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奇葩家庭與教育

亦緣 (2022-12-04 10:45:22) 評論 (16)

此篇的書都是Memoirs(自傳體,回憶錄)。除非作者的記憶出錯,我們姑且認為事件都是真實的。

《The Glass Castle》,中文翻譯為《玻璃城堡》,是前年全家聽過的書,當時可以說風靡我家。我們在車上討論,吃飯時討論,睡覺前討論,大家在油管上追看了對作者Jeannette Walls的訪談。我還聽了對她弟弟的訪談,讀了作者以她外婆為原型的紀實體小說《Half Broke Horses》。記得訪談中有一句話很概括此書:一家有一個奇葩家長成不了奇葩家庭,難得是他們家有兩個奇葩家長,因此成就了這麽一個奇葩家庭。父親知識淵博,具創造力,愛空想,自製力差,酗酒。母親文藝,自私,懶惰。母親有百萬遺產,卻全家住沒水沒電沒排汙係統的房子,子女在學校撿垃圾當食物,父母最後選擇乞討為生。因此Jeannette說,貧窮,可以是被迫無奈,但也可以是一種選擇。除了最小的女兒,其他三個子女陸續走出了家庭的局限,擺脫了貧窮和困頓。他們家道不盡各種奇葩故事,但有一點,家裏一直有書。

此書2017年拍成電影。疫情中,我在一個閨蜜群裏推薦此書,組織大家討論。朋友們的反映,感覺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她們從各種角度看此書,很開眼界。我把《The Glass Castle》重新聽了一遍。那些細節更具體地浮現在眼前,依然讓我震驚不已。

其實,美國有很多這種故事,一些家庭的奇葩程度,超過了我們的想象。那些底層人的生活困頓程度,也超過了我們的想象。

《Etched in Sand》一個自私的母親,在生活的不同階段,與不同的男人交往,生下一個個孩子,與男友分手。她如何養大這些孩子呢?等救濟金發下來的那一天,她回家拿上錢離開,任由孩子自生自滅。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因為姐妹情深,家裏的大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帶大弟妹。作者與母親決裂的過程是痛苦的,但也由此化繭成蝶,衝出了家庭,走入大學之門。

《The Sound of Gravel》美國德州與墨西哥交界處,有一處信奉一夫多妻的地方。男人周旋於多個妻子之間,孩子一個接一個地出生。在學校,從未謀麵的孩子,可能就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男人需要支撐多個家庭,這些家庭大都貧困潦倒,孩子稍大一點就得幫著養家糊口,無法繼續上學。更糟糕的還在後麵。作者的生父死後,母親嫁給繼父。作者遭到繼父性侵,向母親求救,母親本能地否認,裝作視而不見。在母親觸電身亡後,作者在哥哥的幫助下,逃離了這個魔咒的地方。

以上三本書有一個共同點,孩子們非常珍惜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三本書都提到social worker的介入。這些奇葩家庭在美國,是很容易引起social worker的注意的。但一致的是,social worker訪問家庭時,孩子們都否認被家長忽視或虐待。他們擔心,social worker會把他們從家長身邊帶走,放到不同的foster families,那麽兄弟姐妹就得分離了。家長的不盡職,讓孩子們之間的感情非常濃厚。孩子們為了在一起,幫家長掩蓋事實,反而成了社會幫助介入的障礙。那些生活在底層的孩子,多麽需要一雙援助之手。但社會對窮人的幫助,遠非一顆善心,紙上談兵那麽簡單。

《Educated》是前年和去年非常火的一本書,估計很多人都讀過了。美國的過度自由,讓一些家庭的觀念與社會的主流觀念相去甚遠。那麽,這些家庭的孩子,在走出家庭的時候,注定痛苦掙紮。是教育,讓作者站得更高,望得更遠。也是教育,讓作者逐漸完成了與家庭的撕裂。

孩子的教育,是社會的責任?家庭的責任?還是社會和家庭共同的責任?在家庭和社會理念背道而馳的時候,將由誰來完成對孩子的教育?

《Hillbilly Elegy》,中文翻譯為《鄉下人的悲歌》。一個中文讀書會推薦的書。由此書改編拍成的電影今年11月release,可在Netflix觀看。又是一個底層孩子走出困境的故事。然而,我們讀到的不僅是一個勵誌故事,更是作者對社會底層窮人upward mobility的思考。當祖祖輩輩重複在酗酒吸毒家暴的循環中,將是什麽帶著這些家庭的孩子突破重圍,擺脫貧窮落後愚昧?作者認為是家庭的穩定。此書收到美國保守派的讚譽,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美國底層白人從民主黨轉向共和黨的原因。但遭到左派批評,認為此書削減了種族主義對底層白人轉化的作用。作者寫自己的經曆,反映一種社會現象,與種族扯上關係有點牽強。因為作者娶了一位印度裔姑娘,很感激家教良好的妻子對他性格轉變的作用。當有衝突的時候,他開始隻會本能地憤怒,發脾氣,是妻子教會了他溝通的重要性,讓他避免了重複上一輩的悲劇。

Referenc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llbilly_Elegy

【初稿: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