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 極端氣候,人類何去何從
極端氣候,人類何去何從
2022-06-23 05:43:59
麥子在上篇文《無語了,日子越過越倒退》 裏寫到澳洲今年不僅冬天提前到來,而且還出奇地寒冷;麥二哥在帝都也說北京的夏天提前到來,比往年炎熱;新聞上則說世界多地出現罕見熱浪,美國數十個州將迎來史上高溫記錄,歐洲的氣溫也比過去同期更高。
極端氣候的出現自然會聯想到人們現在常提到的氣候變化,即氣候變暖。關於這個問題,麥二哥還是有些發言權的,因為當年他就是研究這個的。
我找到了一篇他在2019年12月寫的一篇文章,讓我們看看氣候變化 :一個貌似簡單的問題是如何引發出複雜的爭論的。
---------
氣候變化問題 :一個貌似簡單的問題,引發出複雜的爭論
作者:麥二哥
世界氣象組織(WMO)2019年11月25日發布新一期《溫室氣體公報》,指出2018年,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CO2)的濃度達到407.8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是1750年工業化前水平的147%,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不斷創新高,溫室氣體水平持續增長已成長期趨勢。
這麽多年來,我們在新聞上經常看到類似的報道,也注意到有關國際機構、政府、社會組織和科學家對此的關注。氣候變化給人感覺有時候是個簡單明了的問題,有時候又讓人一頭霧水。早在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根據規定,美國政府必須在該協定生效後三年後才能正式開始退出程序,如今三年期限已滿,特朗普於今年11月4日通知聯合國,正式啟動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程序。氣候變化是關乎全人類發展和命運的大問題,美國怎麽說退就退了呢,為什麽這麽不靠譜啊?!
我覺得,氣候變化問題,說簡單很簡單,說複雜很複雜。怎麽理解這句話呢?如果單純從科學角度理解,非常簡單明了,一句話就可以:氣候越變越暖,都是人類惹的禍。可是如果在科學的基礎上,再加上社會經濟發展、國家責任、稅負、排放指標等方麵,考慮的因素越多,氣候變化的問題就越複雜,這樣一來,上一句話就變為:氣候越變越暖,人類何去何從?如果說“氣候變化”是個簡單的問題,那麽“氣候變化問題”就是個複雜的問題了。
有關氣候變化的研究是個龐大的係統,涉及麵很廣,任何一個單項的研究都需花費大量的精力。筆者曾用4年時間,用數值模擬的方法計算稻田的N2O(一種長壽命的溫室氣體)排放,不同情景下有不同的排放量,而這隻是稻田的N2O排放。如果對於不同的溫室氣體、不同的排放源都去窮盡的話,工作量可想而知。科學需要數據和細節支撐,而對於大眾而言,隻需幾個能夠反映總體趨勢且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結論就夠了。
有一本書《氣候賭場:全球變暖的風險、不確定性與經濟學》(作者威廉•諾德豪斯是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從科學、社會學、經濟學、政策等方麵,全麵闡述了這個問題,洋洋灑灑26萬字,裏麵有大量資料和數據(盡管已經很簡化了),我試著重新梳理一下,讓這個複雜的問題再簡化一些。
1.科學家的共識:溫室氣體不斷增加,氣候在變暖,人類活動是主因
《京都議定書》中規定的六種溫室氣體(GHGs)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其中,CO2的終極來源是以碳為基礎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氣),在六種溫室氣體中占絕大部分,所以,一般而言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均指CO2。
大氣中CO2濃度的提高是毫無疑問的。科學家1958年開始在夏威夷莫納羅亞火山觀測站監測大氣CO2濃度,到2012年為止的半個世紀中,大氣中CO2濃度增加了25%。
怎樣說明CO2濃度的提高是人類活動引起的,而不是自然界的變化所導致的呢?這主要通過冰芯中成分的分析。氣候學家估算最近100萬年期間,CO2的濃度在190ppm—280ppm之間變化。由於現在濃度超過了400ppm,全球已處於人類這個物種出現在地球上以來的常規濃度範圍之外。
大氣中的一些氣體,例如CO2和甲烷,以及水蒸氣,吸收地球的向外熱輻射多於進來的熱輻射。這種選擇性吸收就像在寒冷的冬夜裏的毛毯一樣起作用。這就是為什麽大氣被描述成一個自然“溫室”,CO2在“溫室效應”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溫室氣體(GHGs),地球表麵的溫度就和月亮一樣,要是沒有溫室氣體,地球表麵的溫度將是-19℃,而實際上地球上的平均溫度是14℃。所以,溫室氣體是地球生物得以生存的功臣。
