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大留”和二代

水沫 (2022-07-07 07:42:05) 評論 (66)

看大家都在寫小留,本來也想聊聊我家的“大留”。

我家“大留”就是我的外甥小勁,我老公妹妹的孩子。小勁本來也是要做小留的,他母親高中時期就想過把他送出國,但我老公認為孩子沒有必要過早來美國,在國內讀完大學來更為妥當,一是國內大學教學質量也不錯,二是大學四年孩子會更加成熟,更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再來美國會更安全、更容易適應。

於是小勁讀完大學立即就來了美國,剛來時在我家住了一段時間。孩子很懂事,獨立生活的能力很強,兩大生存技能已經得心應手,會開車,會做飯。

我做飯的時候小勁會過來問我:舅媽要不要幫忙? 我家孩子小時候不會做事時整天要來幫忙,長大之後就再也不曾這麽問過。

我特地問了我老公:我可以寫小勁嗎?

老公說:當然可以。他還給我講述了許多關於小勁的細節。

我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大篇關於小勁的勵誌故事,想了想,還是先給老公過目一下。老公對於我寫博有很多意見,這不能寫,那不能寫,但凡我寫家裏相關的人事,會讓他先審閱。

老公一看就說這不能寫。

我說我專門問過你的!

老公說我以為你要寫小說。

我說我寫小說要問你的意見嗎?!

唉,白浪費半天時間,真是讓人生氣。

算了,刪掉大半,就一言以蔽之吧,小勁現在是三孩父親,計算機博士,夫妻倆都是矽穀精英。

大留也沒有多麽驚人的成績,但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了過來,也許是大學畢業才出來的緣故,大留跟我們這些老留思維更容易溝通,走過的路也有相似之處。不同的是,像我老公八十年代出國留學兜裏隻有五十美元,小勁出國時他家裏已經可以給他提供雄厚的經濟資助了。

再說說我的外甥女小月,那是我妹妹的孩子,到美國時才三歲,這就跟ABC差不多了。初到美國時跟我妹妹一起在我家住了一段時間。小姑娘伶俐可愛,有一次我帶她去逛街,店裏有黑色購物車,她坐在購物車裏十分乖巧,回來後整天跟她媽說要去有黑車的地方。還有一次鄰居敲我家的門,拿了一個西瓜過來,說是她家的狗嚇到小姑娘了,拿個西瓜過來賠不是。

一晃小月就長大了,大學讀的是金融專業,一畢業就進了華爾街,成為華爾街成功人士。

我家孩子是ABC,思維模式也是美國化。我一到美國就懷孕,生女兒是我人生中最艱難酸楚的日子,一個打擊連著一個打擊。買了保險說是不COVER懷孕,再買保險又說是懷孕在先還是不COVER,剛到美國的我那時哪裏懂得資本主義社會這些彎彎繞。最後想讓我媽來照顧,結果卻被拒簽了。

一晃女兒長大了,在漫長的學醫道路上苦修了許多年,終於學成回來做醫生了。學醫之路真是非常幸苦,有父母想要孩子學醫的要做好這個思想準備,四年醫學院加上四年住院醫生,一直都是無休止的考試和超負荷的工作量。相比之下,醫生酬薪不如華爾街成功人士,也不如矽穀精英,但是比起我們要高出不少。老公感歎道他幸苦了一輩子,薪水還不如女兒。當然孩子出息我們更高興。

女兒學成回來卻沒有進家門半步,她在網上租了一個高檔公寓,公寓離她上班的單位很近。她直接找了搬家公司,搬入了新公寓。獨立節期間,我們去看望了女兒。

女兒住在離我家不遠的一個城市,公寓就在海灣邊上,女兒說越靠近水,公寓就越貴,因此這個區域也就越安全。

女兒住在公寓很高的樓層,在陽台上可以看見海灣。

走到樓下,便是海灣

沿著海灣是一條長長的幹淨的絳紅色的小道,我們悠悠地散步,陰天,有著厚重的雲

一邊是碧波蕩漾,一邊是高樓林立,小道很安靜,但也有來來往往的行人和騎車者

還有鵝在嬉戲

走過一座小橋,漸漸進入繁華區,有許多的商店、餐館和博物館

我們來到一個博物館外側時,天下起了小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