾極快速壓擠到一起,產生撞擊效應引發裂變發生,溫度是爆炸後的副產品, 不是必要條件。 發電廠或船艦上的反應堆,不能爆炸。采用低濃度鈾,用中子轟擊來產生裂變,控製反應的強度。 不可能也不需要在這些地方提供極高溫的反應條件。
davidinchina 發表評論於
說的非常對,目前現實可用的就是核裂變。聚變的工業應用,可能30年以後吧。
深度思考 發表評論於
LLNL的操作原理其實是把小氫彈放在盒子裏,長遠來看是不能有效穩定發電的。這個技術可能更有前途:https://news.mit.edu/2021/MIT-CFS-major-advance-toward-fusion-energy-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