現在的問題是溫室氣體大大高於原先自然狀態的含量了。1750年大氣中的CO2濃度為280ppm,而在2018年達到407.8ppm。在過去的100年間,全球溫度實際增加了0.8℃。模型預測,如不加控製,到2100年它們將達到700-900ppm,按此濃度計算,2100年的全球氣溫平均提高3-5℃,此後還將進一步變暖。
2.氣候變暖的影響超出你的想象:以為隻是一個點,其實是多維度的
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和在大氣中的濃度上升,地球表麵的溫度也會上升,我們通常隻圍繞氣溫變化這一個點來考慮。地球作為一個係統,各要素之間是密切相關的,氣溫變化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全球氣溫上升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麵的,包括海洋變暖、冰川和冰蓋融化、兩極變暖加劇、同溫層變冷、颶風強度增加、海洋的酸化,以及北冰洋冰帽縮小。
氣候變暖不斷影響地球係統,可能會在某個臨界點引發巨大的連鎖反應。有四個全球範圍內的臨界點特別值得關注:大規模冰蓋的崩潰;大洋環流的大範圍變化;變暖引起進一步變暖的反饋過程;變暖的長期加劇。從過去、現在到未來一段時期內,氣候變化過程都是一個“緩慢反饋過程”,但這是一個正反饋過程,意味著冰蓋瓦解、植被遷移,還有從土壤、凍土地帶和海洋沉積物以及腐爛的植物中加速釋放出溫室氣體,以及隨著冰山與冰蓋的融化,地球的顏色會加深,這會引起反照率降低,又進一步使地球變暖。從這個角度看,由於氣候變暖的累計效應,誰知道最後壓倒駱駝的是哪一根稻草。
氣候變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是廣泛的。一些係統很脆弱,包括農業、林業、沿海和海岸係統,一些係統可以人為幹預,包括製造業、醫療、運輸業等大多數經濟部門和睡覺、上網等大多數人類的行為。每一個係統都不能考慮與氣溫的單一關係,很多時候是多個係統的耦合關係。比如氣候變暖對健康的影響,一方麵是對健康的直接影響,比如熱浪、汙染和洪水對健康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麵是全球變暖可能降低生活水平,增加瘧疾等傳染病的傳播範圍,以及營養不良等間接影響。
3.麵對全球升溫:控製溫度增加,為什麽是2 ℃?
避免危險氣候變化的唯一可靠方法是減少CO2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濃度,減少CO2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濃度的目的是控製溫度的增加,所以,為氣候變化設定一個合理的目標是首要問題。那麽目標的依據是什麽呢?例如,我們可以挑選一個目標,使世界與危險的臨界點保持一個安全距離,或者可以努力阻止大量物種的喪失,也許可以選擇防止格陵蘭冰蓋融化的目標。
最終發現,針對某種特定數字目標的政策所依靠的科學支持很薄弱,最好的目標,將取決於實現它的成本。因此,科學家們在增加1.5℃、2℃、3℃或者任何一個特定溫度目標之間,並沒有一條明確的線。
1997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是第一份,也是目前為止唯一具有約束力的氣候變化國際協議。締約方同意整體在2008年至2012年間將其CO2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在1990年基礎上減少5%。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大會,通過了一個適用於氣候政策製定的溫度限製目標:“全球氣候升幅不應超過2℃的科學觀點”,這是第一次在全球會議上確立氣候目標。
氣溫升幅到2℃對各方麵的影響是可以推演出來的,但科學家在給出這個數據的時候是基於一種環境承載力和社會經濟承受力之間的綜合考量,所以有人說:“政治家談的是科學,而科學家們談的是政治”。
確定2℃很重要,有了升幅2℃這個目標,就可以反推出溫室氣體的增加幅度,從而從源頭來控製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
4.減緩氣候變化:有多種技術手段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間,全球GDP每年平均增長3.7%,幸運的是,全球CO2排放量的增長速度沒有GDP那麽快,這得益於所謂的脫碳,脫碳率(碳的減少比率)是每年1.1%,CO2的排放量每年增長2.6%。
減少CO2排放的手段主要有:減緩經濟的整體增長,美國經濟在2009年衰退期間,排放減少了7%,但沒有國家願意這麽做;減少能源消耗,但大部分人不願意改變現有的生活方式;減少商品和服務生產中的碳排放強度,這方麵可挖掘的潛力很大;從大氣中去除碳,大自然有降解碳的能力,但消除過程極為緩慢。
有沒有在化石燃料燃燒後去除CO2的可能?
有,這就是碳捕獲與封存技術。這種技術能燃燒化石燃料(例如煤或天然氣),然後捕獲CO2。基本思路是:通過碳捕獲與封存技術,在燃燒時捕獲CO2,然後把它用船運走,並儲存在某個地方,不讓它進入大氣。這方法技術上可行,但實際操作起來比較困難,原因就是成本高,運輸和儲存地也是個問題,還有泄漏的風險。
大眾通常會想出種樹的方法,因為植物能吸收CO2,但砍伐的樹會分解排出CO2,所以必須把它們深埋!
5.政策機製:履行國際公約的手段
按照國際公約,有關國家要履行減排的承諾,就得把指標落下去。市場不會主動選擇碳的減排手段,所以限製排放必須通過一定的政策機製,並強製實施。給碳排放定價是個有效的手段,“碳定價”有三方麵的作用:向消費者提供信號,選擇那些低碳的服務與產品;給生產者提供信號,引導企業轉向低碳技術;碳價格將激勵低碳領域的創新和發明。
在國家層麵實施“碳定價”有兩種機製:總量管製與交易製度;征收碳稅。第一種方法是國家立法,發放排放許可,企業之間可以買賣這些許可。這樣就通過強製的方式控製排放總量,然後通過市場方式優化資源,使得低碳技術廣泛應用在生產流通各環節。第二種方法是針對企業燃燒化石燃料時的CO2含量征收碳稅。這兩者方法的路徑不一樣,一種是限製排放總量,而另一種則按排放量征稅。經過經濟學分析,這兩種方法在減排方麵的作用以及政府稅收方麵,是等效的,隻不過是政策選擇和技術路線的問題。
6.都研究這麽透了,為什麽大家還在爭論不斷?
“囚徒困境”最能說明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問題。“囚徒困境”是博弈論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個人最佳選擇並非團體最佳選擇。或者說在一個群體中,個人做出理性選擇卻往往導致集體的非理性。
各國政府麵臨兩難的境地,一個因素是因為減排的成本是國家層麵的,而減緩氣候變化的利益會廣泛擴散到全球各地。這種成本在本地,而收益在遠方的結構,給了搭便車行為極大的空間。另一個因素是減排的效果是在未來,而不是立刻見效,以當下的投入去換取未來不可知的收益,缺乏內生的動力。此外,一些受減排影響較大的行業或組織,以及黨派之爭的因素——涉及稅收政策、管製政策以及環境政策,也會持反對意見。還有曆史的原因,以前排放多的國家是不是要多承擔一些責任,在以後的減排中多付出一些。基於上述種種原因,就知道特朗普為什麽要退群了。
氣候變暖是一個自然科學問題,然後演變為經濟學問題,解決的方法卻是在社會科學領域。
氣候變化的影響就像溫水煮青蛙,多一度能接受,然後還能接受,直到有一天水燒開了,青蛙就無法自救了。我們現在做的工作就是通過對未來變化的預判,然後用各種技術和政策,減少燒水的火力,把鍋裏的水溫控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為期12天的新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2019年12月2日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裏舉行,來自全球19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三萬名代表就《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等議題展開進一步談判。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我們必須迅速改變生活方式和發展方式,否則未來人類將受到愈發嚴重的氣候變化的影響。
解決氣候變化問題需要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如果對可能發生的場景坐視不管,就是一種賭徒心理,人類早晚要為無知和偏見買單。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9 03:51:11
回複 '心中之城' 的評論 : 哈哈,城城一來就歡聲笑語飛滿天,讓二哥苦練歌多練舞,不辜負城城的期望。
心中之城 發表評論於
2022-06-28 14:32:01
麥二哥無論抒情寫意還是科普知識,樣樣拿得起啊!想必唱歌跳舞也不在話下吧。。。:)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8 01:12:33
回複 '雅佳園' 的評論 : 謝謝佳園對二哥的鼓勵,祝新周愉快!
雅佳園 發表評論於
2022-06-27 23:21:33
麥二哥專業分析, 非常受教!謝謝麥姐分享好論文!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7 04:20:26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謝謝皮卡兄的分享,是呀,取得平衡非常不容易,所以是個大難題。希望皮卡兄早日恢複心情,保重身體!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7 04:18:08
回複 '暖冬cool夏' 的評論 : 謝謝暖冬對二哥一如既往的鼓勵,大氣科學是他的專業,隻是可惜後來不做科研了。非常同意暖冬的看法,各種沒必要的過度開放影響的是未來的人類,很多人不以為然,因為這一代人是不會受到重大影響的,但總要為後人考慮。祝暖冬新周愉快!
laopika 發表評論於
2022-06-26 14:14:50
在控製氣候變暖和抑製能源不足造成的通脹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點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困擾著世界各國。
暖冬cool夏 發表評論於
2022-06-26 07:14:30
那天看到麥子的題目,沒想到還是麥二哥的文章,麥二哥寫得很清楚很有條理,也趁機了解了為什麽說是2c這個範圍。人類就是太作,各種浪費,過度開放使用,不顧子孫後代,對自然的損害有時候是irreversible的。看到過電視節目裏冰川融化倒塌的畫麵,很觸目驚心的。謝謝麥二哥好文,麥二哥還是大氣科學專業的,寫得一手好文,厲害!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6 04:56:32
回複 'siocsioc' 的評論 : 謝謝分享。我在文中隻看到了最近100萬年期間的190-280ppm的數據,您說的1000-2000ppm的數據是指100萬年前嗎?另外請仔細讀文,沒有人說現在400ppm人類就要滅絕,而是指溫室氣體水平持續增長已成為長期趨勢,人類應該為減少碳排放而努力。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5 16:29:48
回複 'canhe' 的評論 : 謝謝荷姐姐,這個周末有些忙。祝姐姐周末愉快!
canhe 發表評論於
2022-06-25 11:14:35
問好麥姐妹妹!祝周末愉快!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4 22:18:21
回複 'tintin9999' 的評論 : 謝謝tintin的進一步分享,這是麥二哥的回複:謝謝tintin。有這個可能隻是島國受影響,對局部的利和弊喲啊具體分析,所以會有博弈。如果是站在全人類的高度,就得拋去私心,盡管這很難。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4 22:12:56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謝謝弄弄的大分享。國家地震局我也熟悉,白石橋那裏。原來那麽早他們就呼籲警惕氣候變暖了,我是這幾年才感受到環保的緊迫性的。你說的是呀,政治家們都從自己的政治利益出發,所以二哥在文中說這個問題已經不是個簡單問題了。我也沒辦法純吃素,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確實已經大大減少吃肉的量了。我也看到這條新聞了,新西蘭準備從2025年開始要求農民為牛羊交“打嗝稅”,據說牛羊通過打嗝釋放甲烷。一些人對地球變暖之說不以為然,但我想無論氣候是否因為人類的行為變暖,環保應該成為人們的自覺習慣。祝弄弄周末愉快!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4 21:59:39
回複 '萬湖小舟' 的評論 : 謝謝小舟兄對二哥的美言,這篇正好涉及他的專業方向。你和二哥類似,都是理工科專業,但業餘喜歡碼字。祝小舟兄周末愉快!
siocsioc 發表評論於
2022-06-24 10:12:42
以前地球二氧化碳含量動輒1000,2000ppm,現在400ppm人類就要滅絕,這個理論太搞笑了。
tintin9999 發表評論於
2022-06-24 09:02:53
被淹的主要還是大洋裏的小國家。再說,可耕地區域增加,可居住區域又一樣增加。加拿大,俄國還有中國都還有空間發展。中國曆史研究表明,盛世時期都是地球氣候溫暖的時候,中國有了向北方發展的動力。
無法弄 發表評論於
2022-06-24 05:40:40
我第一次聽說氣候變暖是8964的時候,遊行時路過地震局,他們門口掛著巨幅標語:“警惕氣候變暖”。我當時還想這是不是遊行的口號啊?誰用暗語呢吧?後來地球變暖成了世界問題,我才明白。我覺得發達國家對這個問題看得清楚,個人和企業、機構都在意碳減排,但到了國家層麵就問題多了,政治家們有私心啊!記得我們英國公司每個月都算計我們工作中沒必要的碳排量,這就給我們提了醒。我非常喜歡環保,那以後我生活中能環保的肯定不會嫌麻煩。我老公弟弟家有3個食素的,因為其中一個是環保科學家,在她的帶動下,他們吃素,據說能減少肉食的排放量。這個我還沒那麽大動力,肉是美食,我不想放棄。最近聽說新西蘭給牛加環保稅了,因為牛放屁、打嗝。聽起來可笑,但真的,希望人類重視氣候變暖的問題,關係到人類的生存。
萬湖小舟 發表評論於
2022-06-24 05:24:35
麥二哥的這篇文章好有學術氣氛,讓人長知識,學習了。麥二哥訓練有素,博學多才,很讚。你們兄妹倆都很棒,文章都寫得好,多寫,多轉發麥二哥的好文章。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4 00:34:12
回複 '山裏人家168' 的評論 : 沒準你家領導和兵團是校友係友呢。:)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4 00:32:55
回複 '兵團農工' 的評論 : 謝謝兵團,麥二哥的專業和你們類似,大氣科學。這是麥二哥的回複:謝謝兵團的分享。地球在變暖是個不爭的事實,這有觀測數據可以支持。溫室氣體也有讓地球變暖的效應。但地球溫度自工業革命以來的演變趨勢,屬於間冰期的自然演變還是人類溫室氣體排放的疊加效應,的確不好甄別。我們可以通過模式,計算人類排放量與氣溫變化的藕合。但也有人說是人為強加的。就像病人得癌症,不同的醫生可以說出不同的原因,比如吸煙、熬夜、喝酒、情緒等等,但也許他就是基因問題,戒掉七情六欲也會得癌症,但我們該改不良習慣的不也得改嗎?其實,我和你一樣樂觀,一切會好起來的。我們辛辛苦苦把垃圾分類了,有人卻大把錢製造武器,我們值得嗎?不就是為了自己安心嗎。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4 00:29:51
回複 'DKmom' 的評論 : 謝謝DKmom臨帖留評,政治家們可不敢限製人口,那是等著拍磚呢,計劃生育違反人性而且還要考慮老齡化問題,所以人類隻能在平時的活動中注意環保。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4 00:27:03
回複 '山裏人家168' 的評論 : 山裏說的風趣,這些研究都是造福於後代的,人類就是這樣一代一代接力棒。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4 00:25:55
回複 '山裏人家168' 的評論 : 問候山裏,你家領導是專家,麥二哥也是類似的專業。我把你的留言發給二哥看了,他讓我發的回複:“謝謝山裏和家中領導的分享。其實在科學麵前,我們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我也反對一概而論。我以前搞研究的時候,也隻關心科學本質,比如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小、大氣汙染排放等等。現在我不搞科研了,更可以超脫了。我覺得談溫室氣體減排,主要是喚起一種意識、一種責任,少些資源破壞、少些戰爭、少些浪費,產生更多的技術。”
山裏人家168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22:40:30
回複 '兵團農工' 的評論 : 樂壞我了,我那位與你說的幾乎一樣,嚴重懷疑是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哈哈。
兵團農工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22:21:34
“ 山裏人家168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21:06:35
看了麥子的文,散步時向我家領導請教,他原來搞地球科學的,媽媽咪呀,給我上了整整半小時課,目前全球變暖的幾種理論,什麽期,什麽期,間冰期,土壤學,古生物學,…..他是傾向自然本身的循環結果,與兵團的看法一樣,當然也不否認人類活動的部分影響”
————— 嗬嗬,我也是學地球科學的,觀點接近。
科學是要用真實數據來支撐的,可是,地球已經50億年了,
可靠的基本數據如溫度濕度氣壓等才200年,
更相關的數據才幾十年,“同誌仍須努力”,嗬嗬
DKmom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22:06:47
如果人有影響,那麽肯定人越多越不好。早怎麽不環保也沒有人口膨脹的影響大。但是怎麽沒有政治家敢說呢?
山裏人家168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21:11:28
馬斯克想讓人類移民火星,但我想大概到那時大多數人包括馬斯克夲人都去見了馬克斯了。
山裏人家168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21:06:35
看了麥子的文,散步時向我家領導請教,他原來搞地球科學的,媽媽咪呀,給我上了整整半小時課,目前全球變暖的幾種理論,什麽期,什麽期,間冰期,土壤學,古生物學,…..他是傾向自然本身的循環結果,與兵團的看法一樣,當然也不否認人類活動的部分影響……到家了,還追著我給上課,被我打斷了,信息太多裝不下。哈哈。
現在科學有時也被政治化了。什麽氣候變化暫且不提,看看我們人類對環境的汙染,那麽多的一次性用品,有些塑料製品五百年不分解,以前去三峽旅遊,在長江的某個區域,積滿了塑料製品,空瓶子,塑料袋,觸目驚心,……再這麽下去,地球遲早會被人類自己給毀了。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20:25:44
回複 'FollowNature' 的評論 : 謝謝自然,你這句話特別讚,特別同意,無論是否變暖,人類都應該自覺地保護資源過簡約生活。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20:23:28
回複 'Tigerlily66' 的評論 : 謝謝百合,原來你和二哥的專業很接近,那你的讚一定會讓二哥開心。其實二哥後來也不搞這方麵的研究了,我一直還覺得有些遺憾。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20:20:47
回複 'xiaxi' 的評論 : 謝謝西西耐心讀文,祝夏安!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20:20:01
回複 '南山鬆' 的評論 : 謝謝鬆鬆對二哥的鼓勵,是呀,這個問題本來就難解決,何況一些人還覺得不以為然。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20:18:15
回複 '兵團農工' 的評論 : 謝謝兵團分享,長見識了。麥二哥曾寫過:有這麽一句諺語:沒有一滴雨會認為自己造成了洪災。想想也是,以一己之力,何以洪濤滾滾?如果真有雨滴認為洪災與自己有關,別的雨滴一定認為它高估了自己。如果所有的雨滴都認為與己無關,那麽洪災是因何而來的呢?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20:11:46
回複 '梅華書香' 的評論 : 謝謝梅華對二哥的鼓勵,科學也爭得一塌糊塗,看來還是要靠主來拯救了。祝梅華夏安!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20:07:55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謝謝京妞對二哥的鼓勵。你這段分享寫得非常好,如果不確定會不會有影響,人類能做的就是不要往駱駝上再加稻草,這種事情有為比無為要好,個體的努力是我們自身可以做到的。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20:03:40
回複 '平等性' 的評論 : 謝謝平等,你說得特別好,有爭論才有思考,才能最終找到結論。這篇文章隻是分享一本書的觀點,有的人氣急敗壞,完全沒必要。多些反思,總是好的。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20:00:29
回複 '花刺蝟' 的評論 : 問候刺蝟,你說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的氣候變暖(變暖不是指變暖而是指氣候異常造成的極端天氣,包括極寒)在文中已經有闡述,你可以仔細讀文,網上也有很多關於碳排放的文章你可以去查找。這篇文章本來就說了這個問題有爭論,證明科學家們也有爭論。這是麥二哥對你的問題的回複:本文闡述的就是“氣候變暖:一個貌似簡單的問題,引發出複雜的爭論”,所以有爭論和質疑很正常,不然就是個簡單問題了。筆者個人覺得:氣候變化問題,原因很多,人類不能免責;極端天氣原因也很多,是多因素造成的,溫室氣體在不能自證清白之前,還不能免責。人類能做一點是一點,誰讓我們目前隻有一個地球呢。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9:49:22
回複 'BananaeEggs' 的評論 : 謝謝雞蛋分享,你的比喻和分析令人深思。人類能做的就是盡量別讓自己的行為把環境搞得更不堪。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9:43:53
回複 '山花浪漫' 的評論 : 謝謝山花分享,有時候真是這種感覺。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9:43:23
回複 '寒一凡' 的評論 : 謝謝一凡仙女對二哥的鼓勵和耐心讀文。祝夏安!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9:40:59
回複 '大榮確' 的評論 : 謝謝榮確臨帖留評,這句話是《氣候賭場:全球變暖的風險、不確定性與經濟學》一書的作者說的。共識意味著大多數科學家是這麽認為的,科學上有質疑很正常,但不要太偏執就好。
FollowNature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9:40:12
不論變曖不變曖,保護資源保護空氣質量,過一個簡約的生活,應該是文明社會追求的目標。
Tigerlily66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9:40:11
哇這篇科普文寫得全麵又有深度,讚一個!麥二哥原來是理科男,而且專業和我大學時的專業有些類似呢,慚愧的是俺後來做了逃兵:)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9:37:29
回複 '山韭菜' 的評論 : 謝謝韭菜,祝夏安!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9:37:04
回複 '喬寧' 的評論 : 喬老爺是說我的ID圖片嗎?之前換了圖片是為了懷念媽媽。謝謝喬老爺,祝夏安!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9:35:55
回複 '喬寧' 的評論 : 謝謝喬兄對二哥的鼓勵,氣候變暖貌似離我們很遙遠,但實際上我們都能感受到,未來的後代將要麵臨現在人類種下的惡果。
xiaxi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8:53:39
麥二哥專業解析,受教了!
南山鬆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8:13:18
謝謝麥子分享麥二哥的精彩科普,解決世界變暖問題真是不容易。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7:39:16
回複 '兵團農工' 的評論 : 二哥的博士是氣候變化方向。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7:38:04
回複 '甫田' 的評論 : 謝謝甫田,你說得特別對,作為普通百姓,我們就從自身做起,簡單而環保,這是我們唯一能做到的。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7:34:50
回複 'tintin9999' 的評論 : 謝謝tintin分享,但變暖之後海平麵上升,沿海的城市都會被淹沒,這肯定也是個大問題。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7:31:44
回複 '曉龍東雲' 的評論 : 謝謝曉龍分享,氣候變暖實際上就是指由於氣候變暖會導致氣候異常,極端天氣多發,所以變冷也是一種表現,你那裏沒有被遺忘。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7:29:10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謝謝海風姐,這是二哥的專業,我們都跟著學習下。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7:28:16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哈哈,蔥蔥姐,俺也隻能和你一起吃瓜,努力環保。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7:26:30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謝謝曉青,人類活動越多,肯定是氣候越來越不正常,很多人不信,也讓人嗬嗬了。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7:24:16
回複 '水沫' 的評論 : 謝謝沫沫,二哥以前是做科研的,而且氣象是他的專業。被沫沫一誇,二哥也要美滋滋了。祝沫沫夏安!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7:22:18
回複 '雲霞姐姐' 的評論 : 謝謝雲兒,現在的氣候是夠亂的,你們那兒四月下雪,我們這兒冬天多雨,都是反常的表現。祝雲兒夏安!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7:20:23
回複 'robustman' 的評論 : 謝謝分享,科學的進步都是在被嘲笑中逐步實現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因為這是人類唯一能做的。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7:16:06
回複 'spot321' 的評論 : 謝謝點點,這是二哥的專業,所以對他而言應該不難,我們就隻能跟著學習下了。祝點點夏安!
兵團農工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7:15:22
“ 大榮確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0:58:07
科學家的共識:溫室氣體不斷增加,氣候在變暖,人類活動是主因
**********************************************************
哪些科學家達成了共識?科學界從未就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暖的觀點達成過共識。”
———— 美國主流科學家不認為人類能夠能夠影響氣候。
地質年代第四紀260萬年以來,有幾次冰期和間冰期。冰期,大陸冰蓋
在美洲到達紐約,在中國冰蓋到達廬山。
現在是公認的間冰期,比較暖和。冰蓋縮回極地。
人類監測氣候才兩百年,一個間冰期25萬年到100萬年,
數據難以說明問題,隻好假設一個又一個觀點。
采用一些科技手段比如碳14分析地質中的生物遺留物。準確嗎?嗬嗬
別的不用說,一個7級地震的能量相當於3200萬噸TNT爆炸時所產生
的能量。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的威力相當於2萬噸TNT炸藥。到現在為止
世界上爆炸了多少顆原子彈、氫彈?破壞難道還小嗎?
對氣候影響有多大?
地球上的氣候取決於很多人類毫無辦法改變的自然界規律,
比如地球的公轉、自轉、速度、太陽的活動等等,
如稍有改變,對地球將是大災難。
放心吧,不會有事的,嗬嗬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7:15:01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謝謝水星兄,二哥是學這個專業的,所以我信他。:)澳洲的超市也不提供塑料袋了,大家都從一點一滴做起,為後代考慮,至少問心無愧。祝水星兄夏安!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7:12:15
回複 '大號螞蟻' 的評論 : 謝謝螞蟻臨帖分享,轉發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引發大家的思考,但你用“完全扯淡”俺可不同意。你說得沒錯,氣候變化一直就有,如果你仔細讀文就會看到文中明確表示氣候變暖:一個貌似簡單的問題引發出複雜的爭論。文中是對一本書的觀點做了分享,如果你有不同意見,也可以寫一篇專業分享。另外你的第二段正好說明了還是要環保,隻是實施起來不容易,文中提到了“囚徒困境”,不就是在說這層意思嗎?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7:03:09
回複 '五湖以北' 的評論 : 謝謝五湖兄的分享,特別同意,人人都想過奢華生活,但無形中就對環境造成了破壞。很多人質疑至於嗎?但人類能做的不就是從自身做起嗎,否則等末日來臨再反省,為時已晚。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6:59:38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謝謝蘑菇對二哥的鼓勵,也謝謝你的分享,非常同意你的說法,一些地方確實不應該鼓勵人們去旅遊,大自然的環境就是這麽被人類的活動加速破壞的。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6:57:09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對二哥的美言,二哥的專業正好是氣象方麵的,我就想分享出來供大家思考,有些枯燥,謝謝你們耐心讀文。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6:54:06
回複 'ahniu' 的評論 : Thanks for sharing! My personal view is dinosaurs became extinct because of cold weather. Global warming refers to the frequency of extreme weather due to climate anomalies.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6:44:02
回複 '槍迷球迷' 的評論 : 謝謝球迷的分享,我不是專業人士,個人理解是人類活動加速了冰川的融化。這是麥二哥的回複:氣候變化本身是天文、地理、人類等多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也可以說是多背景疊加的結果。人類能做的就是不要往駱駝上再加稻草。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6:39:36
回複 'Firefox01' 的評論 : Thanks for your comments. You are right:They are like the two sides of a coin, so we need to do our best to strike a good balance through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our personal effort.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6:33:46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謝謝沈香,我也是跟著二哥這篇學習了,否則整天說氣候變暖,到底怎麽回事也搞不清楚。你說得對,每個人從自己做起,為環保貢獻一份力。祝沈香夏安!
梅華書香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6:09:09
對的啊,人類就是折騰哦,總有一天會把地球折騰沒了啊,,,《聖經》啟示錄告知,有一天主會再來,拯救人類的!麥子好文,麥二哥非常有科學精神,讚,讚,大讚!!!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5:47:01
麥子關注大事,很棒。 麥二哥幹大事, 更棒了。 很多人對氣候問題不甚關注,可能覺得既然人類從冰川期走來,那時候也沒有人類工業,也變暖了。 還有就是 “2018年,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CO2)的濃度達到407.8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是1750年工業化前水平的147%,”, 覺得這個進程是緩慢的, 對量變到質變的突變加速掉以輕心。 麥二哥的文說得好,“由於氣候變暖的累計效應,誰知道最後壓倒駱駝的是哪一根稻草。”! 我們個人能作的, 就是盡量減少碳排,節約用水,保護環境。 草地難看點,就難看吧。
平等性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5:39:36
麥子這一篇很有內涵,大讚!這個全球變暖的問題,大家討論了很多次,正的,反的,各種證據也都很充分。我覺得不談結論,光是這樣深層次的討論和思考,就值得大力提倡。
花刺蝟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3:40:47
當“科學家們”一致認為病毒是源於自然時,我就對“科學家們”失去了信任!當然應該有不少有良心的科學家,但是發不了聲音!就像有許多科學家家不認為以前的氣候變暖現在叫氣候變化,但是發不出聲!
花刺蝟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3:36:12
土澳經曆了幹旱高溫,綠化環保者又不讓燒枯木防火,引起很多森林大火!隻有一種聲音說是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引起的!這2年卻是很多洪水,且氣溫低!又是隻有一種聲音,是二氧化碳排放高引起的!你的這篇洋洋灑灑的文章我沒看到為啥二氧化碳會這麽神奇可以引起幹旱洪澇醒熱和嚴寒,可否請教一下?
BananaeEggs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3:33:45
由於智猿發明了冷暖氣機,所以智猿將其生存疆域,拓展到以前很難居住的地帶。於是,地球表麵智猿的數目泛濫,其產生的汚染超過地球的承擔能力。一方麵,地球的環境氣候產生了改變,另一方麵,地球平衡係統產生了反製來對抗智猿數目的增加,反製就是消滅智猿數量的微生物,病毒,病菌等。其實即使自然界不用病毒去剋製智猿,由地球的能源在走向枯竭的方向,智猿之間為了爭奪糧食和能源,相互廝殺,數量亦會減少。
山花浪漫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3:14:35
朋友說:世界末日的感覺:)
寒一凡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3:09:52
麥二哥憂國憂民憂天下,多才多藝多文章,必須讚!謝謝麥子分享!
大榮確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0:58:07
科學家的共識:溫室氣體不斷增加,氣候在變暖,人類活動是主因
**********************************************************
哪些科學家達成了共識?科學界從未就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暖的觀點達成過共識。
山韭菜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0:52:13
科普知識! 感謝麥子分享!
喬寧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0:41:24
麥姐,你的ID高調回朝,真cool!
喬寧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0:35:43
氣候變化,令人難以捉摸。我們這兒開始盛夏,居然忽冷忽熱。。。麥姐好文,二哥雄文。天下大同為己任,點讚!
兵團農工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0:18:17
能告知麥二哥是什麽專業畢業的嗎?
甫田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0:13:30
學習了。作為小人物我們隻能從自家做起,為環保添一條遊絲之力。比如生活盡量簡單,節約能源等等。
tintin9999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0:09:44
氣候變暖是好事。中國,美國和俄國耕地麵積都會向北增加。可以支持更多人口生存。
曉龍東雲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0:09:03
俺這旮旯是被氣候變暖遺忘的角落,這都六月底了,晚上隻有10攝氏度,比曆史平均溫度低5攝氏度。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0:03:33
麥二哥知識豐富啊,學習了。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10:00:42
麥姐開始冷,我們開始熱。冷冷熱熱的世界多熱鬧啊!咱吃瓜,治理環境交給麥大哥了!
曉青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09:47:46
大自然千變萬化,人越來越多,氣候越來越不正常。
水沫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09:33:04
麥二哥是做科研工作的嗎?問好麥子,麥家出才子才女啊~~
雲霞姐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09:28:55
麥子好文,這世界的氣候,亂了!
我們這,今年四月下了場雪,我還特意寫了個文,二零二二,二的年代呢!
沒辦法,適者生存!
robustman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09:10:40
地球氣候的變化,不是人類能控製的,就人類目前的認識水平來解釋氣候的變化,就是在搞笑
spot321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09:04:43
非常專業的氣象論文!你家麥二哥不簡單!!問好麥子!祝夏安!
水星98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08:37:45
麥二哥宏文,讀來很受啟發。我們這裏超市已經不準提供塑料袋了,全加拿大很快也要實施。問好麥子!
大號螞蟻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08:24:18
完全扯淡。幾千年前黃河還有過大象呢。七十年代還全球變冷呢。全球變暖也在十幾年就不提了。改成氣象變化。扯,氣象什麽時候不變化了。
畫鬼容易畫人難。環保真正的問題在非常低技術的具體的層次。主要就是產業外包後對相關環保要求的普遍逃避。但是要賺錢要便宜貨,哪管哪個。吹吹雲山霧罩的全球變暖裝裝聖母多簡單。反正自己不用有任何代價。
五湖以北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08:18:21
世界現在的問題,是世界上的人都想美國人那種生活,豪宅豪車,其中電視和好萊塢是這種生活的推銷,中國人向其看齊,印度人也在行動,如果剩下的幾十億人都要過美式生活,生態末日真不遠了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07:51:10
讚麥子和麥二哥的好文!現在的氣候變化真的就人活的這一輩子都能看得見,唉。記得前幾天BBC的一個報道說尼泊爾聖母峰的冰川融化就和日益增加的人類活動有關,包括尿液。我一直覺得那些極地旅遊實在不應該鼓勵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07:21:05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1
學習學習再學習,麥二哥真是全才,科普文,遊記,美食樣樣在行,讚。
ahniu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07:17:27
last time we have global warming, we have dinosaur.
槍迷球迷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06:59:34
氣候變暖從上個冰川時期結束以來就開始了,冰川時期到來和離去跟人類毫無關係。十萬年前半個美國埋在冰川下麵,冰川漸漸退往北極, 現在隻是繼續而已,直到下個冰川時代來臨。
“科學家”在搞清楚冰川時期為什麽到來為什麽離去之前, 對氣候變暖的原因隻能忽悠。
Firefox01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06:58:31
Donald Trump said that the determination of global warming was a lie. Joseph Baden wanted go green, which is ideal but causes the current inflation. They are like the two sides of a coin, and the issue is that neither side is good enough…
歲月沈香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06:55:04
讚麥二哥的專業翔實大貼!漲了不少知識,第一次了解到2度C的重要性。因全球暖化看到冰川大片大片的融化真的很心疼。希望每個人從自己做起,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謝謝麥姐好文分享!麥姐晚安美夢!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06:35:00
回複 'canhe' 的評論 : 二哥這篇比較專業,可能有些枯燥,謝謝姐姐耐心讀文。姐姐在的德州也高溫了,我們冷,你們熱,氣候越來越糟糕,人類真是自食苦果。祝姐姐夏安!
麥姐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06:30:19
回複 'canhe' 的評論 : 正準備呼呼,看到荷姐姐來了,趕緊上杯清香的鐵觀音。
canhe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06:16:22
謝謝麥姐妹分享麥二哥關於氣候宏觀大論好文。昨天剛看到德州關於高溫幹旱限製用水特別通知,嚴禁戶外燒烤,住戶澆草地一周隻二次,且規定奇數周三,周六,雙數四,六。其餘日子留給公寓和單位。麥二哥說的沒錯,都是人類自己惹的禍。Stay cool!
canhe 發表評論於
2022-06-23 05:52:13
走的早不如走得巧!坐上麥姐妹家舒服的大沙發了!